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5912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docx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铁

1、铁元素概论

(1)在周期表中位置:

第四周期VIII族,属于过渡元素,属于变价元素,非单一价态元素,原子序数26,相对原子质量56。

(2)在地壳中以化合态存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铝,排在金属含量的第二位,陨铁是以游离态存在的的铁。

(3)人体内铁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

铁存在于人体所有的细胞内,各组织、器官包括各内分泌腺都含有铁。

肝脏、脾脏和肺组织内含量较为丰富。

成人体内含铁3~5克,大部分都以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存在,极少部分以离子的形态存在。

大约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血红蛋白在人体内主要执行输送氧和携带排出二氧化碳的任务。

此外,血红蛋白还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人体中大约35%的铁为储存铁,储存铁的主要形式是铁蛋白,主要分布在肝脏、脾脏、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

整个铁蛋白分子呈球形,具有相当大的结合和贮存铁的能力,这种能力足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

铁蛋白具有调节肠道铁吸收的功能,还可防止原子铁对组织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另外,铁蛋白有调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在感染时参加营养免疫。

有人发现与白血病相关的抑制物也是一种铁蛋白。

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其值低为缺铁,值高为铁过多,这与肝细胞坏死、炎症、肿瘤有关。

其他的含铁蛋白质,如含铁酶类,虽然它们的含铁量仅占人体总铁量的0.1%左右,但所起的作用至关重大。

它们参与了体内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特别是在生物氧化中起重要作用。

营养物质通过生物氧化而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含铁酶类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单胺氧化酶在组织内起着分解代谢废物的解毒作用;过氧化物酶还具有杀菌的机能。

铁是组织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缺铁可引起多种组织改变和功能失调,如影响淋巴组织的发育和对感染的抵抗力。

所以,人们应多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和瘦肉,以增强抵抗力。

铁的生理功能: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新鲜氧气运送到各组织。

铁缺乏时不能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造成缺铁性贫血。

铁还是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酶和电子传递体的组成部分,如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都含有铁

铁的吸收和利用: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另一种是血红素铁,两种形式的铁在小肠内的吸收率不同,影响它们的因素也不同。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

这种铁需要在胃酸作用下还原成亚铁离子才能被吸收。

食物中的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鞣酸和膳食纤维都会干扰其吸收,因此吸收率很低,一般只有1%~5%被吸收。

在膳食中促进铁吸收的因素包括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某些氨基酸以及鱼、肉类中的某些成份。

由于目前还未具体找到这些成分,暂时称它为“肉类因子”。

牛奶和蛋类食品中不存在“肉类因子”。

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肌肉和内脏中,其吸收率可达20%以上,且不受膳食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铁的吸收除受其化学形式和膳食因素影响外还与身体的铁营养状况有关。

体内铁储备充足时吸收率低,体内铁缺乏或需要量增高时吸收率增高。

这种现象在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中表现的更为显著。

(4)人体缺乏铁元素使秃顶可能性大增

中新网2006年6月1日电 据美国《每日健康新闻》报道,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的研究人员日前称,人体内的铁元素含量与秃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人体缺乏铁元素时,出现秃顶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皮肤科博士威尔玛·伯格菲尔德称,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体缺乏铁元素时,他们头发脱落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出现秃顶的可能性也将会大大增加。

  伯格菲尔德博士称,头发脱落以及秃顶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部分都与铁元素缺乏有关。

当医生们完全弄清铁元素与秃顶之间的关系后,他们在帮助病人恢复头发生长方面就会更加有效。

在美国皮肤学会最近出版的刊物上,伯格菲尔德博士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伯格菲尔德称,世界上所有的营养元素缺乏症中,缺铁是最为普遍的。

如日常饮食不合理、失血过多等均会引起铁元素的缺乏。

研究人员还称,如果病人能够在头发脱落早期就及时进行补铁,后来出现秃顶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病人在合理饮食或直接补充铁元素时,他们的头发恢复生长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人类头发脱落与秃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铁元素缺乏致使毛囊血液供应减少 ,或者局部神经调节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毛囊营养不良引起。

但这类秃顶没有毛囊结构破坏,因此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新发还可再次生生并恢复原状。

另外,在精神压力的作用下,为毛囊输送养分的毛细血管会出现收缩,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改变头发生态并造成营养不良,引起头发脱落。

  铁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缺铁可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以致血液中带氧量减少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

铁元素缺乏不仅会导致秃顶,还会带来情绪不稳定、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及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当补充铁元素后,人体血液中铁的含量恢复正常水平,疲乏、倦怠及其它症状也就会随之消失。

  铁元素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5年统计,全球目前大约有37亿人缺铁,其中绝大多数为女性。

发展中国家40-50%的5岁以下儿童和50%以上的孕妇患有缺铁病。

2、铁单质概论

(1)物理性质:

纯净的块状铁单质为银白色,粉末状的铁屑为黑色;密度为7.8g·cm-3;熔点1535℃,沸点2750℃。

(2)物理通性: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特性:

能被磁铁吸引,进而被磁化,产生磁性。

(4)在各种分类中归属的类别:

①在单质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中属于金属单质;②在冶金分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中属于黑色金属;③按密度分类(以4.5g·cm-3为界)属于重金属;④在生物体中属于宏量元素;⑤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常见元素;⑥按金属活泼性分类属于中等活泼金属。

(5)化学性质:

①铁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说明:

Fe3O4可以看作是Fe2O3和FeO的化合物,化学式可以写成Fe[(FeO2)2],读成铁酸亚铁。

ⅱ、铁与氯气反应:

2Fe + 3Cl2

2FeCl3 (棕色烟);

说明:

卤素与铁反应除碘元素外,其余都生成高价态的铁盐。

ⅲ、铁与硫反应:

Fe+S

FeS

说明:

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说明硫单质的氧化性比同周期的氯气的氧化性弱,比同主族的氧气的氧化性弱。

②铁与水反应:

3Fe + 4H2O(g) 

Fe3O4 + 4H2↑ 

说明:

无机框图题的突破口:

常见金属、置换反应、高温条件、产生可燃性气体。

③铁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铁与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④铁与氧化性强酸的反应

ⅰ、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产生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继续反应,该现象叫钝化,钝化是一种化学变化。

ⅱ、常温条件下与稀硝酸反应,铁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Fe(少量)+4HNO3(稀)=Fe(NO3)3+NO↑+2H2O,3Fe(过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

⑤铁与强氧化性的盐溶液反应

ⅰ、铁与硝酸应溶液反应,铁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Fe(少量)+3AgNO3(过量)=Fe(NO3)3+3Ag,Fe(过量)+2AgNO3=Fe(NO3)2+2Ag

说明:

氧化性顺序:

Ag+>Fe3+>Fe2+。

ⅱ、铁粉与FeCl3溶液反应:

2FeCl3 + Fe = 3FeCl2 

说明:

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的铁粉,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成氯化铁;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铁就是利用此原理。

ⅲ、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说明:

湿法炼铜就是利用此原理,除去硫酸亚铁中的硫酸铜不引入杂质也是利用此原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铁片质量增重。

3、铁的氧化物概论

(1)物理性质:

①颜色:

FeO(黑色)、Fe2O3(红棕色)、Fe3O4(黑色)。

说明:

Fe2O3(红棕色)、Fe3O4(黑色)无机框图题中的颜色角度的突破口。

②溶解性:

都不溶于水。

说明:

该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不能用氧化物与水反应一步生成,必须经过氧化物

对应价态的盐

对应价态的碱。

③特性:

Fe3O4(黑色)有铁磁性。

(2)化学性质:

①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ⅰ、与盐酸的反应:

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FeO+2HCl=FeCl2+H2O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②氧化性

ⅰ、与强还原性金属单质反应:

2Al+Fe2O3

Al2O3+2Fe

说明:

铝热反应用于野外焊接钢轨;无机框图题的突破口:

置换反应、高温条件、常见金属

ⅱ、与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反应:

2FeO+Si

SiO2+2Fe

说明:

炼钢时三个要点:

除磷硫、调硅锰、降低含碳量;其中调解硅锰的含量就是利用氧化剂FeO的氧化来实现的。

ⅲ、与一氧化碳的还原反应:

3CO+Fe2O3

3CO2+2Fe

说明:

冶金工业炼铁的原理;无机框图题突破口:

高温条件;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重要的冶金工业原理。

ⅳ、与氢碘酸反应:

Fe2O3+6HI=2FeI2+I2+3H2O

说明:

氢碘酸是强还原性强酸;氢碘酸的强酸性将Fe2O3反应成Fe3+,Fe3+再与I-离子反应产生Fe2+和I2。

③还原性:

ⅰ、FeO与浓硫酸反应:

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

ⅱ、FeO与稀硝酸反应:

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ⅲ、FeO与浓硝酸反应:

FeO+4HNO3(浓)=Fe(NO3)3+NO2↑+2H2O

4、铁元素对应的碱概论

(1)物理性质:

①颜色:

Fe(OH)2灰白色;Fe(OH)3红褐色。

②溶解性:

都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共性1-----碱性:

ⅰ、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水:

Fe(OH)2+2HCl=FeCl2+2H2O

说明:

现象:

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ⅱ、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

Fe(OH)3+3HCl=FeCl3+3H2O

说明:

现象:

红褐色固体溶解,溶液呈黄色。

②共性2----热不稳定性:

ⅰ、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2Fe(OH)3  

3H2O+  Fe2O3 (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

说明:

不溶性碱的共性受热分解得到氧化物和水;无机框图题的突破口:

红褐色分解得到红棕色。

ⅱ、氢氧化亚铁真空受热分解:

Fe(OH)2

H2O+  FeO

说明:

现象:

白色变黑色。

③氧化性:

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

2Fe(OH)3  +6HI=2FeI2+I2+6H2O

④还原性(不稳定性):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说明:

现象:

灰白色[Fe(OH)2]

红褐色[Fe(OH)3]为无机框图题提供突破口,Fe(OH)2 放置在空气中会氧化变质,应该在其表面用矿物油液封,或用氢气等还原性气体气封。

5、氢氧化铁胶体概论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产生红褐色为止停止加热产生氢氧化铁胶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

FeCl3(饱和)+3H2O

Fe(OH)3(胶体)+3HCl

(2)氢氧化铁胶体的净化

将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系装入半透膜,将半透膜置于流动的蒸馏水中,直到半透膜外的蒸馏水中滴入硫氰化钾不呈红色或滴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为止。

(3)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

①颜色:

红褐色

②电性:

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做电泳实验时,在阴极颜色变深,呈红褐色。

③丁达尔效应:

用聚光灯照射氢氧化铁胶体,从垂直于灯管的侧面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颗粒对光线散射造成的。

④凝聚:

ⅰ、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少量盐酸,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加入大量盐酸,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ⅱ、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少量氢碘酸,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加入大量氢碘酸,红褐色沉淀溶解。

ⅲ、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加入大量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不溶解。

ⅳ、将氢氧化铁胶体加热,产生红褐色沉淀。

(4)氢氧化铁胶体的应用

净水: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吸附水中带负电的杂质,电性中和后胶体与杂质一并沉淀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6、铁盐概论

(1)物理性质:

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铁盐溶液呈黄色。

(2)化学性质:

①亚铁盐的氧化反应(体现还原性)

ⅰ、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2FeCl2+Cl2=2FeCl3

说明:

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ⅱ、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通入氧气转化为氯化铁溶液:

4FeCl2+4HCl+O2=4FeCl3+2H2O

说明:

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ⅲ、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加入双氧水转化为氯化铁溶液:

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说明:

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ⅳ、硝酸亚铁溶液在稀硝酸的氧化下成为硝酸铁溶液:

3Fe(NO3)2+4HNO3(稀)=3Fe(NO3)3+NO↑+2H2O

说明: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Fe2+和NO

在大量H+存在时不能大量共存。

ⅴ、硫酸亚铁在硫酸酸性条件下氧化成硫酸铁:

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

说明:

硫酸亚铁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除去硫酸铁中的硫酸亚铁可以用此原理。

②铁盐的还原反应(体现氧化性)

ⅰ、氯化铁溶液与铁的还原反应:

2FeCl3+Fe=3FeCl2

说明:

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铁用此原理,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的铁粉,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成氯化铁。

ⅱ、氯化铁溶液与铜的还原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说明: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电路板除去铜线路。

ⅲ、氯化铁溶液与氢硫酸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

ⅳ、氯化铁溶液与氢碘酸反应:

2FeCl3+2HI=2FeCl2+2HCl+I2,

ⅴ、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

2FeCl3+K2S(少量)=2FeCl2+2KCl+S↓;2FeCl3+3K2S(过量)=2FeS↓+6KCl+S↓

说明:

量不同产物不同,用于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

ⅵ、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

说明:

氯化铁溶液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就是利用此原理

③亚铁盐与碱的复分解反应

ⅰ、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FeSO4 + 2NaOH = Na2SO4 + Fe(OH)2↓(白色)

ⅱ、硫酸亚铁溶液与氨水的反应:

FeSO4 + 2NH3·H2O = (NH4)2SO4 + Fe(OH)2↓(白色)

说明:

在碱性条件下不会大量存在Fe2+。

④铁盐与碱的复分解反应

ⅰ、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FeCl3 + 3NaOH =  3NaCl +Fe(OH)3↓(红褐色)

ⅱ、氯化铁溶液与氨水的反应:

FeCl3 + 3NH3·H2O= 3NH4Cl +Fe(OH)3↓(红褐色)

说明:

在碱性条件下不会大量存在Fe3+。

⑤铁盐的水解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不同

ⅰ、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产生红褐色为止停止加热:

FeCl3(饱和)+3H2O

Fe(OH)3(胶体)+3HCl

ⅱ、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溶液蒸干:

FeCl3+3H2O

Fe(OH)3+3HCl↑,

ⅲ、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溶液蒸干,然后灼烧产物:

2FeCl3+3H2O

Fe2O3+6HCl↑

⑥氯化铁溶液的络合反应

ⅰ、与硫氰化钾溶液的络合反应:

FeCl3+3KSCN

Fe(SCN)3+3KCl

说明:

实验室检验Fe3+的特征检验法,溶液由黄色变成血红色

ⅱ、与苯酚溶液的络合反应:

FeCl3+C6H5OH→H3[Fe(C6H5O)6]+3HCl

说明:

苯酚遇到氯化铁溶液呈紫色,是苯酚的显色反应,用来鉴别苯酚。

(3)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ⅰ、加入强碱溶液产生灰白色沉淀,一会儿灰白色沉淀转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说明溶液中含Fe2+。

ⅱ、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向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Fe2+。

(4)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ⅰ、加入强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Fe3+

ⅱ、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Fe3+。

(5)FeCl3溶液作为检验试剂一次能鉴别的无色溶液有:

①KSCN(红色溶液)、②C6H5OH(紫色溶液)、③AgNO3(白色沉淀和黄色溶液)、④NaOH(红褐色沉淀)、⑤CCl4(溶液分层、上层有颜色)、⑥C6H6、(溶液分层、下层有颜色)⑦KI(溶液是浅绿色和褐色的混合色)、⑧KI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⑨K2S(浅绿色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⑩CH3CH2OH(不反应溶液稀释成淡黄色)。

例1:

(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提示:

某些金属氧化物跟

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根据图2化学反应方框图填空:

(1)单质F是________;

(2)写出由F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或

化学方程式);

(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是________;

(4)由C→E+F,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

(写分子式)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铝、铁及其化合物、硝酸知识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考查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从题设最初条件看,其意义并不明确,但从转化关系方框图中的结果“红褐色沉淀G”可知,其含义明确,故从此入手运用逆推。

由红褐色沉淀G逆推可知溶液E中含Fe2+,再由E逆推知单质C为Fe,单质F为H2;又由单质F(H2)逆推知单质B可为金属Al或者为非金属单质Si,另由溶液I加NH3·H2O转化为沉淀J,J溶于强碱溶液,可确定单质B为Al,化合物A为铁的氧化物。

【正确答案】

(1)H2;

(2)4Fe2++8NH3·H2O+O2+2H2O===4Fe(OH)3↓+8NH

[或Fe2++2NH3·H2O====Fe(OH)2↓+2NH

;4Fe(OH)2+O2+2H2O===4Fe(OH)3;]

(3)Al3+和Na+(4)H2SO4(或HNO3)

例2:

由A、B两种常见化合物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组成混合物,其相互关系如图3。

已知A、B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C、D为两种常见的对大气无污染性的无色气体,但D能导致“温室效应”。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

(2)A的电子式

(3)A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B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B溶液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命题意图】考查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盐类水解、环保知识以及常见的化学用语,同时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结合题意可先确定D为CO2,G为Fe(OH)3,且A、B均为含钠化合物。

常见化合物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无污染性气体的只有Na2O2,则C为O2,E为Na2CO3,由于E+CO2→B,且B+Na2O2→O2、B+Na2O2→CO2因此B为NaHCO3,又结合NaHCO3+F→CO2+Fe(OH)3,则推知F为可溶性的铁盐。

结合对A~G各物质的确定,则不难回答题设的有关的问题。

【正确答案】

(1)Na2CO3

(2)(3)2Na2O2+2H2O==4NaOH+O2↑

(4)HCO

+H+==H2O+CO2↑;

(5)Fe3++3HCO

==Fe(OH)3↓+3CO2↑

例3:

根据图2-2-2,指出A、B、C、D、E各是什么物质?

【解析】在该题中有以下突破口:

①C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推断C中含Cl-,E溶液焰色反应呈浅紫色,推断C中含K+,则C是KCl。

②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变成红褐色沉淀D,可以推断D是Fe(OH)3,E是FeCl3,进而可以推断A是Fe,B是FeCl2。

答案:

A、FeB、FeCl2C、KClD、Fe(OH)3,E、FeCl3

一、基础选择题

1、()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黑色固体是

A.二氧化锰B.石墨C.氧化亚铁D.三氧化二铁

2、()下列反应的产物是氧化铁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铁与灼热的水蒸气反应C.向铁水中吹入少量的氧气D.加热氢氧化铁固体

3、()下列有关硝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无论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有氧化性

B.室温下,铝和铁无论在浓硝酸中还是在稀硝酸中都会发生钝化

C.铜和稀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D.碳酸钙和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4、()在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6%,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6%B.47.2%C.29.2%D.70.8%

5、()下列物质中,在常温下能产生气体的是

A.铁与浓硫酸反应B.铝与浓硫酸反应C.铜与稀盐酸反应D.铜与浓硝酸

6、()能使铁溶解,且有固体物质生成的是

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硫酸铁溶液D.浓硫酸

7、()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滴入硫氰化钾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铁与稀盐酸B.过量铁与稀硝酸C.氯水与氯化亚铁溶液D.铁与氯化铜溶液

8、()不能用置换反应的方法制取的物质是

A.硫酸锌B.氯化铝C.氯化铁D.硫酸镁

9、()为了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入的少量硫酸铜杂质,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铝粉B.铁粉C.氢氧化钠溶液D.石灰水

10、()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A.铁B.钙C.铜D.铝

11、()有关铁与水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条件下,铁与水均不反应

B.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气

C.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氢气

D.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12、()除去氯化镁溶液中氯化铁采用加入过量下列物质后过滤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MgOB.Mg(OH)2C.Mg2(OH)2CO3D.Mg(NO3)2

13、()由钠、镁、铝、铁四种金属中的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2克,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5克,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钠和镁B.钠和铝C.钠和铁D.镁和铝

14、()在空气中,会部分氧化的有机物是

A.Na2SO3B.Fe(OH)2C.FeSO4D.C6H5OH

15、()常温下,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能明显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是

A.稀HNO3B.稀H2SO4C.浓H2SO4D.浓HNO3

16、除去Fe粉中混有的Al粉,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盐酸C.浓硫酸D.浓硝酸

17、()Fe(OH)3加热分解生成的产物是

A.FeOB.Fe3O4C.Fe(OH)2D.Fe2O3

18、()通常情况下,不跟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是

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