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是什么肯尼迪.docx
《谈判是什么肯尼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判是什么肯尼迪.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判是什么肯尼迪
谈判是什么
《谈判是什么》真是一本开卷就不忍放下的好书!
你不用担心成篇累牍的概念和程式化的教条。
他不仅为我们讲述了谈判无处不在,告诉我们谈判不只是那些风光的外交官的专利,谈判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男女老少、随时随地都会有进行谈判的可能;同时以枭、狐、羊、驴四种动物做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不同谈判者的性格及心态。
龙永图推荐序
一个多月以前,一个友人给我拿来一部刚翻译的书稿,名字是《谈判是什么》。
他说这是世界着名谈判大师盖温·肯尼迪的着作,现在要在国内出版,请我帮忙写一篇推荐序。
一方面由于那段时间太忙,没时间看;另一方面也以为它与其他谈判类图书的内容不会有太多差异,就没急于阅读,暂放在一边了。
这几天闲暇下来,想起友人所托之事,顺手拿来翻看。
没想到,刚刚看过前言和第一章的开篇自测,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盖温·肯尼迪不愧是世界着名的谈判大师及谈判技能培训专家,这本书充满了他对谈判的那种深刻而有建树的理解。
该书通过对谈判行为的深入剖析,并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极富创意的谈判策略与技巧的世界里。
在这里,你不用担心成篇累牍的概念和程式化的教条。
他不仅为我们讲述了谈判无处不在,告诉我们谈判不只是那些风光的外交官的专利,谈判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男女老少、随时随地都会有进行谈判的可能;同时以枭、狐、羊、驴四种动物做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不同谈判者的性格及心态,决定着不同的谈判结果,并用大量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告诉读者:
冲破心理限制,一切目标都可能通过谈判来实现!
以“决不让步,除非交换”的心态去谈判,定能成为谈判高手。
我从事谈判工作多年,对谈判类图书可谓是读了不少,但是,像这样开篇就使读者乐于参与进去、生动有趣、观点鲜明、案例丰富的谈判书还是第一次读到。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收获,并希望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中国朋友能与盖温·肯尼迪培训过的数万人一样,因读本书而谈成其第一桩交易,并实现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目标!
《谈判是什么》真是一本开卷就不忍放下的好书!
作者的话
本书前两版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以为应归功于它使用的是全球所有谈判者都熟知的那种通俗易懂的“市井语言”。
1982年本书初版时,我曾谈到书中所有论点与内容都曾在我所主持的“谈判的真理研讨会”上做过探讨。
那次研讨会,我为使与会者不致因长达6小时的听人说教而产生厌倦,在会议全过程穿插了供听众参加的各种自我测试。
会后应大家要求,将所有资料汇编起来,这便是本书第一版的由来。
1989年再版时,我删去了其中的两章,新增了以外国人在日本、美国、中东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谈判为主要内容的四章。
这次是第3版,我又作了更广泛的修订,主要反映在最新版《谈判是什么》系列练习中的新材料和探索的新方法。
与第二版相比,总计删除了七章,新增了九章。
每章前的自我测试,对读者所做答案的评判则由过去的武断给分改成了与驴、羊、狐、枭的举止作类比的新归类方法。
如此分类,作者不敢掠人之美声称此为个人创举。
不过就我所知,将此方法应用于谈判行为,本书尚属首次。
我是从同事鲍勃·李的一篇报告中获知这种分类法的。
他谈到有人曾在“工作计谋”研究中用过这种方法。
书中应用此方法,纯粹着眼于其启迪作用,将其视为一
种“雾笛”,比其他方法更能发人深省。
作者深信,从寓庄于谐的测试中,更能加深记忆,使学习更为牢固,这一点对谈判者而言可能更是如此,对测试的每种选择分别归类为驴、羊、狐和枭,定能加深人们对每一行为的理解(见附录1)。
此外,我在本书第四、八、十三和十九各章中还分别设立了四种谈判“情景”。
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将学到的谈判技巧运用到更为复杂的环境中。
其效果可能比自我测试更具挑战性(尽管其挑战性还不能说已足够)。
所设“情景”均取自《谈判的真理系列练习》一书。
约有3000人进行过该项系列练习,结果令人鼓舞。
作者建议,在读完本书后,读者不妨做做附录2中所列的“实践测验”。
这是一种较阅读本书内容、完成自我测试及谈判“情景”等层次更高的一种练习。
在读完书中设立的“情景”并思考了二十六章的内容以后,花一两个钟头时间做这种练习,是值得的。
读者如想评估自己所做的答案,请回答附录2所列的问题。
我深信,能为一项产品增添附加价值,是一件好事。
在本书初版以来的14年中,我们曾收到成千上万封读者来信,可见与读者联系之广泛。
作者衷心恳请本书所有读者不吝赐教,把你们对本书的看法和改进意见告诉我们,以便使我们之间的联系能更上一层楼。
我的所有着作,都不是个人奋斗的结果。
没有客户的启发(他们所有的谈判活动都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料来源),同事的合作(他们的看法与建议都具有最纯洁的动机)和家人的支持(他们的耐心无与伦比),我将一事无成,写不出片言只字。
但愿本书能有助于使读者在世上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专业谈判)中,展翅高飞。
本书和我所有的其他着作一样,谨献给爱妻帕特莉茜娅。
盖温·肯尼迪
第一章
——为什么一万九千名谈判者都会失误
自我测试1
“对”还是“错”
阅读下列词句,迅速判断其为“对”或“错”。
在翻阅下面一页以前,在题目下的方格中标明。
“面对艰难的对手,较好的办法是先做出些微小的让步,以换取对方的善意。
”对□错□
要做一锅炖兔肉,首要一条是“先得逮到兔子”。
不着多说,在逮到兔子之前,一切都无从着手(当然,这是假定你的手头还没有兔子)。
与此类似,一个人在试图改革自己的谈判行为之前也应该先定下“水平线”。
多年以来,我便是通过测试题中那句简单的话,从能面对现实并准备有所作为的人中间,挑选具有良好意愿与强烈信心的谈判者。
读者想必已经按照提示选择了自己的答案(请不要自欺)。
因为你在阅读本书之初这么做,比干其他事都更能了解自己如想成为一名良好的谈判者还需要做些什么努力。
要是你还没有进行这个测试,那么最好赶快回过头去做一做。
你可能已经大奏凯歌通过了测试(那么我该向你祝贺!
)。
不过你也不要以为这次的成功(也许是侥幸呢)就能保证以后一定能一帆风顺。
事实绝非如此!
逮到了兔子只不过完成了菜谱上的第一步,要能吃到美味佳肴,需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通过了测试,固然可以使你充满信心地继续向下阅读,而没有通过,只要不断努力去建立起信心,也仍然大有希望。
这儿,我首先要向持素食主义的读者请求原谅,书中以炖兔肉作比方,无非是为了类比的方便。
您要是不乐意,也可把炖兔肉改成胡萝卜汤,只要把秘诀的第一条改成“首先要找到胡萝卜”就行了。
只是找胡萝卜要比逮兔子容易得多,因而例子的戏剧性效果也许会差一些(我这么说,绝没有冒犯“胡萝卜爱好者”之意,特此声明)。
接受自我测试,贵在反应迅速。
因为在实际谈判中,对话内容及当时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没有时间可供你去仔细琢磨对方谈话的深层意义,要是不能随机应变,就会影响谈判的效果。
多年来,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和不同经历的两万名谈判者接受过上述测试,而正确率只有二十分之一。
甚至一些曾受过其他谈判技巧培训的人,其答案的正确率也还是二十分之一。
与前者一模一样!
我想,这些人一定会后悔白花了培训费呢。
在我看来,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错”。
对此,选择“对”的人一定会口出怨言。
起码他们在开始进行“一切均可谈判系列练习”之初会做出这种反应。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当初做出“对”的选择时的动机以后,就很少有人还会坚持己见了。
可惜的是,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位宁可碰破头也不愿接受我的看法。
我要指出的首要一点是:
人们的谈判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制于其面对复杂环境迅速做出反应(也许有时是迫不得已)时的态度。
要是在谈判中不能如书中指示的那样做到当机立断,而是犹豫不决,那么在很多情况下将会应对失当。
所以我说,测试1实为测试一个人是否具备谈判头脑的试金石。
他的选择反映了他对题中所列条件的态度。
而他对我上述分析的反应,又是此人对谈判行为了解程度的指示器。
如果你的选择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正确答案应是“对”,那么,就让我为你解释谜团吧。
——“面对艰难的对手”
首先要想想:
“艰难对手”在你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
我敢肯定,在与你打过交道的人当中,肯定会有一些连圣徒也望而生畏的家伙,叫人恨不得狠狠踢上他几脚。
这种对手可能态度恶劣(比如:
咄咄逼人、口出恶言、怒气冲冲、狂呼乱吼,甚至无理谩骂等等),或尽做些令你难堪的事(比如:
打断你的讲话、提出过分要求、拒绝任何建议,或是肆意施加压力之类)。
测试题在“对手”前加上“艰难”二字,可谓将其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了。
这是我在本书中最后一次使用“对手”这个词,因为我宁愿把谈判对方设想成潜在的合作伙伴,要在他的合作下把问题解决得皆大欢喜,而不是闹成不欢而散。
——“较好”的办法
“较好”这个词属比较级,因此,如果不能确切知道再无更好的办法时,则采用那个办法,应谨慎从事。
从试题的上下文看,表明也许还能有更好的选择。
——“让步”
当你读完全书后,就会明白“让步”的概念和“让步”的习惯对于参加谈判的人来说是何等的敏感。
诚然,这个词在谈判语言中极为常见,但若让它存在于谈判者的潜意识里那就有害了。
这只会削弱谈判者达到既定目标的决心,不利于将谈判作为达成协议的手段而采取适当的行动。
简言之,要是得不到回报,就绝不可轻言让步。
我的格言是:
寸步不让——除非交换!
——“微小的”
这要看对谁而言,对你,还是对对方。
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种让步如果对你只是小事一桩,这也许是从你方的战略大局考虑的。
但问题不决定于它对你方是否无所谓,而是决定于它对对方有什么价值。
这才是关键所在。
也就是说,这种让步对对方而言意义应该远胜于对你方。
而情况要是果然如此的话,则你必须抓住不放,待价而沽。
没有值得交换的东西决不轻易脱手。
所谓谈判,要谈的就是这种交换!
——“换取对方的善意”
这种意图无疑值得钦佩,然而重要的是你的对方是“艰难的对手”!
与虎谋皮岂非天大的笑话。
他为什么要以善意作为回报呢:
要知道以让步求对方收敛其粗暴举止,肯定只会使他变本加厉地来榨取更大的让步!
有的谈判者之所以一上来就气势汹汹,目的正在于此。
他就是要钻你这种委曲求全的空子。
正是上述五种糊涂观念才导致人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这也表明他们对在谈判中应该如何行事还缺乏研究。
认真阅读本书将有助于克服上述及其他可能的糊涂观念,学会如何进行谈判。
下面按驴、羊、狐和枭四种类型将谈判行为加以分析。
每种动物代表一类谈判行为特征。
自我测试的答案即按此分类对号入座,读者自能对本身做出评价。
动物名称及行为模式相符合,读者从每次测试的归类中,可以看出自己不断进步的轨迹。
一句话,当你面临某种谈判局面需要做出抉择时,总能从下述四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驴:
这种人对何者为可能懵然无知。
其特点是:
不动脑筋,轻率反应,明知不对顽固坚持,或是死抱着不切实际的所谓“原则”不放。
以无知作主导,谈判时必然干蠢事。
——羊:
这种人对任何东西都能接受,总是听人摆布来做抉择。
这像不像羊入屠宰场时的模样他们行事无主见,任人左右,缺乏为自身利益而斗争的意识,往往事事屈从,惟恐得罪了对方,甚至对方不高兴他也要怕。
他就像谚语里的鹅,听见“嘘”声就赶紧逃走。
——狐:
这种人能洞察谈判的发展,不择手段地攫取想要的东西。
狐狸的成功纯粹靠耍阴谋诡计(在苏格兰,人们称此种行为为“Sleekit”)。
他们诱使旁人钻入圈套,只要能达目的就无所不用其极。
它最善于抓住
“羊”的弱点肆行压榨,对行事如“驴”者,更不在话下了。
行如其人,总之是不正派!
——枭:
这种人在谈判中具有长远眼光,重在建立真诚的关系,以求取得想要得到的东西。
他们面对威胁与机遇都能处变不惊,从容应付,以自己的言行赢得对方的尊敬(这种人不会去欺凌羊、狐和驴)。
但,
谈判者应警惕:
谨防冒充为枭的狐。
你认为自己的谈判行为在公正的旁观者眼里应该划归为哪一类
请在下列矩阵表的方格中做上记号:
我作为谈判者目前更像:
狐、枭、羊、驴
在读完本书之前,读者有许多机会来改进自己的行为,所以你在矩阵中的位置也将不断变化。
每次测试的结果都会把你重新归一次类。
要是归到了形象不佳的那类也用不着生气,因为还有下回哩!
你的归类可能这次好,那次坏,也可能坏了变好,好了又变坏,出现反复。
自我测试的答案,最多有四个选择。
据我的看法,其中只有一个可评为最佳。
我应坦白承认,我的看法并不一定能为每位读者所接受。
这些试题和我的标准答案曾拿到培训班里接受数以千计的受训人评议。
从讨论的结果看,持异议者为数不少。
事实上,引起争论正是我的目的。
我以为,世上最倒胃口的东西莫过于四平八稳不得罪任何人的东西。
质疑问难的学习体验令我兴趣盎然。
我欢迎能给人启迪的不同意见,即使那种意见只是重复他的个人看法。
我把个人观点在每章的正文中都做了充分阐述,因此读者在一章结束处阅读我的测试释评时,就可以重新考虑原来的选择。
哪怕此时你仍坚持原来的看法,对我来说也是好事。
因为毕竟我们就分歧进行了讨论,而且彼此看法一时弥合不了也不要紧,不是还可以“骑驴看唱本”吗。
在这版中,我将原有的简单谈判片断展开为篇幅较长的“情景”,为的是便于读者通过更为复杂的情景来练习学到的谈判技巧。
根据我的经验,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先进”的谈判技巧,无非是将原有的“核心”技巧善于运用到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去而已,所以我才在本版中提供了若干谈判“情景”。
通过所有这些实践,你也可以被视为合格的谈判者了。
做这些练习,读者的归类可能会由驴而羊、而狐直至于枭,不断进步,中间也可能出现反复。
但这整个过程都能令你其乐融融。
请不要忘记随时在附录1的判断表上做记录,以便追踪自己进步的足迹,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请牢记:
你在翻阅本书,开始这一令人趣味盎然的旅行时的状况,对你以后的成就并不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是到看完第二十六章时要使自己变得杰出。
本书的宗旨是让人理解谈判的“核心”技巧,尽可能地多加练习,使之运用娴熟,不使自己成为谈判对方期望中的“驴”,而要像一只“枭”,既不欺压旁人又能取得自己想得到的结果。
自我测试1 释评
接下来你该做的事是:
根据本释评将自己对自我测试1的答案如实记载到附录1的表格中去。
如果你选择的答案为“对”,那么:
——要是你不同意或部分不同意我对测试题的五点释疑;或是不认为自己的选择不对;或是不接受我的任何论点,则应归类为“驴”。
——要是你接受自己的选择完全错误这一看法,并自愿接受我的释评,表示要认真学习[被屏蔽广告]
,则应归类为“羊”。
如果你选择的答案为“错”,那么:
——要是你做出上述选择纯属瞎猜;或是由于其他的理由;或是误解了
题意;或是在自欺欺人(这点更要命);或是人云亦云,则应归类为“狐”。
——要是你做出选择时的考虑与我的五点释疑相类似;或是由于根据本身经验,那么做曾吃过亏,则可归类为“枭”。
卷心菜
——为什么要重提久已被人遗忘的谈判技巧
自我测试2
1.“我对谈判有丰富的经验”。
这句话就你而言是:
a.对
b.难以肯定
c.错
2.“谈判者惟一感兴趣的事只有取胜。
”
a.也许
b.错
c.对
3.只有对事实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开始谈判。
a.对
b.错
c.要看“事实”指的是什么意思
4.要是对方不接受我的合理建议,我可以拔腿就离开谈判桌。
a.错
b.对
c.也许
每个人的第一次谈判都是发生在厨房里而不是董事会的会议室。
没有人在工作中去学习谈判。
他们往往是在玩耍时,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欲望,而在某时某地向某人提出要求中学习的。
这话没错,人在还没有踏入社会之前,从尿炕的娃娃时起就在开始学谈判了。
婴儿的啼哭不就是在提要求吗——“你喂我奶(或给我换尿布……),我就不哭了。
”
孩子一天天长大,谈判也越学越精(每个孩子都是谈判中的“狐”!
)。
他的要求花样百出,还会挑选“谈判”对象!
鬼点子之多,真可令专业营销员望尘莫及。
而这时的他可能还没满五岁呢!
他学会了抓时机。
电视节目快开始的时候去提要求,大人为怕耽误看节目,往往有求必应。
而要是不识时务,在大人正忙时去打搅,也许会碰一鼻子灰。
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好说话,只要要求不太出格,可谓百发百中,于是孩子又学了一招。
他还学会了该在什么时候去找哪个大人提要求和该如何去讨好大人,还知道特别当父母吵嘴时,如果冲一方笑一笑或是上去拥抱一下,表示站在他(或她)那一边,效果将更佳(这时,他那“狐”的嘴脸再次出现了)。
媲美世界谈判高手
(自我测试1答案选择“对”者请仔细阅读)
在孩子看来,他所需要的东西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只有父母是其需索的惟一障碍。
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提出要求,而通常也总能如愿以偿。
每个成年人都有一套对付孩子的办法,不过该注意的不是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而是他如何对待别人的孩子!
在超级市场、公共汽车站、海滨集会上或医院候诊室里,此类“专家”随处可见。
别人的孩子在吵闹,他们应付自如,只是遇到自己的孩子吵闹时则往往束手无策。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食品、衣物、温暖、庇护、支持、爱怜、做伴、娱乐乃至看电视、玩电脑的优先权……,全可得到“无偿”供应。
特别是那些要求立等即取的孩子更像是个刻薄的工头,稍不如意便立刻给人以颜色。
有
时即令做父母的奉命惟谨而他感到受了怠慢时,也要冲大人大发脾气。
孩子只有做了错事的时候才会安静。
父母与子女的谈判占上风的总是子女。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不对称。
孩子不用人教很快就能摸到大人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动辄就以捣乱相要挟。
你不是想
安静吗,他偏大吵大叫,逼你就范,不达目的不罢休。
(无非是一杯牛奶、一块糖,或多玩一个钟头再去睡觉之类。
)
你想看电视,他吵,你怕在大庭广众之下丢面子,他吵得更欢,只有用冰淇淋、巧克力和玩具满足了他的愿望,才能将他安抚下来。
总而言之,他们懂得在什么时候给你施加压力,而且施加起来肆无忌惮:
这也可以称之为两代人之间的恐怖主义行为吧。
诚然,做父母的有时也会拒绝他们的索求,有的父母甚至还以拒绝的时候居多。
他们往往以实施制裁相威胁:
“再闹,就马上给我去睡!
”(或:
“不给你买圣诞礼品”、“不许你和小朋友去玩”等)。
可是这些威胁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比方:
“再闹,星期天我们出去,把你一个人关在家里”,这做得到吗这种威胁只有极小的孩子才会害怕,稍为大一点的一听就知道你是在唬人,只会闹得更欢,逼你就范。
当然,这一招也不见得每次都能见效。
孩子使出浑身解数后仍然达不到目的,在伤心落泪之余也会总结出经验教训,下次再提要求时就变聪明了,不提过高的要求,再加上点小小的狡狯。
于是,那“狐狸”可就在他的心里开始成形了。
还有另一种可能,他得出结论:
自己能得到什么全得看大人准备给什么,好歹就是它了。
孩子变成这样,你是否听到了“羊”的“咩咩”叫声呢
孩子的失望也可能升腾成为满腔怒火(他们的要求往往是当时立即就想要的)。
其宣泄的途径无非是两种。
一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自叹倒霉,让怒气慢慢平息(尽管他在心中还是不服,以为人人都错,只有他自己对)。
你看这是否有点像“驴”在叫。
另一种则是迁怒于人(这种孩子为数不多)去欺负弟弟妹妹或是同学中性情柔弱的伙伴,学会了向弱者去榨取,不过这也得善于掌握时机和选择对象。
有了这一招,只要运气好(因为世上毕竟不会全是逆来顺受的“羊”),也能够无往而不利。
这时他可就真正变成了“狐”了,尽管有点欺软怕硬。
让我们来看看安娜莉丝和她那三岁的女儿桑曼塔之间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的母女谈判。
桑曼塔不肯吃盘子里的卷心菜,她说自己已经吃饱了。
而安娜莉丝则认为吃卷心菜对平衡营养有好处,可是孩子又太小,听不懂营养学,她只好求助于谈判。
孩子最爱吃冰淇淋,于是便对孩子说,不吃完卷心菜就不给冰淇淋。
孩子尽管眼里含着泪水,但还是坚持不吃卷心菜而只要冰淇淋。
她说,肚子里只剩下了能装冰淇淋的地方。
这种说法当然自相矛盾,但孩子却说得理直气壮,任凭妈妈又哄又劝,她只是不理不睬。
妈妈被迫让步,说道:
“好吧,你要是好孩子的话,就再吃四勺菜,妈妈给你盛冰淇淋。
”
然而小桑曼塔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干脆连面前的盘子也推开了。
安娜莉丝想,要是把冰淇淋摆到桌上,也许能刺激孩子吃菜,可是她这么做了,孩子却仍然不屈服。
她只好再次让步:
“好吧,只要你再吃两勺!
”孩子还是不吃。
安娜莉丝把盘子推回桑曼塔跟前,简直在求孩子了:
“吃一勺总行吧,冰淇淋一点也不少你的。
”
孩子以行动做出回答,用手遮住双眼,连正眼也不瞧一下面前的盘子。
妈妈没辙了,叹了口气说:
“真拿你没办法,你哪怕看上一眼也不行吗!
”
类似的谈判,你经历过或是看到过吗对妈妈和孩子你同情谁照你看,这次谈判谁是赢家
没问题,小桑曼塔如愿以偿,但辜负了妈妈想平衡营养的苦心。
为了实现个人的愿望,她是多么冷酷无情呀!
安娜莉丝也可以冷酷无情的,她可以从此不再买冰淇淋、巧克力或其他饮料,看孩子还服不服从自己的营养学要求。
不过,这么做能有效吗你不妨去问问学校门前的小铺,看平时什么孩子最爱买零食。
他们准会告诉你:
最大的买主全是那些家长不许吃零食的儿童!
家长越不让吃的东西,孩子就越想去尝尝(大人不许孩子学抽烟、吸毒和性的行为,孩子是怎么做的,大家不都心知肚明吗)。
与孩子对阵,决无胜算
孩子:
——明白自己的要求
——知道如何去得到它(还没上学时早就摸透了爹妈的脾气)
——为一己之欲可以冷酷无情
——不怕羞、不后悔,也没有负疚感
——对妨碍他如愿以偿的人从不讲温情
——没有长远打算
父母:
——无尽无休的给予/也有不给予子女的
——对每个人都给予
——有责任感
——爱面子
——总吃后悔药
——有负疚感(总觉得于心难安)
——温情脉脉
——并非什么都拿得出来的“聚宝盆”
——爱作长远打算
总结:
双方谈判时以孩子的胜算居多
为了得偿所欲不顾一切的决心是孩子的共性,但人到成年,这种决心往往会逐渐消失。
由儿童到成年这中间会发生许多事,钟摆会由一个极端摆向另一极端。
小时候你能不顾一切争取到冰淇淋,而长大后到了谈判桌上,却会大吃起对方送来的“卷心菜”。
这时你走到了另一极端,所以在谈判中连遭失败。
一个人的谈判特点在十几岁的时候虽然还没有成形但已可见端倪。
试想想年轻人求爱时的情景吧。
这时的谈判对方已不是溺爱自己的父母(爱子之心使他们谈判时在情感上处于下风),而是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异性。
他或她对你没有天然亲情的情感负担,此时可以与你谈情说爱,但过一阵子以后,也可以移情别恋另找他人。
而可供选择的“他人”,还确实不在少数。
由此产生的烦恼对你来说,此时已成为过眼烟云,但也不妨回想回想。
想想对方年轻的脸庞,回味一下当年的忧伤(不过,千万别因陈年旧事而生气!
)
在这种早期的爱情谈判中,你身上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儿童时那种谈判意识已然丧失,不会脱口而出提出过高甚至近乎不可能的要求来获取心灵上的暂时满足。
二是学会了自我剖析。
的确,学会自我剖析(或者说自己跟自己谈判),正是从这儿开始的。
你会衡量自己的要求,考虑自己有没有选择的余地,从而去接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梦中的理想对象既不可求,便退而求其次找一个现实有可能的伴侣。
长话短说,总之你选择了妥协(要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你又后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