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448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docx

文人唱和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

文人唱和:

古人的高端生活方式

画事君说画事君最近在香港,看到朋友收藏的一个堂号,叫做玉筍堂。

这个堂号有个故事,就是说一群文人在赶路,然后被连日大雨困在一个院子,他们觉得后院空着太可惜,适合种点竹子,于是就叫人去移植来数百竿绿竹,大家看着竹子作诗,还给这个地方写了一个堂号,叫做玉筍堂。

然后王文治就把这个故事和堂号写了下来。

这就是文人式的作。

他们这种作的方法,叫做文人唱和。

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叫做高端生活方式。

其实说起生活方式,中国文人最会玩,玩的比现在高级一千倍。

比如互相的称呼,写个小便条,弹个琴,赏个月,写个诗,满满的都是讲究。

今天就只来说说文人唱和这件事。

所谓文人唱和,是指文人之间以诗词的形式互相酬答,其实就和今天我们在微信群里侃大山一样,你一句我一句,互相@,互相吹捧,有时也互相贬损。

但是!

文人的修养,不能用大白话,你写诗,我也写诗,你用韵,我也用和你一样的韵。

你一句我一句,比的是才情。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或书法卷轴中,处处可见文人唱和的情景,比如,文人甲请画家乙画了一张画,然后甲请文人丁在画幅后面题诗,而甲和丁的朋友戊、己、庚、辛也不能闲着,接着丁的题跋有感而发,在丁后面继续写。

很像今天的网络跟帖。

也许画家乙只画了一尺,其他人的题跋却写了十尺,这样一来,绘画、书法、诗词在一个卷轴上,展开这样的卷轴,你要是文化修养稍微差一点,都看不懂人家文人们都在说些啥。

近日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分,上拍了一批卷轴,这些卷子共同的特点就是每卷都有一大帮文人在卷子上互相唱和题跋,细细赏玩,颇有趣味。

1《篝灯课读图》,严母教子,引来网友无数评论吴云

(1811-1883)绘,翁同龢、文廷式等题跋《篝灯课读第二图》手卷设色纸本

心37X109cm.约3.6平尺

首:

37X124cm.约4.1平尺题:

38X573cm.约19.6平尺估价:

RMB800,000-1,200,000

《篝灯课读图》卷共存两卷,此次上拍的是第二卷。

先解释一下“篝灯课读图”的含义,所谓“篝灯”,是指将灯装在笼里,古代的灯基本都是油灯,以纸笼或竹笼罩上,一来美观,二来不至刺眼。

古代的灯具各式各样,有的灯罩还自带排烟管,比如汉代王侯所用的铜制长信宫灯。

华丽丽的汉代长信宫灯所谓“课读”,意思是监督、教导学子读书。

《篝灯课读第二图》描绘的就是一个母亲在灯下教导儿子读书的场景。

《篝灯课读第二图》局部,房中的母亲正在教孩子读书说起这件画的始末缘由,也有点让人感动。

话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人叫费耕亭,在他母亲徐氏的敦敦教导下读书成才,最后考上了解元(省一级考试的第一名,就和现在的省状元没什么区别),费耕亭感念母亲的教导之恩,于是请画家王世绂绘《篝灯课读图》卷,并请众师友题跋。

不过,题跋的人太多,显然一个卷子装不下这么多人的题跋,于是费耕亭的儿子又请当时的著名画家吴云再次画了一件,这一回文人雅士、社会名流们又开始往画后面题跋,装裱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这卷东西可是象征着费家的良好家风,所以费家的后代都像宝贝一样供着,两卷《篝灯课读图》流传七十多年,一直到费耕亭的曾孙费梓怡这一代。

翁同龢与文廷式的题跋这件卷子后面题跋的文人可是有不少大名人。

其中的翁同龢做过同治和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文廷式则是晚清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陆润庠则是晚清重臣,跟着溥仪一直跑到东北。

后纸题跋中,文廷式和翁同和的跋文均明确说明是为费屺怀(也是费家子孙)所作,两首诗分别著录于《文廷式集》、《复初斋诗文集》。

翁同龢像,读书过多,把眼袋都读大了2《养闲草堂图卷》,今日小名头,当时大画家戴熙(1801-1860年)绘,高锡蕃、陈克家、戴钧衡等八人题跋《养闲草堂图卷》手卷水墨纸本

画心32X49cm.

估价:

RMB300,000-500,000这个手卷,题跋太长,显得画太小,我们把绘画附在下面,《养闲草堂图卷》局部,戴熙绘制养闲草堂是潘玉洤的居所,潘玉洤是乾隆时期重臣潘世恩的第四子,潘世恩地位显赫,在乾隆一朝做过内阁大学学士,主持过四库全书的编纂。

潘玉洤自然也是子随父贵,地位显赫,于是也就一大群文人在这张画后面题跋附和,就连曾国藩也曾为养闲草堂作文为和。

想来攀附之心,人皆有之,文人亦不例外。

《养闲草堂图卷》后跋文局部

本件绘画的作者是戴熙,我们现在觉得戴熙并不是一个鼎鼎有名的画家,其实在戴熙生活的十九世纪,他就是当时海内名声最盛的画家。

不过,整个十九世纪中国也就没有出过什么杰出的,能够开宗立派的绘画大师,矮子里面拔大个儿,戴熙也就称霸王了。

3《秋树读书图卷》,秋树读书,孝亲两不误王宸(1720〜1797)

绘制,钱昌龄、张叔未、朱为弼、丁子复等题跋《秋树读书

图卷》

手卷水墨纸本

画心:

24X133cm.

估价:

RMB250,000-350,000

这件作品是清代的官员王素如请画家王宸所画。

王宸是清代“小四王”之一,他是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家学深厚。

王宸(1720〜1797)《仿大痴山水图轴》

王素如要当官出仕,离开父母家乡,于是就请王宸画了这张卷子。

那么“秋树读书”与思念父母,离家出仕有什么又能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涉及到杜甫的一首诗。

《孟氏》唐.杜甫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

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

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这首诗赞美杜甫的朋友孟氏兄弟二人隐居乡下,孝顺勤劳,惟小园种菜,负米养亲。

其中一句“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

”“负”是背着的意思,负米就是指为老母老父买米运米,亲力亲为,但同时也不忘读书进取。

于是王素如也就取了这一句的意思,请画家画出了“读书秋树根”的场景。

“读书秋树根”有了这样的文化含义,后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绘画题材,张大千就画过多次《读书秋树根》。

《秋树读书图卷》局部《秋树读书图卷》近景绘高树数丛,枝上叶片所剩无几,一片孤寒萧索之景。

树下一人席地而座,右手执书,左手缩回袖口。

远山勾皴,草木极少,露出山石的纹理。

身处这一片荒寒之境,远离尘嚣,静心读书,养亲尽孝,是古代儒家文人的一种理想生活。

王素如请人画下来这份清高孤寂,又得到那么多文人题跋附和,显然,这份清高自持的精神追求也是要让大家都知道才好的。

这就让画事君想起清代的另一个文人黄向坚的《万里寻亲图》。

黄向坚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寻找失散的父亲。

他把沿途的山水都画了下来,一路寻亲,一路画,就这样画了几十张,全部起名为“万里寻亲图”,并到处分送给其他文人,社会反响一片良好。

寻亲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黄向坚通过绘画到处宣扬自己的美德,也让人感觉有些过于标榜自己。

本来一路跋涉艰苦无比,但是能有闲情画画,倒也让人怀疑黄向坚用心不纯。

但无论怎样,黄向坚的美名终于天下皆知。

黄向坚几十张《万里寻亲图》之一种

4《比屋联吟图卷》,一家才女,值得荣耀王昀绘制,汤贻汾、王鸿、庄缙甫、汪藻等题跋

《比屋联吟图》

手卷设色纸本

画心:

32x51cm.约1.5平尺

估价:

RMB1,200,000-1,500,000

这一套卷子画得很有意思。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比屋联吟”的意思。

所谓“比屋”是指挨得很密集的屋子,而“连吟”是指一个接一个吟诗,也就是古代的“社区邻里诗歌吟咏大赛”。

这里手卷里,主要是住很近的一家女眷吟诗作对。

在中国绘画史上,以此为题材的画作恐怕只此一件。

《比屋联吟图》局部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除了青楼女子,一般的女人并不擅长作诗填词。

一家女眷都会吟诗作对,比较罕见。

这幅画是清代诗人张曜孙请王旳所画的。

说起张曜孙家里的女眷可不简单,他的四个姐姐全部都找了赘婿(老公是倒插门),巧的是,这四个姐姐的老公又都早早死掉(编剧都想不出这种情节)。

而张耀孙四个姐姐对诗词也特别入迷,此外,张耀孙的姑姑、

妹妹、甥女也都能写诗,可以说是一门才女。

张耀孙自己也觉得很得意,于是找画家王旳以“比屋联吟”为题作画,再请知名的文人们题跋,这件卷轴后面题跋的文人可是有不少大名头的人,如汤贻汾(张耀孙的舅舅)、王鸿、包世臣、庄缙甫、范当世、汪藻等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文人雅士。

卷后包世臣的题跋包世臣是晚清的碑学大师,他对于清末碑学理论有开山之功,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书法水平其实并不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就其题跋的小字来看,碑学书法的痕迹并不明显,实际上碑学书法多用于正式创作,对于日常书写,碑学书法风格并不适用。

回到《比屋联吟图》,张家的女子有才真是出了名。

墙内开花墙外香,张曜孙的甥女王采蘋就曾经应晚清名臣李鸿章之邀请,前往教授李府的女眷。

由于这件画卷还是研究中国清代女性诗词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所以被多种学术著作引用,可以算是一件名作。

注目前所找到,曾提及《比屋联吟图》卷的书籍如下:

《阆苑奇葩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作者:

嶙峋编第457页《閨海吟下中国古代八千才女及其代表作全2册》作者:

嶙峋编第386页《鸿雪楼诗词集校注》作者:

沈善宝著;珊丹校注第290页《朝鲜诗人李尚迪与晚清文人交流研究》作者:

温兆海著第20页《湖南人物年谱2》作者:

熊治祁编第485、486页《清嘉道年间女性的诗学研究》作者:

聂欣晗著第277页《江南女性别集初集下》作者:

胡晓明彭国忠主编第1096页《江南女性别集三编下册》作者:

胡晓明,彭国志主编;王冉冉本册主编第1305页《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作者:

钟优民编第342页《清词纪事会评》作者:

尤振中尤以丁编著第636页《亚非研究第3辑》作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编第280页《读遍红楼:

不随黄叶舞秋风》作者:

胡文彬著第342页《红边脞语》作者:

胡文彬第81页《清诗纪事(二十二)列女释道卷鬼诗梦诗卷民歌谣谚卷》作者:

钱钟联主编第15939、15940页5《南湖避地图》,兵乱时期的难忘经历蒋宝龄(1814-1863)《南湖避地图》手卷设色纸本

画心:

26X70cm.约1.6平尺估价:

RMB250,000-500,000

南湖避地图卷》是咸丰时期的画家蒋宝灵,应符葆森之请而画。

符葆森是咸丰时期的江苏籍诗人。

咸丰癸丑年中国南方淮河、安徽一代捻军作乱,符葆森携家眷避于南湖,南湖有云海、莲舟两位高僧在此隐居,符葆森在避难之时与二位上人谈诗品画论禅,并在南湖避地与黄鞠、吴让之等诸友相遇,这段避乱的经历虽然困顿苦楚,但对于符葆森而言却也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

时隔几年以后,符葆森请蒋宝龄画了这张画,但每看了这张画就会回想往事,万般感慨。

《南湖避地图》局部画面以淡赭石与花青敷色,淡雅可爱,线条比较细润,与明末吴门画派比较相似。

此卷后面的题跋比较特别,吴云、黄鞠都将题跋文字写在彩笺之上,然后再装裱于卷上,清代的彩笺色泽浓艳而不失温雅,展卷细观,一纸的请词墨香。

苏州知府吴云在卷后的题跋6《明季八家合画卷》,名头虽然小,画的倒还好《明季八家合画卷》手卷设色绢本画心:

21X340cm.约5.4平尺估价:

RMB1,000,000-1,500,000

《明季八家合卷》集合了明代八个画家的绘画作品,共有范明光、吴弘猷、陶逸、俞愫、雪竹道人、顾鼎铨、俞大年、许友八家合作,各画一段,除俞大年画放马图外,其余七幅均为山水。

每幅都雅致可爱,充满晚明文人画的情趣。

八家之中吴弘猷所画山水

这八个画家都是明末的小名头画家,虽然水平和董其昌这样

的大画家比不了,但笔墨功夫还算稳重扎实,格调气韵具为

上乘,比现在国画界的一些牛鬼蛇神要强上百倍。

八家之中愈大年所画的马

愈大年所画的黑马俯首吃草,眼睛圆瞪,满是警觉之态。

马身外轮廓以墨线勾勒,骨骼筋肉以没骨法晕染,表现出明代后期比较流行的花鸟画技法。

八家之中的中范明光、吴弘猷、与明末收藏家李肇亨、项圣谟等人都有相当多的交流。

卷尾张绶衔题跋,张绶衔为清末人,精于篆刻,吴昌硕也与张绶衔师友相称。

7《戴文节行书卷》,抖笔不容易戴熙(1801-1860年)《行书卷》手卷水墨纸本引首:

戴文节公遗18X88约1.4平尺

估价:

100,000-200,000

《戴文节行书卷》是戴熙录题画诗的书法卷,前纸题名的“清道人”是清末民初的书法家李瑞清,李瑞清的大篆用笔极尽曲折抖动之态,在清末碑学书法中别具一格。

李瑞清所题大篆“戴文节公遗墨”

整个清末碑学书法家中,就数李瑞清把笔抖得最剧烈,这件卷轴前面的题字还算抖得轻的,我们再看看他抖得重的作品。

李瑞清《楷书八言联》

实际上,抖笔并不是像得了羊角风一样手脚乱颤写出来,抖笔妙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微妙平衡,李瑞清的抖笔虽然算

不上顶级,但也可称得上是登堂入室了。

要说抖笔水平最高的书法家,在画事君看来,还得是宋代的黄庭坚。

黄庭坚《松风格诗》中的抖笔卷中的戴熙所作的行书颇有宋代米芾书法的味道,结体上还有一些董其昌行书的影子。

戴熙是十九世纪中国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可惜还没有开宗立派的造化。

戴熙所书《戴文节行书卷》局部后纸汤雨生作梅花一枝,湿笔淡墨写出,枝头点点繁花,尽显清雅之趣。

卷末汤雨生所画梅花汤雨生所画梅花局部8《鸳

湖诗社诸老赠卞大拙归娄东册》,父子姻亲的大合集(图为选登)蓝瑛、项圣谟等鸳湖诗社诸老赠卞大拙归娄东册设色纸本册页(18开)

29X39cmX18RMB4,800,000-60,000,000著录:

《丛书集成续编第八十七册子部》《唯自勉斋长物志》P756这套册页的题名很长,我们先来逐词解释一下。

“鸳湖诗社”是晚明时期的一个文人社团。

“卞大拙”是这个社团的成员,卞大拙家在娄东(即今江苏太仓一带),卞大拙要回老家,于是诗社其他人就为他写诗送行,当时著名画家蓝瑛、项圣谟等人为他作画,于是就集结成这样一套册页。

这事情现在想起来也是不可思议,因为我现代人送行也无非就是大家喝一顿酒。

但古代交通不便,消息不发达,很多时候一别就是几年,甚至永诀,所以大家对送别都非常重视,尤其是交好的文人,更是要互相留下墨迹,见字如面,让人有个念想。

此册共有画十二开,蓝瑛一开画秋树含霜,近景老树一株,树叶已经变红,所剩无几,树边小溪水流缓慢,溪边崇巖,高耸入云,山下有小径,高士策杖前行。

蓝瑛在册页中的作品

蓝瑛的儿子蓝孟也在这套册页中画了一开,他的这张画是仿倪云林的山水,几株高树生于水边堤石,远处高山突兀,山脚下屋舍俨然,丛竹环绕。

构图、笔墨,都极似云林。

蓝瑛儿子蓝孟在册页中的作品

李肇亨绘秋山闲居一开,溪边生杂树,树间筑一高楼,二人对座谈诗论画,远处高山莽莽苍苍。

李肇亨是鸳湖诗社成员之一,他是明末著名书画收藏与鉴定大家李日华的儿子。

在明代末期,李日华在书画鉴定方面的成就和名气仅次于董其昌。

李肇亨在册页中的作品李肇亨的儿子李新枝绘秋山访友图一开,画风和他爹李肇亨很像。

画中溪水通过罅隙流向四方,堤石上杂树丛生,溪上小桥,高士与友相约,赶路之余,赏溪观树。

一派闲静之趣李新枝在册页中的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唐璵、袁雪、吴球、沈治、夏大贞、施涛、胡铨各一开。

后纸有项圣谟、李楷题跋一开,不论画者还是题者,都是明遗民,都是当世的知名文人。

此册不但是鸳湖诗社雅集的一个缩影,里面还有蓝瑛与蓝孟、

李肇亨与李新枝这样的父子关系,又有李肇亨与项圣谟的姻亲关系。

此册也是剖析明末遗民当时结社、唱和、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资料。

9《梅花卷》,老干虬枝,繁花朵朵陈遵梅花

水墨纸本手卷

RMB2,600,000-3,000,000著录:

《穰梨馆过眼录》卷二十五,中国书画全书卷十八,P663.《梅花卷》外观

陈遵是明代的嘉兴画家,擅书画,通音律,精诗文,是一个全才。

此墨梅卷用淡墨写虬曲盘桓的老梅,主干残干断枝,墨气淋漓;疤结纵横,朴貌沧桑。

梅枝崎斜恣肆,向外生长。

密集如刺的小枝,与树干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老梅经历坎坷后,涅槃重生,焕发勃勃生机。

陈遵《梅花卷》局部之一

枝头繁花朵朵,花头延用扬补之的圈花法,冷艳清丽,气韵幽远。

通卷梅枝的安排布置高低错落,互相呼应。

用笔水墨运用自如,墨中见气,处处彰显着书法的韵律与节奏。

陈遵《梅花卷》局部之二

此卷前纸文震孟题“暗香踈影”四字,卷中有明中晚期项士杰、

项士端、王穉登、韩道亨、题跋,后纸有王穉登题梅花诗四

首。

张大千题签条并在后纸题跋,并以“只看陈湖独擅奇”一句,点出大千对此陈遵《墨梅卷》的高度评价。

陈遵作品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笔力苍老、构图新颖,海内鉴赏家重金购求,但传世作品并不多。

在市场上流通的作品多是扇面、小品。

此卷经陆心源、金传声、周墨南等递藏,并著录于陆氏《穰梨馆过眼录》卷二十五,是陈氏汝循不可多得的精品。

陈遵柳岸立凫图南京博物院藏10《雪鸭巢图》,

缘于一对神奇的鸭子(图为选登)屠倬(1781-1828)、沈山等雪鸭巢图

册页(二十三开)设色纸本

27X34cm.X23105/8X133/8in.约X)2B平尺(每幅)RMB200,000-300,000雪鸭巢图局部首先解释一下“雪鸭巢图册”,“雪鸭巢”是清初期人物画大家夏之鼎的居所,居所原名为“红蕉馆”,因得珍贵的凤头雪鸭一对,便更室名为“雪鸭巢”。

凤头雪鸭照片这种鸭子头上长了一撮不同寻常的毛儿,人们就称之为“凤头”,想来在清初这种鸭子比较稀有,禹之鼎得到以后连自己的房子名都改成“雪鸭巢”,并以此为缘由请人作画题跋。

此册前两开是杜厚、阮亮题字,接着夏之鼎、冯箕、周笠、应仁各画一开,后杨澥、陈筠湘、屠倬等纷纷撰写诗词与之附和。

画中一开绘竹编鸭笼,另三开以小青绿绘雪鸭巢所在地之美景,笔墨湿润简劲,画面清丽雅静,敷色亮丽沉着,雪鸭巢之美景,令人神往。

11《宛平县廨八詠序》,残碑断碣,感时伤神(图为选登)

宛平县廨八詠序册页水墨纸本1799年作26X24cmX12.

101/4X91/2inX约20.6平尺(每

幅)RMB280,000-500,000

《宛平县廨八咏》册,是清末文人胡蕙麓见到宛平县衙的李北海《云麾将军碑》残碑,回忆起这块碑被发现的历史,感慨万千,于是以此为由,请翁方纲等一众文人赋诗词相唱和,歌咏宛平县的八处景致。

李北海《云麾将军碑》李邕的“云麾将军碑”,在唐代置于宛平城官府,宛平城就在今天北京的丰台一带,宛平城外就是卢沟桥。

现在已经整体被开发成旅游景区了。

后来“云麾将军碑”碑石断裂成好几块,官府就把这些碎掉的大石头当做房屋柱子的垫石(国有资产随意处置,有罪!

)几个有责任感的文人(邵正魁、董凤元)发现这件事,并告知李侯荫,李侯荫在宛平县还算能说得上话,他让县令把残存的碑石重新安置,不过,被重新保护起来的残碑又渐渐被人淡忘和遗弃,直到康熙时期才被重新发现。

难怪胡蕙麓见到《云麾将军碑》残石这么激动,如此文物,命运多舛,怎能不让文化人心生感慨呢。

12《山水册》,王翚的曾孙画得也不错王玖山水册册页设

色纸本29x39cm.x8113/8x153/8in.约X0B平尺(每

幅)RMB500,000-700,000

王玖是江苏常熟人,他是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曾孙,山水远承家学,意气傲岸,自负为画世家。

王玖山水册共八开,构图布景不离王翬,笔墨兼有浓淡润燥之妙,枯焦却能华滋,无甜熟之弊,润湿而不漫漶,灵秀活脱。

深得子久大痴遗意。

每开都有沈德潜、倪承宽、李宗宝、李绳、何逢僖、会汾六家对题诗文以相唱和,诗文与画意相得益彰。

后纸翁同和题跋,介绍王玖出身世家及笔墨画法之渊源。

并说明此册原为王蓉洲所藏。

13《陈圆圆比丘小像》,名妓倾国,红颜已老陈鹍陈圆圆像

并题

册页纸本尺寸不一

RMB500,000-800,000

《陈圆圆比丘小像》册,共三开,所绘为一代名妓陈圆圆。

陈圆圆被认为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其他三人是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陈圆圆年轻的时候有多么美,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这一套画像,我们倒是可以看见她年老时候的姿容。

话说吴三桂为了得到陈圆圆,引清军入关,成为历史罪人。

不过这也怪不了陈圆圆。

后来陈圆圆年老色衰,便毅然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

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

于是有人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其实,真相是,没有人在意丑人的命到底薄不薄(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此册所绘三幅陈圆圆小像,便是其“尊佛入道”之后的肖像。

一开着装如清代贵妇,虽然容颜易老,但气质还在。

第二幅为道装,手持拂尘,眼神安然。

第三幅为其老年之肖像,此时已经剃度,身着袈裟,手持念珠,此进虽然更为衰老,但慈眉善目,一派超脱与坦荡之感。

陈鹍《陈圆圆像并题》局部前纸有黄增义、李相题跋,写关于陈圆圆遗像记和墓碑记,后纸有赵藩、林汝贞、袁嘉榖姚文倬等27人题跋。

此肖像画上虽未题写落款,但据陈度、及一位落款膺的跋者可知,绘画者可能为陈鹍。

这十几件卷轴内容庞杂,但每一件都有故事,每一件都不简单。

文人虽然矫情,但矫情也是真情。

但凡是高度发达的文明,总会孕育出矫情的文化人,他们见残花而落泪,见断碑而伤神,与之相应的艺术、文学也就应运而生。

今天的我们再来看这一段段画卷和题跋文字,日渐远去的文人情怀,也许会在你我心中悠然而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