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368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docx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

北大自考《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

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01:

57

第一章

1、医学心理学:

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词解释p1)

2、由于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包含和解释现代医学科学所面临的全部课题。

要求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填空p3)

3、简答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p4)

答:

医学心理学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

它的任务是:

(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

(2)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

5、临床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名词解释p12)

6、变态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

(名词解释p13)

7、健康心理学:

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

(名词解释p14)

8、简答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是什么?

(p15)

答:

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

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

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

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

9、试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p16)

答:

情绪反应活动可分为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两大类。

由于人的情感、情绪活动既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又是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背景。

因此,在情绪活动发生的时候将会伴随一系列复杂的体内生理的变化,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

如果是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就能为人的神经系统增添新的力量,有利于促进个体心身健康。

如果是消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虽然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潜在能量,有利于个体为适应变化的环境斗争。

然而,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以强烈的激情状态而出现,并伴随剧烈的生理反应,因此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10、人格:

是一个人在过去的全部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思想模式、行为类型、情绪反应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体系等。

(名词解释p17)

11、行为:

是指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习惯:

是指无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名词解释p18)

12、动机冲突:

是指人们在有目的行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动机。

(名词解释p18)

13、简答言语暗示的影响有哪些?

(p19)

答: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人的语言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刺激物,虽然只是声音的或文字的,但它们却和现实刺激物有着同样的刺激力。

因此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言人微言轻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而非本身的物理能量。

所以,语言作用对人类来说同样是巨大的。

尤其是语言的暗示作用,不仅能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

14、医源性疾病:

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慎而给病人不良暗示造成的。

(名词解释p19)

第二章

1、人类的十大死罪状当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传染病,而在战后,主要死因变成了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意外事故等。

(填空p29)

2、试述应激是如何出现的。

(p30-31)

答: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

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

心理应激的产生可提高人的警学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

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则会对损害人的心身健康。

3、简答什么是生物性应激源及其产生?

(p33)

答:

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

这类应激源作用的特点一般是首先引起生理反应,然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识评价和归因过程,才会导致应激状态和心理反应。

4、简答什么是心理性应激源?

(p33)

答:

心理性应激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以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

5、人际关系失调:

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的稳定。

(名词解释p34)

6、简答应激状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p38)

答:

应激状态的产生必定有应激源,但是,有了应激源不一定必然产生应激状态。

(1)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的因素:

①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②应激事件作用时间的长短;③事件发生的方式。

(2)与主体本身有关的因素:

①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②人格、气质特点;③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特点;④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⑤人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7、攻击性行为:

这是应激状态下人们较常采取的一种与愤怒情绪有关的行为反应方式。

攻击可以直接指向造成应激状态的人或事物,称为直接攻击。

(名词解释p42)

8、间接方式:

当攻击的目标过分强大,惹不起或不能攻击时就把攻击的对象转向较软弱的对象。

(名词解释p42)"找替罪羊"

9、心理防卫反应:

这是人处在应激状态下,其内在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反应。

(名词解释p43)如:

自我安慰

10、试述对应激的生理反应。

(p44-45)

答:

1、植物神经系统兴奋。

在应激状态下,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瞳孔张大等表现。

2、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

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糖增高等表现。

l看看书吧

11、简答应激状态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有哪些?

(p47)

答:

(1)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各种反应本来是要防止身心受损,是一种防御性机制。

但是如果防御反应不适当,特别是过度的反应往往又会危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甚至造成一系列与应激状态有明显关系的疾病,称之为适应性疾病。

(名词解释)

 

(2)应激状态是非特异性的致病因素。

由于个人的身体素质、个性差异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有所不同,所以同样是应激状态会导致不同疾病。

 (3)有人称这些适应性疾病为"现代文明病"不是没有道理的。

12、应激状态包括:

(1)应激状态与心身疾病;

(2)应激状态与神经症。

13、癔症:

是在不良人格基础上,由于精神因素和不良暗示作用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名词解释p49)

14、简答如何增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

(p52-53)

答:

(1)培养良好的个性;

(2)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3)提高实际应付能力;(4)获取社会性支持;(5)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三章

1、心身医学:

又称为心理生理医学。

它既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名词解释p55)

2、简答心身疾病的确认有哪些方面?

(p56)

答:

(1)有较明显的情绪因素的作用。

(2)有可以查明的躯体障碍的存在;(3)可以牵涉到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各个单独的器官系统;(4)心理生理障碍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同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情绪状态相联系的生理变化是一样的。

(5)病人可能并不觉察到自身的情绪状态。

对心身疾病的诊断需要慎重对待,不仅要进行躯体检查以得出躯体方面的阳性体征。

3、p64表

4、心身疾病:

是指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这些疾病通常都有形态上的基础,即在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上有具体而明确的损害,也称为心理生理障碍。

(名词解释p64)

5、p65-66心身疾病的范围(判断)

6、试述心身疾病的预防。

(p77-78)

答:

心身痢疾是由多种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下造成的。

就从多方面设计预防和具体措施,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做好传统的预防措施,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加强心理性预防措施。

(3)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

①培养良好的个性;②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③提高实际应付能力;④获取社会性支持;⑤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四章

1、疼痛:

是一种常见的疾症症状,也是临床医生最常遇到的病人的一种主诉。

(名词解释p79)

2、简答痛感觉的特点?

(p81)

答:

(1)对痛觉感受器来说,没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2)痛觉的适应性很低。

(3)痛觉常常难以精确地决定它发生的位置。

(4)痛觉每当产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

3、简答疼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p84)

答:

(1)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2)疼痛是身体异常状态的一种警报;(3)疼痛是机体逃避或战胜外界有害的敌对因素的动员信号。

(4)疼痛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性症状。

(5)疼痛的情绪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刺激。

4、p96判断头痛的功能性。

5、冠心病例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

(名词解释p102)

包括:

(1)心绞痛;

(2)心肌梗塞;(3)心律失常;(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5)原发性心脏骤停(猝死)。

6、简答有哪些因素导致冠心病?

(p107)

答:

(1)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冠心病的影响;

 

(2)不同的社会分工(职业)对冠心病的影响;

 (3)不同生活遭遇(生活事件,社会变动)对冠心病的影响。

7、简答冠心病人的心理、生理反应特点是什么?

(p110表下文-111)

答:

(1)长期保持高度警觉的人发病率高;

 

(2)适应性水平低;

 (3)有时间紧迫感;

 (4)对时间的估计比常人高;

 (5)不易控制情绪,认真易激动。

总之,上述特点可能使冠心病人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各种心理生理因素得以持续地起作用,使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承受着过量的负荷,从而导致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脏的崩溃性损害。

8、简答a型性格的特征是什么?

它的性格表现有哪些?

(p113)

答:

特征:

不可抑制的野心,争强好胜的驱力、敌意、醉心于工作,慢性时间紧张迫感等。

(把相对缺乏这一类特征的行为定义为"b"型行为类型)。

  表现:

(1)争强好胜,有强烈的成就动机;

(2)常有时间紧迫感,性争缺少耐心;(3)情绪易波动,有敌意情绪倾向。

9、简答如何预防冠心病?

(p137)

答:

(1)普及宣传有关心血管病的知识和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作用。

 

(2)调整、矫正或减弱a型行为类型的表现特征。

 (3)设法避免或减少a型行为的不良影响。

 (4)加强行为保健措施。

降低生活中紧张度,增加活动,进行自我保健。

 (5)调整或改造饮食行为。

清淡饮食,劝阻吸烟行为。

第六章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高血压病,以慢性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名词解释p139)

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有关系病所造成的高血压病。

(名词解释p139)

2、简答造成高血压的有关因素有哪几方面?

(p139)

答:

(1)遗传因素;

(2)食盐摄入量(每天5克就够了);(3)吸烟;(4)年龄因素;(5)肥胖因素;

 (6)心理社会应激因素。

3、简答遵循新模式说明高血压的产生?

(p144)

答: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在那些遗传上具有高血压素质的人身上,由于其特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使其在生活过程中容易受社会紧张刺激的影响而引起较大的情绪变化,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为中介引发了反复的血压升高反应,从而导致了高血病。

4、脑血管病:

是指由于供应脑的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病变而引起脑损害的一组疾病。

(名词解释p148)

5、简答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什么?

(p148-149)

答:

(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2)心理因素中的剧烈情绪变化是脑血管病突然发病的诱因已被公认。

 (3)不良行为习惯也是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

 (4)此外,病人的性格特征与脑血管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七章

1、哮喘或支气管哮喘:

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呼吸道粘膜肿胀、痉挛变窄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名词解释p155)

第八章

1、糖尿病: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名词解释p158)

2、简答糖尿病对病人的应激影响?

(p159-160)

答:

(1)对糖录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会给病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2)糖尿病的治疗要求病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3)糖尿病会造成许多并发症。

 (4)糖尿病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5)糖尿病对儿童、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影响尤其严重。

3、简答糖尿病人的心理治疗?

(p160-161)

答:

(1)要考虑如何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消除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消极情绪反应。

 

(2)要通过心理治疗措施,增进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深入了解,帮助病人与医生配合治疗。

 (3)要在并发症发生之前就采用适当医疗措施,以防止其发生。

通过心理治疗,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肥胖症:

是指摄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体系的20%或体重指大于24的情况。

(名词解释p162)

5、简答与肥胖症有关的因素有哪几个?

(p162)

答:

(1)肥胖症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3)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评价的影响;(4)人格、情绪状态和摄食形式的影响;(5)心理应激的影响。

第九章

1、简答精神因素在癌症形成中的作用?

(p170-172)

答:

(1)情绪生活与癌瘤的发生;

(2)人格特征和癌症的关系;(3)社会生活事件遭遇与癌症的发生。

2、试述精神因素作用机制的一些探讨。

(p173)

答:

一般说来,精神因素本身并不能直接致癌。

癌症的发生主要还是致癌物质的作用,变性细胞的发生造成的。

当然,这里许多因素在起作用。

其中精神因素可以起着加速、延缓或阻抑的作用。

(后看)

3、简答对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p179)

答:

晚期癌症病人由于濒临死亡的威胁,其心理状态更是十分复杂。

 

(1)应该尽可能让病人住在家里或通过在医院附近开设一些与旅馆有关的设施。

 

(2)越是晚期的病人就越需要增加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感情联系。

 (3)加强对于晚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十章

1、(p190)詹尼斯

第十一章

1、功能性子宫出血:

这是一种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病症。

(名词解释p198)

2、不孕症:

一般是指夫妻婚后同居未避孕而二年后仍不孕者确定为不孕症。

(名词解释p200)

第十二章

1、病人:

是指社会人群中那些与医疗系统发生关系的,正在寻求医疗帮助的人群。

(名词解释p20)

2、病人角色:

是指从常态社会人群中分离出来,处于病患状态中并有求医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3、求医行为:

是人类进行防病、治病、保持身体健康的极为重要的一种行为。

(名词解释p210)

4、遵医行为:

指病人遵照医务人员开列的处方或其他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名词解释p211)

5、简答特殊心理归纳为哪几点?

(p213)

答:

(1)被认识和受尊重的需要;

(2)被接纳和归属的需要;(3)接受信息的需要;(4)适当活动与寻求刺激的需要;(5)安全和早日康复的需要。

6、儿科病人的心理问题:

(1)耐受力差,反应性强;

(2)恐惧反应明显;(3)皮肤"饥饿"感;(4)独立意识增强。

(选择p218-219)

独立意识增强:

儿童少年虽然仍无力摆脱幼稚和对成人的依赖性,但又总想不成人控制。

(名词解释p219)

第十三章

1、医患关系:

是指表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所建立的人际关系。

(名词解释p224)

2、接近性吸引:

是指生活中经常相互接近、互相熟悉,能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较易产生相互吸引作用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

它取决于接触的频度和精神上的共鸣两种程度。

(名词解释p225)

3、相似性吸引:

是指人际交往双方以态度、信念和价值的相似为主的一种人际吸引方式。

(名词解释p225)

4、仪表性吸引:

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内心世界的服饰、发型、神态、等作为综合表现的仪表在人际关系中起作用的人际吸引方式。

(名词解释p226)

5、报偿性吸引:

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能满足各自的需要,达到各自的目的,以此作为报偿而使吸引力增强的一种人际吸引方式。

(名词解释p226)

第十四章

1、在现实的护理工作中也正在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分工制)护理制度逐步地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制度。

(选择p238)

2、心理护理:

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以护士为主的医务人员的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效果。

(名词解释p238)

3、简答心理护理的意义是什么?

(p239)

答:

(1)有助于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防止各种疾病发展和恶性循环;

 

(2)有助于调整进入病人角色以后的人际关系,使病人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3)有助于增进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合作,以利于检查和治疗;

 (4)有助于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简答什么是言语性交往?

它应注意哪些技巧?

(p245-246)

答:

言语性交往是指使用语言信号所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

(名词解释)

它应注意的技巧:

(1)要善于使用美好语言;

(2)语言要有科学性,表达准确、清楚;

(3)要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4)在交谈时态度要认真,采用开放式谈话。

第十五章

1、心理治疗:

是指在良好的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助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使其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名词解释p253)

2、行为治疗:

又称行为矫正法或学习疗法,它是把各种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都看作是异常行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调整和改造它们,也可以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来代替它们。

(名词解释p2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