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02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docx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环保专业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分析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制定的。

本课程标准是在广泛进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环境监测与分析岗位群生产调查的基础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职业要求和国内企业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操作规程,和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有实际经验的环境监测专家共同研讨制定的,规定了《环境监测》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

随着专业的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环境监测课程组。

一、前言

1、课程性质和定位

《环境监测》根据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和水质检验工、化学分析检验工等岗位的具体要求,参照国家标准和最新最近的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监测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不断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框架,教学中力求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结合。

坚持以培养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实用型、技能型环境类专业人才为基本定位,坚持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强化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也是工业分析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典型环境监测任务作为学习情景创设项目,工作过程涉及到的知识作为学习情景内容及学习任务,既考虑了环境监测在企业中具有的典型性任务,又考虑了最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环境监测相关理论和常规检测指标的测定机实验室质量控制,具备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评价与应用能力,就业技能顶岗,能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2.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在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评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对水质、大气、固体及噪声的监测能力;同时本课程也为水污染与控制工程、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和噪声控制技术等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3、课程设计理念——适度学习理论,注重素质培养,强化能力训练

本着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以实际工作过程为项目导向,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和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素质的训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以工学结合为指导,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衔接职业技能鉴定,追踪前沿技术,满足企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典型性学习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做、学、教”融为一体,达到“知行合一”,实现课程培养与岗位能力有效对接。

 

4、课程设计思路——简析岗位能力,精心创设情境,完成项目任务

(1)简析岗位能力

从当前环保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一线的环保技术人才。

据预测,到2010年国内的环保市场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需要环保从业人员1000万人,环保技术人员50万人。

(2)精心创设情境

我们与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攀钢环境监测站、攀枝花市污水处理站等多家企事业的专家合作,本课程以水和废气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及实训典型任务为项目载体创设六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下包括若干任务及相关知识。

(3)完成项目任务

以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攀钢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流程及职能为参照,依托攀枝花市环境污染现状,本着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

“岗位-任务”模式进行设计,围绕环境监测岗位能力需求这一中心,按“制定监测方案采样及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及评价”的流程实施,项目教学。

 

(a)通过每个项目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训练,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技术和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将教师科研课题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内容,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完成科研课题。

(c)为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际监测数据。

该课题在项目中对水体大量采样、收集并处理后取得的实验数据,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分析化学》等课程提供了案例数据。

   (d)将本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同职业资格证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把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核心能力、职业素质、基本知识整合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之中。

课程依据在专业中的性质和定位,紧密围绕实际综合性项目为载体,按照职业能力所包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见下图),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有根据任务进行环境监测、环境分析所必需的监测方案的设计、采样、样品保存、分析、数据处理、给出报告的能力。

(2)具有环境监测、环境分析、化验工的操作技能。

(3)能运用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4)能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地操作设备。

(5)能独立收集和消化技术资料。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主动、独立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具有不断更新,灵活适应发展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新的国家标准和监测规范、方法标准,提高环境监测分析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

(3)具有容忍、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质量、成本、安全、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组织观念,劳动纪律,主人翁意识,节约意识。

(6)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7)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吸取他人经验教训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先进的、实用的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的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掌握环境监测与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重点掌握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分析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学生毕业时具备不低于高级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三、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重构。

将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下相应设置若干个任务及相关知识,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并安排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和实际工作过程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技能培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训项目以企业需要为依据、符合工作要求;实训效果检测按行业标准内容;将检测分析资格考证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了教学与培训教程,增强了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0绪论

专业知识及能力目标: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

(3)掌握优先监测污染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4)掌握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水质、大气各类标准的应用范围。

方法、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观点;

(3)培养学生艰苦岗位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学生立志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

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2.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3.环境标准

教学重点:

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的特点及种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环境监测特点及制订环境标准原则的理解。

项目一:

水和废水监测

专业知识及能力目标:

1、能进行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能进行水质的布点、采样和保存;

3、能进行水样的预处理;

4、能对各种污染物按国家标准监测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新技术、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评估工作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应变、沟通及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质量、成本、安全、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任务一: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任务二:

水样的采集保存

任务三:

水样的预处理

任务四:

物理性质的检验

任务五: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任务六:

非金属无机物测定

任务七: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任务八:

底质监测

教学重点:

采样点的布设、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及正确的预处理方法和监测技术。

教学难点:

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测定。

项目二: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专业知识及能力目标:

1、能布设采样网点及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2、能够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浓度、污染源的特点及所采用的监测方法,正确选用合适的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

3、能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总烃及非甲烷烃、氟化物按国家标准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能对各种颗粒物进行测定。

5、能对污染源的各种污染物进行采样、监测。

方法、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新技术、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评估工作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应变、善于吸取他人经验教训的能力能力。

教学内容:

任务一:

监测方案的制定

任务二: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的使用

任务三: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任务四:

颗粒物的测定

任务五:

降水监测

任务六:

污染源监测

任务七:

标准气体的配制

教学重点

根据污染源的特点布设采样网点,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及监测目的,正确选择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各种污染物监测方法。

教学难点

烟气压力测定和流速、流量的计算及烟尘的采样方法。

项目三:

固体废物监测

专业知识及能力目标:

1、能对各种情况下固体废物进行采样、制备、保存和预处理。

2、能对固体废物有害特性进行监测及能对有害物质进行毒理学研究。

3、了解垃圾的特性分析方法。

方法、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新技术、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评估工作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良性竞争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5)培养学生具有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任务二:

有害特性监测方法

任务三:

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教学重点: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对半数致死剂量的确定。

项目四:

土壤质量监测

专业知识及能力目标:

1、能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能选用正确的制备方法和保存方法。

2、能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和测定。

方法、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新技术、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评估工作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良性竞争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5)培养学生具有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任务二:

土壤样品的采集、加工和预处理

任务三:

土壤污染物测定

教学重点: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及选择正确的制备方法和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项目五:

生物监测

专业知识及能力目标:

1、能进行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及预处理。

2、能用常用测定方法对生物样品进行测定。

方法、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新技术、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评估工作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良性竞争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5)培养学生具有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任务一: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任务二: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任务三:

生物污染监测

任务四:

生态监测

教学重点:

污染物测定前对样品的预处理。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布点及采样方法和对样品的制备。

项目六:

综合实训

专业知识及能力目标:

1、能全面、系统的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质量评价;

2、能熟练掌握各种水环境与大气环境污染物分析测定的原理、方法,以及系统的进行对区域环境的监测。

3、能熟练掌握各种地表水及大气采样、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方法、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新技术、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评估工作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良性竞争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5)培养学生具有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任务一:

金沙江(流经攀枝花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任务二: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行知湖水环境质量监测

任务三:

攀钢厂区环境质量监测

教学重点:

环境区域监测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

环境区域监测方案的制订

(二)、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表1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表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讲授

实践

总学时

绪论

了解环境监测的有关知识及学习要求

2

2

小计

2

2

项目一:

水和废水监测

任务一: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3

1

4

任务二:

水样的采集保存

1

1

任务三:

水样的预处理

1

1

任务四:

物理性质的检验

1

1

2

任务五: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1

3

4

任务六:

非金属无机物测定

4

10

14

任务七: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4

8

12

任务八:

底质监测

2

2

小计

17

23

40

项目二:

空气和废气监测

任务一:

监测方案的制定

2

2

任务二: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的使用

2

2

4

任务三: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4

8

12

任务四:

颗粒物的测定

1

1

任务五:

降水监测

1

1

任务六:

污染源监测

1

1

2

任务七:

标准气体的配制

2

2

小计

13

11

24

项目三:

固体废物监测

任务一: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

1

任务二:

有害特性监测方法

1

1

任务三:

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1

1

小计

3

3

项目四:

土壤质量监测

任务一: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1

1

任务二:

土壤样品的采集、加工和预处理

1

1

任务三:

土壤污染物测定

1

1

小计

3

3

项目五:

生物监测

任务一: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

1

任务二: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

1

任务三:

生物污染监测

1

1

任务四:

生态监测

1

1

小计

4

4

项目六:

综合实训

任务一:

金沙江(流经攀枝花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14

任务二: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行知湖水环境质量监测

14

任务三:

攀钢厂区环境质量监测

14

小计

42

42

合计

42

86

128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根据环保工作岗位出现的频率可将课程重点概括为:

水和大气监测监测网点的布设,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等。

课程的难点:

根据多年来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以及对各专项能力掌握的难易程度和学院教学硬件发展现状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为:

样品预处理,监测分析样品,维护与维修监测仪器。

解决的办法:

1、采用项目教学法,强化能力训练

环境监测课程而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完全分开,学生可能知道为什么,但却不知道怎样做,而且不能将其所学与工作能力相互联系,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的要求相距较远,短时间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建立在以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为核心的项目教学法不仅引入大量的实训操作,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这些操作技能的训练是与教授课进度保持一致,加强两者的结合性。

教学过程中以专业理论支撑能力训练,以动手能力的训练巩固必备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学习”即“工作”,这样培养的学生能短时间胜任其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重点更清晰

利用课题组制作的《环境监测》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当今最新的环保监测技术资料展现在同学面前,使教学活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教学活动不再枯燥乏味,教学重点更突出。

3、观看操作录像和电脑模拟操作,教学难点不再“难”

针对本课程的难点——各代表值预处理和分析步骤的繁琐,各种精密监测仪器使用和保养的复杂,实训前通过先观看实训操作录像,使学生对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的损坏,也解决了现阶段实训硬件设备跟不上改革步伐的矛盾,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4、采用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

本课程实施的最后项目是课程实习,是利用所掌握的各项目监测能力对现实环境进行真实、系统地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已学项目掌握程度的真实检验,是学习和工作的纽带,加上以后的顶岗实习,使学生自然的由学习者转变为工作岗位上的技术人员。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本课程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

知识训练在多媒体教室和微机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仿真软件直观的优势,强化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

技能训练一般在实训室(采样及个别测定要在现场)进行。

提前将学生分成实验准备小组,要求所有学生必须预习实训项目,写预习报告及实训用品准备计划(实验课前或课中老师抽查),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准备实训项目(包括准备所用仪器和配制试剂)。

实训项目准备过程中,能让学生准备的,尽可能安排学生准备;能让学生在实训项目中做的,尽可能留在实训项目中做,给学生充分操作锻炼的机会。

综合实训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在校外聘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指导下进行综合实训,首先学生接到综合实训任务后,首先制订“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方案”。

全班统一组织,制订出一份方案。

然后将学生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有不同与其他组的监测实习内容,并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

2、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按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学习情景设计岗位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组织编写。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的建设内容包含:

电子课件、实训范例、操作规范、试题库、评价系统、课程资源库等。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表2考核评价表

考核方法

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价方式

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企业专家

过程考核(50分)

知识应用

各人任务完成情况(10分)

处理问题的能力(5分)

专业操作技能(10分)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5分)

态度(10分)

随堂提问(5分)

课堂小测((5分)

终结考核

(50分)

理论考试(25分)

实践考核(25分)

注:

评价方式栏中有“√”,表示参与评价。

说明:

(1)过程考核中,评价方式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占分比例分别是:

20%、30%、30%、20%。

(2)终结考核

根据个人对试题完成情况、自己的学习情况(成果与收获、经验与教训等)总结、汇报和展示及小组汇报等综合评定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