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房地产研究王强.docx
《厦门房地产研究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房地产研究王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房地产研究王强
厦门房地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
三明学院11级市场营销专业福建三明365004
摘要: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物质条件,其发展水平、功能齐备与否,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
然而金融危机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却依然火热,这一情况也受到政府,企业等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毫无疑问的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房地产的泡沫越发严重,一旦泡沫破裂,影响的不仅是房地产市场,而已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本文在分析厦门房地产现状的基础上,仔细探究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对厦门市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厦门房地产趋势分析
一、厦门房地产现状和现状的原因分析
对于厦门而言,2011年的楼市充满玄机,宏观调控并非弱于其它城市,但房价却一路高歌猛进,市场在博弈中行进,喜和忧、快与痛,不同的利益主体感受不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安宁”是厦门房地产的基调,市场在博弈中抉择。
(一)厦门房地产现状分析
纵观2011年厦门市房地产业,价格上涨和供需求比例失衡并存是给人们第一印象,这也是外界对厦门市房地产“不安宁”这一定调的主要原因。
1、价格上涨明显。
2011年,厦门商品房价格为元/平方米,同比上涨%。
2011年3月9日,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公布了《2010厦门房地产市场发展与2011年展望》,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厦门楼市供求关系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趋于平衡。
2011年,厦门楼市在全国一片调控声中逆市飞涨,部分地区楼价甚至一度涨幅高达20%?
?
——30%,迫使政府不得不进一步调控。
在这份权威报告中,全面描述了去年的涨跌变化:
从2010年各月住宅销售价格变动看,住宅价格在1月份同比上升了%,其他各月份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率。
但随着国家及厦门稳定房价系列措施的实施,6——9月,房价开始回落,基本保持在同比增长率15%以下的波动。
10月份以后,价格持续上升,其中10、11月同比增长为%和%,由于厦门11月份市场调控措施的及时出台,12月份住房价格开始回落,同比增长%。
经过一年的狂涨后,厦门当前商品住宅均价突破了12000元大关;办公楼均价则达到了元/平方米,同比上涨%;商业用房均价为元/平方米,同比上涨%。
2、房屋供求失衡。
新增住房供求比继续缩小,从2007年上半年的,2009年上半年的,迅速缩小为2011年的,供需失衡进一步扩大。
同时,有迹象表明,宏观调控的铁锤砸碎了房产投资者在长三角的投资梦,但幸存者似乎又找到了另一个投资乐园——厦门。
厦门发展研究中心指出,正常情况下,批准预售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应当为:
1,但资料表明,1——8月份厦门批准预售面积为40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为551万平方米,两者比率仅为:
1.供不应求趋势明显。
此外,供应结构失衡的矛盾也很突出。
(二)造成厦门房地产现状原因分析
1、从整个城市化建设的角度,房产依然是热门
厦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心城市,是我国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要方向,相对贫乏的资源无法满足日子增长的住房需求,主要表现在:
①每年20多万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安居的压力。
②生育的高峰期,对买房安定的需求。
③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热潮、趋势。
④房地产是中国的龙头产业,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可,对房产发展也会认可。
⑤资源匮乏的瓶颈效应。
厦门总面积为187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00多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厦门每年出让房地产用地在1平方公里上下,每年市场新开发项目约70%以上用地来自存量。
随着存量用地的逐步消耗,房地产用地形势严峻。
2、从房地产商的角度,大部分发展商承受不住走低的趋势
房地产开发商是房地产业的运营者,在房地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厦门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相对成本攀升,银行贷款难度增大,加上宏观调控后房地产业利润收缩,房地产商承受不住走低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成本上涨。
房地产批地越来越难,拿地成本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厦门,好不容易拿到稀缺资源,这样对于房地产商而言没理由不炒一把,卖个好价钱。
②土地资源稀缺。
由于厦门属于陆岛,土地资源极其限,已致开发成本增大。
③贷款成本增大。
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额不大,基本上是依助银行贷款,房地产商在向银行贷款过程中,银行并不会为难发展商,毕竟是大客户,他如果不好过,银行亏得更大。
但是高额的利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发商通过银行取得资助途径。
④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厦门,年轻白领在房地产消费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们最需要的是面积适中、居住舒适、性价比高、使用成本低的普通住宅。
然而开发商借助“国际花园城市”旗号,不断打造豪宅、高档小区等,进而使价格增长过快,带动整体市场房价快速上扬,普通人置业越来越难。
这也从侧面显示了目前厦门楼市中大众精品楼盘的紧缺。
⑤部分闲置土地没有转化为市场有效供应。
厦门土地资源极度缺乏而需求十分巨大,但在房地产领域却存在着土地大量闲置和巨大浪费的现象。
由于在“国八条”、“国十条”等宏观调控新形势下,房地开发商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处于观望态度,从而也加剧了房产供应的紧张。
3、从客户的角度,厦门的市场在短期内会呈现求大于供的局面
客户是房地产商出售商品的购买者,是房地产业运营流通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市外来人口比例增大,个人投资转向房地产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房地产业不安宁的局面。
①厦门353万人口,200多万常住户口,一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其中可能购房的潜在客户有150万之众。
客户面和需求量都是巨大的。
②厦门比邻台湾,随着台海两岸关系进一步交流与融合下,台湾来厦门置业是一个趋势,台湾人看好厦门的发展,根据台湾的房产发展,厦门的房子肯定会越来越贵,所以不但可以安居,还可以作为投资保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台人在厦门置业已经成为厦门外向型楼市的重要支柱。
台湾经济在金融危机后一直处于较低迷的状态,银行利息一降再降,而投资房地产是台湾一种普遍的投资意识,以为厦门经济发展良好,房地产的投资收益率远远大于台湾。
③近期股市不景气,厦门的中产阶级,除了吃住不愁,手里还有些闲钱,存银行利息又低,企图购房保值。
投资市场的不景气,造成“热钱”瞄准了房地产,温州的炒房者已经看准机会,在厦门将房价炒起来了,人民币资产升值对拥有大量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的地产股影响更大,继续推动房地产股的牛市行情。
4、从市场的角度,厦门市场在现阶段,很容易被炒热。
①国家宏观调控实际上对这个市场起了反作用,甚至在厦门有帮助炒作之嫌。
②厦门房产市场的信息极度不对称,成交信息不公开,促使消费者交易盲目。
③“热钱”让楼市变得紧俏,排队抢房的情景已经造成。
④很多企业变相批地,如物流企业,借市政府辅助物流之际,批地名建物流,实做房产。
消费是感性的,市场在同一时期对庞大的消费群宣传房子紧俏,房价不涨,不抢才怪。
⑤信息传播的暗示效应。
2010年,两项信息的宣布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房价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及其部门的公开宣示具有权威性,这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很大的心理暗示,即房地产供应不足,但需求旺盛。
二、2012年厦门房地产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调控的持续,房地产开发模式将逐渐改变,金融对房地产市场的制约作用将更加突出,开发贷款和消费贷款增速的放缓,将起到抑制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作用。
如果年后不放松调控措施,估计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与2011年持平。
受税收政策限制和拆迁规模控制的影响,投机性需求和被动性需求会继续减少,加之随着前几年开工的商品房逐渐进入完工阶段,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速将有所提高,房地产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加上,消费者对楼市的观望已久,2012年房地产价格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趋向缓和的小幅上升。
(一)房地产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采用的是典型的“香港模式”,即开发商利用大量银行资金买地、建房、卖房,然后再开始新一轮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的土地及开发贷款、预收款、银行按揭贷款、施工企业垫款,而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甚低。
经过政策调整后,土地使用趋于透明,但是资金的制约日益明显。
近几年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实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先是清理工程拖欠款,接着房地产开发资本金比例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个人房贷利率及按揭成数提高,继之“招拍挂”后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的限期缴清,直到最近人民银行建议取消期房销售,资金成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旧的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日益趋紧。
在这种形势下,房地产业正由土地运营向金融运营转变,而房地产更加依赖于银行信贷外的其他金融创新产品,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将转变为多元化融资模式。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活动空前活跃。
据有关调查统计,2011年,房地产基金投向房地产资金超过89亿美元,2004年,全国30家信托投资公司共计发行了约83个房地产信托产品,募集金额约122亿元,2005年,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将达到220亿元。
可以看出,随着调控的持续,房地产企业融资更加依赖于银行信贷外的其他金融创新产品。
同时,海外地产基金也纷纷进入中国迅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像摩根士丹利、SUN-REF盛阳地产基金、ING地产、美林投资银行等著名国际地产基金采取多种渠道陆续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拓宽了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稳,供给量有所增加
就全国而言,基于2008年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整体上已收成效,在厦门,基于2010年市场发生逆转,调控政策并未收到实质性成效,因此继续出台调控政策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看政策的针对性、力度和成效。
目前已明确的政策有增加土地供应等。
从短期看,厦门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
可以预计,随着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继续显现,2012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将继续回落。
一方面,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惯性作用下,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消费贷款增速将继续放缓,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速度,发挥抑制投资增长的作用。
另一方面,海外资金和民间资金将继续流入房地产市场,资金偏紧状况将有所改善。
同时,国家将强化扩大居民消费政策,为了满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国家将继续鼓励对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建设,因而,普通住房的投资增加将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由于房地产行业产品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房地产市场供给表现出很强的惯性。
由于2012年国家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使房地产供求形势发生了变化,价格预期改变,加之房屋建设周期不能拖的过长,房地产开发商为降低投资风险,将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已开工项目按时竣工。
(三)非理性需求继续减少,自住性需求将逐渐回暖
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投机性需求将会继续受到抑制。
同时,厦门岛内改造与拆迁规模受到控制,由此产生的被动性需求也会有所下降。
但在汇率调整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一些国际热钱仍会对厦门房地产市场投资感兴趣,因此,外资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仍然存在。
由于房地产调控效果逐步明朗,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开始恢复正常,观望心态正缓慢转变。
2012年自住性需求将逐渐回暖。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居民消费重点会转向住、行等方面。
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型,将较大幅度地提高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增加住房消费的总量。
其次,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同时,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还吸引了大量经济、技术、科技人才,将形成巨大的住房需求。
(四)房地产价格涨幅将趋向缓和
2010年以来,“新国四条”、“新国十条”、“新国八条”等出台的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效果将在今年继续显现,房地产价格仍会上涨。
但总体分析,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上述对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判断,2012年商品房供给量将有所增加,自住性需求逐渐回暖,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2012年厦门房价将继续上扬,预计上半年房价涨幅较大,下半年将放缓。
关内外的房价差距将缩小。
价格拐点可能出现在明年底或后年上半年。
三、完善厦门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
要使房地产既成为厦门经济的火车头,同时又避免出现投资和房价过快上涨给厦门经济带来的风险,就必须进行以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为中心的综合治理。
现在的房地产形势距离房地产市场“规模基本适度、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宏观调控目标还有明显的差距,要坚定不移的保持现有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方向,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下,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和价格增长出现反弹。
同时,加快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加快房地产融资体制的改革,建立起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节地、节能建筑
1、大力发展节地建筑。
一方面要加大房地产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盘活和利用存量土地,不仅要征收超过合同约定开发期一定时期土地的闲置费或无偿收回使用权,还要探讨建立土地闲置超过一定规模和期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退出机制。
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小户型低房价住房,保证大多数居民能够买得起房屋,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2、大力发展节能建筑。
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建筑刻不容缓。
首先,需要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
通过建立新闻披露制度和市场清除制度,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进行披露,并给予一定的处罚直至清除出市场。
其次,改革供能方式,实行集中供热、分户计量。
第三,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自住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住房消费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最大的热点,也是构成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最重要的源头性需求。
保护好居民住房消费热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延长经济景气周期的关键之一。
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消费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区别对待政策,继续保持对居民自住的消费性购房的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同时,要重点加强对投资和投机性购房交易行为的税收征管,适当提高交易环节和保有环节的税收。
在银行信贷支持上,对于自住需求来说,银行信贷要继续给予支持;对于投资和投机需求,一般不应给予按揭贷款,应该按照商业抵押贷款操作,执行一般商业贷款利率,同时控制贷款年限,降低贷款成数。
在税收政策上,对消费性需求,尤其是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宅,给予享受新房交易契税的减免,而对于大面积、大户型或高档商品房的消费,实行较高税负。
为了加强对投机购房的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应加强与房管登记部门的信息沟通,对购买两套以上住房的个人和家庭不再给予税收优惠措施。
(三)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住房梯级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
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是针对最低收入、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因此,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
在廉租房供给上对于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廉租房来解决其居住问题。
一定程度上厦门可以借鉴香港模式来发展廉租房的供给。
在台湾,最低收入者首先是通过租住公屋(相当于廉租房)解决住房问题,收入提高后,再购买居屋(相当于经济适用房)。
这样高低搭配的梯级住房保障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在经济适用房供给上厦门市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模式与经验,与其他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模式不同,厦门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权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根据掌握的低保家庭的情况,为此,在每一个经济适用房的小区里安排一部分廉租屋,提供给低保家庭。
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廉租屋的房源,而且可以避免出现低收入人群聚居形成的贫民区现象。
(四)加快岛内外一体化进程
就厦门市房地产业开发的规划来看,加快岛内外一体化进程是发展厦门房地产的关键环节,为此,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治安,打造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各个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有机体,满足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虽然目前出岛置业已成大趋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岛内外的差距还比较大,政府应该在改善交通、设施、治安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尽快实现岛内外的一体化,减少对岛内居住存在依赖心理的置业者,让更多的中产阶级出岛置业。
(五)选择恰当时机开征物业税
对房地产交易环节征收重税,短期内可以起到抑制投机需求的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发展。
改善供给不仅仅要依赖一级市场,还要激活二级市场,充分利用存量房资源。
我国房地产税收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开发环节和交易环节,在保有环节税负偏轻,不利于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住房需求。
物业税又称为不动产税,作为一种财产占有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值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
物业税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
也就是将现行购房者在购买阶段一次性交纳的房地产税费,转化为在房产保有阶段按年缴交。
为了在增加投机成本、抑制投机的同时,尽可能减低普通消费者的居住支出,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对购买第一套自住房时免征物业税或实行极低的税率,对二套住房以上的所有者征收超额累进的物业税。
(六)采用“精明增长”模式实现房地产结构优化
厦门应遵循“从高速成长期,逐步进入高效成熟期,进而走向精明增长”的渐进式转型三部曲;近期以高速发展模式为主导,中期以高效成长模式为主导,远期以精明增长模式为主导;远期逐步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寻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和谐发展,走向“精明增长”。
“精明增长”首先出现在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并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
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精明增长”是一种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和目前国内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同样也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房地产问题。
厦门经过30年的发展,城市建设正处于重要转折期,而房地产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尤显突出,这在2011年集中显现。
要解决房地产的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尽快实施“精明增长”,将是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饶高营,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06,(03)。
[2]海平,掰开揉碎“烫手的山芋”[J].数据,2005,(08)。
[3]杨荣良,建立和培育房地产市场的思考[J].改革,1991,(04)。
[4]沈悦,对我国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判断与政策建议[J].中国房地信息,2005,
(07)。
[5]杨韬,邹高禄。
论房价过高的危害[J].决策咨询通讯,2005,(01)。
[6]曹洪,对房地产价格评价指标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5,(08)。
[7]景学成,利率、汇率政策牵动房地产价格[J].现代商业银行,2005,(09)。
[8]徐济东,叶春明,初探上海房地产价格调控[J].上海企业,2005,(08)。
[9]朱延福等,宏观经济学[M].: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
[15]严华清,西方房地产[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
[10]张元端,中国房地产业指南[M].:
科技出版社,1991年。
[11]清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