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1044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港口城市建设”征文一等奖)

蔡建硕  李伟 林叠

   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今后福建省、莆田市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五”以来,莆田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能否持续维系,直接关系到莆田市“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目标实施的程度和深度,关系到莆田市能否实现省委提出的“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前列”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莆田市经济结构特征及发展方式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结构分析

   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再向第三产业经济过渡,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任务(见表1)。

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产值不断增长,工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也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长,高于农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旧型和新型两种工业化道路。

所谓旧型的工业化道路,是指先行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早期走过的道路,主要依靠大量投资实现增长;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则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经济增长走过的道路,不再依赖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是靠人力资本(人的资本和能力)的积累和效率提高实现。

表1: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结构特征

经济发展

类型

工业产值

增长速度

工业产值占

GDP比重

外贸结构

资金结构

劳动力结构

农业经济

低于农业

农业为主

农业为主

农业为主

工业经济

高于农业、

高于服务业

高于农业、

高于服务业

工业为主

工业为主

工业为主

服务业经济

高于农业、

低于服务业

高于农业、

低于服务业

服务业为主

服务业为主

服务业为主

    就莆田市而言,2000年以来,莆田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从2001-2007,七年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6.5%。

2008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2008年为15.0%,经济增长速度从2009年1月见底后逐步回升,2009年全年为14.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人均生产总值为24271元,增长13.9%。

(见表2)

表2:

2001年以来莆田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长情况  单位:

亿元、%

年份

GDP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三次产业结构

绝对数

增幅

绝对数

增幅

绝对数

增幅

绝对数

增幅

2001

208.79

11.5

37.42

3.2

97.73

12.7

73.64

14.5

17.9:

46.8:

35.3

2002

232.08

11.8

38.42

3.5

110.58

13.8

83.08

13.1

16.6:

47.6:

35.8

2003

262.74

12.4

40.07

3.2

130.70

17.1

91.97

10.3

15.3:

49.7:

35.0

2004

300.16

13.0

45.56

5.2

149.72

16.5

104.88

11.4

15.2:

49.9:

34.9

2005

359.91

15.3

51.42

5.8

192.00

21.6

116.49

10.3

14.3:

53.3:

32.4

2006

422.61

16.0

55.84

5.2

235.63

21.2

131.14

12.2

13.2:

55.8:

31.0

2007

511.70

16.5

65.14

5.9

281.19

17.6

165.37

18.9

12.7:

55.0:

32.3

2008

609.96

15.0

75.10

4.7

344.85

18.9

190.01

11.9

12.3:

56.5:

31.2

2009

691.72

14.5

76.96

5.0

397.86

15.8

216.90

15.4

11.1:

58.1:

31.8

   按照钱纳里对工业化进程6个时期和3个阶段的划分来看,人均收入水平280-560美元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收入水平560-112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收入水平1120-2100美元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

从我国学者根据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资料计算结果看,人均收入水平600美元时,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大致为21.8:

29:

49.2,就业结构为34.8:

27.6:

37.6;人均收入水平1000美元时,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大致为18.6:

31.4:

50,就业结构为28.6:

30.7:

40.7。

   2002年,莆田市人均生产总值8435元,折合1018.7美元(按当时汇率1:

8.28),首次超过1000美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32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561元。

生产总值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6.6:

47.6:

35.8;全部就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6:

26.2:

28.2。

2008年,莆田市人均生产总值21515元,折合3148美元(按汇率1:

6.83),首次超过3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

56.5:

31.2,就业结构比为34.9:

33.5:

31.6。

(见表3)。

对比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莆田既具有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典型特征,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距,工业化吸呐劳动力能力较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

从2005年开始,第二产业比例开始超过一半,2008年达到56.5%,但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比例只达到33.5%,依附在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仍最多,说明工业带动能力不高,工业化进程仍任重而道远。

表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

 

世界各国

莆田市

2002年

2008年

产业结构比例

18.6:

31.4:

50

16.6:

47.6:

35.8

12.3:

56.5:

31.2

就业结构比例

28.6:

30.7:

40.7

45.6:

26.2:

28.2

34.9:

33.5:

31.6

   

(二)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从供给角度来看,2009年莆田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1.1:

58.1:

31.8,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达到建市以来的最高,大大超过第一、三产业。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上呈现出全市生产总值与第二产业增速同步提高的态势。

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42.34亿元,增长1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1.7%,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很明显,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的有力支撑,尤其是工业增长的支撑。

从全省来看,莆田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与GDP增速居全省第二位相吻合。

但同期服务业增加值的上升速度却呈缓增趋势,全市生产总值增幅从2001年的11.5%逐步上升至16.0%,同期第三产业增幅从2001年的14.5%逐步下降到2006年的12.2%。

2007年,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高速增长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8.9%,增幅明显提高。

2008年下降至11.9%,2009年又开始回升,增幅为15.4%,重又超过生产总值增幅。

服务业内部结构中,金融、中介服务、信息、通讯等现代服务业增长虽然较快,但占GDP比重仍然很小,作用体现与产业本身拉动作用不相适应。

服务业门类不全,以信息科技、现代管理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的发展较为薄弱,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不明显。

与全省平均水平、与其他设区市相比,可以看出,莆田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总量为全省最低;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为全省倒数第二位(2008年以前一直是全省倒数第一位),只占3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全省第三产业发展比较(2009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幅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全省

4898.59

14.7

9.9:

49.1:

41.0

莆田市

216.90

15.4

11.1:

58.1:

31.8

福州市

1084.66

13.5

9.6:

47.5:

42.9

厦门市

816.22

14.3

1.3:

48.4:

50.3

泉州市

1086.23

11.9

3.9:

59.9:

36.2

漳州市

387.77

14.8

19.6:

45.5:

34.9

三明市

231.88

11.1

20.0:

48.4:

31.6

龙岩市

246.01

17.0

15.4:

51.8:

33.7

南平市

231.78

13.7

22.5:

40.2:

37.3

宁德市

243.63

14.1

18.8:

40.8:

40.4

   从需求角度来看,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仍是拉动莆田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2009年莆田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62.70亿元,增长20.2%,投资率达到52.4%,表明经济增长对物质要素投入的依赖程度仍较大。

相比之下,消费需求则不够旺盛,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56亿元,增长15.8%,增幅低于固定资产投资4.4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效益分析

从土地产出效率来看,莆田市土地面积411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3%,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8%,也就是说,莆田市用3.3%的土地创造出5.8%的经济总量。

2009年莆田市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为1679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4倍,居厦门、泉州和福州之后,为全省中上游水平。

但时,若与厦门等其他城市比,莆田市利用土地效率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09年,莆田市单位土地面积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厦门的16.2%、泉州的60.8%和福州的79.8%(见表5)。

表5、土地产出效率比较(2009年)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生产总值

(亿元)

生产总值/土地面积

(万元/平方公里)

莆田市

4119

691.72

1679

福州市

12000

2524.28

2104

厦门市

1569

1623.20

10345

泉州市

10866

3002.29

2763

漳州市

8000

1113.17

1391

龙岩市

19050

748.45

393

三明市

22900

734.24

321

南平市

21120

621.74

294

宁德市

13500

603.64

447

全 省

123700

11949.53

966

   从工业效益来看,近年来,莆田市工业运行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009年,莆田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5.81%,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产销率98.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见表6)。

说明了,莆田市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与开拓市场的力度较强,居全省上游水平。

        表6、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比较(2009年)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产销率

%

莆田市

205.81

98.61

福州市

198.31

97.15

厦门市

179.49

99.30

泉州市

195.09

96.73

漳州市

177.18

96.39

龙岩市

272.54

97.4

三明市

201.33

98.64

南平市

170.88

96.48

宁德市

207.62

95.48

全 省

190.81

97.42

  (四)经济科技含量分析

   近年来,莆田市坚持科技进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坚持人才战略,表彰重奖科技人员;坚持创新观念,构建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有1家企业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称号,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自主创新产品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4家。

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品牌投放市场。

全市共获授权专利278项,其中发明13项,实用新型126项,外观设计139项。

有1个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但同时,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仍很大。

   二、影响莆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

近年来,莆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强劲的投资需求。

1983年建市以来至2009年,有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和出口,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的深入实施,莆田市投资高速增长。

“十五”累计完成投资291.33亿元。

2006-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1070.65亿元,提前14个月完成“十一五”累计超千亿的目标。

(见表7)。

有利地支撑了近年来莆田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但也要看到,在缺乏创新能力和社会技术进步支持的条件下,若单纯依靠高投入来推动增长,容易使一个地区经济陷入外延式、扩张型的发展轨道,使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偏低。

长期的高累积、高投入往往会抑制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从而影响消费内需的培育和启动。

表7:

莆田市三大需求增长情况

年份

投资

消费

出口

绝对数

(万元)

增幅

(%)

绝对数(万元)

增幅

(%)

绝对数(万美元)

增幅

(%)

2001

482749

-28.2

753894

10.1

74510

9.0

2002

487066

0.89

827641

9.8

76816

3.1

2003

593016

21.8

871863

13.7

82110

6.9

2004

795681

34.2

971564

11.0

100711

22.7

2005

1154134

45.0

1281680

11.7

111554

10.8

2006

1651845

47.7

1458794

13.8

128003

14.8

2007

2409255

45.9

1728578

18.5

154842

21.0

2008

3018309

25.3

2061362

19.3

171604

10.8

2009

3627046

20.2

2405627

15.8

167400

-2.5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莆田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因素,企业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2009年,莆田市万人专利申请量0.9件,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1%;万人授权专利量0.4件,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6.0%。

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其中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占67%左右)。

莆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少,科技资源比较缺乏,支撑科技进步的创新源头不足,源发性创新能力差。

与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较,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每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人数低,人才密度和人才素质偏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足。

此外,政府对科技扶持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和高科技人才紧缺等也制约了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将使莆田市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三)产业及产业内部比例不尽合理。

三大产业虽然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比重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现代化的大型制造企业少,科技型企业不多不强,更缺少能够提高产业水平的高层次的服务业。

以工业经济为例,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42.34亿元,增长14.3%。

工业总产值1060.18亿元,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59.26亿元,增长20.7%。

但是,产业层次偏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子不大,基础原材料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

一是制造业仍以加工业为主,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产业档次较低,处在价值链的下游,生产方式比较粗放。

二是企业的规模较小,工业社会化分工协作水平不高,行业间的关联度较低,产品间的协作链条较短,缺乏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产业综合配套能力较弱。

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得过低,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和生活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莆田产业的发展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

随着莆田市经济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已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土地方面,2009年末,莆田市实有耕地面积112.9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25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据测算,2001年以来,全市GDP每增加1亿元,平均建设用地增加236亩,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水资源方面,全市水资源总量34.63亿m3,人均水资源量1128m3/人,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和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3。

而且,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恰好与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相反,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缺乏。

   三、着力转变莆田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在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个着力”的要求,增创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一)增强创新能力,优化投入结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支撑的基础上。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从莆田实际出发,在创新模式上,把借脑引智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来抓。

一方面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企业结合产业需求,引进专业性强的大院大所,或者与其进行市场化的合作。

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走出莆田,到发达地区或国(境)外建立研发基地(中心)。

既要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企业,尽可能地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同时提高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比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

着力提高创牌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二是创新企业管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企业管理是企业搞好搞活的最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科学、是资源、是生产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靠人去推动,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针对莆田科技人才资源相对稀缺的状况,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流动和创业的新机制,在分配中体现科技人员对企业和社会的价值和贡献。

借鉴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以人力资本入股,按各自的贡献分享剩余价值的办法吸引人力资本。

同时,应加速发展各类职业教育,造就一批相对稳定的、技术精湛的熟练技工队伍。

三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按照培育、提升、强化的品牌建设思路,大力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自主品牌,培育争创国家名牌产品,推动企业上市,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坚持“两轮驱动”,优化供给结构。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

切实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经济的主线,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培育新兴产业,改组壮大传统产业,全力扶持成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发展服务业。

一是着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正确处理制造业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把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质量提高为主,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技术,促使制造业更多地进入技术链高端领域,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在总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传统制造业更多地进入价值链高端领域,提高价值链高端产品在总产品中的比重,改变传统工业以中低档加工为主的现状。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培育扶持医化、汽车、摩托车、家电、塑料、缝纫机等主导行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高新适用技术改造工艺品、食品、鞋服等传统行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高效节能及新型环保技术等新兴高新技术行业。

政府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出台合适的引导政策。

当前要全力引导重点企业与全球500强企业、国内龙头企业的资本嫁接,提升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提升集聚发展水平。

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进一步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走集聚发展道路。

集中力量搞好以园区为龙头的发展平台建设,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其研发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主导产业和配套服务业。

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块状经济特点,坚持走内涵提升、集约发展之路。

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共同带动的转变。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完善和落实服务业促进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市场、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等都市型经济业态。

加快服务业的改革和开放的步伐,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硬件设施体系,加大投入,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环境。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推进科技、教育、人力资源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推进四大生产性服务产业。

现代物流业要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具备高附加值物流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业态;发挥港口优势,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祥宇物流配载中心、涵江区物流商贸中心等物流项目。

信息服务业要引进和培育信息服务企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发展电子政务,努力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金融保险业要以建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市场体系为首要目标,提升银行、保险服务层次,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化金融生产服务功能。

中介服务业要规范和发展各种中介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与制造加工基地相适应、与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

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广告会展、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

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服务机构加快推进莆田商务集中区的前期工作。

积极营造总部经济,搭建海峡工艺美术博览会等会展经济平台。

另一方面,要提升发展四大消费服务产业。

商贸服务业要实施基地化、特色化发展战略,重点建设一批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消费品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基地,建立若干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聚区。

优化商业布局,进一步发展以荔城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