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4832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docx

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21年版〕

第一局部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根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局部 课程目的

第三局部 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五、化学与社会开展

第四局部 施行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第一局部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程度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亲密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根底,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给缺乏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奉献。

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根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应表达根底性。

要给学生提供将来开展所需要的最根底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进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才能,为学生的开展奠定必要的根底。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进步学生的科学探究才能。

     3.化学科学的开展为人类创造了宏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亲密联络消费、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安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开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理论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考虑和判断。

二、课程根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才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时机,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将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根底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将来生存和开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根底上得到开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理论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时机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互相联络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理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

      5.为学生创设表达化学、技术、社会、环境互相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开展的宏大奉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开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妙的将来做出重大的奉献。

     6.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才能和理论才能,还要重视考察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开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标准包括前言、课程且标、课程内容和施行建议四十局部。

     1.根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联络;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鼓励与开展功能。

     2.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详细表达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并据此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目的和课程内容,提出课程施行建议。

      3.根据学生的已有经历、心理开展程度和全面开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络,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开展〞为主题,规定详细的课程内容。

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根底知识,也是对学生进展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4.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开展科学探究才能所包舍的内容及要求。

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理论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展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搜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化学课程目的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局部。

     5.为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施行课堂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相关主题中设置“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开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开展影响的事件等。

老师可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生动地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开展中的重要作用。

     6.对课程目的要求的描进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的、技能性学习目的和体验性学习目的.按照学习目的的要求设有不同的程度层次,采用一系列词语来描绘不同层次学习程度的要求。

这些问语中有的是对学习结果目的的描绘,有的是对学习过程目的的描绘。

其中,认知性目的主要涉及比拟详细的知识内容,体验性目的主要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

(见附录)

第二局部 课程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开展科学探究才能,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开展所需要的化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开展和进步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开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消费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绘。

      2.形成一些最根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理解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处之间的关系。

     3.理解化学、技术、社舍、环境的互相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根本过程,能进展简单的探究话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祛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拟、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络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别人进展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开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阿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增强平安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开展观念。

      5.初步养成勤于考虑、敢于质疑、严谨务实、乐于理论、擅长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第三局部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假设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单元)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开展科学探究才能

学习根本的实验技能

完成根底的学生实验

身边的化学物质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认识化学元素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

认识几种化学反响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开展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安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到达的最根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开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合适的探究活动。

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才能。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

教材编写者和老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

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理论活动。

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订方案、进展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才能。

科学探究对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的从四个方面提出详细要求。

 

(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测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测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展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科学探究才能

 

要素

目的

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拟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测与假设

1.能主动地或在别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测或假设。

2.具有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对猜测或假设做初步论证的意识。

制订方案

1.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探究活曲方案的过程。

2.能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详细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展实验

1.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

2.能独立地或与别人合作进展实验操作。

 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考虑相结合。

搜集证据

1.认识搜集证据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展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别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展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学习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展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展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

 3.初步学习通过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络。

反思与评价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展评价的意识。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展反思,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与缺乏,并提出改进的详细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别人进展交流和讨论。

 2.与别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擅长倾听别人的意见。

 (三)学习根本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进展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展探究活动的根底和保证。

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平安问题,防止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那么,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到达如下要求。

      1.能进展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根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平安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散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展别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四)完成根底的学生实验

     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

老师应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以下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学习目的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程度。

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老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课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

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如“进展实验〞既可作为搜集证据的途径,也可作为提出问题或做出假设的一种根据。

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表达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展探究方法的训练。

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科学探究学习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科学课程学习的根底之上的,需要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附:

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

 例1微粒的运动──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问题情景

      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下述实验。

     向烧杯A中参加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溶液是无色的。

向烧杯B中参加10mL浓氨水。

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下图)。

几分种后,可以发现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怎样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做出假设

     学生对上述现象提出几种假设:

      1.A烧杯中的溶液输入酚酞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因此,溶液变色与B烧杯无关;

      2.太烧杯壁上沾有来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渐渐进入烧杯A的溶液中,使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针对上速假设分别进展以下实验活动。

      1.在干净的烧杯C中参加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

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其中一只烧杯中参加蒸馏水,另一只烧杯中参加蒸馏水和2~3滴酚酞试剂。

如上页图放置,观察现象。

      3.取少量浓氨水注入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嗅到什么气味?

      4.把烧杯B中的浓氨水滴入烧杯C中,观察现象。

……

获得结论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根底上获得结论: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B烧杯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觅不到的微粒逸出,一些微粒进入烧杯A的溶液中,溶液成分发生改变,无色溶液变红。

学生进一步反思:

还有哪些实验能证明微粒的运动?

例2反响前后各特质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

     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特质都发生了变化,井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反响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猜测与假设

     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已有的经历和化学知识,提出三种假设:

     1.发生了变化,反响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发生了变化,反响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于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没有变化,反响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搜集证据

     1.查阅化学史资料:

从波又耳的失误到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2.根据化学知识进展推理: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反响前原子的总质量等子反响后原子的总质量。

     3.通过实验进展探究;根据提出假设的根据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可由学生自行设计,老师指导修改;或由老师设计,学生选择),并进展实验,观测、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l将一小截蜡烛粘在一小块木板上,将小木板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有条件的也可用电子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到达平衡,点搽蜡烛,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实验2在一个大塑料瓶中放入几粒石灰石,在1只小试管中参加约5mL的盐酸。

将小试管悬挂在瓶中,注意不要使溶液侧出。

将装置放于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使之平衡。

将小试管中的盐酸侧出与石灰石接触。

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情况。

 

 

实验3在小烧杯中参加20mL稀硫酸铜溶液。

取一根铁钉用砂纸擦去铁锈,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到达平衡。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现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情况。

 

 

 

得出结论

     在充分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并完成一些探究实验)的根底上,得到探究结论:

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子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进一步考虑:

还有哪些实验能获得上连结论?

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例3怎样防止自行车棚锈蚀探究的问题

      如今的自行车棚多采用钢架构造,使用不久就会生锈。

为了延长使用年限,需要采取防锈措施。

请同学们考虑:

      怎样运用有关金属锈蚀的知识来防止自行车棚的钢架锈蚀呢?

猜测与假设

     自行车棚钢架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设计方案

1.针对上述原因,建议采取措施防止自行车棚钢架锈蚀:

2.查阅有关钢铁锈蚀原因和防护方法的资料,提出相关的防锈措施,整理成参考材料并与同学交流和讨论。

 3.考察同类自行车棚的防锈方法及其效果,向有经历的人士征求意见,在此根底上写成考察报告。

4.设计几种方章,比拟这些方章的优缺点,确定一个比拟好的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主要步骤和方法

 

 

 

防锈材料本钱估算

 

 

 

施工人力本钱估算

 

 

 

有效防锈期估计

 

 

 

综合评价优劣排序

 

 

 

 

说明

      1.本课题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进展实地考察,结合本钱核算和效果分析获得可行的方案。

     2.假如没有合适的自行车棚,也可选择类似需要做防锈处理的农具棚、候车棚、露天铁架、温室内的铁支架或者家用铁器等。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

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进步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宏大奉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处与性质之同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消费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

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响。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处。

 4.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甜取和性质。

 ③辩论: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舍越来越多吗?

氧气会耗尽吗?

④实验探究: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

 ·氨气的用处

 ·灯管中的氖气

 ·温室效应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5.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能进展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0.理解溶液在消费、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①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②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

 ③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④实验:

比拟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⑤观察消费,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