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7724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docx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二

小学五年级期末专项复习

(二)

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些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

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

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2)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思维误区一“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它的非比喻句用法如下:

1.作比较。

例:

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例:

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

例:

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思维误区二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

妹妹快活得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当然不是同类,但却有相同点:

快活。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拟人有两种类型: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例: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能使语言鲜明、形象、生动。

一个好的拟人句,一方面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一方面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

啄木鸟成了医生。

区分:

拟人句中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而凡是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三)夸张夸张是在表现对事物有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时运用的。

它能增加语意的力量,使好的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从而启发读者的想象力。

思维误区三夸张不等于说大话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夸大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

(1)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前面,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期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

农民们都说:

“看见了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也叫排语、排句,是把三个活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介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了海上的夜的柔和、寂静与神秘特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以“时而”构成排比来形象地描写溪流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的动态。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发挥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五)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

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1.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思。

例:

(1)这是闹着玩的吗?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

例: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思维警区:

运用反问句应注意的地方反问句的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

这就要求在使用反问之前,必须进行充分地说理或摆出确凿的事实,才能使读者在句子中找到答案。

(六)设问设问也叫设疑、提问。

是为了突出强调。

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

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例:

(1)是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设问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思维警区: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达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达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七)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练习题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5.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6.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

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二.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防风林挡住狂风。

比喻句:

拟人句:

2.广场上的人很多。

夸张句:

3.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比喻:

4.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拟人:

5.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夸张:

参考答案: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比喻2.夸张3.反问4.拟人5.排比6.设问

二.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比喻句:

防风林如一位英勇的战士,与狂风搏斗着。

拟人句:

防风林挽起手臂,用身体挡住狂风。

2.夸张句:

广场上人山人海,连根针都插不进去。

3.比喻:

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4.拟人:

小鸟在树枝上快乐地跳舞。

5.夸张:

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修改病句专题训练

一.病句透视1.所谓“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有病的句子,即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2.修改病句的原则:

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少改。

二.病句的类型1.成分残缺:

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2.搭配不当:

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3.语序不当:

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4.句式杂糅:

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5.前后矛盾:

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6.词语误用:

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关联词误用,就是词语误用。

三.实例分析

(一)成分残缺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修改:

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修改:

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搭配不当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主谓搭配不当)修改:

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动宾搭配不当)修改:

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3.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修改:

黑暗中,还听得见凌乱的脚步声。

(三)语序不当、句式杂糅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语序不当)修改:

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几千年前的文物。

2.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句式杂糅)修改:

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

(四)前后矛盾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前后矛盾)修改:

今年过节除了脑白金之外就不收礼。

2.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两面与一面不呼应)修改:

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

(五)词语误用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褒词贬用)修改: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2.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关联词使用不当)修改:

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六)歧义1.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歧义)修改:

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许多的事迹。

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重复多余)修改:

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七)并列不当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修改:

这个商店出售汽水和啤酒。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修改:

我们的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四.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5)查——修改后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练习题修改下列病句。

1.张开泰和汤小泉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自习复习功课。

2.我断定他今天可能生病了。

3.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5.我一定要改掉不好的毛病。

6.她正在洗完衣服,就该上学去了。

7.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许多代表。

8.昨天晚上,中国队和韩国队进行了一场足球比赛,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9.我写字认真了,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

10.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11.寒冷的冷风吹得我直打哆嗦。

12.妈妈拿的一个西瓜走进了屋。

13.我们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14.妈妈经常奖励我要好好学习。

15.这是一件十分漂亮.美丽的衣服。

参考答案:

1.张开泰和汤小泉是好朋友,张开泰经常帮助汤小泉自习复习功课。

2.我断定他今天生病了。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5.我一定要改掉毛病。

6.她刚洗完衣服,就该上学去了。

7.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代表。

8.昨天晚上,中国队和韩国队进行了一场足球比赛,中国队终于取得了胜利。

9.我写字认真了,错别字也大大减少了。

10.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改正了学习方法。

11.冷风吹得我直打哆嗦。

12.妈妈拿着一个西瓜,走进了屋。

13.我们从小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14.妈妈经常鼓励我要好好学习。

15.这是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