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938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pt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制作人:

戴政小组成员:

王鼎吕仁伟田家兴利率市场化改变利率的决定方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结构。

同时,利率放松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造成冲击,促使银行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发展表外业务并加强综合化经营。

本文通过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贷款利率及存贷利差的变化。

从理论上来说,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银从理论上来说,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银行可以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行可以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即资金成本会有所上升,加之银行间,即资金成本会有所上升,加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存贷利差会逐渐缩小。

的竞争加剧银行存贷利差会逐渐缩小。

但从全球趋势和发达国家的数据分别判断,结论并不完全如此。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来看,数据表明利率市场化能够实现将负利率或低利率水平升至正利率和较高利率水平的初衷。

利率的总体水平被抬高,即贷款收益和存款成本均有较大的提升。

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大多集中在19601999年的时间段,特别是在1980年左右。

选取这段时期进行考察,我们看到实际存款利率的U型变化以及实际存贷利差的平稳上升趋势。

如果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可能影响,这一时段的数据就可以证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实际利率总体水平上升,而银行存贷利差随着利率的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上浮(见图1)。

利差上浮利差上浮ADDCONTENTSADDCONTENTS原因之一原因之一ADDCOsNTENTS原因之二原因之二ADDCONTENTS原因之三原因之三ADDCONTENTS原因之四原因之四存贷利差普遍上浮的原因?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市场的竞争程度金融体制的管制水平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资金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存贷利差普遍上浮的具体原因?

(1)当利率竞争基本趋于稳定以后,非价格竞争逐渐成为主要的、长期的竞争形式。

优质的企业和个人拥有了议价的空间,价格竞争不再是银行业竞争的唯一途径。

最终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会为其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并在存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资产收益下降。

但非价格竞争会增加银行业的经营费用,从而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

银行作为利差盈利机构,就会将经营费用的增加转嫁于其他资金需求者,因而对存贷利差的总体水平有扩大的要求。

存贷利差普遍上浮的具体原因?

(2)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资金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并且存贷利差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加之资金需求对利率敏感性低,银行通过缩小利差也很难带来量的提升,从而促使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以后甚至出现存贷利差更高的情况。

(2)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利率市场化能够缓释“金融脱媒”,存款机构吸存能力削弱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贷款业务占比也逐渐上升,即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

同时改变负债结构及存款期限结构,使得资金成本上升,促使银行倾向于发展较多的高利率贷款以取得更大的利润。

首先,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存款占比变化趋势平稳,贷款占比增加。

美国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扭转了银行存款占负债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下滑的态势,表明利率放开能够提升银行部门相较于货币、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对银行吸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保证银行较为稳定的存款资金来源,从而减轻流动性风险。

同时,剔除危机时期的数据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以后美国银行资产中贷款比例逐渐上升,贷款业务在1979年较1970年提高了3.5%,20世纪80年代贷款/生息资产比例也保持增长,表明利率市场化以后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这就使得期间贷存比保持稳定上升(见图2)。

其次,银行会更青睐于高利率贷款。

首先从银行角度来说,贷款利率上升将导致优质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提高,银行不得不寻求新的贷款客户,如房地产和中小企业贷款;而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银行的高利率贷款也将刺激贷款客户风险偏好的提升,使得大量信贷流向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

这都说明银行竞争吸纳存款为风险较高的私营部门提供间接融资,通常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银行业整体的质量。

对比美国1990年和1980年的数据可知,美国19841991年间不良贷款率由3.1%增至5.2%(见表1)。

主要是由于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水平上扬、利差收窄,刺激银行的贷款扩张,而贷款质量也在下降;同时房地产贷款占比迅速增长,实行固定利率的长期房地产贷款,与银行所吸收的短期存款期限不匹配,因而利率上升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失。

(2)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

存贷利差、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对代表银行资产收益情况的银行净息差造成影响,但其在利率市场化的各国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趋势。

美国自8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以后,虽然存贷利差有所下降,但是净息差的变化较为平稳。

从70年代末利率市场化启动到1986年完成的这段时间,净息差围绕3.8%小幅地先抑后扬,从90年代明显上升,达到4%以上,自90年代末开始,随着金融自由化进一步发展,净息差才进一步下滑,但始终保持在3%以上(见图3)。

由此看来,虽然利率市场化导致存利差收窄,会对净息差造成负面影响,但80年代美国在利率市场化期间,一方面依靠存贷款结构的变化,即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的上升,提高了贷存比,从而提升了净息差;另一方面存款来源较之前更稳定,而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使得贷款在量、价上都有提升,减轻了利率管制放松对存贷利差的负面影响。

因此虽然存贷利差明显收窄,但净息差平缓增长。

(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

(1)传统银行业务的收缩和表外业务的发展银行传统资产业务在社会资金流通中相对地位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从银行渠道的融通资金份额也可以看出银行传统业务的萎缩,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表外业务的比重大大提升。

银行加快发展不依赖利差的表外业务、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依靠非利差收入的增长来弥补利差收入的下降。

图4就列示了美国非金融企业来自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的变化。

(2)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化及银行经营综合化利率市场化是银行经营综合化的促发因素之一,起到了加快综合化步伐的作用。

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为银行经营综合化提供了条件。

对中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一是我国银行业要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同时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增加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以应对利差收窄的压力、提高资本集约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来提升竞争能力;二是利率市场化不仅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也加强了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其融资功能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直接融资方式的竞争、在筹集资金和专业资源上与货币市场的竞争,从而也促使了银行扩大经营范围,迈向综合化经营的转型,但这也将带来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更多业务领域的竞争,银行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生存实力才能避免淘汰。

对中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三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资金供需缺口较大、而银行仍然是融资主要渠道的情况。

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处于寡头垄断的银行业会上调存款利率深挖居民储蓄潜力,用来弥补投资性需求和国企需求导致的大量资金缺口,这可能导致存贷利率的实际水平整体大幅上扬。

因而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入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及金融监管改革,以避免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追求高利率贷款及风险偏好提升所带来的风险隐患。

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