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2839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参考教案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

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

不同时期的文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

不同时代文学发展的特色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结《诗经》分哪三部分?

它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艺术特点:

它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2、楚辞的代表人物是谁?

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

作品:

《离骚》《九歌》《天问》。

3、什么是汉赋?

两汉赋的艺术特点分别是什么?

赋:

是从骚体中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有的文体。

继承了先秦诸子文巧多智的特色。

西汉:

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汉武帝时气势恢弘、词藻华美。

东汉:

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4、唐诗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列举两位最杰出的代表并简要介绍他们诗的特点。

表现:

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丰富,在不到300年时间里,2300位诗人留下诗作5万首。

代表及特点:

李白:

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火,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被称为“诗仙”。

杜甫:

诗风凝重与沉郁,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他有“诗圣”之称,作品有“诗史”之说。

5、说说词的起源并列举四位著名的宋词作者

起源:

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

唐代民间就已流行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

作者:

柳永、苏轼、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等。

6、什么是元曲?

元杂剧最著名的作家有谁?

元曲:

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即“剧曲”和“散曲”。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朝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作家:

关汉卿

7、明清时代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你能举出名家名著吗?

(1)“二拍”指: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三言”指: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3)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4)四大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合作学习

8、简述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西周至春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战国:

楚辞体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两汉:

汉赋成为两汉的文学主流形式。

唐朝:

唐诗创作中李白和杜甫成为历代诗人们学习的典范。

宋代:

宋词中豪放派和婉约派相映生辉

元代: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大类。

明清:

小说描绘出人情世俗的社会现实。

延伸学习

9、中国文学博大精深,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又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只有继承和发展,才能进步。

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写一篇读书笔记。

四、本课测评

1、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主要是(A)

A、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B、贵族宴饮是演唱的乐歌

C、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D、宫廷祭祀时演唱的赞歌

2、以下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风格属于浪漫主义的有(B)

A、屈原、杜甫

B、屈原、李白

C、苏轼、杜甫

D、屈原、孟浩然

3、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①苏轼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②他拓展了词的内容

③他通过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④苏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词,即歌词,是产生于唐朝前期流行于中唐以后的新体诗。

到北宋时期,由于城市生活的繁荣,出现了许多以描写城市风貌的作品。

其代表人物是(C)

A、苏轼

B、黄庭坚

C、柳永

D、秦观

5、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6、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星光万丈,著名诗人比比皆是,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等称号,其中被称作“诗圣”的是(B)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贾岛

7、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是(A)

A、《封神演义》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8、以下对“三言二拍”的介绍,错误的是(C)

A、这五本书都是由短篇小说组成

B、这些小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

C、这五部小说的作者是同一个人

D、这些书都用当时的白话文创作

9、描绘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的是(A)

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B、曹雪芹的《红楼梦》

C、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D、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10、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的汉赋词藻华丽,主要反映了(A)

A、封建国家的繁荣昌盛

B、丰富的民间社会生活

C、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D、人民的悲惨生活

五、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

专题二第3节中国古代的文学

【学法指导】

依托知识梳理部分勾画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中,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认真阅读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结合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内容及其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认真学习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预习案】

一、阅读以下资料(1、课本2、学习方略3、当代中学生报),

完成对基础的填空,阅读后解决下面的问题,标明问题答案的参考来源。

完成《基础(填空)部分,再认真浏览一遍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在掌握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诗经》和楚辞对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东汉的赋和西汉的赋有何不同?

唐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3)、明清时期,小说为什么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4)、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基础自测】(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2014·重庆文综·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

2.(2014·四川文综·3)太史公曰: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3.(2014·北京文综·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图8

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

4.(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6.(2013·山东基能·17)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7.(2013·海南单科·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

“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8.(2012·江苏单科·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9.(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10.(2012·全国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1.(2012·北京文综卷·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2.(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13.(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14.(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B.甲骨卜辞

C.《楚辞》D.《诗经》

15.(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2008·广东理基·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7.(2008·上海单科)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18.(2007·广东单科·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