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237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docx

绥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绥中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试行)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规范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绥中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提高办学水平,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第三条教育教学常规是为维护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经常化的制度和规范,它既是学校及其职能部门管理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履行职务的基本准则。

第四条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一般包括德育工作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德育工作管理

第四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思想端正。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五条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教导处、少先队(团支部)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德育工作的过程监管。

1、学校建立分工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德育工作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职责明确。

2、学校有中长期德育工作规划,目标任务清楚,有可操作性;每学期有德育工作计划、总结;德育工作制度健全并运用于工作实际。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5.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统筹课程资源,落实全员责任,体现综合育人。

6.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7.注重挖掘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德育内涵,积极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

8.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展心理辅导。

按照教育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学生一日常规教育细则,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落实。

9、注重主题班、团(队)会的德育功能。

学校团(队)会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注重培养学生干部。

10、综合利用学校图书、文体用品设施及远程教育资源,有计划组织开展读书、体育比赛、艺术展演及影视展播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第六条班主任是班级和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沟通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肩负着全面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责任。

要进一步规范班主任工作管理,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立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定期召开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班工作手册,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如实记载。

第七条坚持德育常规检查评比制度:

一是德育领导小组对各类德育工作人员和部门的监督、检查、评价等制度;二是对清洁卫生和学生文明仪表,课间操、集会、课堂纪律,各种活动等的检查评比制度。

三是德育或德育工作评比和奖励制度:

每学期都应对德育工作的先进集体或个人、教师或学生进行评比奖励,有一整套评比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等制度。

第八条加强德育环境建设1、:

搞好校园绿化、美化、香化建设,室内外字画、标语内容,各种物品摆放、布置、管理等都要渗透德育因素。

2、搞好学校文化长廊、黑板报等德育基地。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用健康有益的音、体、美、科等活动充实学生生活。

4、抓好人际关系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使学生以良好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第三章  教学组织管理

第九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管理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负有全权责任。

要建立健全由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德育处、以及年级组、学科教研组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体制。

第十条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校长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校长管理教学的主要职责和标准是:

一、带领并督促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严格执行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和决议,保证学校的正确办学方向,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稳定。

二、加强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备教导主任、教科研主任、德育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三、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

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教学管理例会制、年级负责制、教师岗位责任制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推动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四、深入教学第一线,全力抓好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对教学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

校长要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实施正常决策和有效管理。

五、注重教学环境管理、抓好学籍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教学环境和涉及教学工作各部门的管理,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教导处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和枢纽作用;安排、组织教学活动的调度作用;协助校长计划、实施、指导、检查教学工作的参谋作用;为实施教学计划创造必要条件的服务作用。

第十二条教导处是校长管理教学的主要助手,应切实履行以下组织和管理教学的具体职责:

一、建立健全排课、调课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校历编制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或变更课程课时。

二、准确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和业务状况,客观地提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人选,合理配备学科教师,科学确定教师工作量,负责每学期末教师工作量核算和工作质量评定。

三、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执行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积极开展全校性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深入年级组、教研组了解情况,督促他们积极开展工作;深入课堂,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和落实教学常规的情况,分析教学质量,反馈教学评价意见,探讨改进和改革措施。

五、密切联系班主任、学习委员及科代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业负担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布情况,听取和反映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六、搞好教学环境管理、学籍管理、教材图书管理、教学仪器管理、考核与成绩管理、教学业务档案管理等教务工作,为稳定和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服务。

七、认真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参与联片教研活动。

规范学校教研活动档案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第十四条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学研究的管理、服务和咨询中心。

学校负责教科研工作领导的主要职责:

一、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确定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组织骨干力量协作攻关,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深入开展本校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校各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指导教师搞好常规教学和特色教学工作。

三、积极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普及教育教学理论,传递教研教改信息,培养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切实做好各种教辅资料的收集、整理、推荐使用和存档工作。

四、组织全校教师,合作协同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指导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过程管理、资料管理及结题管理工作。

五、结合各学科质量检测,考试,认真组织开展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五条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系统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对学科教学进行管理和教研的基本单元。

学科教研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动员和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合作钻研、吃透教材,引导教师按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工作。

二、统一学科教学进度和要求,落实学科教学常规,检查学科教学情况,分析教学现状,加强相互听课、评课、研讨与交流,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教学效益。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研究学科教学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活动,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协助教导处指导教师进行业务进修,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协调组织下,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第四章 教学计划管理

第十六条教学工作计划对整个教学工作起着指导和协调作用。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学校教学正常有序运行的先决条件。

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都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使各个部门和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工作规范。

第十七条教学计划包括: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校本课程计划等。

第十八条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分管校长制定,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实施;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分别由教导主任、负责教科研工作的领导主持制定,经分管校长审批后执行;年级组、班级工作计划分别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主持制定,经教导主任审批后执行;教研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制定,经教导处审批后执行。

各项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都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

第十九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教学条件分析。

包括对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条件的分析,对上学期(学年)教学质量分析,对过去教学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对现有生源状况和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估计。

教学条件的分析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确立教学工作目标。

要依据国家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要合理可行,注意基础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争取期期有进步,年年有提高。

三、安排教学进度。

教师要有相应的各学科教学进度安排,统一教学进度要求。

要有对教学进度的管理、检查和调控手段,同年级的教学进度基本一致。

四、制定教学措施。

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具有针对性;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条件、配合奖惩制度,具有可行性;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具有整体性。

第二十条学校要严格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颁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拔高和降低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

第二十一条学校及其职能部门和教师个人都要切实履行岗位责任,认真执行各自的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领导要深入基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一线教学排忧解难。

教导处应定期检查,通报各项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督促教学工作按计划贯彻落实。

第二十二条学校及其职能部门和教师均应在计划周期结束时总结经验教训,写出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同时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以利改进。

第五章 教学过程管理

第二十三条教学过程是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教师教学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十四条教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一、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学习,关爱学生。

语言规范健康,衣着整洁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仪态端庄大方,为人师表。

二、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较高,教学教研能力较强,具有一口普通话,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板书,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

三、认真按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常规实施教学,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

四、要严格执行教学纪律,按时出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尊重领导,善待同事。

正确处理学校与个人、公事与私事的关系,特别是在调课、请假等问题上要以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为重。

五、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问题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

第二十五条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教学工作要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复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第二十六条认真备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改革课堂教学,必须从改进备课入手。

一、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性质、特点、各年段要求和教学目标,学期初要通读教材,总揽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前后联系,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加快或放慢教学进度,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二、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要加强在个体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

凡同教材有2人以上执教的学科,必须组建备课组,各校必须定期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一、个人备课。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

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

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内容: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备检测。

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2、集体备课要求:

要做到“四定”、“五统一”。

“四定”:

定时间,坚持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

达到“五统一”:

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

3、集体备课程序:

(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

(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

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

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第二十八条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

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

教案内容应有:

课题,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和难点,教具、学具和仪器安排,教学步骤,程序,方法和手段,板书设计,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设计,练习设计,教学反思等。

教案必须精心设计,便于操作,吸收国内外教科研的先进成果。

必须有符合本班实际和具备个人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

每节课要写课后反思,积极总结教学得失。

第二十九条建立教案检查制度。

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

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三十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认识到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练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效果显著。

  

第三十一条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

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第三十二条上课要讲普通话,课堂上语言要准确、精练、规范、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板书设计合理、正确、清楚,能体现出教学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字规范,不写错别字;课堂内不接听手机,不吸烟,下课不拖堂。

中途不许离开教室,不随意缺课和私自调课。

第三十三条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要科学严谨,重点突出,体现一定的学科综合性,真正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积极倡导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和活动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要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关注学生的各种问题,通过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多边互动的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三、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

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电子白板、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能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学科与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

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四、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要善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

第三十四条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检查形式有:

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教导处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有目的地集中听课,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等。

第三十五条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

  

一、教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问题。

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二、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反思的呈现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

每位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不少于12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向相关刊物上投稿或上网交流。

第三十六条作业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十七条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

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

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规定为:

初中:

每天不超过1.5小时。

语文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两周一次;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每周不少于四次;外语每周不少于三次;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两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少于一次;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语文低年级作业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一般每天1次),中、高年级每天布置一次作业,作文每学期8篇。

数学低年级作业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一般每天1次),中、高年级每天布置一次作业。

其他学科应根据要求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第三十八条要按照基础性、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原则来设计和布置各类作业。

除巩固双基的作业外,课堂上要有探究性作业,课外要留给学生活动作业,或个体独立完成,或小组互助完成,或集体合作完成。

除科学性、规范性和多样性外,在训练中还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和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中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一、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

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