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5765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docx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查验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中介变量利率对目标变量物价水平的传导,则要经由货币需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别离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影响,进而传递到物价水平。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整体进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产生“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是()。

A.收入B.利率

C.货币供给量D.基础货币

2.中介变量货币供给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变量。

A.利率B.消费

C.投资D.收入

3.法定存款预备率工具应该属于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它是决定法定存款预备金占商业银行所吸收存款比重、进而影响实际存款预备率的一个比率变量。

A.欠债B.资产

C.表外D.中介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在于()。

A.增加就业B.刺激经济增加

C.抑制通货膨胀D.抵御经济波动

5.在经济的苏醒阶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适宜采用()模式。

A.双松B.双紧

C.一松一紧D.一松一中性

三、多项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量别离由()决定。

A.基础货币增量B.货币结构比率变更量

C.贷款结构比率变更量D.存款预备率变更量

E.再贴现率变更量

2.外部时滞能够细分为()两段。

A.熟悉时滞B.决策时滞

C.传导时滞D.操作时滞

E.市场时滞

3.属于货币政策内部效应指标的有()。

A.货币供给量增加率B.货币购买力指数

C.货币贬值率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E.国际收支概况

4.从我国的情形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主要表此刻()。

A.政策的实施者相同B.实现一路的经济目标

C.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D.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

E.作用进程相同

5.政策扩张能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资金来源的约束B.资金用途的约束

C.弥补收支差额的约束D.自身均衡机制的约束

E.政府行政能力的约束

四、判断且改错

1.若以稳固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偏重于利率水平。

()

2.若偏重于稳固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货币供给量层次中的M2作为中介指标。

()

3.操作时滞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熟悉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花费的时刻。

()

4.货币政策的扩张老是由贷款总量的高增加来实现的,表现为资产规模的扩张,而中央银行的资产规模并非受欠债量的约束。

()

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体制里,国家实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

()

五、简答题

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组成?

它们别离表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

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

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大体涵义。

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六、论述题

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历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查验指标,查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形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工具变量

2.利率弹性、收入弹性、储蓄、投资

3.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固,并以此增进经济的增加

4.内部时滞、外部时滞

5.挤出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

三、多项选择题

四、判断且改错

1.错。

应改成:

若以稳固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偏重于货币供给量而不该是利率水平。

2.错。

应改成:

M1的数量变更,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而M2则主要表现着支持经济增加的作用。

若偏重于稳固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M1作为中介指标。

3.错。

应改成:

从熟悉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花费的时刻属于决策时滞。

操作时滞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花费的时刻。

4.对。

5.错。

应改成: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经济依照市场自身的法则运转而自发维持均衡状态,如此的经济体制与反映国家干与经济生活的货币政策相排斥。

五、简答题

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组成?

它们别离表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及工具变量。

其中,目标变量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币值稳固、经济增加、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固;中介变量是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主要有利率与货币供给量等;工具变量是指操纵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改变的变量,相当于中央银行常利用的操作目标的变量指标。

货币政策的五个目标之间是彼此矛盾的,试图同时实现这五个目标的可能性不大。

大体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决定了一国在一按时期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偏重点。

由于大体政策目标的矛盾性主要体此刻处置好币值稳固和经济增加之间的关系方面,因此,在政策偏重点的选择问题上,主要也是考虑这两个大体政策目标的配合。

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

工具变量是具有计量意义的货币供给变量,货币当局对其具有专门大的影响力,但其量的转变,中央银行并非完全能够直接控制,还需借助于一些经济杠杆作为政策工具。

就一般而论,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必需与货币供给机制相联系,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各主要政策工具与不同的工具变量的关系表此刻:

(1)法定存款预备率与实际存款预备率。

实际存款预备率包括了法定存款预备金与逾额存款预备金两项内容之和对商业银行银行全数存款的比例,而其中的逾额存款预备金又非为中央银行所能控制。

因此,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只能是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并能够自主调整的法定存款预备率。

(2)再贴现率与基础货币。

从中央银行的资产欠债表看,与再贴现率有关的是资产方项目,如《货币当局资产欠债表》的“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等项目。

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或贷款利率),会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本钱,从而起到改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取得融资支持的规模。

因此,再贴现率工具是调控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贴现的单据量和取得的贷款量、进而影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一个比率变量。

(3)公开市场业务与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生意国债(或外汇)的行为,显然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操作,或说,是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基础货币的操作。

而且,中央银行还能够通过生意证券的价钱,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更来实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

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直接操纵基础货币变量、并对市场利率发生作用的政策工具。

与法定存款预备率工具和再贴现率工具相较较,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作使劲度、较大的弹性和较弱的时滞性。

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大体涵义。

宏观经济学初期的政策有效性研究主要偏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比较,并据以肯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及决定稳固物价、充分就业及经济增加这三项目标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就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虽然仍以货币对产出影响与否为基础,但偏重点却由传统的与财政政策的比较转向抗波动效应的分析,并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产出波动理论。

由此可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点,就在于所采取的宏观金融调控办法可否起到抵御经济波动的政策效应。

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角度研究,作为以货币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其对抵御经济波动的效应主要取决于如此一个大体条件:

货币能够系统地影响产出,即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固的联系。

那个大体条件都能够在实证查验中取得大致的判断。

产出的增加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货币投资因素,二是物资积累因素。

但是,货币投资和物资积累的对应关系又不是绝对的。

由于经济进程中存在社会购买力的“漏出”现象,使相应价值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沉淀下来。

现在,增加货币供给、扩大社会购买力,能够刺激需求,以知足资金匮乏者的投资欲望,使沉淀商品充分运转、物质资源取得充分利用,并在运动中使价值增殖。

因此,从那个意义上讲,货币能够对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和沉淀的商品资源产生“返归”效应而影响产出。

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于国家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工具,它们一路作用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彼此配合的要求。

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配合问题,第一要求理清这两类政策的关系。

第一,共性问题。

从我国的情形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此刻如此三个方面:

一是这两类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二是这两类政策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三是为实现一路的经济目标。

第二,区别问题。

就一般情形而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表此刻如此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二是作用进程不同;三是政策工具不同。

由于共性和区别均存在,于是,就产生了如何协调这两类政策的问题。

从逻辑上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配合模式:

(1)“双紧”政策;

(2)“双松”政策;(3)“紧财政、松货币”政策;(4)“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这四种配合模式,对于政策的作用方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

咱们能够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合机制来讨论不同政策配合模式的效应问题:

(1)财政政策通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两条渠道,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利率和物价水平的变更、引发投资的转变来影响国民收入。

利率对投资的弱弹性和价钱水平的内生性,决定了比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作用是较弱的、间接的;

(2)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这一中介变量的变更,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而财政政策则要通过社会购买力和国民收入的一路作用。

才对物价水平发生影响。

国民收入的内生性,决定了财政政策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是间接的、滞后的;

(3)“双紧”或“双松”政策的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一致的,各中介变量均能按两类政策的一路机制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发生作用。

因此,这种政策配合模式的作使劲度强,变量间的摩擦力小,一旦调整政策,专门快能产生效应,并带有较强的惯性;

(4)“一松一紧”的政策,其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相反的,使变量间产生出彼此对抗的摩擦力。

但是,由于投资支出这种一路变量的变更方向不明确。

因此,这种政策配合模式,两类政策往往只能别离对自身能够直接影响的变量产生效应,而且在实施进程中功能损耗较大、作使劲度较弱,但政策效应比较稳固,且不带有专门大惯性。

六、论述题

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历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作历时滞指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必然的时刻。

就整体进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的全进程,又能够细分为熟悉时滞和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指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头政策制定到它对经济进程发生作用所需花费的时刻,又能够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从我国的情形看,信贷规模控制是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其主如果通过调控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来实现的。

就银行体系整体而言,贷款是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主要资产业务,各项存款和流通中现金(M2)则是银行体系欠债的主要组成部份。

这就意味着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增加率是货币政策主要的工具变量,而M2增加率则是主要的中介目标。

因此,控制贷款总量,将直接作用于中介变量M2,但传导进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这一判断,咱们能够从贷款总量与M2的增加关系分析中,取得验证:

信贷总量与M2增加关系分析图(%)

(a)

(b)

【11-7】

图11-7(a)反映了1986-2003年间M2增加率与昔时的贷款总量增加率变更关系,图11-7(b)则反映了1986-2003年间M2增加率与上年的贷款总量增加率变更关系。

从图中两条曲线的走向可直观地看出:

图11-7(b)图的贷款总量和M2这两个变量增加率的变更趋势明显比左图接近,反映贷款总量变更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滞后效应。

对此,咱们能够作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来证明之。

贷款总量与货币供给量相关性查验表(1986年~2003年)

被解释

变量

解释

变量

相关系数

(R)

自由度

(n-2)

相关系数

临界值(λ)

α=1%

α=1‰

M2

M2t+1

贷款总量

增长率(L)

 

16

15

 

 

【11-8】

据表11-8的分析,咱们能够作出如此的推论:

R(M2,L)<λ11,,表明贷款总量与昔时M2的增加率在1%的水平上不显著,二者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明显;R(M2t+1,L)>λ10,,表明贷款总量增加率与次年M2增加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这正证明了咱们在上面所作的结论:

控制信贷规模这项政策工具主要作用于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总量M2,而且,信贷总量对M2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时滞约为一年。

因此,仅由工具变量对中介变量的效果分析,其间就存在着大致一年的滞后期。

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查验指标,查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形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

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苏醒,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进展。

增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价高位平稳回落;投资过快增加的势头取得抑制,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进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外汇储蓄大幅增加。

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增加%;居民消费价钱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依照党中央、国务院增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增进商业银行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增强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机制建设,加速推动金融企业改革。

2004年,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供给量增幅回落,贷款适度增加,整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2004年末,广义货币供给量M2余额万亿元,同比增加%。

全数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万亿元,比2003年少增4824亿元,比2002年多增4173亿元。

基础货币余额万亿元,同比增加%。

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慢慢上升,货币市场利率大体平稳。

国际收支“双顺差”,2004年末国家外汇储蓄为6099亿美元,比2003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5元人民币,继续维持大体稳固。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固因素虽然取得抑制,投资增幅回落,货币信贷增加放缓,整体经济正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进展,但当前增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仍是阶段性的,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减缓,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金融体系稳固运行的基础不够牢固。

2005年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经济上升期对货币政策的大体要求是维持稳固。

因此,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含义在于强调“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要加大金融对经济进展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我国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当前经济增加中的“体制性过热”和政府针对“过热”所采取的宏观调控都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可能再次增加。

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加需要适当增加货币信贷供给来配合。

由于新一轮经济增加目前主要表现为投资拉动,消费尚未真正启动,扩大内需仍任重道远,而且经济运行中原有的结构性问题仍存在。

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注重向鼓励消费倾斜,坚持“有保有压”,增进经济结构调整。

总之,200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持续性和稳固性,货币信贷预期目标是狭义货币供给量M1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均增加15%,全数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万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