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095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docx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考试重点归纳(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10分)

2.填空题(15分)

3.简答题(15分)

4.方案设计(60分)(图纸规格A3,实际规划面积1000m2,绘制总平面图,表现手法不限,要求上色)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重点范围:

一、绪论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

2.风景园林学科的范畴(课件)

二、第二章园林绿地构成要素(课件)

第二节园林建筑

第三节园路、场地和园桥

三、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章节)

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教材P10—P24)

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组成(重点是教材P5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表格)

四、第四章公园规划设计(重点章节)

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重点是5个功能分区等)

第五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五、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公园、滨水公园)

六、第六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居住区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

七、第七章城市道路与绿地广场规划设计

第一节道路绿化

1.

2.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术语与相关规定

3.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和规划

4.道路绿带设计

第二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1.城市广场的概念

2.城市广场的分类

四.考试重点内容归纳:

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

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绿化、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园林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三维绿量、绿化覆盖面积、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园服务半径、楔形绿地、城市绿线、城市蓝线、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容积率、建筑密度、城市道路网、城市道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率、出游率等

(1)城市建成区: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2)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市政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绿地:

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休憩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4)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中各种类型的规模和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5)绿地率:

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类园林绿地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6)三维绿量:

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m3),是应用遥感和计算机技术测定和统计的立体绿量。

(7)绿化覆盖面积:

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8)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9)公园服务半径:

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居民住地的距离。

市级公园服务半径1000m。

(10)公园绿地面积率:

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公园的绿地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11)出游率——指城市游人量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

(12)城市绿线——指规划的城市公园绿地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13)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14)建筑红线——指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

2.风景园林学科的范畴

1.居住区景观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楼盘等;

2.城市设计——开放空间、公共建筑、环境艺术等,如波士顿水景设计;

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车站、广场、街头绿地、公园等;

4.大型园区——科学或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校园、主题园区、动植物园区等;

5.城市绿地系统与总体景观——城市绿地系统编制、城市总体景观控制与设计观念等;

6.公园绿地——国家公园、都会公园(国外)、都市公园、都市广场、社区邻里公园、儿童游乐园等;

7.道路景观——公路景观、街道景观、林荫道路、步道和自行车道等;

8.滨水景观——河川堤防、高滩地、河滨公园、海岸景观、清水空间等,如杭州西湖、武汉东湖等。

9.城乡风貌设计——社区总体营造、社区环境改造、社区规划设计、乡村农业、乡村风貌改造等,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式布局、安徽的湘村;

10.生态环境——景观保育、复育、修景、视觉景观评估等,如俞孔坚广州岐江公园废船厂的改造设计。

3.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的作用与分类

㈠作用:

1.满足功能要求;2.组成游览路线及风景画面;3.通过建筑布局对空间进行闭合、限定。

㈡分类

1、按传统形式分类:

亭、台、楼、阁、廊、榭、舫、厅

(1)亭: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

为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功能:

遮雨、遮阳、休息、观景

(2)廊:

遮荫蔽雨、供作休息外,最主要的是作为导游、参观和组织空间用。

•半廊:

•复廊:

•空廊(两面柱廊):

•爬山廊:

功能:

导游、组织空间、遮荫、蔽雨、休息。

花架——用植物材料做顶的廊,类型主要有竹花架、木花架、钢花架、石柱花架、钢筋混凝土花架。

(3)榭:

一般指有平台挑出水面观览风景的园林建筑。

•《园冶》:

“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功能:

休息、游赏、点景作用,还可结合布置茶座、小卖部,也可做游船码头等。

(4)舫:

“旱船”,常作饮茶之用。

(5)厅堂:

园林中的主要建筑。

•功能:

会客、家庭会议、家庭聚会等。

•位置:

放在整个园林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地方。

(6)楼阁:

古代观景用,现代园林多为茶室、餐厅、接待室等。

(7)台:

古代祭祀用,现代观景平台、舞台、多元化功能。

2、按使用功能分

•文教宣传楼:

文物保护建筑、动植物展览建筑、展览馆、博物馆、阅览室、露天电影院、宣传栏、报栏。

•文艺体育类:

乒乓球室、棋牌室、溜冰场、体育场。

•服务类建筑:

餐厅、茶室、接待室、厕所。

•点景游憩类:

碑、喷泉、灯、雕塑、桌凳、亭、台、楼、阁、廊、榭、舫、厅、观赏温室。

•管理建筑类:

办公室、职工宿舍、水塔、生产温室、栏杆、园门、园墙。

二、建筑小品

㈠园椅、园凳

户外空间的生命力,空间没有坐位,就没有人停留。

1、位置:

在人们需要休息、环境优美、有可赏之处,应有所依托。

•运动空间:

一般设在出如口,通道两边。

•休息空间:

回避通道,寻求静土。

2、使用时间:

a.公共活动场所,使用时间短。

b.居住区活动场所使用时间长。

3、形式:

a.运动空间:

连续、没有划分;

b.休息空间:

单个、间隔、距离。

4、舒适程度:

a.材料:

最好是木材;

b.靠背:

为残疾人、老年人,

c.扶手

5、与小品结合:

a.花池;b.界桩;c.踏步。

6、座位的宽度:

30cm左右(标准宽度45—50cm)

60cm左右(高峰时可两边坐)

90cm左右(可四面坐)

7、隐形坐凳:

花台边、雕塑基座、台阶。

㈡园灯

1、选型:

灯的材料、灯的数目、灯的功率、灯的高度。

2、位置:

从景观要求来看,要与景观配合。

转弯设灯。

坡度变化的地方要设灯。

庭院灯间隔15m,草坪灯间距8m。

3、灯的类型:

路灯、高杆灯、庭院灯、草坪灯、射灯、地灯、水下灯等。

㈢栏杆:

起防护、分隔和装饰美化作用。

1、位置:

用在有危险的地方或景观要求的地方。

2、高度:

(1)防护栏杆1.1—1.2m栏杆的栅格间距要小于12cm,其构造应粗壮、坚实,尽量避免采用木质栏杆。

(2)台阶、坡地的一般防护栏杆、扶手栏杆的高度常在90cm左右。

(3)设在花坛、小水池、草坪边以及道路绿化带边缘的装饰性镶边栏杆的高度为15-30cm。

(四)宣传栏:

路牌、报栏、通知、公园平面图等,高度1.2-2.2m。

(五)门、窗、墙

1、门:

联系和组织景观空间。

设计要点:

可采用包括框景、对景和前、中、后景的组合手段。

2、窗:

空窗、漏窗、景窗。

3、墙:

分割、围合空间的人工构筑物。

功能:

丰富庭院景观空间层次;组织、控制和引导游览路线;景观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型:

围墙、景墙、挡土墙。

三、园林建筑的布局要点

㈠满足功能要求

1、主要建筑:

靠近主园路,并在前设计小广场;

2、体育建筑:

靠近主干道,并且要单独设计出路;

3、陈列室、阅览室等文化欣赏建筑:

放在环境优美的、安静的地方;

4、点景游憩建筑:

放在有景可观的地方;

5、餐厅、摄影部等服务建筑:

放在容易发现的地方,但不能放在主要造型位置上,需单独设出入口;

6、厕所:

要隐蔽又要方便的地方,放在主干道;

7、园林管理建筑:

放在偏僻的地方,单独设出入口。

㈡满足景观要求

㈢使室内外互相渗透,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方法:

建筑形式:

建筑与水搭配;

建筑与植物搭配;

用当地自然材料作建筑材料。

4.园路、场地和园桥

一、园路

㈠作用:

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2、组织交通3、构成园景4、为水电工程打基础

㈡分类:

1、主园路:

3.5~6m;2、次园路:

2.1~3.5m;3、游憩小路:

0.9~2.1m;4、消防车道最小为3.5m。

㈢铺装:

丰富景观、引导游览、识别方向

常用铺装材料:

现代气息:

麻面花岗石、光面花岗石、广场砖、大连砖

古朴气息:

青石、瓦片、红砖、卵石、水磨石

(四)园林道路的规划设计要点

1、园路的交通性和游览性

•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要求——主园路

•游览性方面,园林道路是组成导游路线的主干

2、园林道路的布置必须主次分明

3、园林道路的布置必须因地制宜

地形地貌往往决定了园林道路系统的形式:

•狭长——路带状形式

•山水——套环式

4、园林道路的疏密要求(道路占规划总面积的10~12%)

疏:

安静区、地形复杂、生态地、人流量小

密:

文艺区、展览区、地形平坦、人流量大

5、园路应曲折迂回(避免无因弯曲)

6、园路交叉口的处理

•在交叉口和分叉口的路面,要从宽度和铺装加以区别

•尽量正交,有条件时,将交叉口放大为场地

•丁字形交叉时,需要有对景

•在山地园林中,当主路与次路相交时,如没有对景,一般不采用正交。

7、园路和建筑的关系

•建筑物适当远离道路

•开支路进建筑

•对于主要建筑和人流集中的地方可用小场地与道路连接

8、山地园路的布置

(1)道路宽度:

主园路:

3m,每100m设一停车场;

次园路:

可以<1.2m。

(2)道路坡度:

•i<6%,按一般道路处

•6%<i<10%,盘山道

•i>10%,设台阶,5~20级台阶设一休息平台

9、台阶

踢面(mm)踏面(mm)

120380

150300

180270

二、园林场地

按性质功能分类:

•交通集散场地:

组织人流、分散人流的作用。

——出入口广场

•游憩活动场地:

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

——小空间、广场

•生产管理场地:

园务管理——停车场、生产的堆场

园林场地的规划布置随场地的性质功能、地形地貌、园林艺术的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三、园桥

㈠作用:

联系交通起组织游览路线和交通功能;分隔水面空间;形成水面建筑景观,构成风景、点缀风景。

㈡分类:

•材料:

a.石桥;b.木桥;c.钢砼桥。

•结构:

a.梁式;b.拱式。

㈢园林中的桥既有园路的特征,又具有建筑的特征。

•带有园林道路特征的桥:

平桥、曲桥

•带有园林建筑特征的桥:

亭桥、廊桥、风雨桥

㈣桥的变异:

汀步

石块>40×40cm,间距15cm,高出水面6~10cm

5.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城市绿地的概念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是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即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1)参与城市地域自然环境的营造;

(2)协调城市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改善和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2.有利于环境保护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和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净化水体;净化土壤)

●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湿度;通风防风)

●降低城市噪声

3.服务于公众

●日常游憩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儿童活动;安静休息)

●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为旅游服务

●休疗养的基地

4.美化城市

●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

●美化市容

●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

5.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城市旅游资源

⊙林木花果的生产

6.有利于城市防灾   

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防空备战;蓄水保土。

6.城市绿地系统组成

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GreenlandSystem)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各类绿地的有机聚合。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动态、生机等特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按服务对象分:

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位置分:

城区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分:

大型绿地(大于50公顷)、中型绿地(5至50公顷)、小型绿地(小于5公顷)

●按功能系统分:

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系统组成(参见教材P55页“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表格)

●城市绿地五大类:

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它绿地(G5)

●公园绿地包括:

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

●综合公园包括:

全市性公园(G111),区域性公园(G112)

●社区公园包括:

居住区公园(G121),小区游园(G122)

●专类公园包括:

儿童公园(G131),动物园(G132),植物园(133),历史名园(134),风景名胜公园(135),游乐园(136),其他专类公园(137)

●附属绿地包括: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它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

城市绿地建设指标计算(教材P61):

1)城市绿地面积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3)人均绿地面积

4)城市绿地率

5)城市绿化覆盖率

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总和(公顷)/市区面积(公顷)×100%

6)公园绿地人均需求量

7)绿地的环境容量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基本形式:

1.点状2.环状3.带状4.楔形5.网状6.放射环状7.放射状8.指状9.环楔状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常见布局:

1.点状2.环状3.带状4.楔形5.组合式(教材P64——P66)

7.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教材P98——P112)

1.公园的概念:

公园是供人民群众游览、休息、观赏和开展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

公园绿地的系统配置类型6种:

1)分散式2)联络式3)环状绿带形式4)放射状绿带形式5)放射环状式6)分离式(教材P100—101)

伯肯海德公园(第一个城市公园,英国利物浦,1843年)

纽约中央公园(NewYorkCentralPark,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公园,奥姆斯特德,1856年)

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社会文化功能:

休闲游憩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基地。

•经济功能:

防灾、减灾;预留城市用地,为建设未来城市公共设施之用;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环境功能:

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美化城市景观。

3.公园的类型

1、居住区小游园——城市公园的最小单元。

2、邻里公园——几个邻里单元之间的公园。

3、社区公园——一定规模的社区范围内建立的游憩设施较为齐备的文化、娱乐、休息场所。

4、市、区级综合性公园

供本市或本区居民游览休息、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大中型绿地,可供居民半天到一天活动。

公园中的内容和设施比较完善,如有剧场、音乐厅、俱乐部、陈列馆、游泳池、溜冰池、餐馆等。

园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如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游戏区、动物展览区、园务管理区等。

还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开阔的草地和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5、线型公园(滨河绿带、道路公园)

依托水体和道路等线型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公园形式。

6、专类公园

(1)风景名胜公园

依托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以满足人们游憩活动、开发、利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为基本任务

(2)植物园

广泛地收集和栽培植物品种,驯化,定向培育,品种分类,综合利用,并按生物学要求分布植物的特殊城市绿地。

植物园布局要考虑植物生态,地理特点,符合园林技术要求,有必要的园林设施,方便游览。

(3)动物园

是集中饲养、展览各种野生动物和优良品种的家禽。

主要功能是供休息游览、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科学研究之用。

(4)历史名园

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包括公共园林和私家园林。

(5)主题公园

(6)儿童公园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及带领儿童的成年人。

用地一般为5hm2。

(7)体育公园

(8)纪念公园

(9)雕塑公园

5.公园规划设计:

是在功能性和艺术性指导下,实现某地美好园林设想的创作过程。

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阶段。

公园用地平衡表(教P106)

陆地

面积

(H㎡)

用地

类型

公园类型

综合性

公园

儿童

公园

动物园

专类

动物园

植物园

专类

植物园

盆景园

风景名

胜公园

其他专

类公园

居住区

公园

居住小

区游园

带状

公园

街旁

游园

<2

15~25

<1.0

<4.0

>65

15~25

<1.0

<7.0

>65

15~25

<1.0

<8.0

>65

10~20

<0.5

<2.5

>75

15~30

<0.5

<2.5

>65

15~30

<1.0

>65

2~<5

10~20

<1.0

<4.0

>65

10~20

<2.0

<12

>65

10~20

<1.0

<7.0

>70

10~20

<1.0

<8.0

>65

10~20

<1.0

<5.0

>70

10~20

<0.5

<2.5

>75

15~30

<0.5

<2.0

>65

15~30

<1.0

>65

5~<10

8~18

<1.5

<5.5

>70

8~18

<2.0

<4.5

>65

8~18

<1.0

<14

>65

8~18

<1.0

<5.0

>70

8~18

<2.0

<8.0

>70

8~18

<1.0

<4.0

>75

8~18

<0.5

<2.0

>75

10~25

<0.5

<1.5

>70

10~25

<0.2

<1.3

>70

10~20<20

5~15

<1.5

<4.5

>75

5~15

<2.0

<4.5

>70

5~15

<1.0

<14

>65

5~15

<1.0

<4.0

>75

5~15

<0.5

<3.5

>80

10~25

<0.5

<1.5

>70

20~<50

5~15

<1.0

<4.0

>75

5~15

<1.5

<12.5

>70

5~10

<0.5

<3.5

>85

5~15

<0.5

<2.5

>80

10~25

<0.5

<1.5

>70

≥50

5~10

<1.0

<3.0

>80

5~10

<1.5

<11.5

>75

3~8

<0.5

<2.5

>85

3~8

<0.5

<2.5

>85

5~10

<0.5

<1.5

>85

注:

Ⅰ——园路及铺装场地;Ⅱ——管理建筑;

Ⅲ——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Ⅳ——绿化园地。

8.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10h㎡)(教材P110)

(一)内容设置:

1、观赏游览:

水体、建筑、山石、小品等

2、安静休息:

垂钓、棋艺、品茶、锻炼、划船、散步

3、儿童活动:

儿童设施、小型动物园、植物园

4、文娱活动:

露天影剧院、表演台

5、政治文化及科普教育:

展览馆、陈列室

6、服务设施:

饮食、休息、电话、询问、摄影、寄存、租借和购买物品

7、园务管理:

管理办公、仓库、花圃苗木、生活服务部分

(二)功能分区(五个区)(教P117)

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

(三)公园的布局形式:

(1)常见形式规则式(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

自然式(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混合式

(2)公园总体布局:

•对建筑群附近及要求较高的园林种植类型采用规则式,而在远离建筑群的地区,自然式布置

•原有地形较为平坦,自然树少,面积小,周围环境规则,以规则式为主。

原有地形起伏不平或丘陵、水面和自然树木较多处,面积较大,周围环境自然,以自然式为主。

•在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处及主要的园林建筑地段采用规则的布局,安静游览区则采用自然的布局,以取得不同的园景效果。

(3)公园中的广场布局:

•铺装场地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设计。

•集散广场:

以集中、分散人流为主,可分布在出入口前后、大型建筑、主干道交叉口。

•休息广场:

以供游人休息为主,多分布在公园的僻静处,与道路结合,以地形结合,与休息设施结合。

(四)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1、调查研究阶段;(教P112)

2、编制任务书阶段;(教P115)

3、总体规划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