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一下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docx
《反省一下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省一下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反省一下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
反省一下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
反省一下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
一、从不整体思考问题
Narrowframming
假设你在10元时买了一只股票,思考以下两种状况:
股票一路上涨至20元;
最高涨至40元,然后跌回20元。
哪种状况会让你更开心一点?
很可能是第一种。
第二种状况甚至让你很不爽,一边后悔就应早点卖掉,一边盼望着股票再涨回40,完全忽略了股票翻倍的喜悦。
实际上不难想明白,两种状况虽然路径不一样,结果都是一样的,财富增加的一样多。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类并不总是能从整体思考问题,往往会过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正确的投资观念中,真正值得关心的只有起点和终点。
评价一次投资时,也应基于现状,而非以前的高价,否则只会徒增烦恼。
二、解套就跑
锚定效应之一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手里的股票何时能解套可能是谈论最多的话题。
一旦被套,立即趴下不动,不解套绝对不走,一解套了立刻就走。
这其实是将自己买入的价格作为参照系,之后的价格都要与这个“锚”相比。
仔细一想,这种想法并没有多少道理。
股票是公司价值的反映,几年之前被人看好的公司,此刻可能已经衰落,而当时不被看好的公司,此刻则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一方面解套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白白损失了时刻;另一方面,解套就跑,反倒错过了将来的大牛股。
行为经济学发现,将买入价格作为“锚”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错误,它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比如一些地区的房地产经历长时刻的衰退后重新复苏,当价格超过某一水平时,会发现成交量大幅上升,就是正因人们最后愿意以当年的价格卖掉房子。
他们没有看到,这些年里物价大幅上升,此刻得到的房款已经远远没有当年的价值。
三、市场普遍认为牛途未尽
锚定效应之二
除了将自己的价格作为锚以外,将别人的看法作为锚也十分常见。
如果你整天关注财经网站,会不知不觉地从别人设定的起点开始思考问题。
当市场普遍认为牛市没有结束,你的眼里到处都是牛市未尽的证据,而忽略了负面的消息。
这样做的害处不言而喻,独立决定是长期投资的基本要求;股市的涨跌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由专家或大众的看法决定。
四、技术分析为何如此普遍?
夸大偶然事件
思考以下两种情形,哪个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更大?
1。
涨涨涨涨涨
2。
涨跌涨跌涨
有没有觉得前者更可能继续上涨,而后者按照规律该跌了?
实际上两种状况下,股市的走势都是随机的,接下来上涨的概率也都是二分之一,之前的走势只是偶然地呈现一种规律。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脑是天生的图案寻找器。
在分析问题时,人们十分善于找规律。
在投资当中,依靠表面的规律做决策无异于抛硬币。
许多人痴迷于技术分析,就是正因技术分析带给了一些简单、易于寻找的图案,比如突破、支撑、三角、旗形等。
这些图案易于上手,使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专家,从而沉迷于找规律的游戏而不去关心投资的本质,并逐渐陷入过度交易的泥潭不、能自拔。
对于普通投资者,相应的推荐就是少看K线,少研究技术分析,找到感兴趣的企业,多了解企业的基本面。
五、多伦股份为什么改名P2P?
锚注意力有限(Availability)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在搜集资料,做出投资决策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近期的、易于获得的证据。
越是直观易于明白的东西,人们认为越重要。
比如说一家公司处于哪个行业很容易搞清,但是具体的商业模式则不太好明白,再具体的财务结构、与其他公司的竞争关联则更难明白。
因此普通投资者在选取股票时很注重行业,而较少关注其他细节。
实际上事物有其自身的重要程度,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证明不重要,也不证明别人也不懂。
另外,越是近期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
一方面,人们只重视近期股市的’红火,却忽略了历史上漫长的熊市;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国际投资者的教训如此之深,以至于此刻监管过于严格,反而限制了金融市场的活力。
让人们从遥远的过去学习教训是如此困难,这也造成了人们的健忘与短视。
由此看来,“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这句话有其行为经济学基础。
最后,越是易于获得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
比如一家公司上了头条,突然间你会读到许多相关的报道,从而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这家公司。
实际上则不然,你所看到的报道别人也都会看到。
实证研究发现,消息越多,人们的交易量越大。
甚至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只要有消息人们就想交易。
那里投资者好像原始的生物,只要遇到刺激就会做出反应。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明白多伦股份提议改名P2P之后,股价应声上涨;最近关于互联网将颠覆传统金融的报道铺天盖地;且改名新闻被市场热议,可见,管理层对投资者行为性的把握真是炉火纯青。
六、“说走就走的旅行”与放下健身计划
双曲贴现(Hyperbolicdiscounting)
行为经济学发现:
对于享受,人们总认为此刻享受远远好过留到未来;而对于痛苦,则宁愿将其推迟承受。
比如想去一个地方旅行,你总是迫不及待,正因这个近处的快乐很直观,仿佛此刻就能感受到。
如果是计划着一年后再去,快乐的感觉就显得很模糊。
相反,到了健身时刻,想到立刻就要开始的一系列折磨,你会在心里劝自己明天再说。
然而在制定下个月的锻炼计划时,痛苦便不那么直观了,仿佛能够承受。
双曲贴现会影响投资者的耐心。
与损失厌恶相比较,一旦你最后下定决心要卖掉被套的股票,这个亏损的仓位又显得如此难以忍受,以至于即使你发现状况正在变好,再等一等或许能够卖得更高,也要此刻动手。
另一方面,当下定决心买入一只股票时,你会如此迫切地想要拥有它,以至于忽略了它正在被炒作,再等一等可能有更适宜的位置。
七、“入兜为安”与“截断亏损”
不愿应对损失(lossaversion)
假设你交通违规被开了罚单,警察叔叔给你以下两种选取:
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
这次罚单就免了;如果是反面:
交二百直接交一百走人。
你更喜爱哪个呢?
再假设你从不违规,好心的警察叔叔让你选一个礼物:
直接送你一百块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
什么也不给;如果是反面,给二百块这次更喜爱哪个?
研究证明,在第一个情境中,大部分人会选取抛硬币,运气好能够不用被罚;而第二个情境里,大部分人会选取确定的一百块,而不愿冒险什么也得不到。
与锚定效应一样,损失厌恶深深根植于人性深处,是人类最难以克服的行为性之一,同时也是对投资者伤害最大的。
比如,当一只股票跌了不少,你总是寄期望它能涨回来从而避免损失,但不愿应对它继续下跌的可能性。
相反,当股票涨了不少,你会整天担心再跌回来,宁愿此刻卖掉“入兜为安”,而忽略了它可能继续上涨。
搞笑的是,我们的近亲猴子也会有一模一样的行为性:
在应对奖励时,总是选取确定的香蕉数目;面临惩罚时,总是选取不确定的损失数目。
这让研究者意识到,行为性可能是进化的结果。
想象一下,当我们的祖先整天食不果腹时,应对一顿美餐肯定要先吃个痛快;而应对险境时,则会冒险以求全身而退。
无奈投资世界中的法则与人的本性是如此矛盾,以至于笔者悲观地认为普通人真的不适合做投资。
以上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说了若干种常见的行为经济学陷阱。
读者也许能够体会到,一些行为性错误是根植于人性的,即使知道问题所在,也很难克服。
藉由理性,人类建立了伟大的经济学和现代社会,同时,人类也为被压抑的本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行为经济学接纳了人的非理性,缓解了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八、期投资顾问的噩梦
后见之明+后悔
每一天收盘不到半小时,各种评论纷纷出炉。
“四大利空致股市暴跌”之类的分析让普通投资者觉得之前发生的一切显得如此合理,以至于他会想:
这么明显的事情,我的投资顾问怎样不告诉我早点卖出股票呢,它最近跌了这么多。
事实上,事情在没发生时都是不可预料的,如果能够预料,也不会发生。
客户的这种心态,将顾问合理的投资推荐变成了愚蠢的冒险,最终危害二者的关联。
如果这个客户总是后悔做过的事,事情就会更糟。
他会想自己本来并不想买这只股票,是听了投顾的推荐才买的,如果当时不听就好了。
两种缺陷加在一齐,就导致了大妈一边骂投顾没水平,一边哭着要把亏的钱还回来这样的情形。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大妈,只是她们身上的行为性更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