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0643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冯氏历代名人录.docx

冯氏历代名人录

冯氏历代名人录

(朝荣编辑)

跨越三千多年风霜雨雪,冯氏子孙走出了一条充满传奇、坎坷、悲壮而又成就卓著的历史长路。

从牧野战场到弹侠而歌,从易老悲叹到汉宫恩仇,早期冯姓由小到大,艰难而极坚定地在中原扎根、发展,凭借其勇气、刚毅、正直而树起了世家风范。

从北燕信都到金陵池水,从“垂帘听政”到呕血“三言”,冯氏子孙由北而南将华夏文明之水、希望之光传遍神州大地。

“机辩巧思”、“端正孝悌”成为冯氏家族极为重要的家族特征。

在近现代史中,冯姓儿女前仆后继,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仅属于冯氏世家,更属于全中华的历史丰碑,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哲人和学者。

冯氏子孙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玩强拼搏,助推中国创造出了今天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伟大局面。

作为冯氏子孙,我们或许已无法准确界定自己的源起和谱系,但我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灵家园和精神乐园,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耀感。

我们的血液中总保持着一份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正直与无私、果敢与从容。

无论是冯唐还是冯坚,无论是冯奉世还是冯子材,无论是冯国璋还是冯玉祥,都保持着这种高贵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回顾冯姓起源、播迁、流变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最有感悟的一点,也是星罗棋布、遍布五湖四海的冯氏子孙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关键之所在。

冯氏宗族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名人不计其数,兹将部分简列,以鉴后嗣。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

毕公高:

原名姬高,字庶叔,生于公元前1091年,逝于公元前989年,是周文王姬昌庶子,周武王姬发异母弟弟,排行第15。

周文王逝世后,因姬高的长兄伯邑考早逝,故由次兄姬发继位世称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姬高辅佐周武王起兵攻打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朝君主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本纪》记载武王胜利后凯旋的情形时说,随同武王同乘一辆车的有三人:

“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这里所说的毕公,就是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

商朝灭亡后,姬高与周公旦、召公奭等护卫周武王进入商都,在商都神社祭告天地之后,周武王登基称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建立周朝后,周武王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

于是将追随他克商劳苦功高的十五弟姬高封在毕地(亦称毕陌、毕原、咸阳原,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爵位为公爵,故称毕公或毕公高。

因食采于始平郡冯邑,故被尊为冯氏太始祖(姓肇始祖)。

康王十二保釐东郊成周时受封为太傅(时年八十余岁),为“成周之祖”。

至此,毕公高为武王、成王、康王“三朝元老”,被誉为:

西周政治家、周初四圣、周拾乱、成王康王“顾命大臣”等;留名“毕公村”,留像《中国历史图鉴》,留迹周原古墓——出土有“毕公龟甲刻辞”。

毕公高配姜氏,生五子曰:

金、木、水、火、土。

冯万:

毕公高长子,字金,号元音,任西周司寇,后在晋为大夫,因生于并食采于始平郡冯邑,去邑为氏,姓冯名万,为冯氏始祖。

冯万卒于康王十年葬岐山西北隅。

妣姒氏谥贤淑夫人卒于康王廿一年葬岐山中层八角井。

冯万生三子曰:

伯子、叔子、季子。

冯伯子:

毕国上卿大夫。

冯简子:

博学多才,能断大事,为郑简公时期大夫,是郑国名相子产的得力助手。

为了表彰冯简子在内政、外交方面的治国业绩,郑简公命人在敖鄗山(今邙山)南麓的冯城,建造了一座双楼对峙的华丽府宅赏赐给他,并将有家奴百户、良田千亩的冯城封给他作为食邑。

冯长卿:

东周(公元前445-225年)时魏国长卿。

毕万的儿子名武,号魏武子,他一直忠心于亡命公子——重耳。

重耳避祸逃亡,魏武子义无反顾地一直跟随在他身边。

后来重耳终于在秦国等诸侯的支持下归国继承大位,这便是晋文公。

魏武子因功再封于魏地,位列大夫,显赫一时。

到魏武子之玄孙魏献子的时候,魏氏已与当时晋国的智、赵、韩、中行、范氏并称“六卿”,把持了晋国大权。

魏献子之孙魏桓子与赵、韩两家完成了“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这便是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

魏氏立国,毕氏家族自然受益最大,毕万家族的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于是因城为氏,即河南冯氏。

冯驩:

又名冯谖,冯简子八世孙。

小时候家穷,为齐国孟赏君门下食客。

冯驩三弹其铗而歌。

一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二曰: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三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孟尝君一一满足其所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

后孟赏君派他去薛地收债,冯驩将收来的债券当众焚毁,给孟赏君买个“义”,使“焚券义市”成为千古美谈。

冯亭(-前260年):

字文庆,冯驩之子,战国时韩国上党太守,献地于赵国,主张韩、赵两国抵秦,后战死于长平。

《资治通鉴》卷五评说(8)有“上党战役冯亭施李代桃僵计”的记载。

为保上党百姓无虞,冯亭虽败犹荣。

冯郝:

楚国大夫。

宋国内乱,其相惠施投楚,冯郝反对楚王接纳施地,愤而离去。

冯长:

传说他是骊山(今陕西临潼县境)人,周宣王时为柱下史,善观天文而知世事之变,乃辞官归隐,养生学道。

遇邓真人授以灵书,建功立行,快要成就时,又遇真人授以太上隐书,得道后常用术济世活人。

周平王时升天成仙,受封为"西岳真人"。

冯翥:

殷高宗时吏正。

冯矩:

周穆王时布政司。

秦朝

冯去疾(-前209年):

名衡山,冯亭次子,出生于上党,居陕西咸阳。

省时度势投秦后作右相,后因反对宦官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被囚后自杀。

冯劫(-前209年):

字尚道,与其父冯去疾投奔秦国后,任御史大夫,后因反对“沙丘之变”失败在狱中自杀。

冯毋择:

博成候,见族兄冯去疾狱死,率侄、孙隐姓埋名逃往他地。

汉朝

冯唐(前209年-):

子伯选,冯去疾之孙,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文帝时,为中郎署长。

曾在文帝前为云中守魏尚辩解,指出“赏轻罚重”之失。

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

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

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冯骞:

冯唐弟。

冯遂:

字王孙,冯唐之子,西汉时期奇士,与司马迁交好。

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

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冯遂做了郎官。

冯奉世(前137-前39年):

字子明,原籍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后迁居杜陵(今西安东南)。

远祖冯亭,近祖冯唐。

昭帝时,补武安长,失官。

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

景帝时,为左将军。

宣帝时,西域莎车贵族杀汉官员,破坏汉朝统治。

帝任奉世为卫侯,出使大宛,率兵击莎车,威震西夏。

帝悦。

下令以破羌之功封奉世。

萧望之独以奉世矫制违令。

不当封。

乃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

生九子二女:

选卿运卿君卿(冯正、冯野王)连卿达卿圣卿远卿逢卿达卿(冯逡)才卿(冯胄),女冯嫽、冯婕妤。

冯谭:

冯奉世长子,天水司马,以校尉身份随父平定羌乱,因病早卒。

冯正:

冯奉世三子,字君卿,号野王,任大鸿、左冯翊,陇西太守、上郡太守、琅邪太守,世称“大冯君”。

冯立:

冯奉世五子,字圣卿,西河太守、上郡太守、东海太守、太原太守,广州都督,世称“小冯君”。

冯参:

号逢卿,字叔平,冯奉世七子,任安定太守,封谏议大夫、宜都候。

冯逡:

号运卿,字子产,冯奉世八子,陇西太守,清河都尉。

冯胄:

字世威,山西上党人,冯奉世九子,汉中副将师事、清河都尉。

冯嫽:

冯奉世长女,解忧公主贴身侍女。

公元前101年,因政治联姻之需要,随解优公主和亲到了乌孙国,后嫁给乌孙右大将。

因其她多才多智,被任命为汉朝使者,协助公主为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敬服,被尊为冯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著名的政治家、女外交家。

冯婕(冯婕妤):

名媛,字小怜,冯奉世次女,公元前47年,冯媛应召入宫,始为长使,数月后晋为美人。

后为汉元帝的昭仪。

前42年,媛生皇子(汉元帝的第三子)刘兴(后为中山孝王),晋封婕妤为左皇后。

她的哥哥冯野王为左冯翊,她的孙子刘衎是后来的汉平帝。

故有“中山太后”之称,又有“冯太后”之称。

冯衍:

字敬通,野王之孙(即君卿次子志德之次子),幼有奇才,为著名东汉辞赋家。

年20即博通群书,仕曲阳令。

著有《问交》、《德诰》、《慎情》等五十篇,著名篇为《显志赋》(又称《凌云赋》),赋中多用典故,骈偶对仗,用前代名人的遭际,抒发自己失官的感慨和愤懑。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冯曲阳集》。

冯豹:

冯衍子,子仲文,东汉名儒、河西副校尉迁甘肃武威太守、尚书。

冯扬:

原名冯奉扬(冯奉世堂弟),字子显,党阳人。

宣帝(前73年)时为弘农太守;子八人,皆官二千石;赵魏间号曰:

“万石君”。

冯偃:

字琴才,冯扬长子,冯伉之父,冯勤的祖父。

(有《后汉书·冯勤列传》记载。

此冯伉非唐朝河北元城诗人冯伉)。

冯勤:

字伟伯,居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祖父偃长不满七尺自耻短陋乃为子伉娶长妻生公八尺三寸。

十四岁为冀州守,汉光武帝时为尚书令、司徒。

冯宗:

冯勤长子,继父爵关内侯。

冯顺:

冯宗之子,大鸿胪。

冯奋:

冯宗次子,平阳侯。

冯劲:

冯顺之子,平阳侯、羽林右监。

有子冯卯、冯留。

冯异(生于汉永帝六年即公元前30年正月二十亥时,卒于汉光武帝十一年即公元34年六月十九亥时):

字公孙,号成武,今河南省宝丰县人。

据《后汉书》载:

“异,父城人,字公孙,事光武拜偏将军,封阳夏侯。

复平赤眉,击匈奴,历领北地、安定、天永太守事。

后攻隗纯于冀,卒于军,谥节。

异性谦退,每所止舍,诸将常并坐论功,异独屏立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

”光武帝诏书这样评价:

“义为君臣,恩为父子。

”异初属王莽,更始元年归刘秀,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随刘秀巡抚河北,提出“广施恩德、笼络人心”的建议。

攻破王郎后,封应侯。

同年,破铁胫农民军于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收降匈奴于林闟顿王。

冬,拜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郡,兵驻黄河北岸,与河内太守寇恂合力防备洛阳更始军。

二年夏,乘洛阳守将李轶不与争锋之机,率兵北攻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南),得二城;南夺成皋(今河南省荥阳西北)以东13县,收降10余万人。

复渡河击斩更始所署河内太守武勃,歼5000人。

东汉王朝建立,封阳夏侯。

建武二年冬,替代邓禹西征。

三年,经崤底之战,大破赤眉军,又击破延岑等割据武装,平定关中。

四年,击败公孙述所遣数万兵于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屡次挫败公孙述进窥关中的企图,被誉为咸阳王。

六年,汉军陇西之战受挫后,冯异受命进军栒邑(今旬邑北)。

此时,隗嚣部将行巡率兵亦欲乘胜攻取栒邑。

冯异力排众议,率兵抢先占领栒邑,然后偃旗息鼓,待行巡军至,突然出击而获胜。

北地豪强武装闻风归降。

先后领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东南)、北地(郡治马领,今甘肃省庆阳西北)、安定(郡治今镇原东南)等地。

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

十年夏,与诸将共攻落门(今武山洛门),病卒军中。

陵寝在四川顺庆府南充县景村沟,墓前立有碑坊。

冯异长于谋略,号令严整,用兵进止有序;为人谦让,诸将会聚论功之时,冯异常独自避于树下,故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幼学故事琼林》载:

“汉冯异,当论功,独立大树下,不夸已绩。

”“汉文帝,尝劳军。

亲幸细柳营。

按辔徐行。

”真可谓,论功勋,他与光武帝(刘秀)平天下,论操行,他与汉文帝(刘恒)并芳名。

冯异与妻王氏生子冯彰、冯沂。

冯冀:

冯异兄,汉中候。

冯彰:

冯异长子,继承爵号一应侯。

冯沂:

冯异次子,受封析乡侯。

冯普:

冯彰长子、冯异之孙,封东缗侯、平乡侯。

冯晨:

冯彰次子、冯异之孙,复封平乡侯。

冯正乾:

西汉进士,任江西淮安府元庆县知县,后升任湖广黄州知府。

冯焕:

安帝时任幽州刺史,被人谋害死于狱中。

冯绲:

字鸿卿,亦作皇卿,邑郡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

辽东太守,平长沙武陵蛮有功,赐钱十万不受,官至御史中丞、车骑将军、廷尉。

冯颖:

冯绲之子,四川广汉人,顺帝、桓帝时任益州太守,倡礼教化,甚有政绩。

冯允:

字公信,冯绲之弟,四川渠县人,能通尚书,善推步之术,拜校尉。

为著名东汉哲学家。

冯鲂:

字孝孙,河南唐河县湖阳人。

魏郡太守、司空、卫尉、杨邑侯。

冯柱:

冯鲂之子,和帝时任大将军。

冯定:

冯柱长子,官到羽林郎中。

冯石:

冯柱次子,官至太尉。

冯珖:

冯柱三子,任城书校尉。

冯肃:

冯珖之子,任皇门侍郎。

冯汉东:

封宰相。

冯良:

河南南阳人,汉安帝诏征封臣不任,学识渊博,仪表典范,隐居设馆育人。

冯禧:

山阳人,东汉八俊之一。

冯禧与张俭、檀彬、褚凤、张肃、薛兰、魏玄、徐乾号为“八俊”。

冯彦:

封宜都侯。

冯国馨:

十二名臣之一。

冯敬:

字道通,为大学士,赐银青光禄大夫,封信国公。

冯习:

字休元,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刘先祖副将。

冯诗:

太守。

冯礼:

领军校尉

冯龙:

工部尚书。

冯选烈:

十八学士,封太保。

冯直:

汉顺帝时任震殿将军。

冯灵让:

封宰相,万寿宫功臣。

冯芝圻:

翁阁功臣,任琉球尚书。

冯致景:

户部主事,任福通诏武知府。

冯休:

汉周两朝良将,后真帝诏聘不任,隐居著书。

冯光裕:

字叔益,代州(今属山西忻州)人。

举人、湖南巡抚,著有《柴门老树村稿》。

冯信:

四川广汉县人,东汉功臣,光武帝召之犒赏封爵,但“封官末幸喜先卒”。

冯商:

字子高,阳陵(今陕西高陵)人,史学家,受诏续写《太公史书(七篇)》。

冯贤(公元160年-220年):

东汉桓帝(刘志)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山西解州常平下冯村池里五甲(汉时籍称,现为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下冯里自然村)的一位名叫冯毅(字道远)的铁匠家庭,取名冯贤,字长生。

解州恶霸熊虎为非作歹。

冯贤打抱不平,在公堂上杀死熊虎及袒护恶霸的县令,亡命在外。

逃至潼关,官府缉拿他的公告贴在城门上,画着其图像。

危急之际,观音点化清泉,冯贤洗面,脸色由此变红。

为保安全,便指关为姓,以羽为名,比喻自己像鸟一样飞出潼关,便叫关羽,字云长。

东汉末年,刘备起兵,关羽追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

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布上,北伐曹魏,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尊为中国四大财神之一;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冯灏:

字叔宰,鄾国(今湖北襄樊北)人。

成都令、越嵩太守,有学徒八百,开稻田八百顷。

避地梁冀。

冯贵:

汉桓帝贵人,美艳绝双。

死后卅余年,群贼发其冢,见贵人颜色如故,贼遂竞奸之,斗争相煞而死。

冯方:

东汉末中常侍曹节女婿,灵帝初为尚书郎,后为大司农、司隶校尉。

 

冯帮求:

蜀汉进士。

冯震武:

蜀汉进士。

冯宝佑:

蜀汉进士。

冯寅启:

蜀汉进士。

冯德选:

十八学士。

冯源:

蜀汉进士。

冯子备:

蜀汉进士。

冯宾:

博士官。

三国十六国时期

冯员:

汲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守。

冯纯:

冯员之子,任魏郡守。

冯伟:

字伟节,中山安喜人,隐士、专精覃思、无所不通的学者。

魏晋南北朝

冯跋(?

―430年):

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字文起,小字乞直伐,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

冯跋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

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

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

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慕容熙为政暴虐,冯跋与弟冯素弗联合张兴等人发动政变推翻慕容熙,拥慕容云(高云)为天王,以之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

409年,高云为近臣所杀,其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

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7年,于436年被北魏所灭。

冯素佛:

长乐信都人,冯跋之弟,为兄称帝出大力,任大司马、宰相。

冯弘:

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字文通,北燕天王冯跋之弟。

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主。

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中山公。

冯跋病重时,宋夫人有为其子图谋王位之意,冯弘于是带兵入宫平变,冯跋于惊惧中去世,冯弘遂即天王位,尽杀包括太子冯翼在内的冯跋诸子。

次年(431年)改元大兴。

北燕国小民弱,冯弘在位时,因北魏屡次攻伐,数次向北魏朝贡请和,仍持续受到攻击,因此亦曾遣使向南朝宋称籓朝贡。

大兴六年(436年),北魏再攻北燕,冯弘随高句丽援军从都城龙城撤退,北燕亡。

冯弘在高句丽号令如在本国,因复有归南朝宋之意,引起高句丽嫌恶,遂于438年杀冯弘,后被谥昭成皇帝。

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有是冯弘的第二子冯朗之女。

冯融:

535年为罗州刺史,自称是北燕冯弘族人。

冯宁:

西魏宁州刺史。

冯宝:

约生于梁天监六年丁亥(公元507年),字君珍,号元善(一说字柱石,号廷臣),著名隋、唐两朝将领。

北燕失国后,其祖父冯业南投宋国。

梁大同初年(535或536),任高凉太守(另一说法为继任罗州刺史)。

其父冯融为推行政令,聘高凉蛮酋豪族俚族大姓冼氏女冼英为其妻。

冯宝关心群众疾苦,经常派军医为群众治病并宣传医学道理。

当地人民把他当作救命恩人。

梁武帝封冯宝为护国公。

558年,冯宝卒于陈朝永定二年,其墓葬于高州良德东十五里之凤凰山磨盘岭。

冯仆(550-584年):

冯宝、冼夫人的儿子,字纯贤,号独统。

自幼聪明伶俐,在战乱中长大,受其生母冼夫人言传身教,年纪轻轻便能抚众用兵,智勇双兼。

陈永定二年(558),其父冯宝去世。

时值陈朝初建,岭南各地酋长互相攻击,掠夺奴隶和地盘,战乱不断。

冯仆在协助其母冼夫人怀抚百越各部落,使战乱有所平息后,受其母亲派遣,不顾父孝在身,竟以九岁之幼龄,率各族酋长于当年十二月长途跋涉到丹阳(今南京市)朝贺陈霸先,以示高凉人民有归附陈朝之意旨。

陈武帝非常高兴,即封冯仆为阳春郡太守,其他酋长也得到羁縻封赏,岭南各州郡遂告宴然。

广州刺史欧阳纥是长沙郡(今长沙市)的地方豪族,其父欧阳顾曾在广州任刺史多年,其叔欧阳盛任交州刺史,另一叔欧阳邃任东衡州刺史。

欧阳纥倚恃其家族势力,常有忤逆朝廷之意。

太建元年(569),陈宣帝陈顼即位后,为了削弱欧阳纥的势力,降旨将纥调离广州。

欧阳纥不服,遂于九月宣布反陈。

为了借助冼夫人势力,欧阳纥于次年(570)二月将阳春太守冯仆诱至广州,肋逼仆与他一齐反陈。

仆遣使密告其母,冼夫人立即发兵守境,并亲率各州郡百越酋长配合陈朝派来讨纥的车骑将军章昭达,内外合攻,全歼欧阳纥,救出冯仆,平定叛乱。

陈朝除了嘉封冼夫人功勋外,还以冯仆不为欧阳纥所诱逼,不参与叛乱,又机智地将军情报告冼夫人,使欧阳纥的叛乱未能得逞,因而封仆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太守。

在治理石龙期间,政通人和,颇有政绩。

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冯仆故世,享年35岁。

冯仆的夫人亦姓冼,生育3子:

冯魂、冯暄、冯盎。

隋仁寿元年(601)末,仆以母功赠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冯魂:

冯仆长子,在北朝北魏率师迎随朝统一归隋。

同年设茂名县,改电白郡。

冯盎(571~649年):

字明远,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县电白霞洞镇,位茂明市北)人,冯宝、冼夫人之孙、冯仆次子。

字玉昆,号佳漳。

任高州刺史、汉阳太守、左武卫大将军。

隋文帝杨坚时,任汉阴(今甘肃省礼县,位天水市西南)太守。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封为高州刺史。

622年(唐武德五年),被任为高州(今广东省高州县)总管,631年,隋炀帝进攻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

隋亡,回归岭南(今广州市)领二十余州,自号总管,统治少数民族地区广达二千里,对唐中央政权始终忠顺不渝,封越国公。

在唐李渊平随建唐中立有大功,封大将军。

贞观二十年(646),冯盎卒,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冯朗:

字晋昌,长乐信都(今冀州市岳良村)人。

北燕王冯弘之子,辽西郡公冯朗之子,北燕国大司马冯素弗之孙,北魏文明太后(即冯太后)之兄。

秦、雍州刺史。

冯有:

冯朗长女,北魏文成帝皇后,献文帝时杀专权大臣乙浑,孝文帝时继续执政,临朝听政二十五年,卒后谥文明太皇太后。

冯雁:

冯朗次女,北魏文成皇后,即文明皇后。

冯熙:

冯朗之子,北魏文成帝时冠军将军、肥如候、定州刺史,孝文帝时车骑大将军、洛州刺史。

冯诞:

冯熙之子,娶北魏高祖孝文帝之妹为妻,拜驸马都尉,任征西大将军、车骑大将军。

冯修:

冯诞长子,任镇北大将军。

冯穆:

冯诞次子,孝文帝女婿,拜驸马公。

冯道根(463-520):

字巨基,广平酂(今湖北老河口)人。

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十三岁以考闻。

武帝起义师,以道根为前锋,建大功,历卢州郡,累官至常侍、大将军,梁萧衍右将军、骁骑将军。

卒谥威。

冯迁(501年—578年):

字羽化,弘农人,冯朗之弟、州从事冯漳之子,随魏文帝人关,任四川广汉郡守、晋国公护司,北周时任陕州刺史。

冯子琮:

自称是冯跋之后,在北齐娶帝后之妹为妻,孝文帝时官至吏部尚书。

冯小怜:

信都人,冯熙女,孝文帝左昭仪,后主立为右皇后。

拓拔觏: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之后裔,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后汉化成一支冯氏。

冯玉:

[后晋]字环臣,河北定州人。

帝纳玉姊为后。

玉不知书却步步高升至中书侍郎、太子太保、宰相。

冯亮:

字灵通,号诸书,河南南阳人,羽林监,后隐居嵩山。

冯恢:

河北冀州长乐人,博士祭酒、散骑常侍。

冯紞:

字少胄,安平(今河北冀县)人。

魏郡太守、散骑常侍。

隋朝

冯慈明:

字无逸,信都长乐(今属河北衡水)人。

吏部尚书冯子琮之子,北燕主冯跋后人。

历仕北齐、北周,年十四为淮南王参军,入隋,位至尚书兵曹郎、朝请大夫,摄江都郡丞事。

李密兵围东都,慈明奉旨追击被执,不屈被杀。

谥壮武。

冯世基:

山西上党人,开皇文帝首任兵部尚书。

唐朝

冯元一(公元684年—762年):

别名高力士,唐代著名宦官,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冯元常:

河南安阳人,冯子琮曾孙。

任尚书左丞、广州都督。

冯元兴:

字子盛,东魏郡(今河北)肥乡人。

冯元常之弟,官至东清河、西平原二郡太守,赠济州刺史,北魏时为安乐将军、光禄大夫。

冯元淑:

冯元常从弟,任始平县令、祠部郎中。

冯延巳(公元903年-960年):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名延嗣,字正中,任中主(李璟)宰相,亦后主李煜之师,为南唐著名词人,著有《阳春集》,所作词存百余首。

冯延鲁: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字叔文,冯延巳之弟,南唐时以文学得幸,李景时为中书舍人,任工部侍郎,出任东都副留守。

冯锟:

封廷尉,赐银不收,深受百姓拥护,人称锟为大冯君。

冯智载:

字天锡,号辅元,冯盎之子,春州剌史、左武将军,在平随时战死。

冯和清:

左卫将军,数以偏师与蕃战,颇有战功,德宗时为经原判官。

冯子华:

浙江东阳人,冯宝冼夫人裔孙,高(徽)州刺史、吏部尚书,冯家孝子典范。

冯延普:

冯子华长子,于唐咸通六年(865)在绩溪浩寨乡筑室定居,以姓冠村,建立闻名于世的冯村,为绩溪冯氏始迁祖。

冯宿:

婺州东阳(今浙江金华)人,冯子华之子,字珙之,状元进士,初为掌书记,历工、刑部侍郎,东川节度史,与文人韩愈同榜,美称龙虎榜。

冯定:

字介夫,冯宿弟,进士,官至谏议大夫、散骑常侍、大常少卿、刑部尚书,文宗以其端凝若植呼为禁中瑞锦,谥节。

冯审:

冯宿从弟,东阳人。

贞元十二年进士,入为监察御史,累迁至兵部郎中、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国子祭酒。

卒于秘书监。

冯道:

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

在相位二十多年。

卒谥文懿。

少时好学,善习文,五代十国时期一生经历过四个朝代,十个帝王,做过六个帝王的宰相,被誉为政坛“不倒翁”。

庄宗即位为户部侍郎,晋灭唐累加司徒,封燕国公,后又事契丹,为太傅,是一个“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从中世立身。

”、“救民安有息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