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4402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有趣的古诗

主备人

时间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两篇精读课文和《方帽子店》《枣核》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有趣的故事会》和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还有语文园地八。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对服装的四次不同要求及反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故事。

《方帽子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人们坚守的“从不改变的方帽子店”被孩子们创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店”取代的故事。

《漏》则围绕老夫妇雨夜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奇妙、情节奇特、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

《枣核》则讲述了枣核借助自己特殊的身材和聪明才智挽救了乡亲们的财产,惩处了县官的故事。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对讲述人和听者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习作则要求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其相反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语文园地八的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又梳理总结了复述的方法,很明显,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四篇课文中,《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漏》则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

《漏》和《枣核》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

猜测与想象,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本单元的导读明示了以“故事”为专题,明确了两个学习目标: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如猜测、想象编故事的结尾,再与原文进行对比,充分感受“出人意料”与“情节奇异”,增强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理和积累复述的方法,从而将两个单元目标落到实处。

二、图书分析

本单元图书分别从“趣味故事”“民间故事”“动人传说”“中国精神”四个板块共选编了25篇文章。

其中“趣味故事”选编了8篇文章;“民间故事”选编了7篇文章;有关“动人传说”选编了5篇文章。

这些故事还有三个共同特点:

题目的阅读期待性很高,故事的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神态来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内心情感。

3.学会借助提示(即故事里的“相反”特征来列表)或示意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复述故事。

4.用“预测猜想”的方法感受故事的“出人意料”与“情节奇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讲故事要自然、大方,表达要清楚;听故事要认真,能清楚地交流和表达。

6.选取一种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反向”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并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故事的趣味性。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走进文本,关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精读引领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1课时

祖文阅读课《小熊丢了一个吻》+《怕怕熊找胆》+《吹笛子的小熊》1课时

精读引领课《漏》+《人虎奇缘》1课时

写字指导课归类写字1课时

组文阅读课《枣核》+《巧媳妇》+《聪明的巧姑》1课时

口语交际课《趣味故事会》1课时

主备

参研者

课型

精读引领课

单元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

 

1.会认本课“缝、箱”等11个字,会写“卷”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用“预测猜想”的方法感受故事的“出人意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4.学会借助表格提示与故事里的“相反”特征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用此法有顺序地复述故事。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2.学会借助表格提示与故事里的“相反”特征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用此法有顺序地复述故事。

难点:

学会借助表格提示与故事里的“相反”特征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用此法有顺序地复述故事。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的人性子急,有的人性子慢。

如果一个性子很急的人和一个性子很慢的人碰到了一起,会怎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性子相反的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到题目,你会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慢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慢,急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急?

板块一:

猜故事

二、出示图片

1.老师讲故事(第一天、第二天的情节由老师讲)(课件出示2)。

2.学生猜故事。

第三天、第四天的情节由学生猜,并说说猜测依据。

板块二:

读故事

三、初读课文

1.自读提示:

a.请小朋友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C.说说故事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意想不到的。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交流反馈:

a.交流不理解的词句;b.检测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课件3)卷布箱子夸奖歪着头承认衬衫袖子负责泄气手艺

a.开火车认读,并请学生说出要提醒的地方。

b.教师适时正音、归纳。

翘舌音:

“承”;后鼻音:

“箱、缝”。

其中“缝”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féng”,还有一个读音是“fèng”,组词为“缝隙”。

c.指导写“卷”字,学生书写一个。

提示:

上面的撇捺要写舒展,下面的部分是:

横折钩、竖弯钩。

4.学生交流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即与原文对比情节与结局,感受结局的“出人意外”。

四、二读课文(1.理清顺序;2.读好对话)

1.问题导学:

谁能按时间的变化来说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呢?

出示图表提示。

时间

急性子顾客

慢性子裁缝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2.学生交流,理清顺序。

时间

急性子顾客

慢性子裁缝

第一天

做冬棉袄

明年冬天来取。

第二天

不做棉袄做秋夹袄

为您服务没说的。

第三天

夹袄改成夏短袖

好办得很,没问题。

第四天

短袖衬衫改春装

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五、三读课文

想一想慢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慢,急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急?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言体会到的?

生找句,交流品读,读好对话。

六、由此,你受到什么启示呢?

梳理小结:

这个故事讽刺了性子过于急的人太过浮躁,性子慢的人太不注重工作效率,都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如果制定了计划,就要按照计划去执行,言而有信。

同时,我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秘密,可以通过“相反”的特征来编故事,急性子顾客的要求一直在“变”,慢性子裁缝嘴上答应着,其实布料根本就没变,一直没裁料。

依据故事里“相反的特征”我们可以编写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板块三:

讲故事

七、借助故事里“相反的特征”与表格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讲故事。

板块四:

迁移学法,以例悟法

过渡:

还有一个故事里也有这样“相反”的特征哦!

八、请同学们自读《方帽子店》的故事,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出示自读提示:

1.小组讨论,理清思路(出示表格)。

2.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不变

方帽子店()

儿子()

方帽子店()

孩子们()

方帽子店()

对面帽子店开业,行人()

3.学生交流。

不变

方帽子店只做方帽子

儿子戴圆帽子

方帽子店仍然专卖从不改变的方帽子

孩子们想出了各式帽子

方帽子店慢慢成为古董

对面帽子店开业,行人变了样子

4.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学生交流,出示16自然段品读。

5.你有何收获与启示?

师归纳:

圆形帽戴着舒服,还漂亮,方形帽不舒服、不好看,最后方帽子就成了古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陈旧、落后的东西总会被新型、实用的东西代替。

你能试着借助故事里“相反的特征”与表格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讲讲这个故事吗?

总结:

今天,我们读到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懂得了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切实际,要按计划做事,不要拖拉,要言而有信;还知道了陈旧、落后的东西总会被新型、实用的东西代替的道理。

读好了角色的对话,又积累了一种新的复述方法:

借助故事里“相反”特征与表格的提示来讲故事。

相信这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复述、享受更多有趣的故事。

下课——

 

作业设计

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发挥想象,讲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主备

参研者

课型

组文阅读之自由阅读课

单元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熊丢了一个吻》+《怕怕熊找胆》+《吹笛子的小熊》

 

1.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勇敢。

2.练习默读,做到不指读,不出声,并带着问题默读。

3.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小熊形象,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听过、看过的有关小熊的故事。

 

重点:

练习默读,做到不指读,不出声。

愿意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听过、看过的有关小熊的故事。

难点:

愿意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听过、看过的有关小熊的故事。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很多童话故事都以小熊作为主要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图书上三个有关小熊的故事。

二、明确要求,自读故事

1.明确自读三个故事:

《小熊丢了一个吻》《怕怕熊找胆》《吹笛子的小熊》,提出读书要求。

第一遍读:

读通故事,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

每个故事分别写了一只怎样的小熊?

2.交流读书感悟。

(1)《小熊丢了一个吻》写的是()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熊是一只()的小熊。

(2)《怕怕熊找胆》写的是()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熊是一只()的小熊。

(3)《吹笛子的小熊》写的是()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熊是一只()的小熊。

3.第二遍读:

圈出故事中的动物或植物,想想它们之间发生的事,借助表格提示,小组梳理。

时间

小熊遇到谁

做了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

4.分享自己喜欢的片段。

5.在小组内练习借助表格提示讲故事。

6.你最喜欢哪个故事?

你在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7.你能借助表格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讲讲你喜欢的故事吗?

三、总结

通过故事,我们认识了不同的小熊,它们有的关爱别人,有的由胆小变得战胜了自己,课后把自己读到的故事用“借助表格提示”的方法讲给好朋友听听吧。

作业设计

读主题丛书4

板书设计

《小熊丢了一个吻》借助提示讲故事

《怕怕熊找胆》我是()的小熊

《吹笛子的小熊》

教学反思

 

主备

参研者

课型

精读引领课

单元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漏》+《人虎奇缘》

1.会认本课“漏”等11个字,会写“贼、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神态来体现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借助示意图(即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四要素)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复述故事。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神态来体现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学会借助示意图(即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四要素)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复述故事。

难点:

学会借助示意图(即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四要素)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复述故事。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户人家:

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

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

“唉!

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漏”是什么?

为什么它能吓跑老虎和贼呢?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提示:

a.请小朋友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c.想想“漏”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交流反馈:

a.交流不理解的词句;b.检测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a.开火车认读,并请学生说出要提醒的地方。

b.教师适时正音、归纳。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生字,巩固识字。

(5)指导书写“喂”。

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贼”字不要少写撇。

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4.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5.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师:

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请圈出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并想想它们之间发生的事,借助表格提示,小组梳理文章脉络。

2.出示图表提示,理清顺序。

3.学生交流。

时间

地点

人物

做了什么

 

一天晚上

里屋

老爷爷和老婆婆

说“漏”

驴圈、屋顶

虎和贼

想偷驴,听说“漏”。

路上

虎和贼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逃跑。

歪脖老树

虎和贼

虎蹭贼,贼上树。

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山坡下

贼和虎

都以为对方是“漏”,吓昏过去。

天快亮了

炕头

老爷爷与老婆婆

再说漏,揭开谜底。

四、默读课文6-18自然段,说说文中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

找出描写虎和贼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体会。

1.生交流。

如: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

“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

2.句子训练:

我什么都过,就是没。

3.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4.回顾练习:

老虎和贼被“漏”吓坏了,“漏”实际上指的是漏雨。

5.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吗?

生交流。

6.梳理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勇于追求事实真相,切不可道听途说,自己吓自己。

同时,我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秘密,借助故事里“四要素”的提示就能讲述《漏》的故事。

过渡:

运用故事里“四要素”的提示,你现在能讲讲这个童话故事吗?

要说好心理活动。

五、借助故事里“相反的特征”与表格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讲故事。

六、迁移学法,以例悟法

过渡:

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个关于老虎的民间故事,请大家想一想两个故事中的老虎有什么不一样?

1.小组借助“四要素”梳理文章脉络,并借助此提示讲故事。

2.你对《人虎奇缘》中的老虎留下了什么印象?

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

划出文中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

3.小组梳理文章脉络并交流汇报。

人物

时间

地点

做了什么?

阿兴

一天清晨

山上荆棘中

帮助老虎脱困

老虎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

阿兴家门口

送来羚羊、鹿、狗等猎物

老虎

又一个晚上

阿兴家门口

送来一个遭遇劫匪而昏倒的姑娘

姑娘

康复后

阿兴家

与阿兴结为百年之好,生了孩子,孩子成了“骑虎英雄。

4.生交流“知恩图报”的句子。

a.谁知老虎来到阿兴跟前,磕了个头,便消失在丛林中。

b.老虎深情地望着阿兴,然后放下猎物摇摇尾巴走了。

c.又一个晚上,老虎照常来了,却不见有啪啪声,只闻得虎啸声声。

母子俩闻声而出,只见地上躺着个姑娘,她早已昏了过去。

d.正在危机时候,姑娘绝望之际,忽闻一声虎啸,一只老虎如闪电般跑来,咬伤一个歹徒,其余的就作鸟兽散。

5.你有何收获与启示?

师归纳:

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有爱、知恩图报。

6.你能试着借助“四要素”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讲讲《人虎奇缘》这个故事吗?

总结:

今天,我们读到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懂得了遇到事情要勇于追求事实真相,切不可道听途说,自己吓自己;在《人虎奇缘》中我们明白做人要善良有爱、知恩图报。

我们还读好了角色的心理活动,又积累了一种新的复述方法:

借助“四要素”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故事。

以后同学们也可以用这一种方法来帮助大家复述故事,享受故事的乐趣。

下课——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题和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

参研者

课型

写字指导课

单元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含“撇捺”笔画的字的书写

1.会写本单元中含撇捺笔画的汉字,掌握含撇捺笔画的汉字的书写规律。

2.感受含撇捺笔画的汉字的微妙变化,区分并牢记易错笔画字的书写。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

1.感受含撇捺笔画的汉字的微妙变化,并能写好含“撇捺”笔画的字。

2.区分并牢记易错笔画字的书写。

难点:

感受含撇捺笔画的汉字的微妙变化,并能写好含“撇捺”笔画的字。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复习巩固,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并在课件上将生字标成红色)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

裁缝说:

“亲爱的顾客,我要对您负责。

我不会让您穿上这样难看的衣裳,这也坏了我的名声啊。

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26.方帽子店》

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

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27.漏》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28.枣核》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1.自己读,同桌互助读。

2.小老师领读。

3.展示检查读。

二、出示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25课:

夸奖服务衬衫负责手艺

27课:

莫非厉害黏胶

1.到课文中借助拼音自主认读。

2.去掉拼音,同桌互助,检查认读。

在会认读的词语上打对号。

3.同桌互助,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4.去掉拼音,多种形式检查认读。

三、观察生字、归类写字。

1.出示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写字之前先观察,发现规律。

25课:

性卷货取夹夸务衬衫负责

27课:

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

2.归类写字,总结方法

(1)含有撇捺笔画的字:

卷夹夸务莫架胶

(2)左右结构书写

性取衬衫漏喂胖驴贼狼抱粘胶偏

(3)易错字书写:

卷衬衫艺贼

3.汉字书写规律总结

(1)左右结构的汉字:

有些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右要紧凑。

如:

性、漏、喂、胖、贼、抱、偏、衬、衫等;有些左右等宽,如:

驴、粘等,书写的时候要引起注意;

(2)易错字的书写:

在书写时注意不要漏笔画,如“衬、衫、贼”,或者添加笔画,如“卷、艺”。

4.书写指导

(1)每一组教师范写一个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小老师提醒书写要点,注意重点笔画。

①含撇捺笔画的字范写:

卷夹夸务莫架胶

②易错的字范写:

衬贼

(2)教师投影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

(4)及时反馈、点评书写情况。

(5)练习书写,巩固书写技巧。

5.交流评价

回顾含撇捺笔画结构和易错汉字的书写规律。

板书设计

含撇捺笔画的字:

卷夹夸

易错的字范写:

衬贼

教学反思

 

主备

参研者

课型

组文阅读课

单元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枣核》+《巧媳妇》+《聪明的巧姑》

1.练习带着问题默读,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体会人物的智慧与才能。

2.继续训练梳理文章脉络,借助提示会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复述故事,使自己获得启迪,并从中汲取力量。

3.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继续训练梳理文章脉络,借助提示会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复述故事,使自己获得启迪,并从中汲取力量。

借助提示会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复述故事,使自己获得启迪,并从中汲取力量。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导入:

我国的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它用曲折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习俗,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思想,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去感受故事的神奇,去汲取智慧,去辨别真假美丑。

一、明确要求,自读故事

(一)出示自读提示:

1.在《枣核》《巧媳妇》《聪明的巧姑》这三篇文章中自由选择一篇文章默读,并根据提示梳理课文结构。

2.在组内说一说你对主人公留下了什么印象?

说一说你是在文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3.根据提示在组内绘声绘色练说故事。

(二)在组内展示民间故事、交流、评价。

1.出示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即内容完整,语言流利(板书);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即倾听认真、礼貌回应(板书)。

2.组员组内讲故事,其他同学倾听。

时间

地点

人物

做了什么

二、阅读交流,精彩展示

1.每个小组推选两个代表,合作展示自己要讲的故事,并说说对主人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在心里做一下评价。

(出示评价标准:

(1)内容是否完整;

(2)语言表达是否流利;(3)动作、表情是否符合人物特点;(4)你是否从中获得启示。

如:

预设1:

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

从文中“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预设2:

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如:

帮乡亲们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