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086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缺失下学校代偿教育评析-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学校代偿教育的缘起

1.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

父母的亲切关怀和教育引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离开这一条件,孩子就会程度不同地呈现出心理、情感、性格等问题。

家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家庭生活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融入了父母的温情和关爱,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心智健全、品德培养、劳动习惯养成等起到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初级教育,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摇篮。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规范孩子的行为,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力量代替不了的。

2.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

费孝通曾说:

“抚育作用不能由一女或一男单独负担,有了母亲还得有父亲”[2],即儿童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共同抚育。

因为处于6~16岁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正处于塑造期,认知能力处于初始化阶段,易产生焦虑、孤独、自责、冲动等情绪,若缺乏父母的亲情爱抚和心理疏导,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且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严重且持久的。

有心理学家分析,残缺教育的表现之一就是没有亲情[3]。

因情感缺失,易产生敏感多疑、自闭冷漠等行为;也易滋生怨念,进而衍生为冲动暴躁、言行过激、叛逆;还会在外界寻求慰藉,被引到偷盗、斗殴、抢、吸毒等犯罪道路上。

也有学者夸大留守的消极作用和留守学生身上的问题,认为这样容易导致留守学生被“污名化”,从而给留守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沉重压力[4]。

现实中确实不乏自强自立的留守学生,但不可否认,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初始化阶段,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很容易导致认知上的偏差。

3.学校代偿教育的提出

前ILF全美教育委员会主席马振翼先生发表在《》上的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认为,家庭教育缺失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5]。

其实,这一问题早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出台了针对家庭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0年)、《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2016年)等,对家庭教育作了明确部署和要求[6]。

对此,有学者提出家庭教育的“缺位”,可采取学校“补位”的办法,即家庭把固有的教育和监护未成年子女的职责移交给学校[7],学界称这种现象为“学校教育代偿制度”。

二、学校代偿教育对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

1.学校具备代偿教育的条件和优势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所起的作用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重要补充。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因其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既注重文化传承和安全教育,还注重性格养成和品格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元素都能在学校打造,所以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另外,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学校能够履行代偿教育。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要在人的身上塑造新的人格”[8],这涉及两个命题:

教育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这其实是学校教育最为关心的命题,也是我党教育方针的根本内容: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主阵地,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在学校能够得到较大补偿。

2.学校代偿教育的功能发挥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特征和优势,可以针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如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目前盛行的“第二课堂”,通过开设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健康情感,让农村留守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9],尽可能弥补留守学生亲情关怀的缺失。

还可通过提升教师心理学素养,或配备心理咨询师,便于发现、及时矫正留守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等等。

正因如此,《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强调,“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三、代偿教育赋予学校教育新内容和新要求

1.代偿教育带来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学校代偿教育是教师代替父母给予留守学生的教育补偿,补偿的是本应由家庭提供的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学校教育要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给学校教育自身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是教育者角色的变化,如何由教师转变为教师和家长(履行家长之职);二是教育内容的变化,如何由学校的正常教育转化为“学校的正常教育+家庭教育”。

即学校除了在既定的学制内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尽可能地补偿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

由于教育功能差异、教学时间限定、教育关系转换、受教育者家庭情况和身心发展各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2.代偿教育赋予学校教育的新内容

对农村留守学生来说,情感安抚和心理慰藉的需求最强烈,学校在这方面的供给又是最为困难的。

我国中小学普遍没有开设心理系列课程,面对情感缺失的留守学生,必须增开心理咨询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的原因,指导学生善于寻求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且有耐心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创造留守学生倾诉、宣泄的机会和平台,将积压已久的心结打开,以便恢复心理平衡,预防极端性格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帮助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3.代偿教育提出学校教育的新要求

学校代偿教育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校教育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

代偿教育将教师的单一身份变为双重身份,双重身份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逐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10],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教育能力。

代偿教育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对留守学生定制培养。

如留守学生的建档登记制度,准确掌握其个人信息(包括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针对“寄宿制”留守学生,能及时解决其心理、生活、学习、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各种现实问题[11]。

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络机制,创造条件让外出务工父母经常和子女、学校保持联系,积极配合社会群团组织的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共同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校代偿教育的局限性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1.学校代偿教育的局限性

学校教育虽具有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等优势,但学校代偿教育是有限的。

因为完善的教育应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家庭教育缺失,使得学校教育的效果无法通过家庭教育得到巩固与深化,还会导致家庭教育对学校的依赖。

实际上,无论学校如何努力,对幼小的留守学生而言,父母的陪护和亲情关怀是任何其他主体都代替不了的,还会导致学校教育主体功能弱化,教师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教导留守学生的日常生活上,往往身心疲惫,逐渐丧失职业幸福感。

2.学校代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构建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拓宽学校代偿教育领域,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代偿教育局限于农村中小学,农村托幼工作在绝大部分地区还是空白,农村托幼需求旺盛与托幼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从现阶段我国教育整体发展情况看,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最短板”[12]。

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托儿所、幼儿园的专业指导和规范管理,努力提升办园质量,实现幼儿在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学习品质、社会适应、情绪心理等方面的良好发展,为其后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留守学生集中地区)中小学建设,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农村教育管理“以县为主”,受地方资金紧张的约束,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

必须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根据区域和学生数量特征,合理分布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调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养结构,满足农村中小学“一专多能”教师的紧急需求。

根据农村留守学生特点,合理配置师生比,增加生活老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农村教师薪酬参照同级公务员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三是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服务联动机制,明确规定各主体的教育职责,形成教育和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合力。

发挥政府在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出台儿童专项法律,依法规定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和抚养义务。

基层政府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教育、监护督导,对监护人没尽到监护职责且对留守儿童造成人身伤害的,公安机关要依法追责。

由社区牵头,成立由镇(或村)委员会、妇联、学校、派出所等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留守学生家长学校,举办代养人培训班,制定代养人职责条例,传授科学育人知识,提高监护能力。

倡导社会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活动,形成人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EB/OL].(2016-02-15)[2016-05-24].

[2]季彩君.基于实证调查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研究———以苏中X地区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6(03).

[3]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