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库.docx
《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库.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
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稳定的活动场所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人是()
生了深远影响的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
()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
A
布鲁纳
B赫尔巴特C杜威
D杨贤江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
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
意识的、最根
本的动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
临着不同的发
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
)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
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
认可的各级各
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D教育关系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
识的条件,而
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
A
惟一选择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
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
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D启发性原则
形式来引导学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使他们
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
_____、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
势。
2.教育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_____。
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
学生是
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
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_____权和公正评价权。
6.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7.在
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
教育家____。
8.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
_____课和综合课。
10.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
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自我激励、
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11.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
_____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
弟的场所。
12.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
13.《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建设,
根据
_____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14.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技能,发展他们的_____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
因素的教育。
15.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
_____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
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1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_____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7.
_____
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18.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_____教育。
1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法。
20.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属于课外
活动形式的_____性。
一、单项选择题
:
BBCAC,ADADC,ABACD,BCBBA
二、填空题:
1.职业化
2.民主化
3.康德
4.能动的
5.学习
6.教科
书
7.孔子
8.教学组织形式
9.单一
10.自我评价
11.宫廷
12.理想
国13.宪法
14.智力15.心理16.基础17.效度
18.思想
19.榜样20.群众
一、单项选择题
:
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岁B.4岁C.6岁D.8岁
()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
A.1岁B.3岁C.5岁
)
D.7岁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4.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B.智力
()
C性.格
D.气质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
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
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欲望内驱力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
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
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
,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
)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
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
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8.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
)
A.42
B.52
C.62
D.7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第二部分非
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
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
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
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__________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
的和_____________的经验过程。
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_____________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______________。
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
于_____的信息。
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
28.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____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基
本成分。
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
3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道德健康。
3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
34.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5.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6.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8.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四、论述题(本题1小题,共10分)
39.什么是复述策略?
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一、选择题:
ABDCC,DBABD,CACBD,DDDBD
二、填空题.21..22.自我体验、自我监控23.语言、个体
强化26.辨别、概括27.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0.知识、评价31.区分度
为33.他律道德
24.逃避25.替代性
28.创造性29.要达
32.心理健康、社会行
三、简答题
34.【要点】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
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谁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
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
意义。
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35.【要点】首先,要根据自己
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
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
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
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
动。
36.【要点】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7.【要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8.【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
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
学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39.【要点】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
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2)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
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一、填空
1、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法律意识)。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
义务教育的权利。
4、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5、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二、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D),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
发展。
A、耐心B、个性D、个体差异
4、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
A、知识是技能的表现B、技能是知识的表现C知识、技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判断题,错的要改正
D
1、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2、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V)
4、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四、简答题
1、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2、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习?
3、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基本步骤)4、试卷命题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五、解答题
1、计算
549÷(459+459/460)1/4064+1/254+1/508+1/1016+1/2032+1/4064
2、李大妈卖出168元两件衣服,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请你分析一下李大妈这次
生意是亏还是赚。
3、有ABCDEF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规定每两人进行比赛一场,每天每人只能打一场球,
已知第一天C和E打,第二天D和B打,第三天A和C打,第四天E和D打,问第五天F和()打?
4、小王在操场上散步,他先向西走
10米,再向右转
45度,又向前走
10米,再向右转
45
度,这样下去,他能不能回到起点,说明理由。
5、在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形,
六、案例分析
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求此圆的面积,你能用几种解题思路。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观察讨论。
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
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
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
1月
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
入了尴尬的境地。
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
X年(X
月X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
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
2、这样教,行吗?
—
—“圆的周长”教学片段与反思[教学片段]
师: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记载。
你知道“周三径一”的意
思吗?
生:
直径是1份,周长是3份。
生:
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
师:
你们都认为这个“径”是指直径,而且都认为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为什么不认为
周长是半径长度的3倍?
生:
从图1中可以看出,周长应该是直径长度的3倍,不可能是半径长度的3倍。
师:
那圆的周长是不是就是直径的3倍呢?
你们看老师画图(在已画好直径的圆里再画一条半
径,使半径和直径的夹角是60°,并连接成三角形,如图2)。
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生:
这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刚才你在画三角形的时候,是用60°角作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的。
生:
图中的
两条半径相等,就知道是个等腰三角形,而它的顶角是60°,所以它又是个等边三角形。
师:
这样的等边三角形在这个圆里到底有多少个呢?
生:
有6个。
师:
这么快就知道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是想象出来的,因为平角是180°,180°里有3个60°,所以下面有3个,上面也
有3个,所以一共有6个等边三角形。
师:
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教师随即在圆里画出另外5个等边三角形(如图3)。
师:
现
在你觉得周长正好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吗?
生:
不正好。
曲的线要比直的线长,所以周长要比直径长度的三倍还要多一点。
教师在
原来的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后添加“多一些”。
师: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
到底是多少呢?
(介绍圆周率,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听课教师的声音]
有些教师认为,教师没有把动手操作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测量圆周长和直径的
长度,直观感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悖,有“灌
输”之嫌。
有些教师认为,如果按照教材的意图,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
计算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学生是动手操作了,但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充
当了一回“操作工”,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像今天的教
学,重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回归了数学的本质。
从学生课堂倾听的状态与听后的反应
可以看出,执教者的教学是有效的。
动手实践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不能从表面来
认识的。
这个教学案例之所以引起听课教师争议的原因,
就在于采用何种方式认识
“圆的周
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有的教师认为“没有把动手操作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测量圆周长和直径的长度,直观感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3倍多一些,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
学理念相悖,有‘灌输’之嫌。
”可是,当我们综观整个教学案例的时候,我们发现整个教
学过程中充满了思维的火花和探索的激情,
从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
引出思考的话题: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然后再经过师生之间一系列的探索互
动,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3倍多一些”,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揭
示“圆周率,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这样的学习过程怎么会是“灌输”呢?
所谓“教无定法”
的含义,在这个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由此也引发我们对“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的深度
思考和重新认识,这些思考和认识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
关
于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思考
动手实践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不能从表面来认识的。
这个教学案例之所以引起听
课教师争议的原因,就在于采用何种方式认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3倍多一些”。
有的教师
认为“没有把动手操作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测量圆周长和直径的长度,
直观感受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