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小学低情趣教学模式.docx
《育才小学低情趣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才小学低情趣教学模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育才小学低情趣教学模式
育才小学低年级语文“情趣”
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学模式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它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传统教学当中,教学与课程彼此是分离的,教师往往被手中教材、教参的框框所束缚,凡事“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导致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真正地用教材。
教师离开了教科书,不知教什么;离开了教参,不知怎样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不知怎样检测学生。
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缺乏自主与创新。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发挥主体性、创造性作用,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教材即知识”的落后教材观,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从而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教材不过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课程意识一、课程的目标意识自古以来,教育都是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族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历史发展到今天,经济的全球化,使我们更加关注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的繁荣与昌盛。
走进新世纪,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新课程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达成,是在积极的情感伴随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也表明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情趣的培养地,语文教学要重视情趣化的教学。
根据上述这些理论的指导与启迪,我们力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起了一个情趣教学的模式——“以情育情,以趣激趣”情趣教学模式。
那么,何为“以情育情,以趣激趣”情趣教学模式。
从语文教学的理论角度出发,我们对此作了一个理论构想和界定,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以自己真挚、饱满、积极的情感,并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启导,以此来孕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学生经历积极的情感体验。
经过相当长的一个阶段的探索实践之后,我们探索出了这一模式的三个方面实施途径与策略。
即以师趣师情激发生情生趣;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效果,激发和孕育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以部分学生的情趣带动全体学生的情趣。
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一定能爱上语文,把语文学好、学活。
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情趣”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肩负任务繁多:
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逻辑性,语言艺术性……于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们容易将种种任务一一罗列肢解,经过简单化、机械化、刻板化地分门别类后灌输给学生,把生动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的、纯技术性的训练,脱离社会、脱离生活。
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文章以言表情,为儿童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让学生进入这种情境,去体会,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以情传情,才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花。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肯定地指出: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
”他认为: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地取决于学生内心心理状态如何。
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激发起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因此,“情”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诱因,趣是促使儿童积极进行智力活动源动力,二者将学习与生活相连,突出情感的纽带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情趣式”的完美建构。
因为情,因为境,因为活,因为趣,使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得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情趣”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依据课程目标,构建了“情趣”教学模式:
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培养情趣,主动参与、趣中探索,情趣升华、趣中探索,情趣升华。
教学中通过以读悟情、以说激趣、以画引趣、以演动情等手段的灵活运用,课文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发生联动和共振,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充分展现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一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意思是读者假如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描述的景象,自然就产生一种亲切感。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要创设一种意境,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意境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情境的创设能够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做到“课伊始,情亦设,趣亦生”。
第二步:
培养情趣,主动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使枯燥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学生掌握,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声、光、色来制造出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情景,这样,学生随着情境,激发兴趣,产生联想,形成记忆。
第三步:
趣中探索,情趣升华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语言的优美,唤起学生曾有过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让学生进入文中,感受其境。
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把学生带到作者写的那种意境当中,使学生能感受作者的那种情感,拉近与文章及作者的距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兴味盎然地研究探索。
第四步:
趣中探索,情趣升华
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学习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是教师一味地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就“闭门造车”,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实践探索,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社会,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形成统一。
因而,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进行读书、剪报、演讲、写作等活动,进一步升华情感,再现课文情境。
从总体上看,这一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科学地运用具体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注重对教材特点的分析、研究,强化预设,使学生学习方式得以改善,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力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得到锻炼,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得以形成并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学好教材、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水平和质量。
“情趣”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形成阶段,我们还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一教学子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特色。
三、“情趣”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它能让孩子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如何为儿童寻求持久的兴趣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热情的积极情感因素,让学生从做有兴趣的事开始,逐步到有兴趣地去做一切必须做的事。
情趣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生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情趣指:
性情志趣和情调趣味,在“情趣”教学中,情趣除了上述义项,还包含情境。
从字源分析来看,“情趣”之“情”有情境、感情、情调之义;“情趣”之“趣”有趣味、兴趣、志趣之义。
情趣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但又不止于情境的客观性,而是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味到学习的情趣和趣味,它重在情境的主观设计方面。
情趣教学追求创设一个愉快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但并不是追求简单的形式上的快乐效果,而是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着眼于教学内容情趣因素的发掘,着眼于教师教学语言情趣的发挥,着眼于对认知过程内在逻辑的呈现,使学生有机会利用他最发达的智力,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认知趣味和成功体验。
这样,他们就能够以苦为乐,乐而忘返。
情趣教学的情趣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课文文本中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知识道理,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客观基础。
二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教学组织的节奏、师生互动的性质与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条件。
三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建构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内在决定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要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深入钻研,大胆改革,才能达此目的。
近一年来,我们低年级语文教研组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逐步摸索出了“情趣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为把逐步形成的情趣教学理论付诸实践,再进一步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得以升华,我们依据课程目标,构建了“情趣”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培养情趣主动参与----趣中探索情趣升化---趣中练习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意思是读者假如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描述的景象,自然就产生一种亲切感。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要创设一种意境,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意境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情境的创设能够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做到“课伊始,情亦设,趣亦生”。
如我在执教《春天的手》一课,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
同学们,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来了美丽的春姑娘。
同时多媒体课件出示“春暖花开”图,伴以舒缓曼妙的音乐供学生欣赏,让学生通过画面与音乐进入课文情境,唤起了学生对美丽春天的想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课识字教学创设人文情怀的背景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中通过以读悟情、以说激趣、以画引趣、以演动情等手段的灵活运用,课文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发生联动和共振,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充分展现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在读说画演中体验了情趣、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使枯燥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学生掌握,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声、光、色来制造出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情景,这样,学生随着情境,激发兴趣,产生联想,形成记忆。
为此,在《春天的手》的教学中,当学生汇报了春天的景、事物以后,我相机归纳并有意识地将学生情感想象迁移到课文内容情景:
“是啊,春天回来了,溪水流淌,冰雪融化,柳枝发芽,小草钻出地面,花儿竞相开放。
还有好多词都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它们都藏在课文里呢,赶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
”在此环节中我正是借生动的语言及音乐画面很好的实现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一目标。
接下来的小组认读字卡、课件闪动游戏识字等环节中,由于有了情境的创设,又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声音响亮,充满自信。
这样,学生在有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识字,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趣中探索情趣升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语言的优美,唤起学生曾有过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让学生进入文中,感受其境。
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把学生带到作者写的那种意境当中,使学生能感受作者的那种情感,拉近与文章及作者的距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兴味盎然地研究探索。
如在《春天的手》的教学中,我积极引导:
“哎呀,这些美丽的词语也藏起来了,它们藏在了柔柔的春风中,藏在了柳树的绿叶中,藏在了鸟儿的歌声中,藏在了花儿红红的笑脸中。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读读书,看看图,找一找这些词语藏在了哪儿啦?
”这一段煽情的语言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仅把识字与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到了有声有色的春景中,而且将学生熟悉的事物用语言描绘出来,让学生感受课文词串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语言。
在接下来的找词、读词、读词串活动中,我配以画面、音乐营造氛围,于是,在理解“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两个词的时候,五颜六色的花在孩子们口中“开放”,各种各样的鸟从孩子们口中“飞出”,他们充分打开了生活的积蓄,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展示出来与抽象的词语融合。
随着音乐响起,我再次范读词串,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语言的音乐美与韵律感。
在这个环节中,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体验、情境、语言内容于一体,让学生对文本抽象的语言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
(四)趣中练习拓展延伸
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学习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是教师一味地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就“闭门造车”,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实践探索,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社会,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形成统一。
因而,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进行读书、剪报、演讲、写作等活动,进一步升华情感,再现课文情境。
如《春天的手》的教学中,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有关春天的词语,背一背写春天的古诗,唱一唱春天的歌,在课文即将结束时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还培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情趣教学”呈现特点
为了了解“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情趣”的研究和探索”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
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中的情感状态。
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进行“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情趣”的研究和探索”。
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倡导情感化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孩子的情感状态,语文学习应该是饱满的、积极的、愉快的情感渗透的学习活动。
2.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情感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
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
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提倡情感化的教学方法
人们越来越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操练式”教学方法,主张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
五、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
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学可以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使不同的个体拥有尽可能多的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是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
1.建构主义理论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
到19世纪,实证主义诞生、科学主义取得了理论形态。
几乎与之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诞生了。
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
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附:
教学案例:
情趣教学张扬个性
《我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王艳霞
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第十三单元“风和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课是一篇科学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作家笔下,“水”如同会变身的魔法师,成了有着不同的家、有着不同脾气的生命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有关段落。
2.感知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过程与方法
1.在读、猜中认识水的特点。
2.以读为本,读中抓重点词了解水的不同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有关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2.检查词语,复习旧知。
3.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
(一)导学第1.2.3自然段,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
水会变成什么?
2.反馈交流。
3.带着体会读。
4.填空,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创设情境,情趣朗读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范读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
3.抓重点词理解“水平时是怎样生活的?
”
4.指导朗读。
5.引导背诵。
(三)自主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么善变的水,它的性格是不是也善变呢?
学生自由读第5段。
汇报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温和”“暴躁”,并说说从哪儿感受到水的温和和暴躁的?
3.指导朗读。
三、趣中探索,情趣升华
四、趣中练习拓展延伸
1.水还会变成什么?
2.为了让水更多地造福于人类,你知道人们想了哪些办法?
3.喜欢画画的你,课下画一张水的变化图,并配上文字,当讲解员给别人介绍水;
4.喜欢动手的你,还可以查资料,把你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水的变化讲给别人听。
附: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气体云
雨雹子雪
升
水
变化多端节约用水探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