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把什么留给学生.docx
《音乐课把什么留给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把什么留给学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课把什么留给学生
音乐课把什么留给学生
音乐课把什么留给学生
【案例一】把音乐兴趣留给学生
师:
“同学们,谁知道影片《头文字D》?
”
生:
“我知道!
……”(刷!
全班整齐地举起了手,并伴有快乐的微笑和“我知道”的自信表情。
)(和我预设的完全相同)
师:
“影片里的主题歌是谁唱的?
题目是什么?
”
生:
“周杰伦!
!
”(更热烈的情绪、更冲动的举手状态,有的同学甚至站起来,更有人离开位置把手举到老师的眼前,还有的干脆直接喊出曲名和歌手的名字--《飘移》!
周杰伦!
!
)
当然我也没有打算请谁来回答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我只是想利用了周杰伦效应把兴趣留给学生。
于是我继续追问“谁能够唱给大家听一听呢?
”(这时有一半同学放下了手,毕竟欣赏和表演是有距离的。
)我请了两个平时不太敢于表演的学生来试唱,全体同学听的非常认真投入,偶而有人笑了一声,但马上有更多的人把食指放在唇上装出“嘘”状,以示安静。
伴着热烈的掌声,我紧接着提问“你们最喜欢哪句歌词?
”这一次学生不等我同意就唱了起来:
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零当飘--……,在他们自信的演唱中我抛出了关键问题“谁知道这句歌词出自何处?
”这一次大家可傻眼了,我使出一招“欲擒故纵”,进一步调动起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然后故意拖长声音说:
“请大家在书本中寻找答案!
”趁学生翻书寻找的时候,我打开了音响:
左手锣右手鼓……得儿零当飘一飘……,浙教版第九册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因为周杰伦而重新充满活力,《飘移》让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快乐地走进了《凤阳花鼓》,再也没有孩子用“土得掉渣”来形容来拒绝这首具有抒情叙事性的,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的歌曲了,一节生动的民歌学唱课拉开了序幕。
【反思】《凤阳花鼓》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的安徽民歌,歌曲朗朗上口、易学易懂。
凤阳人民利用这种特有的地方曲艺来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幸福的新生活。
还曾经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东方芭蕾”。
近几年却被学生形容成“土得掉渣”,音乐课上很多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唱这首歌曲,缺少积极的学习状态,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了。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尽管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处在眼高手低的阶段,但是日益丰富的音乐媒体会让他们接触到更多有吸引力的音乐作品。
尽管流行歌曲中有好的作品也有不好的作品,但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有选择地结合教材补充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正确引导学生的追星热潮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以使我们的音乐课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别具一格的教学导入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怀着浓厚的音乐兴趣参与音乐活动,把音乐课创造成一个快乐与享受的课堂。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动力。
它既有“引起”的动力作用,又有“维持”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一种神奇而又巨大的能量,只有把音乐兴趣留给学生,才会让他们觉得上音乐课是有趣的、快乐的、轻松的事情。
本案例就是合理利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优势,崇拜歌星的心态,搭建一座立足教材又拓展教材的桥梁,推陈出新,以新促旧,努力利用兴趣优势来上老教材,使学生通过他们熟悉的流行音乐建立自信形成兴趣满怀激情地走进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走进神圣的多彩的音乐的殿堂。
【案例二】把个性体验留给学生
播放《春节序曲》的引子
师:
“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情景?
这样的情景一般发生在什么时间?
那时你的心情如何?
周围人的情绪又是怎么样的?
”
生1:
“我听到了锣鼓声,好像看见外婆老家唱大戏的情景。
(很多学生“哄”地笑了起来。
)是真的啊!
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或是给爷爷奶奶庆寿时才能够看见呢,老老少少都特高兴、特热闹,我们还可以分到好多好吃的东西呢!
”(生主动鼓掌肯定他的体验。
)
生2:
“我好像在锣鼓音乐中还听见了鞭炮声,我觉得应该是过年了,或者是有人结婚了”。
(讨论的气氛开始热烈起来了,同学们敢于讲述自已对音乐的体验。
)
生3:
“我感觉好像有很多人在跳舞。
”(未等生3说完,生4就着急地站起来说了。
)
生4:
“我觉得应该是在集市上,像冯冀才在一个电视节目里介绍的天津卫一样。
有买大麻花的,有剪窗花写对联的,欢笑声、吆喝声……”(丰富的知识、独特的体验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
生5:
“王老师,听了这段音乐我认为是《春节联欢晚会》马上就要开始啦!
”
师: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
生5开始哼唱旋律,但不是很到位。
教师很自然地走到钢琴边弹奏:
33210︳33210︱33215︱︱︱565.6︱56765676︱56765676︱55︱5-‖全体同学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生:
“56765676……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让人觉得既紧张又激动,感觉一定会有大事发生……”(这样的体验这样的分析是多么的到位啊,但是不同的知识结构产生的反应是不同的。
)
师:
“你们说得都不错!
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很独特也很到位,这段音乐勾起了我们对身边的一些喜庆场面的回忆,再一次让我们分享了快乐和喜悦……”
【反思】虽然这是一首有标题的作品,但音乐所具有的不确定的特性,能够让每个孩子产生不同音乐的体验,所以在他们的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是不同的场景和画面。
音乐刺激孩子产生与音乐性质相一致的新的感情体验,使孩子的幻想更美好。
孩子的想象力越丰富多彩,他从音乐活动中得到的愉悦也就越多。
努力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个性体验。
“音乐何需懂,只要你来听!
”相同的音乐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人来听,所产生的体验可能会完全不同。
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内心的感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和谐能力。
只有真正感受到音乐之魂的孩子,才能从音乐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只有这样的音乐课,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所以新课标指出:
“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音乐课重视的是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一定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或统一结论,没有必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而是把个性体验留给了学生,这样才能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都富有个性的人才。
充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需求,尽量给每位孩子主动权,让他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的美,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
【案例三】把表现空间留给学生
师:
小朋友,大海龟一大早就听到有人在唱歌,是谁在唱歌?
(呱呱!
)
生:
是小青蛙!
是小青蛙!
!
(孩子们激动地叫了出来,低段孩子比较喜欢的动物形象。
)
师:
哦,原来是小青蛙在开心地唱歌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它正在唱一首怎样的歌呢?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模唱,不同的表达。
)
生:
呱呱呱呱呱呱,这是一只快乐的青蛙;(声音略带跳跃,声音高。
)呱-呱-呱―――,这是一只孤独的青蛙;(当该学生用缓慢的速度低沉的声音唱了出来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师:
你想做一只怎么样的青蛙?
唱一首怎样的歌呢?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青蛙合唱吧!
不同节奏、不同音色不同个性的青蛙合唱在二
(2)班教室唱响了。
(快乐的多声部发声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表演空间,所以同学们的兴致很高。
)
师:
现在我们哼着小曲陪同大海龟去找小青蛙的家,怎么样?
老师不规定你们用什么字来唱,可以用“啦”,也可以用“铛”,还可以用小音符来唱,但是有两个要求:
(1)动作要合着音乐的节拍;
(2)要跟着钢琴轻轻哼唱旋律。
(教师弹奏乐曲《井底的小青蛙》,有的学生不会唱曲谱但是会跟琴用“啦”哼唱。
降低难度提供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内容。
)
……
师:
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
你能够用歌声唱出它的得意洋洋吗?
生:
能!
(响亮自信的回答)
师:
大海龟又是怎么样的呢?
你们打算怎样来唱呢?
生:
大海龟爬起来是慢吞吞的,它很耐心很温和。
我们要唱得慢一点,低沉一些!
(抢着回答问题,争着表演歌曲。
)
师:
听了大海龟的话以后,小青蛙有什么变化?
你又会用怎样演唱呢?
生:
唱最后一句时,要慢慢地把头低下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情感线供学生参考:
叙事性--得意洋洋--叙事性--耐心祥和--半信半疑--难为情
……
【反思】虽然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够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
新课程要求: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本案例中老师首先以角色的身份以趣味性的情景帮助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然后教师给予一定空间让学生选择,成功地运用“最近发展区”原则,降低表现难度允许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提高表演能力。
最后抓住情感处理歌曲,通过掌握必要的音乐表演技能,最终达到刻画音乐形象的目的。
不过分强调技能的重要性,也不忽略技能技巧在音乐表现中的必要性,能够给孩子更大的表现空间和表演的自信。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让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演奏活动,自信地进行各种综合艺术表演、使学生能够体验自信、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目标。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表现能力的差异性使很大的,对于没有表演能力和欲望的孩子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伤害孩子的自尊,而应给予一定的空间,允许他们通过欣赏别人的表演或者与他人合作表演等形式也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发展他们的表演潜能,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与他人沟通、融合感情,最终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
【案例四】把创造机会留给学生
欣赏音画故事《龟兔赛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创造性地演绎音乐所描述的故事情景:
师:
故事发生在哪里?
有谁?
怎么样?
(聆听音乐)
生:
音乐很优美好像在美丽的森林里。
好像在小河边……(学生能够结合音乐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
生:
我觉得森林里起先是安静的,因为小动物还没有醒来呢!
后来比赛开始才热闹!
师:
音乐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朋友?
他们在比赛时会做些什么呢?
生:
会喊乌龟加油!
根据学生的回答编写两声部练习:
xxxx︱xx?
xx‖
乌龟加油,乌龟加油
Xx?
xx?
xx?
xx︱xx?
xx?
xx?
xx‖
乌龟加油乌龟加油,乌龟加油乌龟加油
(生兴趣浓厚一边拍手一边呐喊,速度、力度、节奏有变化还即兴创造表演动作,把创造机会留给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是正确的、是丰富的。
)
师:
乌龟在做什么?
它一直在跑步吗?
哪段音乐表现的是乌龟在跑步,哪段音乐表现的是乌龟在走路?
睡觉的兔子音乐与跑步的兔子音乐有什么不同?
……你可以用彩色笔画出它们的旋律线,运用色快和图形记录音乐。
也可以设计简单表演的动作,也可以绘几幅画来表现,当然你还可以用语言来说明,或者直接哼唱一下主要的旋律,当然也可以找同伴合作用笛子、口琴、电子琴等乐器进行演奏,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每一个项目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并且要求同学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反思】新课标指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案列举的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与他人合作组成小组分配角色参与表演。
看上去音乐课上得很“乱”,有唱有奏有跳有画有写,有坐有站有看还有不时走动的呢,其实学生都始终围绕着音乐兴致浓厚地在开展创造表演活动,宽松的课堂氛围、多项的表现内容使学生有自主权,可以选择不同的侧面用音乐艺术形式创造自己喜欢的角色形象,表演自己愿意参与的项目,让孩子自己找到自己的“音乐创造细胞”。
了解学生给学生自主权,教师在音乐课上不要框死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范围。
音乐课既要考虑音乐本位主义,又要跳出音乐的圈子站在人的角度来看音乐,来看音乐创造。
陶行知先生当年大声疾呼对孩子的“六大解放”,以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音乐课堂上更是如此,要把学生解放出来,把思考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表现的自由留给学生,把发现留给学生,把个性体验留给学生,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创造机会留给学生,把一切留给学生,学生才能得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