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数学常见trick点小结.docx
《GMAT数学常见trick点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MAT数学常见trick点小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MAT数学常见trick点小结
TRICK点:
1、度量单位不一样,每个数字指代的对象有差别,通常英制的会给出换算,但公制的如厘米,米不会给出换算。
另外是时间的换算,今天考到一个类似三个管抽水和放水的题,给的条件是小时,问的是分钟,还有就是半径和直径不要弄错,注意一点:
半径的周长=半圆+直径,而不只是半圆,本月JJ有一道这样的题。
2、PS题:
是求比率,还是求数值要看清;比率的话要看问题是“谁和谁的比率”
3、关于打折是打掉的部分还是折后价要看清。
4、题目经常有隐含条件,如:
integer,consecutive,different,nonzero等,任何一个条件都要看到。
5、DS题:
不求解值,只看能否求出。
DS题尤其注意,当准备选C的时候,一定看看B是否单独充分。
6、有时候计算不困难,但要看清楚问题,今天还考到一个,是三个人走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很容易,但要看清楚问题问的是哪个人走的,因为从列式子的角度来讲,都会设第一个为X,而最后问的是第三人走的距离。
7、关于零,正负号的问题一定不要漏掉,还有就是末位数字的1,5,6,这时一定要考虑零——CD网的管理员,你不想着他,ZEROS就让你得不了高分(这难道是天意?
)
8、注意题目暗含的条件,这里会用到常识,为什么叫(problemsolving)其实GMAT已经把解题思路给你了。
有些题单纯从数学角度来讲是一种解,但从解决生活问题来讲又会有解,比如人的分配,卖汽车,都不会有分数,有整数解就行。
还有就是树的影子问题,这暗含的条件就是相似三角形。
9、关于整数条件的给出。
和上面那条相反,这一类题千万不要自加条件。
有时候要看清题是否提到了整数,如果没说整数,一定不要认为这就是整数,即使给你的条件也是整数。
而且这种题往往容易考到中位数(MEDIAN)(本月机经中一道类似的,3/5/6/7/9/X,其实这题很善良了,用整数也能算出多个可能)
10、现在比取值范围大小的题很多,如果试数的话,一定考虑-1,0,1分开的这些区间,千万不要只考虑大于0和小于0,因为很多都是分数的比较。
最后作题注意:
当你要按CONFIRM键之前,一定再看最后一眼,我不论是模考还是真考,每套题总有3个题左右,在看了最后一眼后把错误改了过来。
(这是觉得这对50分和51分的区别有时是决定性作用)
目前想到这些,如有再加。
祝大家考好!
最高原则:
1、做错一定是没有考虑周到;2、看起来无关的条件和选项,其实有关;3、注意ETS千方百计在考你,它们老JIAN巨猾。
。
。
我总结了数学的TRICKS:
1、度量单位不一样,每个数字指代的对象有差别
2、PS题:
只求比率,不用求数值;DS题:
不求解值,只求个数。
3、长题绕弯,注意前后阅读
4、题目经常有隐含条件:
如integer,consecutive,总之,任何一个条件都不是白给的,都得考虑到;
5、有没有过于自信,想当然认为某条件;
每题做完之后,问自己以下:
1、我看清了所问的问题了?
2、单位有没有变化?
3、有没有用到所有的原题文字了?
4、DS题,我有没有单独考虑B?
5、运算中,我有没有少掉了细微的步骤?
我也准备考试时在草稿纸上写上"仔细,仔细,再仔细".
還有我覺得數學中的2個字也很重要「of」、「that」。
PS中選答案時要小心,ETS常常幫我們準備好倒數、互補百分比等等的答案讓我們選。
。
DS中要留意條件
(1)跟條件
(2)要「獨立思考判斷」,還有要留意Is、Can、Do等疑問句首的問題,這跟What、How的不一樣。
上面是我犯錯的地方,大家加油^^
应我在CD的一个好朋友要求,在下把作GMAT数学时候的一点心得总结起来说几句,供大家参考。
一般来说,GMAT数学难度确实没有多大。
其知识点也基本上涵盖在市面上出售的教材当中,BLACKHORSE大哥的讲义里面也总结得比较全面,我就没有必要再狗尾续貂了。
想来想去,做数学唯一需要的就是认真再认真。
一定要按步骤来。
数学绝对不可以"想当然",看不清题就更要不得了。
一定要逐句看。
仅在此说说我做题时候一些小手段吧。
GMAT数学部分分成两种类型的题。
其中一种是PS,给五个选项的。
这种题难度一般来说都不是大。
毕竟会把答案摆在你眼前,有时候算错了是没有答案的,就知道自己错了可以重新算一次。
这种题验算也比较容易。
因为题目一般是把条件给出来求结果。
既然给出条件你能求出结果,那么算出来以后不妨用上二三十秒的时间把答案代回去重新算一遍,看看能不能给出已知条件来。
如果能,说明答案肯定正确;不能,那么可能是答案解错了也可能是你验算的时候出现了一定问题。
花点时间想一想,时间是充分的。
毕竟还有很多那种超级简单的小题等着你花十秒钟就可以做出来的。
但是题简单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检查,每个题都要至少算两遍。
而相反,难题由于你会下意识的认真做,所以难题马虎的概率反倒小。
解题的时候有几种非常快捷的方法可供使用。
我总结了几种,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第一、挨个试答案,最笨的办法有时候是最快的方法。
这种题适用的范围不是很广泛,但是准确率高,只要某个答案符合就肯定可以成立。
有时候特别是选项里面有Ionly,IIIIIonly之类的题可能效果不错。
因为顺着解有时候容易丢解,就算真正算出来了也最好哪个都试试防止不全面。
反正一共就3个。
例如:
150,200,250,n
Whichofthefollowingcouldbethemedianofthe4integerslistedabove?
175
215
235
A.Ionly
B.IIonly
C.IandIIonly
D.IIandIIIonly
E.I,II,andIII
像这道题用这个方法非常简单
第二、特殊值法。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
这种方法用好了就出奇制胜一击必杀。
但用不好就很容易出错。
用的时候注意几个问题。
1.一定要保证你所适用的特殊值是否符合题目中所规定的范围内。
比方说,正负数,是否整数,可否为0,n个数能否相等之类的等等。
还有些隐含的条件一定要注意。
比方说8月JJ里面一个题:
21个数,第1个是后面20个平均数的4倍,问第1个数占21个数总和的几分之几。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后面20个都是1,第一个就是4,4/24=1/6,连10秒都用不了就出来了。
当然JJ做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作者的原因丢掉一些限制条件,比方说如果说21个differentnumber就要注意了。
2. 要注意什么样的题可以用特殊值法什么样的不能用。
一般来说"couldbe"的都可以,因为你只要试出一个值可以的,就没问题,但是"mustbe"往往不行。
比方说:
Ifnisanintegergreaterthan6,whichofthefollowingmustbedivisibleby3?
A.n(n+1)(n-4)
B.n(n+2)(n-1)
C.n(n+3)(n-5)
D.n(n+4)(n-2)
E.n(n+5)(n-6)
这要是随便试个数,就很容易出现偶然情况,就是你试的那个数正好合适。
要试3,就哪个都合适了。
做"must"的题一定要证明。
就像做数据充分性的题,一定要确认must,而不能是could。
目前就想出来两种。
以后要是再碰巧想起来什么我会来加上。
总之一定要认真,不管什么方法,不认真都不可能做出来。
ETS出题虽然简单,简单在他需要的知识并不是很深很多,但并不代表都出那种傻子题。
比方说见过有人问个题说,某公司规定,员工的年龄与工龄的和达到70年就可以退休。
某人刚上班的时候x岁,退休时候工龄y年。
问x与y的关系。
这么看起来挺简单,但用英文表述起来罗罗嗦嗦一大套,个别人粗心,一看这太简单了,都给出来了x+y=70,选项里面也有这个。
这是傻子题。
其实ETS再弱也会拐个弯的。
考试的时候一看有这么简单就能解出来的题,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可能我看错了",需要更认真地读一遍。
然后就会发现theageofanemployee后面还有两个很短但是非常关键的单词:
whenhired。
然后就会得出结果x+2y=70。
再说说数据充分性的题。
一般难度相对大的题都出在这种类型的题上。
因为需要一个逻辑判断的过程。
就算会做也很可能被绕进去而选择错误的答案。
每个人都知道那种解题流程:
先在不看B的情况下看A,然后假装不知道A看B,看完了可以确定A,B还是D。
如果都不行,那么就剩下CE了。
这时候两个条件并作一个条件,充分不充分就决定了C还是E。
这也许有人说我是废话但平时看很多在论坛上提问的XDJM不按照这个来做。
经常是"像","感觉"之类的。
数学往往最要不得这个。
解语法题,语感有时候很厉害,但数学需要系统的理论的东西。
比如:
Whatisthevalueof3^[-(x+y)]/3^[-(x-y)]?
(1) x=2
(2) y=3
猛一看指数都不知道,很可能有人选E,得俩都知道才行么。
但是把指数形式写成乘积形式,就看出来3^(-x)可以约分掉就剩一个y了。
选B。
很可能算的时候算错了然后一看答案,突然就明白了哇原来这样。
分析的必要几个步骤,绝对一个都不能少。
数据充分性的某些题也可以用特殊值法,但是排除不是确定。
因为充分性都是问你能不能must的。
对于自己感觉不对的答案,不要急于直接排除,想两个不同的值,代进去看看是不是能算出同一个结果来。
如果不能,那么肯定不充分了;如果能,可能该选项充分也可能自己举的例子都比较特殊。
总之如果举例子判断是否must的,举的例子越偏越奇怪往往越能说明问题。
先说这么多吧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太多。
以后想起什么我会回来补上。
反正这东西最根本的东西是你的知识水平,比方说概率,或者解析几何之类某方面的知识不够硬,就有可能碰上知识范围以外的东西,那怎么着也做不出来。
其次一定要认真,不认真,就算会做的题也做不对,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且这种错误比不会做还窝囊。
细致再细致。
Youcanneverbetoo细致。
我说的这都是一些基本tricks,可以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主宰你的最后分数。
GMAT数学虽然简单,但是都做对了并不容易;虽然都做对了不容易,但是错一两个也能拿到满分吧。
我说话的时候用了很多词"一般,大概,往往"之类的。
因为数学不会有一个什么定势让你去算的,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的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所以还需要大家多多练习。
努力+细致,51分,轻松愉快。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我说的有不少是挺废话的东西,但我觉得都做到了不是很容易。
而且有的地方还不是很全面。
大家见笑了。
我以后还会把这个帖子补全。
祝那孩子,还有广大CD友们考试成功。
Patch1.1,概率问题
概率问题的难度普遍不算小,而且占的比重比较大,基本上每套题里都得变着花样出几个。
公式也较为复杂。
有关于集合类型的公式,AUBUC等于什么什么之类的,花样又多记忆也繁琐,所以韦氏图是一定要会画的。
会了这个什么公式都能自己推出来。
比方说AUBUC等于什么?
画一个图,
200581418193445646.jpg(大小:
7.6K下载次数:
123)
AUBUC=三块加起来,但是会发现橙色,绿色和紫色的地方每个加了两遍,再都减去一遍;减完了发现中心黑色的地方多减了一遍,再加回来,就是那个公式了:
P(AUBUC)=P(A)+P(B)+P(C) -P(AB)-P(AC)-P(BC)+P(ABC)
所有的那种“多少属于A多少属于B,多少人又有A又有B多少人什么都没有”这乱七八糟的东西用韦恩图都非常方便。
概率第二个难点是排列组合。
什么时候用排列什么时候用组合,什么时候用指数形式?
后一次选择跟前一次选择没有关系的,用指数。
比方说一个屋子五个人,问他们各自出生在星期几的事件有几种可能。
甲星期几生跟乙丙丁若干人没有任何关系,你生你的我生我的。
一星期七天,所以所有的可能性就是7^5。
而排列组合问题,往往是第一次抽的时候拿出来了,第二次就没它了。
比方说十二个人里选三个,第一次抽了我,再选第二个人的时候就没我了。
指数形式适用于“不放回”,而排列组合用于“放回”
什么时候用排列什么时候用组合?
能区分的用排列,不能区分的用组合。
比方说从8个人里选三个人出国,问有几种可能。
选出来就是出国,没有分别,就是8个里面选3个,C38。
从8个人里选三个人分别去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有几种可能?
老挝,越南,柬埔寨抽象地看就是三个位置的编号,表明三个地方是不同的,抽出来以后要排列。
我去老挝你去越南跟我上越南你上柬埔寨是不一样的。
所以排列,P38。
排列组合的题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什么时候用减什么时候用除。
以前也有朋友问过。
题一:
有1,2,3,4,5五个数,如果偶数不能够相邻,问能够构成多少个5位数?
解:
P55-P44xP22=72
题二:
4个*号和2个?
号一共能够组成多少种可能的密码?
解:
P66/P44*P22=15
像买鱼,咱们掐头去尾说中段,用最精炼的话找出两个题所给信息中最大的不同来,就是上面两个题最大的不同来。
题一是“不能要”,题二是“不能区别”。
不能区别的,用除法;不能要的,用减法。
举个极端的例子,十位数是1的两位数,不能是11,有几种可能性。
这个问题比较极端但我就是借此说问题。
十位数是1的一共有10---19共10个,不能是11,怎么办?
减掉。
还剩下9个。
具体到第一题:
不能偶数相邻怎么办?
把偶数相邻的情况,用全部的情况减掉,就行了。
而第二题,能要吗?
哪个都能要,只是他们无法区分。
先全排列,然后发现,对于某个密码,其中的两个*相互交换位置,所排列出来的密码是一样的;同理4个?
号也无法区分。
用除法把他们各自的排列除掉。
不是很好理解。
还有个题,我记不清数字了自己编一个。
红黄蓝三种车。
三个红的,两个黄的两个兰的。
如果每个车都不同,有夏利有法拉利有捷达有奔驰什么的,排列怎么排?
P88。
如果三个红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夏利。
怎么排?
还是P88,他们仨不能区分,就除以他们仨的全排列P33,P88/P33答案。
如果黄的也都不能区分,都是奔驰。
再除他俩的排列P22,P88/(P33*P22)。
如果兰的也不能区分呢?
再除。
先说这么两句。
概率题花样多解法多,trick也多。
以后想好了再补上。
补丁版本也会更新。
感谢大家支持。
Patch1.2,数列及其相关性质
1.2.1数列
数列就是一坨数。
可以有限个数也可以无限个数,可以有相等的也可以全不相等也可以全都相等。
按照数列的表达形式不同,题目中经常出现的数列大概可以分为那么两种:
第一是用通项公式表示的。
把an用n来表示。
表明数值与其编号的关系。
最常见的是等差数列an=a1+(n-1)d,和等比数列an=a1*q^(n-1)。
求和问题也是很常见的。
两个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不难记。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a1*(1-q^n)/(1-q),也不复杂,念顺了就行了。
特别的当无穷等比数列的公比q的绝对值小于1的时候,就是说-10,所以该等比数列的所有项的和可以求出来,等于a1/(1-q),不难算。
这个公式经常被用于近似等比数列中某几项的和,求其范围。
因为不管挑出多少项来,其和肯定比全部的和要小,所以a1/(1-q)就是上限。
要具体到题来说。
我一时也想不起来合适的题,以后见到再补。
第二就是那种后一项用前一项或者前几项来表示的。
比方说给了a1,a2,然后说对于任何n>2,an=an-1 -an-2之类的,然后让你求前100项和之类的。
这种题肯定有规律。
把前面十项八项的都算出来,别怕麻烦,然后加加就发现,从1开始,每4个数,或者6个数,或者每p个数的和都是一个数d,然后用乘法看看前100个里面有几个p个数就有几个d,若是不能整除,差几个就单独加上。
要细心。
1.2.2平均数和中位数
这种题很多但感觉都不难。
对于中位数的题就把所有的项,不管有多少,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队,找中间的那一个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有的题给个复杂的大图表。
做100个的有15个人,90个的有20个,80个的有40个……,作10个的有10个,求median。
数字是我编的就说个意思。
有人问过这种题。
一样把他们排队。
15个做100的,就写15个100(不用真写自己明白就行了),然后写20个90…………最后写10个10,看最中间那个就是median,不难。
1.2.3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有点复杂了。
关键是不很好理解而且计算太麻烦。
首先说方差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两个班考试,平均分都是70分。
看起来都一样。
但分析每个人的成绩发现,一班有同学考100,有90,有60有30的。
二班呢,每个人成绩都是六七十分,左右差不离。
就说明一班比二班成绩波动要大,分布的不够集中。
假设第i个人的成绩是Xi,平均成绩是X,则每个人跟平均成绩的差距就是Xi-X,把一个班每个人和平均成绩的差距加起来就是:
(X1-X)+(X2-X)+……(Xn-X)=(X1+X2+……Xn)-nX=0。
可见平均数不具有衡量分布的集中程度的性质。
因为其中有正有负就抵消了。
那么把每项都平方,就都变成正数了,加起来可以说明问题,这就是方差DX=[(X1-X)^2+(X2-X)^2+……+(Xn-X)^2]/n。
上面方差的定义公式一定要记住,但是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公式有时候比较方便分析:
200581510265892189.gif(大小:
399B下载次数:
141)
是由定义公式推导而来的,我就不再证明了。
简化一下就是DX=nE(X^2)-(EX^2)。
GMAT里面考方差一般不是考计算而是考你对方差的理解,只要明白方差是跟数据密集程度有关的量就行了。
另外要注意是方差还是标准差。
还是那句话,有题再补上。
1.2.4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题我只见过一个。
说一个地区什么什么在68%的范围之内那个,问过好多遍的,GWD或者天山里面的我一时也找不到。
最后答案是84%。
感觉很多人对正态分布有极大的误解。
经常看到有朋友言必称正态分布。
问概率题,方差题,还有抛物线,都有叫“正态分布”的,感觉大家对这个有点怕怕,所以看见不会做得就说是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反映的实际上是一个“中庸”思想。
就是越中间的越多。
在生活中广泛存在。
比方说生产一批零件,因为我们的车床都是相同的,生产出来的规格也都是固定的,比方说是10厘米。
但我们知道由于生产情况不同不可能哪个零件都一模一样,肯定有大点的有小点的,但不会太离谱。
所生产出零件的大小肯定都在10厘米左右。
肯定接近10的最多,然后9.9或者10.1的就稍微少一点但是也不少,如果偏得太离谱,5厘米或者15厘米一个,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除非机器坏了。
9厘米一个的可能有但是比较少。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10厘米附近概率最大,越往两边概率越小得这么一个图。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
比方说成年人的身高,肯定是一米六七八的比较多,一米二三的
就少,姚明也少。
比方说班里考试的成绩,考100分的可能就一两个,考二三十分的也不多。
多数应该都是六七八十分。
这种中间高两边低成对称状分布的就可以近似认为是正态分布。
(数学上的正态分布有公式非常复杂。
20058151049027136.gif(大小:
2K下载次数:
57)
形状像一个钟又叫钟形分布。
统计上面还有“左偏”,“右偏”,比方说某老师人称X校“四大名补”之首,判卷子苛刻无比以挂学生为乐,他判出来的卷子肯定分比别人低。
那个钟形分布也就会低分部分人多高分部分人比较少不是标准正态分布。
造成右边偏出来一大块空白,就叫“右偏”。
这不是GMAT讨论的了。
帮助大家理解。
总之GMAT考正态分布应该不会考太多花样,只要知道mean是最中间的那个对称轴所在的地方,出现频率最高;越往两端越低而且都是对称的就可以了。
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就是该数值在某一范围内发生的概率。
全域上面的整个面积就是事件发生的总概率1。
到时候画个图,用竖线标出值来,在围成的面积上写上所发生的概率,根据意义和所求值加加减减的就可以了。
我那时解84%那个题画了个巨丑的图找了半天没找到。
补充一个关于正态分布的题,今天有朋友问到的。
常规分布的一组数,68%的数落在与一个standarddeviation区间内,95%落在2个standarddeviation,然后一个研究显示1000只猴子的身长也是这么一个常态分布的情况,这组猴子的平均身长是60厘米,standarddeviation是10厘米,问多少percent的猴子身长是在70厘米到80厘米区间的?
还借那个正态分布的图说明吧。
20058161348455072.jpg(大小:
21.2K下载次数:
71)
50--70的面积是68%,40---80的面积是95。
求70—80的面积,理解了就很简单
1.3关于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遇到的也不少。
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东西。
第一是立体几何或者平面几何,考察几何基本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等;第二类是解析几何,考验对常见图形解析式的理解。
1.3.1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
一直觉得这类题目应该都是白给分的题目,因为图形摆在那里想算错也困难。
一些有难度的题要么考察公式公理要么考察想象能力。
考察公式的没办法只能去记忆。
勾股定理不用说,正弦余弦定理的公式推荐也记住,尽管没见过什么要求用此计算的但有助于分析问题。
圆柱圆锥球体等常见旋转体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必须烂熟于心。
考验想象能力的题目关键就是连辅助线。
记得上初中时候学平面几何,每天大家都讨论不少难题,有时候老师也挑难题让同学们上去做。
基本上每个题都得作辅助线。
上去同学一连,老师要看连对了这题就不用讲了。
总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题看大家问得很少想必没什么困难我也不多废话了。
注意要看清题。
几何题给出条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候就在图上标出不很显眼容易被忽略。
注意看图和题中的每一句话。
1.3.2解析几何
我见过的GMAT出的解析几何图形只有直线和抛物线。
圆都没见过,椭圆更没有了。
双曲线似乎也没有。
直线要注意斜率问题,注意直线与y轴平行的时候直线没有斜率。
有题问一个直线斜率的范围,计算出来之后一定注意正负性。
抛物线公式y=ax^2+bx+c,对称轴是x=-b/2a,与y轴交于(0,c)点,顶点(就是最高或者最低点)坐标是(-b/2a,(4ac-b^2)/4a),这几个公式用于根据给定条件判断参数范围用。
顶点问题也用于判断极大值极小值。
因为解析几何参数多,所以经常出数据充分性的题。
计算繁琐,常涉及到不等式,出错的概率蛮大的一定要细心。
1.4百分数,比例,倍数等
因为GMAT的特殊性质,跟商业活动有关的工资啊,成本,利息,利润等经常用来出题。
出的最多的就是哪年是哪年的百分之多少之类的题了,计算比较繁琐,特别是若考充分性的题,极易出错。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注意几点。
1. 分清分子分母。
有几个朋友问过分不清百分数中分子分母怎么办。
有个窍门就是,翻译成汉语,“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