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5365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docx

中国证券市场回顾

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回顾

(二)(2011-02-0713:

14:

52)

标签:

个股中小板证券市场跌幅板块稀土涨幅

分类:

谈市论道

[前言]:

(续)2010年指数、行业及个股等方面涨跌分化情况分析。

 

经过2006~2009年4年间大涨大跌的洗礼之后,2010年A股市场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沪综指全年下跌-14.31%,在全球股票指数涨幅排名中列倒数第三,仅略强于身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主要股指分别下跌-34.97%和-16.40%),很多个股跌幅不小,投资者中赚钱的不到三成。

当然,机会并非没有,表现为指数、行业和个股间巨大的结构性机会。

指数表现方面:

截止12月31日收盘,沪指报收2808.08点,比上年收盘3277.14点跌469.06点,跌幅-14.31%,全年共计242个成交工作日,总成交量为30.86万亿元,日均成交量为1275.23亿元;深成指全年跌幅-9.06%,全年总成交量为24.02万亿元,日均成交量为992.67亿元(沪深二市全年日均成交量合计为2267.9亿元);中证300指数报收3128.26点,比上年收盘3575.68点跌447.42点,全年跌幅-12.51%;

而中小板综合指数(399101)报收7464.74点,比上年收盘5814.97点涨1649.77点,全年上涨28.37%。

期间,曾创出历史新高,年末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可见,各指数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中小板指数表现亮眼。

行业板块表现方面:

全年涨幅与跌幅居前的板块分别见下表:

上涨板块

涨幅%

下跌板块

跌幅%

医疗器械

49.23

钢铁

-32.64

农林

41.51

港口

-28.72

中药

36.81

证券期货

-25.46

牧渔

35.71

水上运输

-24.02

电子元器

35.51

机场

-23.99

日用化学

35.4

房地产

-23.8

航空运输

35.05

银行

-23.11

IT设备

30.63

石油石化

-22.52

工程机械

29.73

通信服务

-21.55

非金属制品

27.61

保险

-19.45

酒饮料

26.68

公共运输

-18.83

轻工机械

25.19

铁路运输

-18.21

汽车配件

24.79

电力

-15.52

旅游

23.38

高速公路

-15.45

电子设备

22.79

汽车制造

-15.3

可见,各板块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其中,医药医疗、农业、电子元器设备、机械等表现良好,而钢铁、证券期货、银行、公用事业等表现较差。

个股表现方面:

全年涨幅超200%的与跌幅居前的个股分别见下表:

上涨个股

涨幅%

下跌个股

跌幅%

000703ST光华

376.39

000932华菱钢铁

-52.15

600259广晟有色

314.88

000898鞍钢股份

-51.51

600372ST昌河

282.85

002388新亚制程

-51.09

000603ST威达

278.24

600837海通证券

-49.24

002310东方园林

275.38

000892ST星美

-48.28

002106莱宝高科

255.89

600638新黄浦

-47.74

002081金螳螂

238.26

600005武钢股份

-47.68

002051中工国际

236.66

000709河北钢铁

-46.64

000669领先科技

220.82

600325华发股份

-45.6

002006精功科技

215.26

600657信达地产

-45.45

002190成飞集成

211.4

002373联信永益

-45.43

002013中航精机

209

000031中粮地产

-44.42

002129中环股份

206.92

000717韶钢松山

-43.8

000970中科三环

205.29

002107沃华医药

-43.63

000790华神集团

202.24

600162香江控股

-43.56

600458时代新材

201.04

000825太钢不锈

-43.43

可见,个股呈现明显的巨大结构性差异。

其中,涨幅100%以上的个股共计82只(最后一个为600354敦煌种业,涨幅为100%);涨幅200%以上的个股共计16只;其中震幅超过500%的仅二只:

600259广晟有色,震幅584.93%;002190成飞集成,震幅518.82%;可见,期间涨幅巨大。

当然,跌幅超过-50%的也有3只,跌幅超过-40%的也有43只,跌幅也算惊人。

上涨居前的,除了重组股(如000703ST光华、600372ST昌河、000603ST威达、002013中航精机等)外,主要就是中小板块股票,尤其是稀土永磁、电子触摸屏、高铁、抗癌新药等概念个股(如600259广晟有色、002106莱宝高科、000970中科三环、600458时代新材、000790华神集团等)。

   下跌居前的,主要是钢铁、地产类股票。

 

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回顾(三)(2011-02-0718:

02:

41)

标签:

分红个股证券市场创业板股市结构性熊市

分类:

谈市论道

  [前言]:

(续)2010年指数、行业及个股等方面涨跌分化情况之相关原因分析。

在2010年的A股市场中,还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值得关注:

1、市场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趋势:

全年走势以下跌和盘整为主,其中1月、4月中至7月初、11月中至12月末为下跌阶段,下跌共约5个月;其中2月初至4月中小幅盘升、8月至9月末为横盘震荡,盘整共约4.5个月;仅7月、10月初至11月中为上涨阶段,上涨共约2.5个月。

可见,时间上表现为跌多涨少,空间上表现为跌强于涨,为净跌。

2、市场分化明显,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有人把2010年称为“结构性牛市”,本人认为此结论不妥:

结构性是明显的,正如前面数据统计所显示的——指数、行业与个股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涨得好的似乎如置身大牛市,跌得狠的似乎如置身大熊市。

同一个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反差极大。

但是,2010年A股市场是牛市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本人认为,2010年A股市场应该叫“结构性熊市”。

这种“结构性”,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此前我国A股市场常见,此后我国A股市场也还将常见。

3、市场的正常与背离现象的并存共生:

尽管2010年A股市场总体处于下跌通道中,但是与2008年的大熊市是有天壤之别的。

正常方面表现在:

首先,市场活跃,沪深二市全年日均成交量合计为2267.9亿元,这比往年的成交量要大(当然,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也大了很多);其次,市场中活跃个股、板块此起彼伏,涨势好的有一大把,同时市场中不被看好、跌跌不休的也有一大把。

背离方面表现在:

首先,市场中权重蓝筹股的萎靡不振,与中小板、创业板个股的高估值、热炒作间的背离;其次,A股市场的低迷不振,与国外市场市场的高歌猛进(美国、欧洲股市反弹高度较大,美国三大股指平均涨幅超过10%,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17.53%;欧洲的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上涨了10.96%,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涨幅更是达到17.09%;韩国、印度、巴西等国股市已经离历史高点不远)形成背离;再次,过去十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GDP从1万亿美元到5.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从股指角度来说表现非常不好,2001年上证综指2300点,到2010年末还在2800点左右徘徊,9年过去了,资本市场股指升幅仅3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不匹配的现象,背离现象严重。

4、全年概念炒作连续不断:

2010年初,炒海南免税岛概念(罗牛山和ST罗顿暴涨,背景是海南近年房价爆涨);3—4月份,炒东方园林为首的园林概念,以及高送配分红概念;7月以后连续炒作稀土永磁、锂电池、蜱虫、西藏、海产品、智能电网、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高铁等概念,全年概念炒作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此中产生很多牛股,如果从不参与这些概念投机,全年投资业绩恐怕羞以见人了。

A股市场之所以“熊”冠全球,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其一,是由于年内房地产政策趋紧,抑制了二级市场的走势。

房地产行业的大幅下挫主要是受到了调控政策的影响。

年初以来,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不断出台,从限制上市企业融资到购买商品房贷款限制,以及房产税的即将推出,尽管商品房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但在调控的压制下,地产股的走势普遍疲软。

由此,房地产也成为了机构大幅减持的板块,行业指数跌幅达-23.8%。

房地产行业(权重约3.5%)尽管不是A股市场中的最大权重板块,但是它与最大的权重板块——金融板块(权重约26.3%,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的相关性密切,另外对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上下游影响很大,因此,对A股市场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其二、是由于年内货币政策趋紧,央行分别于2010年10月20日、12月26日二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于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11月10日、11月19日和12月20日共六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央行如此密集地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意在进一步加强当前流动性调控,控制银行信贷投放和管理通胀预期。

2010年国内物价上涨态势突出,通胀趋势明显,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消费心理产生了明显影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11月CPI分别同比上升3.6%,4.4%,5.1%,2010年CPI整体呈上升及加速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涨价态势,将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强化,恶化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11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抑制通胀,以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

中国股市历来是资金推动市,在通胀预期加重、地方政府贷款平台的清理整顿和货币持续紧缩的环境下,A股市场短期内的震荡和下跌自然难免。

 

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回顾(四)(2011-02-0915:

47:

57)

标签:

创业板融资融券中小板新股券商发行市盈率上市公

分类:

谈市论道

 [前言]:

(续)2010年指数、行业及个股等方面涨跌分化情况之相关原因分析,以及所带来之启示。

其三,IPO融资和再融资规模需求大,一级市场的膨胀增大了二级市场的资金压力。

2010年, 随着国内创业板市场的加入,沪深A股成为当年全球“IPO王”。

无论IPO数量、还是融资规模,沪深股市均超过全球其他股市。

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沪深两市共有347家公司IPO,而2007年至2009年三年总共有310家公司首发上市。

2010年IPO融资和再融资规模已超过10000亿元,IPO融资超过大盘蓝筹股密集上市的2007年4473亿元的IPO融资纪录,创出历史新高。

2010年内完成发行上市公司中93%是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只有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5家募资超百万元,合计募资也只占今年首发募资总额的三成不到。

而2010年中小板及创业板IPO的公司多达321家,募集资金超过3000亿元。

并且新股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11家公司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新研股份发行价格为69.98元,发行市盈率高达150.82倍,创下A股有史以来的新纪录),10家公司发行价格在70元以上。

“三高”发行的新股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等行业。

据统计,2010年发行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7.93倍,其中214只个股发行市盈率超50倍。

在IPO市场持续疯狂情况下,117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每家公司超募约5亿元。

其四,股东减持套现引发市场情绪恐慌,尤其是在下跌趋势中。

2010年以来沪深两市累计减持了55.1亿股,涉及的减持市值高达677.2亿元,其中9月以来的四个月成减持高峰,减持市值占比近七成。

10月行情的启动为“大小非”们撤离提供条件,从11月开始,“大小非”就在加速逃离。

统计数据显示,11月共发生646次大宗交易,合计交易金额达242.98亿元,而9月和10月的成交金额均只有80多亿,8月时更是只有57.8亿元。

11月大宗交易的剧增虽有首批创业板解禁的因素,但首批创业板解禁股的大宗交易只有25.5亿,由此可见,主板和中小板“大小非”同样在趁上涨套现。

经历11月大跌后,“大小非”仍不断套现。

截至12月27日,大宗交易市场共出现374次交易,合计交易金额为131.19亿元。

其五,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存在被国内外炒家利用从而成为打压国内市场的工具。

2月22日,中金所开始受理股指期货开户申请。

4月16日,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四合约基准价3399点。

这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正式诞生。

2010年市场创新最先起跑的是融资融券:

1月22日,证监会明确申请融资融券业务券商的条件;3月19日,证监会公布首批六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名单;3月31日,首批试点券商上线交易,首日融资655万融券小打小闹;12月9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02.1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截至12月23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18亿元,融资为主,25家券商试点。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的本意,在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品种,多些投资选择。

最重大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只能做多(赚钱),而不能做空(赚钱)的历史。

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但是,从后来往前看,推出时极有可能被国内外炒家利用,通过迅速打压国内市场做空,赚了我国股民不懂不熟悉的钱。

其六,其它方面影响。

比如,国家大力提倡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毕竟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二天的功夫,破旧容易,立新却难;加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政府业绩考核,导致出现拉闸限电等极端行政干预情况,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过快,部分企业经营收到影响。

由此带来的预期变化,反映到股市就变成了悲观情绪。

 

虽然2010年A股市场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回想2010年初,2009年A股市场的强劲反弹,一度让市场各方对2010年A股市场的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现实却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

本来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2010年中国经济表现得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好,连续两个季度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国内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喜报频传,很多公司业绩连创历史新高。

但是中国的股市表现却与实体经济的表现背道而驰,这是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具体原因。

如果硬要找出今年A股全球表现最差的主因——那就是“圈钱市” 。

2010年以来,一方面新股发行提速,中小板、创业板新股每周批量发行,大盘股也是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再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几大银行先后实行了巨额再融资计划,一大批上市公司纷纷跟进,形成了壮观的圈钱潮。

不仅如此,“大小非”、“大小限”和高管减持也不断从市场上抽血。

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全球表现最差就是投资者对股市圈钱不满的强烈反应,说明“股改”之后,中国股市乱砍乱伐,一些上市公司的“融资饥渴症”等严重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众所周知,投资功能是股市基本功能,股市没有了投资功能,吸引不了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就会失去融资功能。

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其基本功能定位都是一个投资和融资并重的市场。

长期以来,我们颠倒了投资、融资功能的因果关系,过分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轻视或者说忽略了股市投资功能的培育,使股市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机。

一方面急功近利,加速扩容;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的掩护下,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于是上市公司不论质地好坏,都张开了血盆大口向股市“飞禽大咬”,高价发行、高价增发、高数额发行可转债、高价配股层出不穷,中小板、创业板的“三高”发行越演越烈,成倍的超额募集资金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也给市场埋下了巨大潜在风险。

无节度的融资,改变了股市的供求关系,摧毁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使股指一泻千里,形成了一级市场圈钱千亿,二级市场市值损失万亿的恶性循环。

中国股市要具有全球影响力,其基本功能需要重新定位。

有了对股市的“投资市场”定位,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主题才能被凸显出来。

在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充分肯定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推动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改革的步伐,变融资市场为投资和融资并重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和加强市场制度建设,使股市真正实现从“圈钱市”向“投资市”、“和谐市”、“包容市”和“共享市”转变。

前言]:

(续)2010年行情特点对投资操作之启示。

 

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今后关注和思考:

1、政策和资金面方面:

资本市场是资本主义体系高度发展后不断完善的产物,被标榜为最市场化的场所。

而我国的政体与与当今的西方主流国家政体是存在很大且明显的不同的。

政治与经济是高度统一、割裂不开的二个方面。

我国的政体好处在于:

灵活、迅速、力度大,同时缺点在于:

易变、风险难测。

自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证券市场建立和迅速发展起来后,国家政策对沪深股市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

因此,有人称中国股市是政策市。

当然,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讲究科学性、民主性和艺术性。

对于我国A股市场而言,不管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还是股市直接相关政策,最终都会反应到市场的资金面上。

以2010年为例,年初央行启动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表明了政府对收回2008年底释放的超量的流动性意图,年内先后六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历史上仅次于2007年)和二次加息,更是强化这种收回流动性意图。

证监会方面,2010年全年不断推出大量IPO融资和再融资,其规模创造了我国A股市场历史之最和同期世界之最。

2010年全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是不断推出,不将房价打压下去,政府是不会罢休,也难以平民愤的。

因此,从总体看,2010年资金是预期偏紧的,股市处于资金面失血阶段。

所以,2010年股市偏弱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我国A股市场历来就是资金推动市场,股市缺少资金,市场就会下跌。

2、市场的结构性特征方面:

虽然2010年A股市场总体处于下跌趋势,但是却有明显的波段性,加上指数、行业和个股的明显分化,概念板块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大势上涨以及盘震阶段,都有不少的投资良机。

因此,这种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为部分投资人带来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3、投资人的结构性机会方面:

2010年可以说是机会与风险各半的一年。

如果投资人具有良好的大势判断能力,即积极参与市场上涨以及盘震阶段,尽量规避市场下跌阶段,应该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如果投资人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选股能力和选时操作能力,那必然能够获得良好的超额收益。

2010年,公募基金冠军孙建波、季军牛人王亚伟,私募基金冠军常士彬,其成功之道均在于此。

良好的大势判断能力、选股配置能力、选时操作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是成为赢利高手的必备必杀技能。

那种一问三不知、无知无畏、盲从盲信之辈,也许某些阶段是赢家,只要其长期呆在市场中,其最终结局就是成为炮灰。

4、对于创新业务的正反思考方面:

2005年起政府推出“股改”,证监会尚福林主席称“开弓没有回头箭”表明了“股改”成功的决心,这是事关中国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历史性大事,政府各方面的支持是明显的,同时迎来了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最大牛市阶段。

2010年,证监会陆续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新政,这也是事关中国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大事(其意义比不上“股改”),但是正处于我国宏观调控和不断收回流动性阶段,因此,被国内外炒家借机做空一把,为国内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

因此,对于金融创新业务的出现,我们要因时因利做各方面的分析与准备,尤其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尽管2010年A股市场不少投资者是亏损的,但是客观上讲,市场是正常的。

总的来看,未来我国A股市场这种“结构化+小熊或小牛行情”是客观、合理的常态。

这种市场特点,只适合部分投资者生存。

其中是否包括您呢?

附录:

统计局:

2010年GDP增10.3%CPI涨3.3%

2011年01月20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吨,下降0.3%;早稻3132万吨,下降6.1%;秋粮39199万吨,增长4.8%。

油料产量增长2.7%,糖料下降1.9%。

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780万吨,增长3.6%。

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增长3.7%。

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7%;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5%。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5%,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比上年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4.9%,中部地区增长18.4%,西部地区增长15.5%。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比上年同期加快41.6个百分点。

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3.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回落5.9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回落7.6个百分点。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6%。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8%,中部地区增长26.9%,西部地区增长26.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增长33.2%。

4.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7636亿元,增长18.0%;商品零售136918亿元,增长18.5%。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8056亿元,增长29.9%。

热点消费快速增长。

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6.0%,家具类增长37.2%,汽车类增长3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

5.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