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9484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0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选择.docx

《高考化学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选择.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选择.docx

高考化学选择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D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2.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C

A.Na+B.Mg2+C.O2-D.F-

3.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C

A.NO2B.SO2C.SO3D.CO2

4.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A

A.55kJB.220kJC.550kJD.1108kJ

5.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B

A.3种B.4种C.5种D.6种

6.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R(OH)3+3C1O-+4OH-=2RO4n-+3Cl-+5H2O。

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D

A.+3B.+4C.+5D.+6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8.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AB

A.K2SO4B.CH3COONaC.CuSO4D.Na2CO3

9.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B

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B.石油裂解制丙烯

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D.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

10.下列制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BD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11.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B

12.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c.d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D)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2.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C)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氯分子的电子式: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

H3C-CH2C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

途径a:

C

CO+H2

CO2+H2O途径b:

C

CO2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4.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

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

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

Y、X、W、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W、Z、Y、X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Z、W、X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X、Y、W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B)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Na+、Al3+、SO42-、Cl-

B.

=1×10-13mol·L-1的溶液中:

NH4+、Ca2+、Cl-、NO3-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

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

K+、Na+、AlO2-、CO32-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8.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A.粗硅

SiCl4

SiB.Mg(OH)2

MgCl2(aq)

Mg

C.Fe2O3

FeCl3(aq)

无水FeCl3

D.AgNO3(aq)

[Ag(NH3)2]OH(aq)

Ag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D)

A.氯气溶于水:

Cl2+H2O=2H++Cl-+ClO-

B.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

CO32-+H2O=HCO3-+OH-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

IO3-+I-+6H+=I2+3H2O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

HCO3-+Ba2++OH-=BaCO3↓+H2O

10.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反应CH4+H2O

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CO2+4e-=2CO3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

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

12.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

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消去反应

B.在一定条件,化合物Y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用FeCl3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D.化合物Y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D)

A.制备Al(OH)3悬浊液:

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14.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D)

A.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

c(NH4+)=c(HCO3-)+c(CO32-)

B.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

c(Na+)>c(NH4+)>c(SO32-)

C.0.10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

c(Na+)=2[c(SO32-)+c(HSO3-)+c(H2SO3)]

D.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

c(Na+)>c(CH3COOH)=c(Cl-)

15.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

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反应CO2(g)+c(s)

2CO(g)△S>0、△H<0B.体系的总压强P总:

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体系中c(CO):

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逆反应速率V逆:

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

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原子序数116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D.相对原子质量293

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B)

A.HClOB.NH4ClC.HNO3D.AgNO3

3.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

A.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不可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D.可能是离子晶体

4.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B)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A)

A.还原性B.氧化性C.漂白性D.酸性

6.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C)

A.2种B.3种C.4种D.5种

7.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B)

A.NaOHB.KMnO4C.KSCND.苯酚

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H2O2→H2O+O2+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9.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分子式为C9H5O4

B.1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10.卤代烃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下列卤代烃不适合由相应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的是(C)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D)

A.溶解度:

小苏打<苏打B.密度:

溴乙烷>水C.硬度:

晶体硅<金刚石D.碳碳键键长:

乙烯>苯

12.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A)

A.硫酸铜B.氢氧化钠C.硫酸亚铁D.二氧化硫

15.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C)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的大小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3.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

A.操作I中苯作萃取剂

B.苯酚钠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C.通过操作II苯可循环使用

D.三步操作均需要分液漏斗

14.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

2H++2e→H2↑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丁的原子核外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D)

A.元素丙的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B.甲与丁形成的分子中由非极性分子

C.简单离子半径:

丁>乙>丙D.甲与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氧化性

17.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H+、NH4+、Fe3+、Ba2+、Al3+、CO32–、Cl–、OH–、NO3–。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C)

A.3种B.4种C.5种D.6种

18.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5O2→4NO+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BC)

A.2Na+2NH3→2NaNH2+H2↑B.2NH3+3CuO→3Cu+N2+3H2O

C.4NH3+6NO→5N2+6H2OD.3SiH4+4NH3→Si3N4+12H2

19.离子方程式2Ca2++3HCO3–+3OH–→2CaCO3↓+CO32–+3H2O可以表(AB)

A.Ca(HCO3)2与NaOH溶液反应B.Na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D.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20.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B)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21.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

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

在该反应中(A)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22.将O2和NH3的混合气体448mL通过加热的三氧化二铬,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44.8mL气体。

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假设氨全部被氧化;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BD)

A.231.5mLB.268.8mLC.287.5mLD.313.6mL

7.碳酸亚乙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下图。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分子式为C3H2O3B.分子中含6个σ键C.分子中只有极性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8.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B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10.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O-+2H+===Cl-+2Fe3++H2O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11.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

N2(g)+O2(g)

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

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1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为探究

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C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事测得溶液的pH为8.0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13.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D

A.未加盐酸时:

c(OH-)>c(Na+)=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

c(NH4+)+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

c(Cl-)=c(Na+)

D.加入20mL盐酸时:

c(Cl-)=c(NH4+)+c(Na+)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C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D

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

Cl>Br

C.碱性:

NaOH>Mg(OH)2D.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但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

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B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

Cl2+2OH-===Cl-+ClO-+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

ClO-+H2O

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

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CH3COOH+ClO-=HClO+CH3COO—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Ⅰ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C)

A.橡皮擦——橡胶工业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D.铅笔漆——涂料工业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C)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9.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X可能是金属铜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D.Z可能是三氧化硫

1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

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原子半径:

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1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

O2和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

3CO2+16H+-18e-=C3H8O+4H2O

1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D)

A.a=6.00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7.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8.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YW的原子充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

X

X>Z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Y>W

9.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

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10、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

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

A.AlCl3B.Na2OC.FeCl2D.SiO2

1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C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D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12.下列表示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