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5951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

第四单元:

12.桥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题

12.桥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7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会正确读写。

理解课文内容,读好文中的短句。

教学难点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个性添改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多媒体课件播放98年抗洪抢险的画面,(《为了谁》配乐)老师深情地配画外音:

这就是98年的那次百年不遇的洪灾中的几个画面,那次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孩子们,看了这几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孩子们畅谈感悟:

有的责怪大水的无情,有的赞叹解放军的挺身而出。

在他们情感的表达中,自然导入课题。

2.导入:

是啊,解放军用他们的胸膛筑起了一堵墙,用他们的肩膀搭起了一座桥!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以“桥”为题?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助,小组交流,展开学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

3.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注意“呻”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2)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

咆哮 惊慌 嗓子 跌跌撞撞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搀扶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记忆字形。

“哮”的右下部是“子”,不是“孑”。

“嗓”最上边的“又”略大一点。

(4)辨清字形。

咆 雹 刨 袍

(5)指导书写“咆、哮、嗓、哑、呻”5个带口字旁的字。

4.指名读文,理清文章脉络,自我感悟。

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提示: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三、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读文,用笔圈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环境的变化,思考:

课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并作批注。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入理解文本做好铺垫。

四、小结

1.教师引导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2.熟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作批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2.桥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题

12.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语言及谋篇布局、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蕴含的深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个性添改

一、入情入境,走进文本阅读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桥》。

(板书课题:

桥)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近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老汉吧!

(板书:

老汉)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

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听到“洪水声”,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

(2)朗读,体会。

(3)汇报交流感受。

4.导学:

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你的体会或问题来。

5.学生理解“跳舞”“狞笑”,教师指导朗读。

6.想象阅读:

(1)教师激情叙述:

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

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当时他们会是什么感受?

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7.小结:

是啊,这洪水如猛兽在咆哮,似魔鬼在狂舞,孩子们,让我们再一起读。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导学:

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例外,他是谁?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填写学生活动卡二)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

教师巡视做适当的指导。

 4.全班交流。

先说说你认为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再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

5.教师小结:

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这真是——(崇高的)人性美呀!

(板书)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导学:

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老汉。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还能用什么做题目?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引学:

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小练笔)

预设:

(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3)“老支书,‘桥’,是你生命的象征!

是你高尚人格的化身!

五、启发想象,寄托无限哀思

1.过渡:

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只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第24~27自然段。

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练笔。

(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教师引学: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________,却看不见________;她听见了________,却听不见________。

(请同学们拿出小练笔,接着往下写)

4.交流、评价。

5.教师总结:

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

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那就是——生命桥。

木桥啊,你慢些垮!

山洪啊,你不要那么的凶,那么的狂。

面对这一切,你却有山一般的胸怀,在山洪面前架起一座生命之桥,为了谁啊?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我们架起一座座生命桥的英雄们吧!

请听歌曲《为了谁》。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3.穷人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题

13.穷人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个性添改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

“穷人”是什么意思?

(穷苦的人。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资料袋中的内容。

4.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5.板书课题:

穷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扫清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并在小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小组内自学,教师巡视。

3.师生互动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2)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读错的和难以理解的字词。

(教师视学生朗读情况而定)

①“嘛、皱、涌、澎、湃”的音、形。

②忐忑不安:

指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宁。

自作自受:

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后果。

这里的“作”读zuò,不读zuō。

张罗:

读zhānɡluo。

(3)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段意。

(2)画出让你感动或感触深的语段,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四、三读课文,感悟“穷”字

1.过渡:

这篇课文题目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可是字里行间“穷”意浓浓。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如下要求三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1)读课文第1~7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穷人具有的品质吗?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尝试解决。

2.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探究穷人的“穷”,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预设:

(重点句子)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4)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五、课文回顾,课堂总结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贫穷、艰难,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但他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面对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他们毅然选择了收养,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

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3.穷人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题

13.穷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贵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3.通过学习,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个性添改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激发情感: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支火把,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汇报。

3.导入:

看来,文学巨匠的作品的确不同凡响,初次品读就让同学们收获不小,动人的故事情节,感人的艺术形象,令每个读者难以忘怀。

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一同走进以桑娜一家为代表的穷人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欣赏桑娜的善良。

1.激趣: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现在你对课文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先走近主人公桑娜,谁来说说,桑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勤劳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师: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很穷,但桑娜很勤劳。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师:

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的勤劳能干。

师:

能够抓住细节描写来体会,真不错。

我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①这是什么描写?

运用了什么方法?

(环境描写、对比。

②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③画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

师:

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穷人们,就像这暴风雨中一座破旧的小屋,就像这汹涌浪涛中的一叶小舟,孤苦无依。

正因为这样,桑娜家里的温暖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预设:

善良

生:

从桑娜去看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后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可以看出桑娜很善良。

师:

收养两个孩子,这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壮举,可是当时的情况怎样呢?

谁来读读相关语句?

师: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家来说,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又增加一个包袱,足见她的善良。

师: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她的心为什么“跳得很厉害”?

②“这样做”是指怎样做?

③“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

她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预设:

师: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纯朴善良的本性。

这句话应怎样读?

(生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

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

(4)(指名读)课件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理解“忐忑不安”。

②再读,体会:

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预设:

师: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沉重,西蒙的两个孩子又是那么可怜,当她对丈夫的爱和对孤儿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心里产生了矛盾。

师:

再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多个省略号,这些省略号表明了桑娜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大家再读,用心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包含了哪些情感?

(学生读,汇报)

师:

桑娜的“忐忑不安”包含害怕、自责、决断。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她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这一段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指名读)

3.小结:

是啊,丈夫的负担已经够重了,如今又多了两个孩子,丈夫能同意吗?

我们也替桑娜捏了一把汗。

从桑娜的矛盾心理中,我们可以看出,穷人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

而穷人们又是那么善良,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穷人的特点——勤劳、淳朴、善良。

(板书:

勤劳 淳朴 善良)

(二)欣赏渔夫的善良。

1.激趣:

同学们,从你们的感悟中,老师体会到你们已经触摸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那么,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2.学生汇报。

3.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课件出示:

第12~27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

这一部分描写了几次沉默?

(2)体会:

每一次沉默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各是怎样的?

4.出示第24自然段,深入体会。

(课件出示)

(1)此时,别说桑娜,就连我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渔夫是怎样决定的?

读一读相关段落。

(2)听到渔夫的话,桑娜的焦虑顷刻间化为乌有,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很感人,是哪个词?

①理解“熬”。

②能把它换成哪些词?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③你从“熬”字能读懂什么?

(3)小结:

从“熬”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渔夫为了抚养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他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心。

5.故事的结局怎样呢?

我们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齐读)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善良的心此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我们共同感受这温情的画面(课件出示:

教材插图),我们一起为他们祝福,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三、揣摩写法,回归课题

1.通过我们的感悟,勤劳、淳朴、善良的主人公已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再浏览整篇课文,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

2.学生汇报。

(板书:

环境 对话 心理)

3.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就要像作者一样,通过对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4.导思:

同学们,文有文心,题有题眼。

纵观整篇课文,我们发现,除了文题外,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你认为他们是穷人吗?

作者要反映的是穷人的什么呢?

5.小结:

穷人间温情的关爱更可贵。

故事中桑娜夫妇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然而,此时此刻,这个发生在穷人间的真实故事却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相信同学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震撼。

面对这样一对夫妻,谁还能说他们是穷人呢?

在精神上,他们是最富有的,这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渔夫与桑娜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个结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而故事至此却戛然而止,令人生出许多遐想,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

渔夫与桑娜会怎样带领孩子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一段结尾。

(课后完成)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课件出示: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4*.在柏林

(共1课时第1课时)

课题

14*.在柏林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2.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深入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深入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个性添改

一、解题交流,初步质疑

1.教师板书“柏林”,你对这个词有哪些了解?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进行汇报。

2.教师补充题目“在柏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猜想?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说一说。

3.激趣导入:

“在柏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

二、学前汇报,交流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汇报。

(1)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强化辨析记忆。

(3)梳理预习读书中遇到的问题。

2.集体汇报交流:

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哪个不理解的词语?

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你们组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三、朗读交流,感知文本

1.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小说震撼人心之处在哪里?

(3)读一读填写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2.汇报交流:

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相机板书:

老妇人、两个小姑娘、后备役老兵、一个老头)

他们分别有哪些表现?

(相机板书:

“一、二、三” “嗤笑、傻笑” “扫、挺、说”)

3.选择令你震撼的段落读一读,并告诉大家你的感悟是什么。

4.小说中并没有描写战争的场面,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小说中还有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5.集中思考:

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提示学生结合老妇人、小姑娘、后备役老兵的心理活动来理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景、精神状况等。

2.想象交流:

如果你就处在那时那地,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个小姑娘,来到今天,你又有怎样的感慨?

3.教师小结:

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的家庭的缩影。

4.拓展延伸:

读一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

(共1课时第1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会有理有据有礼地说服别人,请求别人支持。

2.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说服别人时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学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3.选取任务,模拟对应情境,分角色表演,说服别人。

教学重点

把理由讲清楚,有说服力、吸引力。

教学难点

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个性添改

一、问题导入

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取得良好沟通效果呢?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

假如现在你要去找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想一想,应该怎么跟老师交流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

明确:

(1)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2)把办报纸的设想讲清楚,尤其是办报的目的,以及可能给同学们带来的好处。

(3)设想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

2.小组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老师最有可能支持谁。

3.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一个,试一试怎样才能获得支持。

(学生自由交流。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2)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3)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4.师:

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明确: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习作

(共2课时)

课题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从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者自己创设一组进行习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2.能围绕主要人物,抓住主题,细致、清楚地叙述故事内容。

3.故事内容要完整,情节要曲折生动,能够吸引读者。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情境,精选素材,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注意采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使习作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达到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