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4809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XX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忆

  过去的一年,既是开展压力较大的一年,也是开展实效较好的一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湖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践行“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在全国经济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我省经济开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延续了“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开展势头。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7367.04亿元,增长9.7%,增速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

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和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在全国位次前移。

农业根底稳固,物价和就业保持稳定。

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增产16.6亿斤,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0%;城镇新增就业81.9万人,创历史新高。

这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进程中,我们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加大调构造、转方式力度,经济增长的质效提升、活力增强、后劲更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1%。

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效劳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均突破万亿元。

现代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开展,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武汉迈入“万亿元俱乐部”,襄阳、宜昌总量均超过3100亿元,宜都继大冶之后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市场主体总户数达401万户,新增87.9万户,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神农架机场建成通航,武黄、武冈城际铁路建成营运;天河机场三期、武当山机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等加快建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工程开工,武西铁路等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如期完成并发挥效益;历经多年建立,承载着湖北人民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一江清水正式北送。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下,各级政府的群众观念、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改革开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到74.3%。

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快开展,社会保障和公共效劳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到达24852元和10849元,增长9.6%和11.9%,增速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

农民收入首超全国平均水平。

上调企业退休、退职人员根本养老金,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调整标准全省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新解决69.3万建档立卡脱贫问题。

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改善。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及时调整完善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台促进经济稳定开展、促进信息消费、金融支小支农等政策措施,推出加强农业、扩大有效投资、搞活实体经济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及时“重大专项”方案和首批95个鼓励社会投资工程目录,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24303.05亿元,增长20.4%,民间投资占投资的比重到达70.1%。

积极促进群众消费,加快开展电子商务、网络零售等新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6.27亿元,增长12.8%。

电商交易额突破8000亿元。

旅游综合收入达3752亿元,增长17%。

加强银企对接,完善金融效劳。

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409亿元,增长15.6%。

  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以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破解融资难题为主攻方向,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率先突破,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下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先手棋”,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取消省级行政审批事项89项;全面推行权力清单、监管清单制度,编制市县级政府行政审批通用目录;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历,在东湖高新区等区域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先行试点;推出“科技十条”,在全国率先对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方式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进展重大改革。

“营改增”纳税企业突破10万户,户均纳税额下降20%。

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规模和范围,积极推进省直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

深化价格改革,大幅度削减政府定价工程。

加快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立取得突破。

直接融资1533亿元,增长49.7%。

境内上市企业中部领先。

武汉城市圈碳排放交易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鄂州综改示范、荆州“壮腰工程”、荆门“中国农谷”、“一红一绿”等改革试点示范加快推进。

对外开放深入拓展。

抢抓“一带一路”开放机遇,加强与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交流合作。

汉新欧班列实现双向运营。

新开通武汉至大阪、莫斯科、旧金山等国际航班,英国驻汉总领馆获批建馆。

推进通关体制改革,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提前运行。

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

进出口贸易总额到达430亿美元,增长18.4%。

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6家,到达228家。

企业“走出去”迈出新步伐。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际合作深入推进。

南水北调十堰水源地与京津冀对口合作、鄂台经贸文化交流取得新成效。

  三是着力调整优化经济构造。

研究出台支持传统工业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效劳业开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构造升级。

全省技改投资增长25.1%,增速居全国第一,一批传统产业在调整改造中焕发生机。

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引领推进全省创新开展。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到达16.3%。

建立“北斗”导航产业投资基金,全国首个北斗地基增强应用示范系统率先建成。

优化国有资源配置,新组建中南设计集团、省铁投集团。

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产能和“五小”企业关停目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任务之内。

  四是着力夯实开展根底。

加快农业、交通、城建等根底设施建立。

交通投资突破千亿元,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建成农村公路14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106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4060公里。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全域规划编制工作根本完成。

武汉城市圈、“宜荆荆”、“襄十随”等城市群(带)加快开展,黄梅小池、浠水散花、钟祥柴湖、恩施龙凤等一批试点镇建立稳步推进。

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55.67%。

  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8条政策措施,就业创业环境得到改善。

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开工46.89万套,根本建成26.49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渔民上岸安居工程7.37万套。

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省“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到达99.7%。

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薄弱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

着力破解构造性就业难题,出台《关于加快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启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开展试点和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县乡村一体化效劳网络逐步建立。

“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平稳实施。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开展,群众性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成功举办WTA武汉网球公开赛、第二届中国歌剧节、xx中国(武汉)刊博会、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六是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明湖北建立“十大行动”。

出台实施《全省信用体系建立规划》。

全面启动“生态省”建立,十堰、宜昌、神农架林区进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加强法治湖北建立,“六五”普法深入推进。

深化平安湖北建立,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全力做好反恐防暴工作,全国深化平安中国建立会议在我省召开。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全部到位。

信访工作初信初访办结率到达90%以上。

高度重视平安生产和公共平安工作,隐患排查机制进一步健全,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作风建立事关党和政府形象。

一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立,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六条意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政府自身建立得到加强。

以“三抓一促”、行风评议、电视问政、“三万”活动等为抓手,持续改进机关作风。

自觉承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视、工作监视和政协民主监视,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650件、省政协提案811件。

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联系。

加大廉政建立和反腐败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罚。

  国防发动、国防工业、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对台、外事、统计、科协、侨联、保密、档案、气象、地震、参事、文史、方志、新闻出版、播送电视、驻外机构、慈善事业、政策咨询、残疾人事业、公共资源交易、妇女儿童事业、机关事务管理、哲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回忆xx年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与往年相比,成绩来得更为不易。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省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坚韧不拔、克难奋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的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开展的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10%的预期目标有少许差距,这既有全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又有我省主动调构造、压缩过剩产能的因素,还有经济总量基数扩大、增长难度加大的现实困难,同时也不能否认存在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困难估计缺乏的问题。

  尤其不能无视的是: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增速持续回落,新开工工程减少,稳增长难度加大;制约经济社会开展的体制性、构造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业转型开展任务艰巨,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困难,民营经济开展缺乏,效劳业开展滞后,多年积累的地方债务和企业债务的风险增加;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住房、出行、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平安、生态环境等,与群众的期盼存在较大间隔;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问题仍然严重,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部分公务人员对新形势、新要求还不适应、不自觉、跟不上,存在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现象。

我们要直面这些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懈怠,积极推进解决。

  二、xx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新要求,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在抢抓机遇、科学开展中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新常态之新,新就新在速度换挡、构造优化、动力转换,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科学开展。

这就意味着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已不可持续,必须走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的新路子。

湖北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开展相对缺乏,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更为紧迫,面临的压力、困难和挑战更多,对此我们务必有足够的认识。

同时更要看到,我省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开展的空间和盘旋余地大,“五局会聚、四期并存”的大势没有变,经济开展的根本面没有变,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开展态势没有变,我们完全有根底、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新常态下更高质量的新开展,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信心。

一是众多的开展机遇正向我们走来。

中央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开展、长江经济带建立三大战略,更加凸显了我省在全国开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了我省承东启西的区位功能,为湖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开展空间和有利条件。

二是宏大的开展潜力正在日益显现。

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开展的上升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有利于发挥我省科教实力雄厚等比较优势,将开展潜能转化为现实增长的.动力和后发优势,尤其是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前景广阔。

三是强劲的开展气场正在持续发力。

近几年来,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下行方面,在促进转型开展、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历,驾驭复杂场面的能力有了提升,形成了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浓厚开展气氛。

素有勤劳智慧、敢为人先品格的荆楚儿女,在我国开展的不同时期都创造过骄人的业绩。

面对经济开展的新常态,只要我们顺应大势、遵循规律,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必然性、决定性和过程性,化压力为动力,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险阻,谱写新常态下湖北开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重大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以提高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更大力度调构造转方式,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持续安康开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努力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奠定坚实根底。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今年的政府工作目标,在工作导向和开展取向上,我们将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竞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常态。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近几年来,我省良好的开展态势,靠的就是“竞进”不息的精气神,始终不泄气、不松气、憋足一口气。

面对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面对广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是等不来的,坐而论道也是论不来的,必须真干实做,克难奋进。

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责、勇于担难、善于担险,积极化解各种风险和隐患;更要强化机遇意识,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好现实机遇,更大力度释放开展潜能,在用好机遇中赢得开展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开展向更高质量和水平迈进。

  二是要以稳增长、调构造的积极作为适应新常态。

开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决不移把开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今年我省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安排为9%以上,是从全省开展大局综合考虑的,兼顾了方方面面的平衡。

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牢牢把握住稳增长与调构造的平衡点,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工业在开展中的主支撑作用,更加自觉地把调构造转方式作为稳增长的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精准发力,深度挖掘传统产业增长潜力,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开展优势,以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三是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引领新常态。

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开启驱动开展的新引擎。

一方面,要依靠创新驱动,加快开展现代农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另一方面,更要顺应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开展的大趋势,更大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众安康产业、现代效劳业、高科技产业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开展,形成新的、有力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尤其要深层激发市场活力,深植创业文化,突出人才引领,积极营造有利于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为经济开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今年,我们将突出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根本立足点,充分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根底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在全省开展工程建立竞进年、工程储藏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千方百计抓工程、抓投资,确保今年完成投资2.9万亿元以上。

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构造。

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效劳业、环保、根底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加快436个(类)重大工程建立进度,突出抓好20个省级重大专项。

抓住国家重视铁路、水利等根底设施建立,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的机遇,推进公路、铁路、航运、机场、水利、能源等领域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立。

全面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层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促进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开展。

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政府投资引导方式,通过投资补助、产业基金、担保体系、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工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投资省级示范工程”的建立和运营。

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做实、做强重大工程储藏,做深、做好重大工程前期,确保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大力推进消费拓展升级。

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开展的拉动力。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健身、安康、医疗等效劳机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加快实施养老安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闲、住房、绿色、教育文体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通过产品创新、效劳创新、业态创新,优化供给构造、改善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扩大无线网络、数字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信息消费市场份额。

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条件和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引导,提升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稳定地产消费。

加快生产企业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运用,推进商品效劳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立一批商品销售类、消费效劳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向农村延伸,扩大线上消费。

力争xx年电商交易规模增长35%以上。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加强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需求,强化经济增长的硬支撑。

创新银政企合作模式和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效劳。

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做实做强。

组建省级再担保集团。

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开展基金50亿元,全部安排到各县(市)政府控股、参股的融资担保公司,引导推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市场主体尤其是企业家的智慧和创造。

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创造、崇尚创业创新的浓厚气氛,让企业家在新常态的开展中再次大显身手!

  

(二)加快推进产业构造优化升级

  依靠创新驱动,强化先进制造业的主导作用、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现代效劳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开展的韧性,使经济开展的动力增强、活力提升、行稳致远。

  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开展。

继续推进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医药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开展,做大做强。

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向万亿元目标迈进。

促进重点工程投产达产,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年产乘用车300万辆目标。

抓好80万吨乙烯工程下游配套、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建立,促进石化产业跨越式开展。

抢抓信息消费升级机遇,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开展。

加快开展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和商用航天等军民结合产业。

继续推动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调整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挖掘增长潜能,推动产业升级。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加快新兴产业壮大开展。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共同构成的产业化战略创新联盟,深度激发创新活力。

以打造全产业链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工程”和千亿元产业“接续工程”。

结合国家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强力推进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十大新兴产业开展。

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落地建立,积极做好与“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根底装备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对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重点实施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工业机器人、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增长点的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引领性强的新兴产业、企业和产品。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方案、“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和“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转化。

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扶持相关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支持东湖高新区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加快效劳业提升开展。

顺应效劳业成为我国新的增长点的大势,强化措施,促进我省效劳业迎头赶上,使开展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

坚持生产性效劳业与生活性效劳业并重,现代效劳业与传统效劳业并举,突破性开展现代物流、信息消费、高技术效劳业、电子商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效劳业,促进效劳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

研究出台加快现代效劳业开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实施效劳业“五个一百”工程,增强带动示范作用。

推进旅游业跨行业、跨区域融合开展,培育开展旅游新业态。

大力推进制造业跨界融合开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开展,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

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

让数据“云”助力创业兴业、便利千家万户。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开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平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开展道路。

  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立。

突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农水重点县建立,加快建立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完善农村公路、村与村“断头路”等配套建立,以新一轮“三万”活动为动力,实现农村“村村通客车”。

扎实做好土地连片治理。

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电网、平安饮水及危房改造等根底建立,为农业农村开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深入推广农机化耕作和信息化应用,积极开展智慧农业,为农业开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落实粮食平安责任制,加快实施“粮安工程”,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保障能力。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动农业生产向消费导向转变,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开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安,大力开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绿色生产,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

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重点扶持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过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园区。

强化农产品流通设施建立,推进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

  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根底、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效劳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将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

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加快构建以武汉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