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5781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docx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

投资乘数理论;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一般掌握: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一般了解:

宏观消费函数理论。

4.计算:

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储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国民收入分析的思路:

均衡国民收入的分析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和前提假定是:

由于私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出现不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是经济的常态,经济生活不能自动实现均衡,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因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主要看总需求,即从总需求的角度来考察国民收入:

Y=C+I+G+X。

另外一个是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的是短期分析,即假定价格水平不变。

这两点我们在学习整个宏观经济学时必须注意。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与长短期消费曲线

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

数,即C=f(Y),也可写成C=bY。

从长期看,应该如此,但从短期看,没有收入

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费。

短期的

消费函数如下式:

C=C0+bY,C0称为初始消费,亦

称为自发性消费,bY为引致性消费,即受Y制约的

消费。

表明,从短期看,如果Y=0,则C=C0。

短期

消费函数如图10-2。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

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

C0,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与长期消费函数相同,即如

果Y从Y1增加到Y2,则C从C1增加到C2。

例题:

已知国民消费曲线是C=50+0.8Y,求处于超支

点的是()

A、Y=200

B、Y=250

C、Y=300

D、Y=400

解:

国民消费曲线计算出均衡国民收入:

Y=C

(1)

C=50+0.8Y

(2)

均衡国民收入Y=250,比250小的是答案A。

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消费函数可知,影响消费的关键是可支配收入(Y)和边际消费倾向(b)。

此外,利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消费者预期、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政策和环境等均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后边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收入和消费倾向从而间接影响消费。

10-2短期消费函数储蓄超支Y=C

3.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APC=b=C/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即:

MPC=YC?

?

对于短期而言,APC和MPC的计算公式为:

APC=C0/Y+b;MPC=C0/ΔY+b。

4、APC和MPC变化的基本规律:

(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

这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APC和MPC递减是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2)MPC是消费曲线C=C0+bY的斜率,如图10-2中MPC就是直角三角形ABC中,两个直角边之比,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相等。

(3)APC>MPC,从表10-1中的APC和MPC数字对比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C0。

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4)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

①消费大于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即C>Y,APC>1;

②消费等于收入,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C=Y,APC=1;

③消费小于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小于1CAPC>0。

在图10-2中画一条45°线与消费曲线交点为E,则在该点上,C=Y,APC=1;在E点之左,C>Y,APC>1;在E点之右,CAPC>0。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与储蓄曲线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

S=f(Y)也可写成S=sY

和消费函数一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

短期储蓄函数式为:

S=S0+SY

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

可用坐标图表示,如图10-3所示。

图10-3储蓄曲线

(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

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2)不考虑税收时消费函数:

C=C0+bY,储蓄函数:

S=S0+sY,Y=C+S

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消费函数:

C=C0+b(1-t)Y,储蓄函数:

S=S0+s(1-t)Y,

(1-t)Y=C+S

(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

2.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即APS==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Y)的比例,式:

MPS=△S/△Y

3、APS和MPS的变化有如下规律:

(1)平均储蓄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MPS是递增的,这是由APC和MPC递减规律决定的。

(2)MPS是储蓄曲线S=S0+sY的斜率,也可以从图10-3中看出,MPS=△S/△Y,即为小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之比。

(3)MPS>APS,从表中10-1第6列和第7列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但是,一般来说,MPS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4)储蓄和收入的关系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C=Y,S=0,则APS=0,图10-3中的E点;

②C0,则APS>0,图10-3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大于OE时;

③C>Y,S<0,则APS<0,图10-3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小于OE时。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Y=C+S,因此C↑→S↓;反之,C↓→S↑。

这是Array因为:

S=Y-C,又知C=C0+by,因此得出:

S=Y-(C0+bY)

=-C0+(1-b)Y;于是得出:

S0=-C0

S=MPS=1-b。

这就是他们的关系。

可以用图形来说明:

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

等于1,即APC+APS=1;→APS=1-APC、APC=1-APS。

2、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

等于1,即MPC+MPS=1;→MPS=1-MPC、MPC=1-MPS。

四、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1.绝对收入理论

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

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

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

其主要观点具体包括:

⑴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C=a+bY。

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⑵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⑶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⑷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⑸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2.相对收入理论

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

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

二是指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相对别人——示范效应,向高消费看齐。

我国称之“攀比效应”。

相对自己过去——习惯效应,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有滞后性。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3)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3.生命周期理论

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如下:

C=a·WR+b·YL

式中,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1)消费和劳动收入的关系。

假定不考虑未成年期,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

工作时期和退休时期。

假定工作期为WL,一生生活时期为NL,则退休期为NL-WL。

假定不考虑财产收入,即只靠劳动收入进行消费,设每年劳动收入为YL,每年消费为C,则一生中劳动收入和消费如下式:

C·NL=YL·WL

(2)消费和财产的关系,假定一个人在第T年有一笔财产WR,在T年后的工作期(WL-T)中的每年劳动收入为YL,即总劳动收入为(WL-T)YL,T年后的预期寿命为NL-T,则有财产后的最大消费为:

C(NL-T)=WR+(WL-T)YL

有财产收入后的年消费(10-12a)大于只有劳动收入时的年消费(10-11a)。

消费水平比没有财产时增加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取得财产(WR)的数量;二是取得财产的年龄

2368

(T)。

4.持久收入理论

是由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理论将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

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

持久收入理论把消费分为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持久消费是指长期的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暂时消费是指一时的偶然的消费,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两种收入和两种消费的关系如下式:

YT=YL+YS,CT=CL+CS

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如下式:

CL=bYL

如何确定持久收入YL是持久收入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定时期的持久收入水平,应该由过去持久收入水平与当年实际收入,即现期收入水平共同决定。

如果一个人现期收入水平高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则他现期持久收入水平应该高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反之,现期持久收入水平,则低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

可用下式表示:

YLt=Yt-1+θ(Yt-Yt-1)(0<θ<1)

Ylt=θYt+(1-θ)Yt-1

第二节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一、均衡收入及其条件

1、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收入决定的关系

(1)区别:

P246。

(2)联系:

两点,P246。

2、均衡收入和潜在收入:

P246。

3、均衡收入的一般条件:

AD=AS。

总需求:

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

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整个社会在某一时期所能提供的总产出,也就是该时期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

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的总和来表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从收入的使用上来看,它们又可以分为消费、储蓄、税收和进口。

总需求与总供应的均衡,就是总需求=总供应,即Yd=Ys。

这种均衡根据所考察国民经济的范围不同,存在三种不同的均衡:

⑴在两部门经济中:

Yd=C+I,Ys=C+S,因此,在Yd=Ys的情况下,存在着I=S。

这就是国民经济的存贷平衡,即两部门经济均衡;

⑵在三部门经济中:

Yd=C+I+G,Ys=C+S+T,在Yd=Ys的情况下,存在着I+G=S+T。

这就是国民经济的存贷和预算平衡,即三部门经济或封闭经济均衡;

⑶在四部门经济中:

Yd=C+I+G+X,Ys=C+S+T+M,在Yd=Ys的情况下,存在着I+G+X=S+T+M。

这就是国民经济的存贷、预算和外汇收支平衡,即四部门经济或开放经济均衡。

具体分析时,把C,I,G和X的函数或数值代入Y=C+I+G+X中,就可以求出Y。

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