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5429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docx

7语段综合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

(7)语段综合

1.(2021年全国甲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____。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

通过____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____的生活作风。

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纸上谈兵受益匪浅自己动手勤俭节约

B.形同虚设受益匪浅身体力行吃苦耐劳

C.形同虚设不虚此行自己动手吃苦耐劳

D.纸上谈兵不虚此行身体力行勤俭节约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D.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2.(2021年全国乙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

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

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

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増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3.(2021年新高考Ι卷,18-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

“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

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一席____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交相辉映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4.(2021年新高考Ⅱ卷,18-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

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_____________的“牙膏”:

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

然而,吃货的生产力_____________,很快,()。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

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而且宇航员们还在不停地开发新的太空料理:

小饼干、寿司、花生酱冰棍,甚至是“昨的咖啡”一一采访中一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曾自豪地展示过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_____________。

然而,制订太空菜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两天鲜度,空间站中新鲜食品_____________,绝大多数食品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运上太空。

目前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望而却步不胜枚举不言而喻寥寥无几

B.踌躇不前不可低估心照不宣寥寥无几

C.望而却步不可低估不言而喻极其稀缺

D.踌躇不前不胜枚举心照不宣极其稀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B.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C.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发明出来,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D.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具发明出来,还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宇航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一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B.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一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C.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以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D.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这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5.(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一调,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不久,黄宾虹刷屏朋友圈——他的一幅《黄山汤口》在今年春拍飚出3.45亿元的“天价”。

尽管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南黄北齐”之说(“黄”指黄宾虹,“齐”指齐白石)由来已久,然而相比齐白石“红花墨叶”的雅俗共赏,黄宾虹的看上去总是“黑漆漆”的画多少显得有些寂寞。

有人将黄宾虹的画比作茶水,而且是黏茶、浓茶、苦茶,认为他的画必须慢慢回味才能尝到甘甜,沁人心牌。

这样的比喻不无道理。

黄宾虹最为________的,是以金石趣味表现山水“浑厚华滋”的氛围。

他对于山水的“内美”执着追求,这样的美艰涩难懂甚至有些古奥深邃。

这是一位知识型、研究型的画家。

他的艺术人生,一方面在不断向古人学习,总结各画派的技法经验;另一方面,则游历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进入“师造化”“师自然”阶段。

()晚年最具________的“黑、密、厚、重”式画风,尤其被认为将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1.文中加粗字的读音和横线处应填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飚(biāo)沁(qìn)擅长辨识度

B.飚(yáng)沁(qìng)善长辩识度

C.飚(yàn)沁(qìn)擅长辨识度

D.飚(yán)沁(qìng)善长辩识度

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他对山水的“内美”执着追求,这样的美艰涩难懂甚至有些古奥深邃。

B.他执着追求山水的“内美”,这样的美古奥深邃甚至有些艰涩难懂。

C.他执着追求山水的“内美”,这样的美艰涩难懂甚至有些古奥深邃。

D.他对于山水的“内美”执着追求,这样的美古奥深邃甚至有些艰涩难懂。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终,黄宾虹总结出了“五笔七墨”。

这是在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再加上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完成的。

B.最终,黄宾虹在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五笔七墨”。

C.最终,“五笔七墨”被黄宾虹总结了出来。

这是他在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最终完成的。

D.最终,经过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再加上对前人用笔用墨经验的借鉴,黄宾虹总结出了“五笔七墨”。

6.(2021年河南名校10月质检,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典舞在刚柔相济之风姿中隐喻着____________的曼妙形象和含蓄力量的美感,体现出中国哲学以静制动、关注心性的内倾性特点和精神,在____________之情态里寄托着艺术追求无限向往永恒歌颂生命的高远情怀,以清空曼妙之品性标示中国古典舞高洁的艺术品质和唯美的艺术追求。

以诗情画意之意境创造出一个超越凡尘、清新自然的心灵世界。

以____________的独立而崇高的人格,追求诠释了艺术美的真谛。

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从社会生活的常态中超然选出,以清空曼妙的艺术追求和境界创造了无限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精神的美的世界。

在____________的文化承传中,以发自生命深层的自觉力量,表达着生命的精神和气韵之美的光芒。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中国舞蹈也是就生命本身悟道的节奏。

以生命活动作为中国舞蹈的内涵,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而这个过程也是舞蹈的气韵之美的实现过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以静制动     德容兼备     超然物外     孳孳不息

B.以柔克刚     德容兼备     超凡脱俗     孳孳不息

C.以静制动     形神兼备     超凡脱俗     生生不息

D.以柔克刚     形神兼备     超然物外     生生不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舞蹈以生命活动作为内涵,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B.中国舞蹈以生命活动作为内涵,在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的境界,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C.以生命活动作为中国舞蹈的内涵,在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D.以生命活动作为中国舞蹈的内涵,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的境界,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B.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C.在记忆中,这里的野花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D.如果说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7.(2021年陕西西安长安区二模,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于该门类下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

“中国芯”创新,离不开人才储备,人才储备需要创新培养方式。

对于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认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解决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有力举措。

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科技创新,特别是交叉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______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探索设置新的框架体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再到建立“交叉学科”门类,可以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从组织层面走向了知识的核心。

()设立学科门类,有利于国家组建队伍、建立平台、投入资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急需将要涌现势在必行

B.亟需已经涌现势不可挡

C.亟需将要出现势不可挡

D.急需已经出现势在必行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交叉学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运动成绩,他说每次体能训练都“练到腿软”。

B.下城区作为杭州首个“城市大脑区块链”试点区域,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

C.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D.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的组织、探索、发现过程越来越昂贵,仅仅依靠个人,或者某一个组织很难实现。

B.仅仅依靠个人,或者某一个组织很难实现知识的组织、探索、发现。

C.仅仅依靠个人去组织、探索、发现知识,过程会越来越昂贵,即使是某一个组织也很难实现。

D.知识很难靠个人或某一组织实现组织、探索、发现的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1.A;2.C;3.B

解析:

1.

词语释义

第一组

纸上谈兵:

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形同虚设:

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

第二组

受益匪浅:

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侧重收获大。

不虚此行:

没有白来这一趟,表示某次行动收获很大。

侧重有收获。

第三组

自己动手:

自己劳动。

侧重主动做。

身体力行:

亲自体验,努力实行。

侧重亲自做。

第四组

勤俭节约:

勤劳节俭。

吃苦耐劳:

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运用分析:

第一空,由下文“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可知,以往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故选“纸上谈兵”。

第二空,语境强调的是这门课程能让学生得到很多益处,故选“受益匪浅”。

第三空,语境强调的是学生自己主动做菜,故选“自己动手”。

第四空,由上文“减少食物浪费”可知,此处语境强调“节俭”,故选“勤俭节约”。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特点来进行筛选排除。

本句位于第2段开头,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文“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是对制作家常菜过程的具体说明,强调的是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故括号中所填语句应以“辛勤付出”为结尾,以与下文衔接更紧密。

故排除A、B项。

D项的表达存在主语中途易辙的现象,且“有着”不足以传达出“辛勤的付出”所要表现的力度和情感。

3.原句:

①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②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错因分析:

文中画线句主要存在两处问题:

①“通过学习烧菜做饭”滥用介词“通过”,导致句子缺少主语;②“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缺少主语。

修改方法:

①删去“通过”,排除C、D项;②在“有助于”之后加上主语“他们”,排除A项。

2.答案:

1.A;2.A;3.B

解析:

1.

词语释义

第一组

近在咫尺:

形容距离很近。

触手可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第二组

杞人忧天:

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

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空穴来风:

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

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第三组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非此即彼:

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第四组

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取之不尽:

采取不完。

形容包含、蕴藏丰富无比。

运用分析:

第一空语境强调的是互联网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距离很近,不是“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应选“近在咫尺”。

第二空语境强调的是我们的“担心”不是不必要的,故选“杞人忧天”。

第三空语境强调的是线上和线下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故选“泾渭分明”。

第四空后有“地”,表明所选词汇要作状语,而“取之不尽”一般作谓语、定语,故选“源源不断”。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瞻前顾后”。

括号前说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交往”,故括号内以“社会交往”开头,衔接最连贯,排除C、D项。

“社会交往”和“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排除B项。

3.原句:

①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②大大增强了互动性,③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错因分析:

文中画线句主要存在三处问题:

①“空间和时间”放在句首作主语,导致第③句出现中途易辙的情况;②“空间和时间”与“增强了互动性”搭配不当;③“有助于”成分赘余。

修改方法:

①“空间和时间”应放在关联词“由于”后,排除C、D项;②“互动性”调至“大大增强”前,并删去“了”,排除A项;③删除“有利于”。

3.答案:

1.D;2.D;

3.①意义紧密相连。

“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

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

1.

第一组

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强调共同发出光亮。

相互映衬:

互相衬托、映照。

强调相互之间。

第二组

喧闹无比:

非常喧哗、热闹。

热闹非凡:

(景象)非常繁盛活跃,超过一般。

第三组

连绵不断:

(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第四组

原汁原味:

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

汁醇味正:

汁水纯粹,味道正宗。

运用分析:

第一空,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并重,故选“交相辉映”。

第二空,语境强调的是直播间的热闹,而非喧哗,故选“热闹非凡”。

第三空,形容的是人进入直播间的状态,应用“络绎不绝”。

第四空,强调传统文化和节日的纯正、无杂质,故选“汁醇味正”。

2.原句:

宣讲员①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②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错因分析:

文中画线句主要存在两处问题:

①“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与“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结构不一致,导致并列不当;②“导致”,引起,后面一般接不好的结果,不符合语境。

修改方法:

①将“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改为“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②将“导致”改为“使得”。

3.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题有两问。

第一问,分析对偶句的构成,需将对偶句分解,根据其属性指出对应的词或短语。

第二问,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需根据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答案:

1.C;2.B;3.A

5.答案:

1.A;2.B;3.B

6.答案:

1.D;2.B;3.B

解析:

1.本题中第一组成语“以柔克刚”,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以静制动”,以冷静的态度对待纷乱的局面。

根据语境第一处横线应选填“以柔克刚”,这就自然排除A、C两项。

第二组成语,“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等,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德容兼备”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妤。

根据语境,第二处选用¨形神兼备”,这就排除了A、B项。

第三组成语“超然物外”指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超凡脱俗”,指超岀常人,脱离凡俗,根据语境,第三处横线应选用“超然物外”。

第四组成语¨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孳孳不息”,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不懈。

根据语境,第四处横线上应选用¨生生不息”。

故选D项。

2.画线句子有三个毛病:

一是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应将第一个停顿改为“中国舞蹈以生命活动作为内涵”;二是介词缺失,应在“追求”前加¨在”;三是宾语缺失,应在“解放”后加上“的境界”。

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B项。

3.A项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C项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转折或递进,D项中的破折号表示转折;文中和B项中的破折号表示引起下文,上下文有解释说明的关系。

7.答案:

1.B;2.B;3.A

解析:

1.亟需,意思是急切需要,侧重强调客观上的需要和迫不及待,与"急需"意思相近;

急需:

侧重强调主观上急切的需要。

势不可挡: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势在必行:

行,做。

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2.A项,引用;B项,特定称谓;C项,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项,讽刺。

3.上文落点在知识,下一句需要承接上句内容,所以从知识开始说起,再过渡到“组织探索发现知识”的主体,与下一句的“设立学科门类”衔接较为顺畅。

“仅仅”用来强调主体的不易,能更好的突出设立学科门类的重要性,与下句语义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