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008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苗玉英.docx

第一单元苗玉英

2013~~2014学年度数学科学期目标

教材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013~~2014学年度数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说明

1

长度单位

4课时左右

2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4课时左右

3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5课时左右

4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5课时左右

5

角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左右

6

十一放假

7

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

5课时左右

8

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复习和整理

5课时左右

9

观察物体

4课时左右

10

期中检测

4课时左右

11

表内乘法

(二)

5课时左右

12

表内乘法

(二)

4课时左右

13

表内乘法

(二)

4课时左右

14

统计

3课时左右

15

数学广角

2课时左右

16

总复习

4课时左右

17

期末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教材

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

教学

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

课时

划分

 

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教学

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图钉、纸条

教学设计(表一)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苗玉英

参与

教师

全体数学教师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

 

小组活动

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

 

学生自己去实践

 

学生做练习

 

学生自己作出简单的小结

 

学生回答

教学设计(表三)

1.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1、2、3题。

 

统一长度单位

1.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7个硬币长。

2.用曲别针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5个曲别针长。

3.用三角形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4个三角形长。

 

 

 

 

 

教学设计(表一)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苗玉英

参与

教师

全体数学教师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学生拿出尺子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实践

 

自己动手试试

 

学生根据要求实践

 

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表三)

课本第6页练习一地2、3、4、5题。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cm

“0~1”是几厘米1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