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4546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经》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经》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经》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经》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三首.docx

《《诗经》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三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三首.docx

《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

第一课时

背景聚焦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几百年间丰富的社会生活。

当时人们只称它为《诗》或《诗三百》,由于汉代儒学尊奉它为经典,它被称为《诗经》。

讲到《诗经》就必须说一说“诗经六义”,所谓“诗经六义”就是指《诗经》的编排分类和表现手法,即“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有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被称为“国风”,大多是各地的民歌,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这是诗经中精华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多系西周王室文人的作品,“大雅”用于贵族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会,内容记述周贵族的历史。

“颂”则是贵族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赋、比、兴”则是前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陈述铺叙之意。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也就是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是很大的。

直到今天,很多的流行歌曲中还经常的使用比兴的手法。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逐渐产生和发展,《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它的出现及它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中尤其是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它开创了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探究学习

(一)课堂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同学们想不想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啊?

那么“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请你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说出“文质彬彬”的语义。

同学们,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文质彬彬”吧。

(二)自读感知

1、关于《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首,包括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

按作品的性质与乐调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按朱熹的说法,“赋”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3)《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本课的《无衣》和《静女》两首诗就采用了这种结构。

2、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作圈画,把书中关键词语的注释到课文中。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释义:

匪我愆期(愆:

qiān,拖延)

将子无怒(将:

qiāng,请)

无与士耽(耽:

dan,沉溺)

自我徂尔(徂:

cú,往)

渐车帷裳(渐:

jian,溅湿、浸湿)

女也不爽(爽:

shuang,差错)

士也罔极(罔:

wáng,无)

言既遂矣(遂:

sui,顺心、满足)

及尔偕老(偕:

xie,相伴)

言笑晏晏(晏晏:

yan,欢乐)

(2)通假字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3)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语句

古义

今义

至于顿丘

到了

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秋以为期

把……当作

认为

泣涕涟涟

眼泪

鼻涕

将子无怒

对人的尊称

儿子

以我贿迁

财物,此指嫁妆

用财物买通别人

总角之宴

欢聚

请人喝酒、宴会

(4)指出下列词语活用现象并释义

其黄而陨:

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

贰,数量词活用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

二三,数量词活用作动词,经常改变。

3、整体感知

本诗通过追忆女主人公被遗弃、受虐待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一定程度上讲,本诗是女主人公追求人格独立的宣言书。

同时,诗歌也揭示了古代妇女受歧视的不公平现实。

(二)研读探究

1、《氓》是一首叙事诗,共六章,可分为三个部分,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一部份的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

回忆和对比

2、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顺着婚恋三部曲的顺序来写,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手法?

写作方法:

比、兴

表达手法:

叙事、抒情、议论

3、随着情节的变化,女主人公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明确:

一二章,表现热烈乐观的情感,热情、幸福。

三四五章,追述婚变生活,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感情低沉、哀怨。

六章,是女主人公的决绝,感情比较复杂,有怨情,有怀旧,但更多的是清醒和刚烈。

4、探究本文的结构思路

结构基调

一(1—2)恋爱欢快、幸福

氓二(3—5)婚变怨恨、沉痛

三(6)决绝清醒刚烈。

(三)品读鉴赏

1、《氓》中有一些至今仍用的成语,请你找出来,理解这些成语?

信誓旦旦夙兴夜寐

2、拓展延伸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思考】近人认为这是一首游子抒写愁怀的诗。

这种说法古人也已有过。

如三国魏曹植写徭役思归之情的《情诗》中就有“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之句,这里的“黍离”即取行役之义,而不一定是故宫黍离之感。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特点。

在线热身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氓(meng)之蚩蚩(chi)尔卜尔筮(shi)

B.匪我愆(qian)期体无咎(jiu)言

C.隰(xi)则有泮(pan)夙(su)兴夜寐(mei)

D.垝垣(guiyuan)咥(xi)其笑矣

2、下列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氓之嗤嗤来既我谋秋以为期

B.既见复关非来贸丝乘彼垝垣

C.体无咎言靡室劳矣信誓旦旦

D.夙兴夜寐其黄而陨无与士耽

3、下列文学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2)《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诗、书、礼、易、乐。

(3)《诗经》“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

(4)赋、比、兴为《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A、

(1)

(2)B、

(2)(3)C、(3)(4)D、

(1)(4)

4、下列加点词与今义一致的一项是

A、言既遂意,至于爆矣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非来贸丝,来既我谋。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4)匪来愆期,子无良媒。

A、

(1)与

(2)的意思不相同,(3)与(4)的意思不相同。

B、

(1)与

(2)的意思相同,(3)与(4)的意思不相同。

C、

(1)与

(2)的意思不相同,(3)与(4)的意思相同。

D、

(1)与

(2)的意思相同,(3)与(4)的意思不相同。

6、默写

(1)、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诗句:

(2)、《氓》中女主人公等来氓后无比喜悦的诗句:

(3)、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

阅读《氓》中的这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7、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其黄而陨(代词,它)

C、自我徂尔(助词,相当于“了”)

D、女也不爽(语气词,起停顿作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诗经》写作手法中典型的“兴”。

B、“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这是“比”的手法,将自己与男子的感情比作“汤汤”的淇水。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最后两句诗指责意味非常明显,表达了女子的愤怒之情。

 

温故知新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共首,又称,《诗经》六义指、、、、、、

2、概括《氓》的情节线索及感情基调

 

自主合作探究

(一)自读感知

自读课文,感受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二)研读探究

1、用简练的语言阐述第一章情节。

2、“氓”前后的态度有何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氓”怎样的性格特点?

3、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怎样的表现?

(用文中语言回答)从中可看出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4、思考:

从姑娘的回忆看,他们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吗?

5、三、四两章的开头,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6、思考“决绝”这一章中,女主人公复杂的感情?

7、请你概括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这一形象可以引发我们对古代女子命运用怎样的思考?

8、探究:

(1)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2)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引发我们什么思考?

(三)品读鉴赏

1、对于《氓》这一课的艺术手法,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2、品读五、六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写出出自该诗中的两个成语:

1、

2、

(2)请依据上面第1段的内容,谈谈当时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

(3)这两章诗中运用了赋、比、兴创作手法没有?

若有,请举例说明。

(4)根据上两章的内容,简述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在线热身

1、下列成语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已见,二三其德国。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空气极其稀薄,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B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C微软拼音、全拼、智能ABC、五笔、双拼等输入法,都是很受电脑用户欢迎的输入法。

D对知识奥秘的新认识,不但会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阅读《关睢》,完成3---8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suijiu)窈窕淑女(yaotiao)

B参差荇菜(cenci)寤寐求之(wumei)

C悠哉游哉()左右芼之(mao)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yue)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河之注洲:

水中陆地。

B.寤寐求之:

醒来的和睡着的。

C.窈窕淑女:

善、好,指品貌。

D.君子好逑:

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5、下列加点字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是()

A.窈窕淑女B.参差荇菜

C.左右流之D.辗转反侧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7、与“钟鼓乐之”的“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琴瑟友之②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③等死,死国可乎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李牧连却之⑥始速祸焉⑦安居乐业⑧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⑧B.③④⑤C.④⑤D.①④⑥⑧、

8、下列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长短不齐的荇菜,在水中一左一右地摆动。

B.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那位漂亮的姑娘,我醒时梦中都想追求。

C.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想念啊想念啊,想得我翻来覆去。

D.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那位漂亮的姑娘啊,你弹起来表示对我的爱慕。

第三课时

温故知新

1、《氓》三四两章的开头,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默写这两句诗。

2、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一)引读导入

《无衣》的产生与《国歌》的产生有相似的背景。

敌人来侵,军情紧急,国王一声令下,就要开赴前线,可是没有远行的衣服,连兵器也没有准备,在荒乱中,一个人站出来给大家鼓舞士气。

这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出兵动员誓词,是一首爱国诗歌。

(二)自读感知

1、诵读诗歌,结合注释及相关工具书,理解语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戈矛()同泽()矛戟()

踟蹰()娈()姝()

彤管()炜()说怿女美()

荑()洵()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王于兴师于:

兴师:

与子偕行行:

静女其姝姝:

洵美且异洵: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括号中释义。

与子同泽

爱而不见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2、整体感知

(1)《无衣》是一首军中战歌,它的感情基调如何?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无衣》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静女》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三)研读探究

1、探究《无衣》的结构思路。

思考:

诗歌三章内容有哪些变化,完成下列板书。

一同袍

2、从表现手法上看,《无衣》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联系学过的知识,你还能举出使用这一表现手法的句子吗?

3、诵读《静女》,展开想像,静女给你的印象如何?

4、思考:

静女是不是个“文静”的女子?

(四)品读鉴赏

1、从结构上看,《无衣》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2、找出《静女》中精彩的片断描写,并做合理想像。

3、阅读欣赏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为。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苍苍,白露为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洄从之,道阻且右;游从之,宛在水中。

问题:

(1)这首诗与课文有哪些相似点?

(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都以“蒹葭”“白露”起兴,有什么作用?

在线热身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匪我愆(qian)期白头偕(jie)老淇水汤汤(shang)、

B.体无咎(jiu)言隰(xi)则有泮乖彼垝(wei)垣

C.尔卜尔筮(shi)将(qiang)子无怒于嗟(jie)鸠兮

D.自我徂(cu)尔静女其姝(zhu)其黄而陨(yu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既见复关无食桑甚搔首挠耳一劳永逸

B.无与士眈夙兴夜寐向隅而泣激流勇退

C.縻有朝矣躬自悼矣匪夷所思情投意合

D.总角之宴修我矛戟踟蹰不前藕断丝连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氓:

民愆:

改变垝:

毁坏、倒塌

B.贿:

财物将:

愿、请徂:

C.泽:

通“襗”,内衣躬:

自身裳:

下衣

D.姝:

美丽贻:

赠送洵:

诚然,实在

阅读《秦风·无衣》,完成4—5题。

4、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我戈矛”中“修”,同“修守战之具”的“修”,分别是“整理、整顿和修造”的意思。

B.诗中六处用到“子”,词义都相同,是对别人的尊称。

C.“与子偕行”,即“和你一同出发”,“偕”是“一同”的意思。

D.“王于兴师”的“于”是介词,“兴”是“发动”的意思。

5、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后项是()

A.全诗是用士兵对话的口气,写出了他们的团结友爱和积极准备打仗的高昂斗志。

B.本诗在结构上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容量和内容也更丰富。

C.这首慷慨昂的从军军歌,写出了战士的激情,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只知服从命令的盲从。

因为他们的作战不过是各诸侯国间的你争我夺,不是什么正义的战争。

D.诗歌的每一章都以设问开头,在后面的回答中体同战士的友爱和同仇敌忾。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10题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园。

乐国乐国。

得我值。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土郊。

谁之永号!

6、对这首诗中的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黍”、“麦”、“苗”分别指玉米、麦子和未成熟的庄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特点。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的都是倒装句,突出了“莫”字。

C.“逝将去女”、应理解为“将去女而逝”,“女”通“汝”。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的“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对这首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以奴隶们向“硕鼠”的祈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表明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

C、“逝将去女,适彼乐园。

”表现出奴隶们觉醒后的欢欣。

D、“乐郊乐土郊。

谁之永号!

”表现出奴隶们在理想实现后悲泣全削的狂喜之情。

8、对本诗所用的艺术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起兴,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B.比喻,敷陈其事,直抒胸臆

C.比兴,敷陈其事,直抒胸臆

D.比喻,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唱

9、与例句加点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A.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六王毕,四海一

1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的读音是“yuan”,“号”的读音为“hao”。

B.这首诗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每句四字,重章叠唱。

C.每章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封建时代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的反抗精神。

 

学习效果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ang)

5、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起意义。

(1)无食桑葚

(2)匪女之美

(3)与子同泽

(4)自牧归荑

(5)隰则有泮

(6)爱而不见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及尔偕老B疾在理,汤之所及也

C极其未既济也,请击之D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据守

7、下列各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载笑载言既见复关氓之蚩蚩静女其娈

体无咎言爱而不见匪女之为美不思其反

言既遂矣昨夜见军贴美人之贻其叶沃若

静言思之风吹草低见牛羊士之耽兮士贰其行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言既遂矣岂日无衣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无食桑葚

自我尔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犹可说也

9、选出下列诗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红润美丽,漂亮的女子让我喜欢。

岂日无衣?

与子同胞:

怎么说没有衣服?

我和你穿同一件战袍。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修理好我的铠甲武器,我同你一起上战场。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艺术手法都属于细节描写的一组是(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1、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兴手法的一组是()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王于兴师,修我矛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氓》是一首叙事诗。

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

《氓》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

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无衣》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军歌,有着悲壮的基调。

二、文段阅读

(一)阅读《卫风氓》中的两节诗,回答问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第一段文字中有两个“言”字,它们的作用是。

此段中有一个至今仍沿用的成语,它的意思是。

2、第二段文字中的“总角”是指,“宴”的意思是,“晏晏”的意思是。

3、这两段文字运用了诗经“六义”中的手法。

其具体诗句是。

4、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女主人公的生活是,从可看出;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的,从可看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不稼不穑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3)置之河之干兮

(4)河水清且直猗

2、翻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一句。

3、下列各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坎坎伐檀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在每章开头两句即景抒情,因景起兴,以又重又累的劳动情景引出对剥削者的斥责。

B、诗歌中每章的第三句也是兴。

河水清,可让我们联想到社会浑浊,河水自在(平且泛起微波),劳动者却不自由,以水波引出伐木者心潮难平。

C、诗歌中每章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构成两组反问,并且与上面写的劳动艰辛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出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现实。

D、最后两句是反语,对地主和贵族坐享其成予以极大的嘲讽。

5、

(1)简要分析这首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