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4295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档案事业史.docx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

典、谟、训、诰、誓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

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其他名人:

王懿荣;甲骨学的开上之作:

刘鄂。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

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a.登于天府。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

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

“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计书:

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疏,也称上疏,凡官员对政事的建议、弹劾官吏等皆可用疏。

一般多用于对朝廷表示看法或有匡谏,其特点为分条陈述。

清代疏为题本的别称。

2.汉统治者在宫廷内外都建有保藏图书档案的处所。

著名的有石渠阁、兰台、东观。

西汉还有麒麟阁、天禄阁;东汉有石室、宣明、鸿都等处。

3.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档案机构的特点:

集保管档案资料和著书立说为一体。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表、书俱全的正史,开创了以人物记传为主,以书、表记述制度、历史情况的纪传体史书的体例。

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东晋末年,桓玄代晋自立。

公元404年颁令停止使用简牍。

自此,纸张最终完全取代简牍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书写材料。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书省拟旨,门下省驳正,尚书省执行”的文书处理系统,为后世的公文处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3.谱牒——有族谱、家谱、宗谱等不同的名称,是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

夏朝就开始有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一时。

4.北齐第一次在中央设置史馆,是为沿袭至清朝国家垄断修史机构的雏形。

第八章隋唐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唐代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三省分权运行体制。

2.除政务文书之外,唐朝专门档案主要有:

记注档案、甲历档案、赋役档案、舆图档案、律法档案。

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

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是官员人事档案。

3.唐朝的律法档案主要有《唐六典》、《唐律疏议》。

档案工作律令的出现是隋唐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4.贴黄制度——是唐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唐代的敕书是用黄纸书写,当公文有错误需要更改时,便使用同样的黄纸覆盖在有错误的地方。

5.唐代甲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的具有专门性质的档案库,吏部甲库是甲历档案的主要收藏机构。

6.北齐是我国最早设立史馆的朝代,还只是雏形。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在禁中(皇宫)正式设立史馆。

7.《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是唐代专门制定的征集档案史料的法律文件。

第九章宋朝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北宋五阁:

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

2.金跃门文书库,相当于中央档案馆的性质。

3.架阁库——是以架阁形式保存文书档案的机构,不仅是档案保管装具的变革,同时还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4.宋代有关文书档案的规定《庆元条法事类》。

5.地方志具备完整体例,成为后世志书的定型,是从宋代开始的。

6.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郑樵的《通志》。

第十章元朝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照刷磨勘制度——是指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由御史台,行台肃政廉访司负责施行。

2.元朝档案的利用特点:

a.对汉人严加防范,严格控制使用;b.注重对典章格例的编纂。

第十一章明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文书的票拟、批红制度——票拟是内阁阁臣在臣下的奏章上先用小纸拟出初步处理意见贴附在奏章上供皇帝参阅;批红是指群臣上奏文书经阁臣票拟后,呈皇帝用朱笔批之。

2.黄册和鱼鳞图册——黄册是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鱼鳞图册又叫田亩册或丈量册,是登记土地所有权的文书,这两种文书总称黄册,是明代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文书,是明王朝维持赋役制度的基本工具。

3.我国封建社会赋役档案名称变化及其管理制度

a.赋役档案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政务档案,从战国、秦朝的计书,两汉的计簿,至隋唐的手实、计帐,宋代的版籍、丁籍、籍帐,一直到明清的黄册,这些档案都详细记载了全国各户的人口、地亩、钱粮、徭役等情况。

B.历代的赋役档案都有一套定期造籍,逐级上报,分级管理的制度,也就形成了一套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

4.后湖黄册库是明朝保管全国赋役档案和黄册的档案库。

5.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的集中代表,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仿古代石室之匮之制建筑而成,主要收藏皇帝实录、圣训和玉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老档案库。

第十二章清朝前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满文老档——指清入关前期遗留下来的最早的档案,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各种档案文件的汇辑,起自天命前九年(1607年),止于荣禧元年(1607年),记录了努尔哈赤;以兵甲十三副起兵,统一女真部落,夺取辽东,迁都沈阳,以及皇太极继位后打败明军等各项军事活动,用无圈点老满文和有圈点新满文两种字体写成。

2.档案二字最早现于《清太宗皇帝实录》,杨宾《柳边记略》是最早对档案有解释。

3.上缴朱批奏折制度——奏折是国家机密文书,雍正时下令京内外满汉文武大臣“所有皇考来批谕旨,俱著敬谨封固进呈,若抄写存留,隐?

焚弃,日后发觉,断不宽?

写行,从重汉罪”“嗣后朕亲批密旨,亦著缴进,不可抄写存留”。

缴回朱批奏折成为定制,所缴回奏折由内奏事处保存。

意义:

加强了皇权对臣下的控制,也为朱批奏折的保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康熙至宣统理事二百余年的数十万朱批奏折免遭破坏而遗留至今。

4.清朝利用档案修史的修史机构:

a.例开之馆b.常开之馆c.特开之馆

5.清朝修史代表人物:

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学说。

第十三章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鸦片战争后清朝文书档案的变化:

a.外交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

b.外文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

c.近代技术档案的产生

d.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在各专业领域里都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专门文书档案,如财会档案、统计档案、近代学校档案、商业档案等

e.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封建外交文书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文书及文书制度的变化;行文关系和文书称谓;文书权威方面的变化

f.出现了新技术、新制成材料档案。

如电报档案、影片档案。

2.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英国的斯坦因是盗窃我国历史档案最多的一个。

3.明清档案收藏中心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第十四章太平天国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诏书衙——在朝内设有典书(诏书衙)典诏命等管理整个中央政府文书档案事务的机构和官员。

”典“是典守的意思,典官所在的机关称为衙。

第十五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档案工作

1.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公文程式。

明令规定了文件的名称及用法:

令、咨、呈、示、状。

第十六章北洋政府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八千麻袋事件“:

八千麻袋事件是指清内阁八千麻袋档案整个转辗拍卖散失的事情,大致经过如下:

a.1921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因经费困难,于是将放置午门门洞里共重15万斤档案装了八千麻袋,以大洋四千元的价格卖给北京西单牌楼的同?

增纸店,来补充教育部的经费。

b.1922年罗镇玉以12000元将原物买回,把运往定兴的运回北京,运往唐山的运回天津罗家库书楼。

C.1924年罗振玉把这批档案留下部分外又以16000元卖给原清官李盛铎,不久李盛铎留下一部分,又将这批档案中大部分卖给了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d.1927年,罗振玉把存留档案的一部分卖给了日本人松崎,共四十余箱;e.1936年罗振玉将他存留的最珍贵的档案4872件奉献给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第十七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撰拟人员在起草公文时应该注意的内容:

a.合法,即符合国家颁布的法令制度,不与国家之法相抵触b.语言要精炼整齐,言之有物c.长短适当。

根据实际需要拟写,切忌叠床架尾,繁文缛节d.前后呼应,公文开头所述情内,文末必有所回顾e.分别轻重缓急,一件公文若叙述两件以上事情时,需分清主次突出主要问题f.措辞要慎重选择,恰如其分g.符合身份。

即无论何种公文,其语气必须切合自己的身份。

2.文书档案连锁法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两者合一的做法,就是由机关总收发室按既定的分类方案,将本机关全部的收发文进行分类编号,采用互联单位进行一次登记,然后把文件送至主办单位,经办毕的公文,随即由机关档案室进行立卷归档。

具体说,就是三个“统一”:

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统一登记。

3.最早提出档案学概念的是腾固在《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

4.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9年在湖北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内,附设一个档案管理专科,学制两年,标志着我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兴起。

5.我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局限性:

历史背景:

a.自辛亥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机关档案室工作的发展为我国近代档案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B.20世纪30年代发起的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是促进我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C.史学界整理明清两代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是促使我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D.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近代教育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档案学的发展。

局限性:

a.我国近代档案学汇集了行政界、史学界、档案教育界三大领域的档案学研究成果,而在档案学研究中各界所处地位及研究重点却不同b.行政界关于档案学研究的范围多只限于机关档案室的管理,这只能视作档案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一部分c.这时的档案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图书管理理论的深刻影响d.这时的档案学还只限于文书档案(包括历史档案)管理的研究,对于技术档案管理的理论几乎所有的著作都没有涉及到。

第十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档案工作

1.我党在中央秘书处下设立的第一个档案工作机构——文书档案保管处,使文书处与档案保管有了一定分工。

2.中央文库——指我党中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中央地下文书档案库,于1926年在上海建立。

3.瞿秋白1931年的《文件处置办法》是目前发现的党中央最早的关于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1937年在中央秘书处成立了专门管理党内档案的材料科,这一机构既是党中央的档案室同时也起到了中央档案馆的作用。

第十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档案事业的初步建设

1.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档案事业面临的任务:

基本任务:

要把分散不统一的档案工作建立成为国家规模的集中统一管理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更好的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新的历史任务。

具体任务:

a.及时地接收中华民国时期各政权机关的档案

b.接收明清档案和改组旧的历史档案馆

c.迅速建立各级党政机关的档案工作(包括学习国外经验)

d.积极培养新的档案工作人员并初步开展档案业务理论研究工作。

2.1956年3月27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并与4月21日正式公布。

其意义如下:

A.明确了国家档案的范围,宣布了国家的全部档案都是国家的历史财富,彻底解决了档案所有制。

档案是政治、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形成的,不能成为一个机关的财富,而是国家的财富。

B.确立了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从而奠定了我国档案建设的理论基础。

C.指出了档案工作的性质以及具体的任务,使全社会更加重视档案建设,并使档案工作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3.1954年11月8日成立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