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003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9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docx

环境管理体系解读

总论:

ISO14001标准要素间的系统化

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模式中,借鉴了这一PDCA管理模式,并根据环境管理的特点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将管理体系要素分为五个部分,完成各自相应的功能:

(1)环境方针:

包括4.2环境方针一个要素。

方针是组织环境管理的宗旨与核心,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的,以文件的方式表述出环境管理的意图与原则。

(2)规划(策划):

包括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和指标及4.3.4环境管理方案等4个体系要素。

即从组织环境管理现状出发,明确管理重点、识别并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准确获取组织适用的法律与其他要求;根据组织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技术经济条件,确定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要求;并提出明确的环境管理方案,即实现组织目标的职责、方法与时间表。

(3)实施与运行:

包括4.4.1组织结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与能力、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和4.4.7应急准备和响应等7个环境管理体系要素。

即明确组织各职能与层次的机构与职责,任命环境管理代表;实施必要的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和工作技能;及时有效地勾通和交流有关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注重相关方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形成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纳入严格的文件管理;确保与重大因素有关运行与活动均能按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使组织的各类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潜在的紧急事件和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

(4)检查和纠正措施:

包括4.5.1监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3记录和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等4个要素。

即对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活动与运行中关键特性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监测的内容包括组织的环境绩效、运行控制和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等;环境管理活动应有相应的记录以追溯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对产生记录应进行良好管理。

组织还要定期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从整体上了解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判断其有效性和对本标准的符合性。

(5)管理评审:

由4.6管理评审一个要素组成,它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的评审活动,以在组织内外部变化的条件下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支持组织实现持续改进,持续满足ISO14001标准的要求。

以上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部分、17个体系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情况,从环境方针的制定开始,到管理评审完成,构成一次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每一次整的运行都将涉及所有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体系要素缺一不可。

环境管理体系特别强调持续改进。

因此,这一循环过程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环系统,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循环往复,停滞不前,而应通过管理评审等手段提出新一轮要求与目标,实现环境绩效的改进与提高。

ISO14001提供的是系统化、结构化的环境管理体系,这就要求将ISO14001的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考虑,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各种管理要素。

因此,应根据环境方针的要求与承诺,通过PDCA循环和各种要素功能的展开,保证环境方针的实现。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模式,遵循了PDCA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将环境管理体系整体实现环境方针的要求分解为:

4.2制定方针、4.3规划,实现方针的计划安排和重点要求、4.4实施和运行,实施计划并实现环境方针的相关要求、4.5检查纠正,通过检查和纠正保证实施过程不偏离方针所规定的方向;4.6管理评审,实现方针中有关持续改进的承诺。

因此,环境方针的制定是组织实施ISO14001标准的起点,组织环境方针中的承诺和要求,也相应的成为体系策划与运行的出发点。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要求并不简单的以PDCA模式运行,而是相互交错,必须将多个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一、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目的在于控制环境因素,减少环境影响;因而全面识别环境因素并正确的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成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保持的基础。

对评价出的这些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成为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围绕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提出控制要求与实现目标、按要求实施执行控制要求、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递次展开。

这些体系要素,包括4.3.1环境因素;4.3.3目标和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与响应和4.5.1监测等。

这一类要素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改变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为目的,直接减少对负面影响、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

从这一系列要素的逻辑关系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即重要环境因素将直接应用在目标指标的制定上(4.3.3);进而制定出环境管理方案明确实现组织目标指标的方法和进度安排(4.3.4);运行控制与应急准备与响应中的管理对象是与重要环境影响有关的环境因素,以控制与重要环境因素的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和潜在的紧急情况,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4.4.6/7);监测与测量(4.5.1)这一条款的要求也是针对于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监测的内容包括组织的环境绩效、目标、指标和有关的运行控制等上述内容。

并针对出现各类问题加以纠正,采取预防措施(4.5.2)这样,在环境因素的管理上就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成为环境管理体系的主线。

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也同样对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发挥作用,如信息交流的重点是环境因素及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记录的管理重点为实施与运行体系所需的记录和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的记录;法律及其他要求也是组织环境因素所适用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等等。

这样,环境因素一旦得以识别并被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则成为环境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核心,对该因素的管理则可从17个要素出发全面考查。

二、环境管理体系具有实现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的功能

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不同,应服务于众多的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通过一种简单的合同、投诉形式向组织传达的,而是以政府法规要求,人们环境要求与意愿等隐含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满足单一需要的体系的显著不同是:

如何将社会的需要纳入组织的管理,并确定出实施标准的基础性要求,进一步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并验证这一基础性要求。

为此,作为社会环境要求体现的法律法规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基础地位。

ISO14001标准的17个要素中直接涉及法律法规相关要求的要素共有五个,他们是4.2环境方针;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和指标;4.4.5文件控制;4.5.1监测和测量,这五个要素构成了法规要求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PDCA循环,使法规要求贯穿于整个体系。

4.2环境方针中要求组织的方针中包括对遵守适用的法律的承诺,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宗旨与行动纲领,有承诺就应采取行动,体系要求环境方针得以实施与实现;4.3.2法律与其他要求则要求组织能充分掌握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相应的渠道跟踪信息,为体系的运行操作提供依据;4.3.3目标和指标要求在建立过程中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所设立的目标指标应与环境方针一致;因此,组织可将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要求作为组织的环境目标指标,并通过各种方案确保其实现;若仍然存在着“违法”问题,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形成环境管理方案,规定职责、方法和时间表,实现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这一环境目标,同时体现在组织各职能与层次的具体管理要求上。

有这一要求的承上启下,运行控制、人员培训、应急准备与响应中也自然应体现出对法规的遵守;4.4.5文件管理要求对法规文件的一类特殊重要文件做出专门的规定,确保环境法律法规文件的正确使用和贯彻。

4.5.1监测与测量中要求定期评价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对存在不符合法规要求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以上若干条款的要求,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概念被全面地贯彻在整个体系中,使宏观的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要求与企业的微观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的环境管理意志与组织的生产经营联系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成为组织实施ISO14001的基础。

三、环境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对体系运行的保障

ISO14001所倡导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管理上科学,理论上严谨、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

其监控机制,具有实施检查、纠错、验证、评审和提高的能力,包含4.5和4.6两大要素的所有内容,其中的4.5.1监测和测量、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4.6管理评审三个条款均具有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包括日常操作监督管理,环境管理状况和体系要素评价,也包括根据组织外部要求和经营状况总体判断,形成了比较严密的三级监控机制。

首先4.5.1监测与测量中对生产操作和基层管理的监督、检查,也包括对组织环境绩效和目标指标的例行监控。

如生产线操作,污水处理厂运行、施工管理、污染因子排放等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随时产生,随时解决。

监测的结果应对照组织的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做出判断。

第二级监控措施(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则由企业的环境管理代表组织企业内部审核员进行的,内审员得到了充分的授权,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作出评价。

审核的内容则包括生产操作与组织的管理活动,包括主要部门和主要责任人,也可以包含部分决策层的环境管理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集中发现问题、并集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内审完成后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按计划实施,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的要求做出结论。

第三级监控,即4.6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进行的,将一些管理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关系企业大政方针的问题集中在一起,由决策层加以解决。

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内审的结果、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及持续改进的要求等。

管理评审应对体系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做出判断,一般不涉及操作层的问题。

这三级监控措施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在监控的内容上有所交叉,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监控机制以保证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

四、明确组织机构与职责是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前提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护均是以组织为单位,以各职能与层次展开。

因此,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明确各职能与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规定其作用、职责与权限是体系建立的必要前提,也是体系运行的有力保障。

ISO14001标准中,专门以4.4.1组织机构与职责强调了明确职责,形成文件并传达;要求管理者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提供必要资源;标准还特别强调任命环境管理代表,并规定了代表应具有的职责与权限。

在体系的实际运行中,机构的合理可靠、职责的明确、资源的充分保障是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

同时标准每一要素及其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相关责权人员的参与与执行,有赖于相关资源的充分与保障。

如,环境方针的制定责任人员应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监测程序中也应明确监测工作执行人的职责与处理监测结果的权限等。

这样,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就将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操作员工联系起来,体现了全面系统、结构化的管理特色。

再者,组织机构与职责的明确也为体系培训需求的确定,信息沟通的渠道与方式,文件及程序的编写与管理等若干要素的实施与保持提供基本的框架和结构化方式。

五、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管理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的17个要素各有其功能,都是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些体系要素具有较强的管理特色,是任何一个管理体系中都应加以慎重考虑的,他们为体系的实施与保持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这些要素包括:

4.4.2培训、意识与能力;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5文件管理;4.5.3记录等。

这类要素似乎并不直接与环境因素发生作用,也不为环境因素的管理提出标准,而是从人员和文件化两方面提出要求,确保操作、实施过程的正确无误。

从人员上要求:

明确职责、权限和资源,形成文件传达下去,使各部门与层次间有较好的协作关系,避免权责不清引起的环境因素失控现象;要求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人都得到相应培训,确保员工具有相当的环境意识与岗位工作技能;各职能与层次间,内部与外部之间都随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与重环境因素有关的和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都应及时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处理,避免由于信息阻碍、传递有误引起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外部信息更应处理、答复并记录有关决定。

这几个管理要素针对参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人员,围绕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展开,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约束人的有关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组织人员及其他变化,可能造成管理脱节,要求进行文件化管理,使不同的人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工作,保证体系的连续性,同时保障体系运行结果的一致性。

首先应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用文件的方式固定下来,形成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如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等。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也应符合ISO14001的4.4.4条款的要求。

一般地,这些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覆盖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整个体系的描述与规定。

制定大量的文件是为了确保各级管理及操作人员按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

名词解析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

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这里定义的组织是广义的,可包括管理性的、经营性的和生产性的,包括餐饮单位、事业单位及其它各种机构,每个子公司、分厂均可以视为一个组织。

“组织”定义的适用性很广,主要是由于ISO14001标准不仅适用于第三方认证,还适用于组织的自我声明、体系化的管理环境问题、持续改进环境行为。

【相关方】Interested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行为或受其环境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相关方包括:

原材料供应商,燃料油、润滑油供应商,元器件制造承包商,废物、废料以及垃圾处理承包商,产品承销商,客户,邻居等。

【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

注:

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组织可以从多个方面达到持续改进的要求,如:

a)及时组织已经排放,但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还要采取措施,使排入环境中的物质更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b)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的进行调整、完善,使之更适合于组织发展的要求;

c)组织环境表现的改进,如减少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从超标排放到达标排放;

d)在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工艺,减少原材料和资源的消耗量,减少煤、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量等。

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中,推动体系持续改进的两大机制是: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

通过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可以找出因为管理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环境绩效不佳的原因,而通过管理评审,则可以调整持续改进的方向。

持续改进的方向和环境绩效的展现,都需要用相关的基础资料和统计数据作为基础。

环境目标和方针的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以及监测的过程和结果,都会产生量化的数据。

数据的管理是体系管理的基础。

企业所执行的环境管理体系,它的目标、方针和管理方案不仅要针对作业流程中输出部分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控制,用充分数据来规划源头减量的工作,并能证明减量所取得的成绩。

因此,要达到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其初始工作是建立企业内部相关设备、物料、能源消耗及人力资源使用等的资料库。

附录1:

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实施EMS过程中的应用和引入

当前,不少实施ISO14000的企业在力争早日取得认证的同时,希望籍此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但是企业往往不注意有关环保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而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节水、节电、节纸措施,以致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了实施ISO14000的主观积极性,造成这样的局面,这样原因在于:

1.企业领导及下属员工缺乏环保知识;

2.缺乏与科研院所、环保局等的信息沟通;

3.投资上的考虑。

幸好企业逐步意识到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性,在实践工作中加以改进并取得进一步成效,下面我将从某些工厂的实践情况展开说明:

某电镀厂拟实施ISO14000标准,厂方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治污工艺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后改进了逆流漂洗工艺并加强了工人操作培训,使得生产排水量大幅度下降了30%,化学品用量减少了10%,同时污水处理系统改用PIC全自控系统,亦大大节省了投药量,降低运行费用,并减少了二次污染,厂方还引种了净化废气和污水的植物,进一步吸收残留污染物,改善景观和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了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某电子厂已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但仍觉环保工作做得不够,在请我局参观重点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针对工厂现状提出了日后更新设施时可考虑的改进措施,包括:

a)发电机-余热利用产蒸汽供民用

b)高转速设备-使用高效润滑油添加剂节能、降噪

c)电器设备-加装节电器

d)空调-改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节电

e)厕所-采用新型节水马桶

f)光管-改用节能灯

g)微污染水-综合利用

还有其他如太阳能设施的使用,特种植物的引种等等,工厂表示在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新办工厂中大量采用上述措施,以进一步节能降耗。

从上述例子中,可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对工厂有重大意义,然而工厂的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对此表述很不充分,其实施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那么新技术新材料这些内容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中应当如何引入呢?

附录2:

环境管理体系的维护与持续改进

本文综合目前ISO14000系列标准发展的趋势、国内外企业环保工作推行条件,以及贸易与环保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对企业界长期推行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

同时,由于国内厂商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评估,均较着重于“活动、服务”(包括制造过程),而忽略了对产品的充分考虑,因此特别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技术的运用条件和长期影响,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环境管理体系的运用技术和精髓内容

由于ISOTC207建立的整套ISO14000标准中,虽然目前适用于一般企业界且可供认证使用的标准仅有ISO14001,但是其余二十多项标准对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仍然提供了许多技术性工具。

下图为一个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流程图,从初始环境评审、体系文件建立到持续改进的各阶段中,ISO14000系列标准各相关标准所提供的支持性工具。

虽然、这些技术在原则上仍只是适于“参考性”的应用,但是熟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人不难发现,在ISO14004指南中许多建议性的条文,经常使使用者“被迫”执行,否则会陷于一个不知如何确定合乎ISO14001对应条文规范的困境之中。

未来随着ISO14001标准的推广以及认证制度的完善发展,相信ISO14000系列标准其它标准与ISO14001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会更为密切。

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后续维护的重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方向说明:

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精神-企业建立可获认证的体系,其最重要的条件是:

a)建立一个评、说、写、做一致的管理制度

b)对环境影响持续改善的承诺

c)具有一个规划-执行-检验-审查/纠正(P-D-C-A)的体系

d)提供员工合理的环境意识和培训

2、环境管理体系的维护-目前已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面临后续维护型工作的重点为:

a)如何将作业和文件管制工作落实

b)内部审核与配合的纠正预防措施

c)环保技术与法律法规信息的获得与更新

d)是否以及如何与质量、安全体系整合

3、持续改进工作的推动-由于“持续改进”是ISO14001最大的要求,因此在其推动上的重点是:

a)如何掌握合理的目标、指标的提高

b)如何对客户的环保要求及国际环保趋势作出应对(特别是环境保护公约所引发的要求)

c)对于各项高级处理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引用

目前,台湾实施ISO14001的企业,特别是在初始评审中将可持续改进的事项完整评估及规划的企业,大多能够从系统地实施这些事项获得实质性的帮助。

过去,厂商对于各种环保法规的要求事项,可能采取“兵来将挡”的应付方法,而在合理地将环境保护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结合之后,可以准确地将各项需求融入企业的经营中,提升整体效率。

二、环境管理体系与经营制度的结合

目前台湾企业界对ISO14001标准的运用上有两种基本的错误宣传和引申:

1、“本公司获得ISO14001认证,因此各项环保工作均值得信赖,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

2、“本公司高雄分厂已经获得ISO14001标准认证,因此将于台中设置的工厂的环保绝对没有问题。

其实,如同ISO9000族标准的一样,获得ISO14001标准认证的企业,只能够证明其能够运用PDCA流程,使环境管理工作符合各项条文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宣布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进行落实,以及对于不符合的事实有纠正和预防措施。

至于对于基本要求事项以外的各项环境表现指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公司自行订立的对持续改善的承诺。

其实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仅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所以,企业界要环保方面的永久发展,则必须在这一框架上由传统的末端治理、制程减废、一步步向污染预防、清洁生产、工业生态等持续推动。

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大致是由最基本的人事、财务管理开始;而随着业务的提升以及对顾客的重视,开始进入质量管理的要求;当市场竞争趋于饱和时,形象性的环境管理制度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

下表列出质量、财务、环境管理相关的遵循的条件和检验条件的比较。

目前,社会大众均已明了一个健全运营的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对投资人提供的必要的资讯;而随着过去二、三十年来的品质运动,一般客户也会对其上游厂商提出质量制度或规范,制订出特定的要求。

随着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企业界将很快发现环境管理制度的健全运作,也可成为竞争中的一个利器。

自从1987年ISO9000族标准制定之后,全球兴起了一股热潮;1996年开始推出的ISO14000系列标准也引发了另一波重要趋势。

而相对于有经费、制度、技术能力的大型企业,各国中小企业莫不担心一波波新的管理体系的要求,可能造成未来竞争的不利环境。

幸而ISO已经确定了ISO9000和ISO14000加强密切合作的目标,而目前也不会推出其他的管理体系标准。

面临这一趋势,建议企业界可将各项管理体系的一级文件(手册)分别独立,但是在二级及三级文件上尽量进行合并和共用。

在未来4-5年内应逐渐在“PDCA”及“持续改进”两个框架下,将其密切配合。

三企业产品环境影响的掌握—生命周期评估技术的运用

在初期执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大多数将环境问题的评价和改善集中于厂内的制造过程与活动,但是随着持续改进的要求,对于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的运用将渐渐重要。

传统上评估不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时,大都把重点放在末端治理上,作为该产品对环境影响的大小;而对于产业废弃物的管制,也集中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所以往往疏于考虑原材料的取得及使用后的污染。

产品生命周期的观念,是整合原材料的开采、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及废弃各个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完整的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全程影响程度。

这种评估观念的转变,使得过去在废弃阶段中,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极可能因为在其他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影响较高,而导致截然不同的分析结果。

ISO/TC207对于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考虑针对企业界建立的环保相关工作和文件体系中,除了需对组织有相关可供遵循的标准外,对产品评估也提供了各种技术工具,而生命周期评估则是产品评估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成立了第五工作委员会。

同时也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