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6734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

广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

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

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

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

2.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3.历史是一面镜子。

“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4.“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

5.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年份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4%

6.4%

4.2%

3.3%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

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7.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8.好莱坞影片《圣雄甘地》中有这样一幅情景:

20世纪20年代,甘地号召民众自己纺纱织布,并身体力行,穿戴土布缝制的白衫白帽,一时间,这种打扮成为印度人的流行服饰。

材料中的“流行服饰”现象表明

A.影视明星引领服饰潮流B.甘地主张与殖民政府合作

C.政治运动影响生活变迁D.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9.“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10.“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11.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

C.性质D.结果

12.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3.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主要原因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奥匈帝国和德国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1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

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5.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

D.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奠定了基础

16.下列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

C.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

D.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致使印度实现了民族自治

1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18.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毛泽东认为: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D.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20.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

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

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

21.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

漫画可以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22.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3.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4.公约标榜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上述内容应该出自(  )

A.《凡尔赛和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辛丑条约》

25.“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

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工农的革命斗争和起义不断发生。

”上述材料说明了

A.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B.俄国已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封建农奴制残余依旧大量存在

D.十月革命得益于列宁的正确领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苏俄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并且允许在苏俄开设工厂。

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部分中小企业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故选C。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它重点发展重工业,为以后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符合题意。

一五、二五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这是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题干以二战中苏联取得胜利为切入点,考查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

掌握,苏联模式的形成重点发展重工业,为以后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爱国要有正当的手段,暴力恐怖手段不能解决国家争端,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表述均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发生在1921年,十月革命在1917年,A不正确,工业化建设在1928年开始,美国的“冷战”在二战之后才开始,排除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故答案选B。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故A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在1964年已经结束,而且取得一定成效,故B不合题意;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时间不符,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1966—1985年”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逐一分析各选项。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统治秩序,但这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新的势力的发展,这种暂时的平衡又会被打破。

A项不是《凡尔赛合约》签订带来的影响;C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B。

【详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针对德国签订的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统治新秩序,展示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7.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一战的认识,题目的关键是“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根据所学知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演越烈,导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本题选B。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所以一战的原因,性质,影响,经过都是出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要好好掌握。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20世纪20年代,甘地号召民众自己纺纱织布,并身体力行,穿戴土布缝制的白衫白帽,一时间,这种打扮成为印度人的流行服饰。

”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关,材料中的“流行服饰”现象表明政治运动影响生活变迁,故C符合题意;甘地不是影视明星,排除A;甘地主张与殖民政府合作与史实不符,排除B;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

故选C。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为改变“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这种状况,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故选C。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大战刚开始,意大利就为了自身利益,见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故选C。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D符合题意;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和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虽然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相关知识,了解《凡尔赛条约》和巴黎和会的实质,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是,一战前欧洲成立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德国等新兴强国不满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国际秩序,意图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挑起战争。

而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正好为德奥挑起战争提供了借口。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因此,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主要原因成为是德奥发动战争的借口。

B符合题意;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不是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原因,AC不符合题意;英法制止俄国扩张与萨拉热窝事件无关,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B项是一战当中的事件,也属于历史现象;C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属于历史现象的本质;D项对一战结果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

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历史现象和本质的却别。

历史现象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历史现象的本质是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在此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一战之前,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的表现,排除。

故选择A。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为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创造了条件。

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

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印度没有实现民族自治。

所以评述有误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图表中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字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B。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

巴黎和会上制定的《凡尔赛条约》中有瓜分了德国殖民地的内容,华盛顿会议上没有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故C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均有损中国主权、都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ABD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B正确;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是1861年改革,排除A;俄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的,排除C;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排除D。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在理解十月革命意义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虽然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

但是采用极端的暗杀手段。

制造了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伤和物质损失。

因此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这是对其持否定态度的主要原因,C正确,AC排除;B是对普林西普持肯定态度,排除。

所以答案选C。

2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争夺殖民地,后期的德国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矛盾激化,先后建立了以德、意、奥匈帝国为成员的三国同盟集团和以英、法、俄为成员的三国协约集团,他们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图片的内容,以及结合图片的解释说明解答问题,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是在一战前,属于一战的背景。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所以选A。

2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等原则。

实则将中国重新置于列强的共同宰割之下。

C正确;《凡尔赛和约》主要是限制德国。

A错误;《国际联盟盟约》宣称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错误;《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涉及到机会均等,D错误。

综上故选C。

2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

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工农的革命斗争和起义不断发生。

”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社会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

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