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5457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docx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总汇编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共17分)

【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

幼时,

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

羽因叹曰:

“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

”呜咽不自胜。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

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

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

至陆羽公,始独简南

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

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

由是,以茶为生者众。

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

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

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又占《易》,得彖辞曰: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

赞曰:

“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

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危:

端正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优:

优秀

C.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裴回:

通“徘徊”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腹:

怀揣,抱着

9.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充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貌寝,(虽)口吃而辩B.婴而见弃(于)江干,瑟瑟就毙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古话说有人号称品性高洁,可表现却很糟糕,一定就是指陆羽这种人的。

B.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他)若跟人有约定,即使被再大的困难或危险阻挠,也会坚持前往。

C.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卖茶的商家按照陆羽的相貌制作成陶瓷人偶,像神灵一般供奉祭祀他。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

现在写“茶”字,呈现的是“上面草字头,下面木字底,人在草木之间”的形态。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

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著述。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

12.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

(5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

(共5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部分断句。

(5分)

安得友赁寓京师,偶通名刺。

所求长吏令其制雄赋,为京中纨绔恶少者寿。

友固厌其恶少,以此复嫌其长吏,于是弃而去之或问曰盍少贬其身哉友曰瑰然一面未敢厚也彤乎寸心安能玷乎口腹投靠者可脱售心寄生于篱下则斩斩不可也。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杂说

欧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

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

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

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

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

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

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

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

何其聒然而不止也!

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

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

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

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

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

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

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

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

而惑者方日:

“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

日一岁而一周。

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

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

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

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

是何为哉?

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

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

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

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

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吾于是乎有感。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行:

运行

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抑:

抑制

C.其精气不夺于物夺;改变

D.其动而不劳劳:

疲倦

8.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故B.亦C.以D.然

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

而惑者日:

“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10.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

(4分)

 

11.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

(5分)

 

12.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

(6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

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

众人不察,乃反以仁宽己,而以义设人,逆其理,鲜不乱矣。

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

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

仁者,爱人也。

昔者晋灵公杀庖厨以善饮食,非不厚自爱也,然而不得为淑人者,不爱人也。

不爱,奚足谓仁?

兵已加焉,乃往救之,则《春秋》弗美。

未至,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

夫救早而先之,则害无由起,而天下无害矣。

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春秋》之志也。

其至明矣。

是以知明先,而仁厚远。

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

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

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

故曰:

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

义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也。

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

奚谓义?

昔者楚灵王讨陈蔡之贼,非不能正人也,而《春秋》弗与,不得为义者,以其身不正也。

潞子【1】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谓之有义,以其身正也。

故曰:

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

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

君子求仁义之别,然后辨乎内外之分。

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

《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

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此之谓也。

故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

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

是故以自治之法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法自治,是为礼不敬也。

居上不宽,则伤厚而民弗亲;为礼不敬,则伤行而民弗尊。

弗亲则弗信,弗尊则弗敬。

仁义之处可无论乎?

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

(取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

注释:

【1】潞子:

小部落的首领。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义设人设:

陷害

B.然而不得为淑人者淑:

善良

C.则《春秋》弗美美:

称赞

D.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萌:

萌芽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治人与我者B.乃往救之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乃不知有汉

C.其至明矣D.莫之亡而自亡也

至若春和景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逆其理,鲜不乱矣

违背了这个道理,少有不混乱的

B.以暗于人我之分

以致于隐藏起别人和自我的分歧

C.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

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

D.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

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

11.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故曰:

以仁安人

B.此则人与我也

C.是义与仁殊

D.故曰:

义,我也

1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

②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

 

13.下面语段中,孝文皇帝的行为是如何体现仁义的?

请结合本文的“仁义观”,简要分析。

(6分)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身衣弋绨【1】,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和亲后,匈奴背约入盗,帝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

(取材于《汉书·文帝纪》)

注释:

【1】弋绨: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1)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1],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2]。

约束则解,结纽则绝。

故亲不在约束、结纽。

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3]为之也。

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4]。

官职亦然。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

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释:

【1】胥:

从。

【2】结纽:

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

【3】士:

事。

【4】容:

指天子圣德。

(2)随[1]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榖於菟[2]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诗》曰: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

楚人许之。

公子目夷曰:

“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子鱼曰:

“祸其在此乎!

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

子鱼曰:

“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

注释:

【1】随:

国名。

【2】斗榖於菟:

人名。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恃与国,幸名利与:

结交B.人佚亦佚佚:

安逸

C.故先王贵当,贵周周:

周密D.以为天下以为:

认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边竟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随之见伐哀吾生之须臾

C.宋其亡乎其皆出于此乎

D.会于薄以释之而君幸于赵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C.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D.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12.依据短文

(1)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

(2)“楚人许之”的意图。

(5分)

 

13.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1],如其仁。

”又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结合短文

(1)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6分)

注释:

【1】如其仁:

就是仁。

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1)景公问晏子曰:

“寡人意气衰,身病甚。

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1】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干福乎?

晏子对日:

“婴闻之,古者先君之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

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

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羡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

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

司过【2】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公曰:

“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请革心易行。

”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以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1】祝宗:

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

【2】司过:

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

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必安矣。

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夫众人【1】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

故立身于中,养有节:

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

故曰: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

【1】众人:

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者祀可以干福乎干:

求取

B.羡饮食羡:

羡慕

C.用必赡赡:

充足

D.游虞足以发欢欣虞:

通“娱”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者先君之干福也能移无益之事

B.行必顺乎神意者逆乎

C.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

D.斩伐者以时宫室足以避燥湿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

(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

(共4分)

13.《论语》记录了多则关于“礼”的言论,比如: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述。

 

六、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

“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释:

【1】齐难(zhāinǎn):

庄重恭敬的意思。

【2】和:

舒适。

【3】沮:

恐吓。

【4】干橹:

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

“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

“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孔子曰:

“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

”子贡曰:

“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子曰:

“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

“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

“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

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

“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

“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

“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

【1】埃墨:

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其死以有待也爱:

吝惜

B.儒有委之以货财委:

推托

C.子贡以所赍货赍:

携带

D.穷改节乎节:

操守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忠信以待举B.其自立有如此者

夫夷以近其孰能讥之乎

C.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吾之信回也

向之所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1.材料

(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②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13.根据材料

(二),完成

题。

(共8分)

①材料

(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

(3分)

②材料

(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请你结合材料

(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5分)

 

七、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正义之立,在国为法制,在军为纪律。

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

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

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

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

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

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①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

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②也。

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

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

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而百胜也。

虽然,死恩者私也,死令者职也。

士未有以致其私,而有以致其职者,可战也。

盖私者在士,而职者在将。

在士者难恃,在将者可必故也。

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

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

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

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

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

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

“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

”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

 

注释:

①败衄:

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

②不偶:

这里指命运不好。

(取材于《李广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缓:

延迟

B.然吾必督之使循者循:

遵守

C.在士者难恃恃:

依靠

D.虽百夫之率率:

通“帅”,主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国为法制B.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

乐为之死敌可百战而百胜也

C.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D.今广之治军

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私者在士为私情(作战),(主动权掌握)在士兵手中

B.故以守则整而不犯所以用(它)防守就能军容严整而不可侵犯

C.以便其私而专为恩以便他私自对士兵单独施加恩惠

D.然敌卒犯之但是敌人突然袭击他们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分)

①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

②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对有军功之人厚于封赏,自卫、霍开始,因军功封候的人很多。

B.李广才能出众且性格宽仁,其手下有很多将士均因其让功而受赏封侯。

C.时人多认为李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本文作者却并不认同此看法。

D.士兵们爱戴李广,也愿意拼死作战,因李广对他们宽容和缓、不严苛。

13.作者认为为将者爱护士兵固然可贵,但更应该强调军纪。

请根据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