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0908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docx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前列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1、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产值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0—2005年,每年完成总产值分别为:

8368.87亿元、9318.09亿元、10759.30亿元、16163.86亿元、20000亿元,5年增长约140%。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2000—2005年食品工业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小麦粉、液体奶、食用油、乳及乳制品、罐头、水产加工品、方便主副食品、礼品食品等。

有的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如食用植物油、味精、柠檬酸、制盐、啤酒、食糖等。

3、全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增幅较大

2000年完成利税总额1129.79亿元,其中利润229.49亿元,2001年完成利税总额1673.62亿元,其中利润444.83亿元,2002年完成利税总额1925.90亿元,其中利润524.85亿元,至2004年完成利税总额2757.42亿元,其中利润915.90亿元,2005年预计完成利税总额3200亿元,其中利润1140亿元。

5年利税总额增长180%,其中利润增长4.1倍。

4、全国食品工业出口创汇平稳发展,出口额逐年增加

全国食品工业出口贸易额2000年为107.50亿美元,2002年为155.12亿美元,2003年为187.59亿美元,2004年为203.26亿美元,2000年至2004年出口贸易额4年内平均年增长率为17.26%,共增长了89%。

5、食品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首先是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其中与人民群众一日三餐密切相关的小康型膳食结构的新产品增幅在20%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旋律;其次是企业的装备结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优化,使食品产品在“质”中有了新的突破,满足了市场向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品高度集中的需求;再次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调整,近年来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平均水平增长一倍。

6、高新技术得到较好应用,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提高。

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得到较好的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

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7、食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食品法规和标准已较为完善与健全,食品企业普遍重视基础管理,特别是规模以上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如HACCP、ISO9000-14000认证及QS准入制等。

从全国市场的食品抽检合格率来看,2004年已达94%,而1994年仅为82.3%,这充分说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8、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发展

许多食品工业企业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9、龙头食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中央“三农”问题及农产品深加工高度重视的产业导向下,各地从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发展龙头食品企业,使龙头食品企业在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龙头食品企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二)宁波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宁波食品工业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产业之一。

全市目前从事食品工业生产企业达2000余家,年工业总产值达22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约50亿元。

据统计,2005年全市食品工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03家实现工业总值184亿元,占全市工业3.9%;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占全市4%;实现出口交货值40.2亿元,占全市2.3%;实现利税总额44.6亿元,其中利润11.7亿元。

按大类分:

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9%;食品制造业21亿元,占11.4%;饮料制造业20亿元,占10.9%;烟草加工业52亿元,占28.3%。

据有关数据表明:

我市食品工业主要产品年产量为:

卷烟45万大箱,水产品加工40万吨,食用植物油40万吨,啤酒35万吨,罐头15万吨,软饮料10万吨,饮用水40万吨,其中瓶(罐)装饮用水1.4万吨,精制茶3.2万吨,大米加工7.4万吨,小麦粉2万吨,配混合饲料30.3万吨。

外贸出口主要品种有水产制品、罐头、茶叶、蔬菜加工制品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食品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形成四个大类、20个中类、近50余个小类,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食品工业体系,与之相配套的食品加工与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全市食品工业现拥有中国名牌1个、省名牌18个、市名牌54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个、省著名商标18个、市知名商标46个。

(三)宁波市食品工业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突出

我市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林海特产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全市年水产品总量达百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达85万吨;水果总产量120万吨,其中柑桔25万吨,梨8.5万吨,桃子6万吨,杨梅8万吨;茶叶3.2万吨;肉类总产量16.5万吨;禽蛋总产量13万吨;牛奶3万吨;蜂蜜1.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300万吨,其中竹笋、榨菜、雪菜是我市蔬菜主要品种。

优质丰富的食品资源为我市从事水产品加工、罐头、果汁饮料、果酒、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制茶、榨菜、雪菜、禽蛋制品等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

2、区位优势明显

宁波地处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部,长三角经济发展圈南翼,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地区。

宁波也是吸引国内外资金前来投资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得天独厚的东方深水良港—北仑港为国内外贸易货物的大进大出提供极为便捷的通道。

我市一系列优惠的招商投资政策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也是吸引内外商来我市投资的一大优势。

3、食品市场消费潜能巨大

宁波已连续多年列全国大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茅,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2005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消费性支出为11758元,恩格尔系数为37.8%;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生活消费支出6623元,恩格尔系数为41%。

我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左右。

富裕起来的宁波市民必将对食品消费提出更大的市场需求。

4、已形成一批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

经过多年来的技术引进、设备改造和外商投资,目前我市在卷烟、食用植物油、啤酒、制麦(麦芽)、水产加工、蔬菜加工、罐头、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已拥有国内一流生产加工设备和生产技术,有的产品产量位居国内前茅。

目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2家。

(四)宁波食品工业在国内同行中的地位

宁波食品工业从经济总量来看,每年220亿元左右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或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处于中等水平。

比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青岛等城市来说,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产品幅射能力、品牌影响力等诸方面均落后于他人。

以我市的卷烟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啤酒、黄酒、蔬菜加工、制茶等行业为例,大红鹰牌香烟虽在国内有相当的知名度,但和国内著名品牌相比,经济总量、市场占有率还远远低于同行,基本上还是属于区域性产品;食用植物油加工虽然产量达

业均有上百家企业之多,如水产品加工达350余家,糖果糕点企业更是多达566家之多(很大一部份属于前店后场)。

2、名牌食品缺少,产品幅射能力弱。

近年来,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我市食品工业虽有一批产品获得国家、省市名牌称号,但总体上来说,与我市其他行业相比,缺乏有国内影响力的产品,整个行业仅有大红鹰卷烟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这与宁波评为品牌城市很不相称。

市区大超市、大商场销售的绝大多数是外地、外省或进口食品,尤其是饮料、冷饮、乳制品、方便面、调味品、高档名烟名酒等食品,几乎是外地产品一统天下。

3、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企业规模偏小,质量保证体系缺乏,不少企业违规违法生产经销食品现象屡有发生。

黄白酒、冷饮、饮料、榨菜、酱腌菜、水产腌制品等一直是合格率较低行业。

2005年,黄酒抽查128批次,合格为83批次,合格率仅为65%;酱腌菜抽查236批次,合格为168批次,合格率为71.2%.

4、行业经济效益不甚理想。

2005年全市食品工业203家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4.6亿元,其中利润11.7亿元,从总量看,年184亿元的工业总产值,能产生这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了。

但深入分析发现:

44.6亿元利税总额中36亿元是高税收的卷烟工业,11.7亿元的利润中6.3亿元是卷烟工业实现的。

剔除卷烟工业,实现利润仅为5.4亿元,利税总额也仅为8.6亿元。

5、科技力量薄弱,缺乏自主创新开发能力。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宁波食品工业,拥有专业科技人员的比例极低,有些民营企业甚至连一个大学生也没有。

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虽设有食品科学与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但因食品加工行业经济效益差,待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造成一方面企业急需食品工业各类科技人才,但又留不住人;另一方面毕业出来的大学生纷纷转行,造成学非所用、人才浪费的两难局面。

由于人才缺乏,行业科技含量低,新技术应用少,新产品开发能力弱,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

6、我市食品工业行业管理组织亟待加强

1983年12月20日成立的宁波市食品工业协会是经市政府批准建立,承担全市食品工业行业管理的行业协会。

随后,各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食品工业协会。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及各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水产加工与流通、茶叶、水煮笋、榨菜、千层饼、饮用水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

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原本应进一步得到加强的我市各县、(市)、区食品工业协会组织,却因机构撤并、原有工作人员退休、因编制原因人员无法补充等等,致使各县、(市)、区食品工业协会工作人员数量锐减。

有的县、(市)、区协会组织撤销,牌子摘掉,县、(市)、区一级食品工业协会开展行业管理面临重重困难。

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市食品工业协会同样也面临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