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0834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docx

教科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1

4导体与绝缘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

2.多次经历猜想、实验检测是否容易导电的探究活动。

3.能够认识一个电器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有序地展开检测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能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学生身边的材料,一组电路检测器,一张记录单。

教师准备:

一组电路检测器

课时安排建议

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

1课时完成前面两个活动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后面两个活动的教学。

教学导入

1.我们前面学过简单电路,连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就能点亮小灯泡。

若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你能想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学生说,教师演示)金属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塑料接在一起小灯泡不会亮。

总结: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板书:

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身边的材料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演示:

打开电路的开关,拿出一块铝片。

不合开关,用铝片连接电路,通过演示,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正确独立地操作。

3.讲述:

小灯泡亮了,说明电确实能从铝片流过,铝片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板书:

容易导电的物体。

4.出示易拉罐:

那么我把这个易拉罐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会怎样?

(翻转手腕)

活动一:

易拉罐的秘密

1.预测易拉罐接入电路之后的情况。

(1)两根导线都接在易拉罐的金属部分;

(2)两根导线都接在易拉罐的油漆部分;

(3)一根导线接在易拉罐的金属部分,另一根接在它的油漆部分。

2.实际连接检验猜测。

教师强调:

检测前要先检查电路是否联通;重复检测。

3.小结。

(1)电路不通的原因。

引导:

同一个易拉罐,连接方式不同,检测结果就不相同,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思考。

交流解释电路接通与不通的原因:

金属部分容易让电通过,油漆部分不容易让电通过。

(2)检验步骤。

提出问题:

我们身边有些物体容易让电通过,有的物体却不容易让物体通过,你们乐意亲自检测一番吗?

刚才我们是怎样检测易拉罐的呢?

同学们回顾。

教师用课件强调检验步骤:

①预测;②检查电路;③检测;④重复检测。

活动二:

物体的导电性能

1.提示学生按步骤操作检测,检测后将物体分类摆放。

2.学生完成课本73页表格中“检测物品名称、我的预测”两项填写。

3.发放电池盒和灯座,学生连接电路后进行检测。

4.汇报交流检测结果。

5.小结。

课件出示文字:

我们把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塑料、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我们把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

铜、铁、碳棒等都是导体。

整理小结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身边有的物体是导体,有的物体是绝缘体,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很多的物品是由导体与绝缘体材料共同制成的(板书“与”完整课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

(学生同桌交流,2-3人汇报,如插头,如电线,开关。

追问:

它的什么部分是导体,什么部分是绝缘体?

2.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我们知道了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为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安全用电!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吗?

你有什么提示告诉大家的(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材料。

)(板书:

安全用电!

3.这堂课上同学们合作探究很认真,交流汇报思维清晰,就知道你们对电很感兴趣,课后你们还想继续探究吧,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哦!

小组整理器材,收交记录单,下课!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导电不易导电

安全用电!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生活中对导体或者绝缘体应用的实物(如:

验电笔、接线板插头等等)、半导体材料(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通过检测,知道了身边的物体按照导电的容易程度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你们知道吗?

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都是导体。

2.演示不纯净水会导电的实验

3.人体是导体,所以会触电,一般来说人体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

但应该注意的是,人体的电阻在某些情况下会急剧下降。

如工作场所非常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人流汗或被导电溶液溅湿;有导电灰尘等。

这时36伏也并不是安全电压,所以12伏电压才能称为绝对安全电压。

所以,生活中,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活动三:

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1.出示导线、开关、保险盒、插头等。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中哪些部分使用的是导体,哪些部分使用的是绝缘体。

2.找一找教室里的电器,哪些部分用的导体材料,哪些部分用的绝缘体材料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使用了导体?

哪些物体上使用了绝缘体。

小结:

电器中与手接触的部分、裸露的部分用绝缘体材料制作,电流需要通过的部分用导体材料制作。

3.介绍半导体材料。

阅读教材74页资料。

出示二极管三极管实物。

活动四:

走迷宫

1.出示迷宫图,说明游戏规则

2.全班一起进行走迷宫竞赛。

3.交流评价活动情况。

拓展:

同组同学互相设置迷宫

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意义;

2.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形成科学概念;

3.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会用简单电路进行检验;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安全用电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测、检验、分析、归纳,将物体分类;

2.运用验证性的实验研究物体的导电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

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四、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

如:

空调、电扇、电脑等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尝试让灯泡亮起来,并尝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对物体的导电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中的第6课。

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看,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与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本课,将通过引领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的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的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对身边物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明确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资源:

CAI课件、组装电路的材料、铁钉、铝片、回形针、塑料棒、吸管、塑料笔杆、塑料尺、泥土、木板、竹签、橡皮、尺子、铅笔、1个一次性杯子及自制“叮咚”门铃报警器等。

七、教学环节与活动:

(一)情境引入,激发探究欲望

图片引入。

中日战争时期,发报员正在紧张地发电报,但炸弹爆炸声响起,把线路给炸断了,电停了,电话、电报都发不了了。

像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

如何能将它接通?

中间借助别的物体连接起来。

老师这里有一把钢尺和一段圆管,你觉得哪种材料能使电路接通,让发报机继续工作?

学生猜测。

(意在检验学生对导体了解多少,也就是了解学生关于电的生活经验)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抓住矛盾冲突(对某一物体是否导电产生分歧),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果没有矛盾,就要让学生说说道理,怎样证明自己的判断,从而讨论实验方法。

好,同学们,谁想来试一试?

前面同学们猜测的就叫预测,后面同学们实验的就叫检验。

总结:

钢尺容易使灯泡发亮,能发得了电报;圆管不容易使灯泡发亮,发不了电报;

(这里是演示,旨在教给学生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获取科学事实

各小组用灯泡发亮代替发电报。

老师给你们准备很多材料,你觉得哪种材料能使线路接通,使灯泡发亮?

1、了解材料,预测是否发亮。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典型的材料,你们认识吗?

告诉学生组别,请大家先做出预测,你认为哪些材料能让灯泡亮的,哪些不能。

如果一个组有6个人,两个人认为能亮,就打两个“√”;四个认为不能亮的,就那一项打4个“×”。

前面的打“√”,后面的打“×”。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分类,有争议的放在一边。

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测,今天我们来想办法,看哪些材料能让灯泡发亮。

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答案不一样哟。

那怎样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呢?

就要用实验的方法。

怎么做呢?

拿线的两头接过物品,然后开始检测。

注意事项:

因为战争时间紧急,时间很短,只有5分钟。

2.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如果检验是能使灯泡亮的,就只用打一个“√”就行,不能的打一个“×”就可以。

(三)合作交流,形成科学概念

1.学生汇报:

这些材料,哪些能让灯泡发光,哪些不能呢?

在别的同学发言时,和你相同的,请你在自己的表格上做上记号,你只补充其他同学没有说的或者你与他的实验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教师板书结果。

(这一做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又可以节约时间)

铅笔杆不能导电,铅笔芯能够导电。

2.有些材料在我们的简单电路中,它不能让电流通过,但当电压很高时还是能让电流通过的。

所以,我们说能够使灯泡发亮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不能使它发亮的,也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学生说)

孩子们,被炸的线路很多,需要的线路很长,有什么办法能使线路变长?

把它们接起来。

请一组实验。

(四)拓展应用,加强了解

1.但是如果战场上没那么多老师给的材料,你看看身边有哪些材料可以导电?

看看教室里。

(意在启发学生谈到人、土壤、水等这些与安全用电有直接关系的材料)

水。

用水做导电的实验。

师:

有些材料,我们用这个简单电路无法判断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更灵敏的检测仪器——简易门铃,它火眼金睛,用它试一试吧。

人体。

老师这里有一个电铃,谁想来做人体是否导电的实验。

师:

老师用的这个检验装置电压只有3伏,是安全的。

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如果不知道电压时,我们是绝对禁止用人体接触的,切记!

请一位学生上前做检验人体是导体的实验。

大家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实验了,先把手用毛巾清洁一下,再来做这个实验吧。

(一个小组围一圈试,如果不通,介绍:

我们手上一般很油腻,那就先用湿毛巾擦一下再试吧)

2.出示一种电器材料(如开关)问,这个电器上面用了哪些材料?

为什么要用这些不同的材料?

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用途)

(五)课外延伸,提升兴趣

1.恭喜大家,在大家的努力下,电路终于接通了,想真正发一次电报吗?

学生:

想。

老师跟学生一起做发电报的游戏。

先发一个字,演示一下。

第二个是词。

我现在发一句话,看谁能翻译出来。

生活中可以约定不同的密码,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发电报。

2.同学们,回到教室了。

我们知道了人体、大地、水都是导体,我们以后在用电时该注意些什么呢?

大家回去后想想,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安全用电知识,根据时间确定是否讨论)

教学评价:

郭老师上《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从线路被炸,电灯不亮,电报不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使灯泡亮起来入手,让学生找出身边的材料哪些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从而归纳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最后通过手中材料,用班级密码进行发电报让整节课得到提升。

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

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木头”的导电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大亮点,她让学生自己去明白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明显界限的等等。

不用小结,不用说教,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自己会去“悟”出这些道道,这种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润物无声。

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论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可以说,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现了科学教育的“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