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6166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docx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教案

LT

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的涵义。

教学重点: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教学难点:

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小学科学教法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2、熟悉小学科学中常见现象的原理。

3、能自已设计、制作科学实验或科学教具。

4、能顺利完成小学科学课的组织教学。

5、通过学习能成为一名较为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

二、考核方法:

1、上课情况(40分)

⑴请假一次扣1分

⑵迟到一次扣2分

⑶旷课一节扣3分

⑷挠乱纪律扣5—40分

2、小制作作品2件(30分)

⑴一等每件15分

⑵二等每件12分

⑶三等每件10分

⑷不交0分

3、教案(10分)

⑴一等每件10分

⑵二等每件8分

⑶三等每件6分

⑷不交0分

4、课堂讲解、演示实验(10分)

⑴一等10分

⑵二等8分

⑶三等6分

⑷不讲0分

5、讲解、演示实验的PPT(10分)

三、教案一般格式: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使用仪器:

•活动过程:

(含实验准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等)

•注意事项:

(如何做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后记:

教案欣赏:

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4、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5、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

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1个(刻度范围-20℃—110℃)

全班:

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

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

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

温度  

讲述:

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

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

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

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

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

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15、组装声光控路灯;16、潜水艇(浮沉子);

17、肥皂动力船(或牙膏转盘);

18、秒摆(或用单摆画振动图象);

19、不倒翁;小丑走钢丝;或稳固的倒立;

20、波动(或开动的小车或腾云驾雾(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另行制作

第一节:

科学小制作1-7的原理。

第二节:

科学小制作8-9的原理。

第三节:

科学小制作10-14的原理。

第四节:

作品展示并评比。

(第6周)

 

第三讲科学小实验

教学目标:

1、掌握科学小实验的制作方法及相关知识和原理;

2、讲授时条理清晰,语言规范,逻辑性强,通俗易懂,实验操作规范。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小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授课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

科学小实验原理的迁移和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要求:

1、每班分6个小组;

2、每一个小组二节课,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上台讲授(或录像)

3、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和评分

4、内容可以选下面70个物理科学小实验中的一个,也可以自行选取其它小实验

70个物理科学小实验

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

实验4  大力士——纸 

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 

实验6  测量浮力

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 

实验10  小船与船浆

实验11  水的压力 

实验12  帕斯卡桶裂

实验13  笔帽潜水员  

实验14  冲不走的乒乓球

实验15  水中悬蛋 

实验16  火山爆发 

实验17  水球的泳姿 

实验18  空气有重量吗?

实验19  用声音‚吹灭‛蜡烛

实验20  有孔纸片托水 

实验21  手绢的秘密

实验22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实验23  蜡烛吹不灭

实验24  蜡烛抽水机

实验25  瓶内吹气球 

实验26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实验27  会吸水的杯子 

实验28  会吃鸡蛋的瓶子

实验29  瓶子瘪了

实验30  会跳远的乒乓球 

实验31  会吹泡泡的瓶子 

实验32  这样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吗?

实验33  瓶子赛跑 

实验34  烧不坏的手绢 

实验35  冷水也能沸腾 

实验36  可爱的浮水印 

实验37  分合的水流 

实验38  漂浮的针 

实验39  神奇的牙签  

实验40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实验41  纸杯旋转灯

实验42  飞行的塑料袋

实验43  云的形成

实验44  烧不断的棉线

实验45  糖的燃烧

实验46  变色的碘 

实验47  神奇墨水  

实验48  烛火熄灭了

实验49  空中点烛 

实验50  食盐黏结剂 

实验5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实验52  人造彩虹

实验53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 

实验54  水制放大镜 

实验55  没有胶水,报纸也能贴在墙上

实验56  间歇趣泉 

实验57  米粒四射——电荷性质的魅力

实验58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实验59  火焰开关

实验60  带电的气球

实验61  感受高压电 

实验62 汤匙变磁铁  

实验63会上滚的圆锥 

实验64吹气断铁丝 

实验65幻杯 

实验66电动硬币 

实验67简易电动机

实验68隔杯转星 

实验69自制水果电池 

实验70喷泉

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准备材料:

两只纸杯(或轻的塑料杯) 

实验步骤:

 

1.把两只纸杯重叠好后,搁在桌面上; 

2.用手轻轻抓住下面的纸杯,用力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上面的纸杯便会迅速地

跳离开来。

 实践几分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纸杯先跳起来。

 

实验中的科学:

 当我们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杯上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减小,而纸杯下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没有改变,气压也没有改变,这样,由于纸杯下面气压较大,就把纸杯压上去了,你也不妨试试!

 

这一现象是荷兰物理学家伯努利首先发现的,也就是伯努利原理。

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首先提出的原理的内容是:

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

丹尼尔·伯努利(Bernoulli,Daniel),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卒于瑞士巴塞尔,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

    

你知道吗?

鸟儿、飞机等也就是这样升上天的!

  

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实验准备:

 

乒乓球一个、漏斗一个

实验步骤:

 

拿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里,仰着头,往漏斗里吹气,比一比,看谁能把乒乓球从漏斗中吹出来?

 

2.同学们说:

这还不容易吗?

老师说:

容易?

大家试试。

 

 3.事实告诉我们:

越是使劲想把乒乓球吹出来,它越是呆在那里不动。

 

实验中的科学:

 这是因为当气流从漏斗中吹出来时,冲击乒乓球的表面,气流绕着乒乓球往上涌,这时乒乓球下部的压力比大气的压力小,因而使乒乓球无法跳出漏斗。

你越是使劲吹,乒乓球下面的气流速度越快,压力也越低,大气的压力就会把球死死地“摁”在漏斗里。

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

思考:

 你能让试管自动向上走动吗?

自己亲自做做看。

 

实验准备:

粗细试管各1支(要求粗管的内径稍大于细管外径,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水 

实验操作:

 

1.先做无水的情况下,将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 

2.在粗试管中盛适量的水,把细试管插入一小段,然后倒置。

让水由两管之间的间隙中流

下。

细试管在水流下落的过程中会自动的上升。

 

实验中的科学:

 粗试管中无水时,细试管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就会下落。

而粗试管中有水时,细试管上方是水,下方是空气,细试管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

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变化,大气压力也在变化,位置越高,压力越小;位置越低,压力越小。

 

创造:

你还能用什么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并感受到大气压力很大。

实验4  大力士——纸

思考:

你能想象一张纸能够举起一本书?

你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吗?

  

实验准备:

纸、胶带、1本书  

实验操作:

  

 把纸放在两本并排分开放的书上,使纸的中间部分悬空。

把一本书放在纸的悬空处,纸张很快就会弯曲。

  

2. 把纸卷成一个纸卷,用胶带粘好纸的边缘处。

  

3. 把纸卷立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本书,甚至放更多的书,纸张都不会变形。

  

4. 思考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实验中的科学:

  

1. 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

弯矩即纸张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的点之间的距离。

弯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 直接把重物放在纸上,则纸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点几乎在同一位置上。

因此弯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 把重物放在竖直的纸卷上,纸的弯矩较大,因此承受的力较多。

  

创造:

想一想,把纸还可以折成哪些形状,以便承担压力。

 

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

思考:

为什么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 ?

 

实验准备:

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  

实验操作:

  

 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

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

  

2. 把纸卡折成波浪形状,架在相同高的纸盒上,波浪形状的卡纸上能放多枚硬币。

    

实验中的科学:

 波浪的卡纸比平整的卡纸弯距大,其承受的力也就较大。

 

创造:

 怎样变化卡纸,使卡纸上放的硬币更多?

实验6  测量浮力

思考:

当我们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样漂浮着,我们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撑我们。

但你可知道怎样测量浮力吗?

  

实验准备:

1个弹簧秤、1把锁、1个装水的玻璃杯  

实验操作:

  

1. 先把锁挂在弹簧秤下,记录弹簧秤的刻度; 

2. 然后将弹簧秤下挂的锁放入水中,记录此时弹簧秤的刻度;  

3. 比较两次记录下的刻度,思考为什么会不同。

  

实验中的科学:

  

1. 锁浸在水中,会受到水对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2. 两次记录的差值就是水对铜锁的浮力。

  

创造:

 用弹簧秤再称别的物体(比如小铁块,橡皮头等),观察不同的物体的浮力大小。

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思考:

你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过潜水艇吗?

知道潜水艇为什么能浮于水面,又能潜入水中,

它是怎么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呢?

 

实验准备:

废旧塑料饮料瓶(500-1000ml,透明有盖)、口服液小瓶、注射器等。

 

实验操作:

 

1.在饮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注射器给口服液小瓶中压入适量的水,使之放入水中时只能有少部分露出水面; 

2.把口服液小瓶放入饮料瓶中,然后盖紧瓶盖(如下中图),尽量做到不漏气; 

3.用力挤压饮料瓶,可看到口服液小瓶下沉(如下右图)。

撤去压力,可看到口服液小瓶向上浮起。

用力得当,可使口服液小瓶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

 注意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

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实验中的科学:

 小瓶放入水中由于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会浮于水面。

当用力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增大,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口服液小瓶,使口服液小瓶重力变大,重力大于浮力,小瓶就会下沉。

撤去压力时,瓶内气压变小,会有一部分水被流出口服液小瓶,使口服液小瓶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小瓶就会上浮了。

用力得当,会使口服液小瓶中的水适当,重力等于浮力,小瓶就会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了。

潜水艇就是这样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

(如果想看到口服液小瓶中水的变化,可以在小瓶中用注射器装入有颜色的水) 

附:

潜水艇的原理及自制潜水艇模型

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

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

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

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大家都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人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

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

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

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

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补充:

悬浮就是让浮力=重力就好。

水仓进水这是最初的潜水艇,当然潜入的水深较浅。

现在应该已经没有这种骨灰级的潜艇了。

外加动力是现在潜艇是现在潜艇潜水的主要方法。

人们根据沉浮原理成功地制造了潜水艇,这种能在水下作战的舰艇在历次海战中都显示其战斗力,它能下潜离水面深达500米,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续航力,能从水下袭击水面舰船和岸上目标,也能作侦察、布雷和运输等。

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思考:

在一个杯子中放一个冰块,然后倒满水。

当冰融化后,杯内的水会溢出来吗?

  

实验准备:

 1块冰块、2个杯子、水  

实验操作:

  

1.在桌面上放置一个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块冰; 

2.往杯中倒满水,会看到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  

3.等待冰块融化,观察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

  

实验中的科学:

 

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九分之一,因此与同体积的水比较,质量变轻,自然会浮在水面上。

当冰块融化时,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九分之一的体积,因此,水不会溢出。

  其实冰块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个冰块熔化成的水的体积。

  

想一想:

你能用学过的浮力知识对这一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吗?

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

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实验准备:

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实验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

 

实验中的科学:

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

由于

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试一试:

 请你试试„„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

 

实验10  小船与船浆

思考:

看过划船吗?

亲自动手划过船吗?

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

  

实验准备:

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实验操作: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做船浆 ;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

 

实验中的科学: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纸板桨在逆时针转动时,会向后拨动水,所以船会向前行驶;相反的,船就会向后行驶。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延伸:

 仔细观察划船的动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11  水的压力

思考:

你们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吗?

  

实验准备:

1个装牛奶的矩形竖直纸盒、1卷胶带、1个钉子、水若干、平盘  

实验操作:

  

1. 放好牛奶盒,用钉子在任意一个侧面戳三个孔。

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 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

  

3. 将纸盒中加满水。

  

4. 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的下方,将胶布撕开。

观察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的科学:

  

1. 实验发现,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水。

  

2. 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

  

创造:

 如果你会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压力。

使头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你会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

  

实验12  帕斯卡桶裂

思考:

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满水,为什么水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

  

实验准备:

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吸管、橡皮泥  

实验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

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

  

实验中的科学:

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

容器底部(或侧壁)受到的压力与该处的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所受压力就会越大。

 

阅读材料:

为了证明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

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其深度h很大。

 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

或侧壁产生的压力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

潜水员穿特制潜水服且控制下潜深度。

就是这个原因。

 

实验13  笔帽潜水员

思考:

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

我们来做一个“潜水员”的玩具吧!

  

实验准备:

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  

实验操作:

  

1. 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

(笔帽一定不要有洞)  

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

  

3. 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笔帽沉下瓶底。

  

4. 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

  

实验中的科学:

  

1. 笔帽里的空气使它漂浮。

  

2. 用力挤压瓶子,水被压进笔帽,笔帽变重并下沉。

  

3. 松开手,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上升。

  

想一想:

你还能制作一个不同的潜水玩具吗?

实验14  冲不走的乒乓球

思考:

为什么水不能把乒乓球冲走?

  

实验准备:

乒乓球一个、脸盆一个  

实验操作:

  

1.拿一个大洗脸盆,放在自来水龙头底下,打开水龙头,先放进半盆水;  

2.然后取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流落点处,只见乒乓球被牢牢“禁闭”在水流里,好像被吸住了,无论你把水开得多大,都不会把它“赶出来”。

 

实验中的科学:

贴近乒乓球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层的水流速小,压强大,而且四周的压力基本相等,所以只看到乒乓球在水里不断翻滚,却永远无法逃脱,除非关闭水龙头。

试一试:

将乒乓球换成其它材料制成的球,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实验15  水中悬蛋

思考:

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使鸡蛋在水中不漂起又不沉下,而是悬浮在水中?

  

实验准备:

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  

实验操作:

  

1. 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

  

2. 再用一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

  

3. 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 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

  

5. 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实验中的科学:

 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水大,所以生鸡蛋在水中会下沉。

盐水的相对密度

比鸡蛋大,鸡蛋就会浮在盐水表面。

  

试一试:

 你能换其它溶液来做这个实验吗?

实验16  火山爆发

思考:

你知道吗?

一种水会飘在另一种水的上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下的“火山”喷发,来观察这个现象吧 !

 

实验准备:

玻璃缸或盆1个,冷热水若干、墨水少量、带盖的小瓶1个  

实验操作:

  

1. 在玻璃缸中倒入3/4的冷水。

 

2. 在小瓶中装满热水,加入几滴红墨水,拧紧瓶盖,并摇晃均匀。

  

3. 把小瓶放在缸底并拧开盖子。

  

4. 观察红墨水喷向水面:

热的染色水在冷水的上面形成了一层。

  

实验中的科学:

  瓶子里的红色热水密度较小,会向上升 ,这样看上去就像“火山爆发”。

实验时冷热水差别越大越好。

 

实验17  水球的泳姿

思考:

水球在冷水里和热水里的沉浮一样吗?

  

实验准备:

透明玻璃杯2个、小气球1个、冷水、热水各半杯  

实验操作:

  

1. 将小气球灌上水,在气球口上用细绳系紧 ; 

2. 把水球放在冷水杯子里,水球浮在冷水里 ; 

3. 把水球放在热水杯子里,水球沉在水底 。

 

实验中的科学:

冷水和热水的密度不同,冷水的相对密度比热水的密度大,所以水球在热

水中会下沉,在冷水里会浮起来 。

 

创造:

冷水和热水的密度有大小之别,你能用其他试验来证明它吗?

实验18  空气有重量吗?

思考:

你们知道吗?

空气也是有质量的。

怎样证明空气也有质量呢?

  

实验准备:

1架天平、2只一样重的气球、打气筒  

实验操作:

  

1. 把两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

  

2. 拿起另一只气球,给气球打气并将气球口系紧。

  

3. 将打起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一端,没打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观察天平是不是还平衡?

 

实验中的科学:

  

1. 两只气球在打气前,质量相等,因此天平保持平衡。

  

2. 打气后的气球增加了气球内空气的质量,因此,天平偏向打气后的气球一端。

  

3. 如果是带有指针刻度的天平,就能测出空气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空气的重量。

 

创造:

你能用其它方法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吗?

 说说看,做做看。

实验19  用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