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92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1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混凝土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编号:

致:

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

我方已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请予以审查。

附件:

□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R施工方案

 

施工项目经理部(盖章)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盖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加盖执业印章)

年月日

审批意见(仅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建设单位(盖章)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

注:

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1.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6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7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13

9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

10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52-2012

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12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

1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14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15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

16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2011

17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11

18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104-2011

19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GB/T50905-2014

20

本工程施工图

21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2.1总体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2

工程地址

3

建设单位

4

设计单位

5

监理单位

6

勘察单位

7

监督单位

8

施工单位

9

项目模式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10

合同范围

管廊的建筑工程、供电照明、通风、排水、自动化及仪表、通信、监控及报警、消防等辅助设施,以及入廊电缆支架

11

合同工期

630天

12

质量目标

合格

2.2主体部分

标准断面

建筑功能

综合舱

给水(DN300)、通信、10kV电力、110kV电力

燃气舱

燃气(DN250)

总长

2714m

管廊位置

Z0+000至Z0+100段

在路面与地下室顶板之间的空间铺管与综合管廊相连

Z0+100至Z0+576段

在左侧人行道下,管廊内边线与人行道内侧边缘线平齐

Z0+640至Z0+925段

在道路中线下,管廊内边线距道路中心线朝左偏移3m

Z0+955至Z1+624段

在左侧人行道下,管廊外边线与人行道外侧边缘线平齐

Z1+666至Z1+943段

在道路中线下,管廊中心线距道路中心线朝左偏移3m

Z1+975至Z2+714段

在右侧人行道下,管廊内边线与人行道内侧边缘线平齐

标准段顶板覆土厚度

2m

防火分区

燃气舱、综合舱个防火分区间距200m,共16个防火分区,甲级防火门隔断

附属构筑物

进风口

燃气舱

机械进风,每个防火分区设置

综合舱

自然进风,与逃生口共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

排风口

燃气舱

机械排风,每个防火分区设置

综合舱

机械排风,每个防火分区设置

逃生口

每个防火分区设置

投料口

每400m设置一个,燃气舱、综合舱单独设置

设计年限

100年

建筑类别

市政建筑

防水等级

二级

耐火等级

一级

地面

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地面,燃气舱为不发火地面(骨料用石灰石、白云石)

墙面、顶棚

综合舱、燃气舱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进排风机房、强弱电间、走道水泥砂浆喷涂料(白色)

踢脚

综合舱、燃气舱,进排风机房、强弱电间、走道水泥抹面,高120mm

钢制甲级防火门

防水

底板

1.2mm厚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侧墙

1.5mm厚双组分高分子复合防水涂料

+1.5mm厚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

顶板

2.0mm厚双组分高分子复合防水涂料

+1.5mm厚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

+耐根穿刺高分子防水卷材(人行道、绿化带下)

内侧

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土质情况及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60kPa

抗浮水位

设计地面以下1m

抗震等级

三级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结构安全

等级

一级

抗震设防分组

第二组

钢筋类别及型号

HPB300、HRB400

最大直径25

钢筋连接方式

≥22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22采用绑扎搭接

钢筋保护层

侧墙、底板、顶板、梁、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

混凝土

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

C15

顶板防水保护层

C20细石

底板、侧壁、顶板

C35P6

变形缝

每隔30m设置一道30mm宽变形缝

2.3施工段划分

本工程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将依据平面组合划分施工区段,以利施工组织和管理。

本工程共分为三个大施工段,大施工段平行施工,各施工段流水施工。

K0+800→K0+000为第一施工段,共800m;

K0+800→K1+600为第二施工段(未拆迁路段),共800mm;

K1+600→K2+700为第三施工段,共1149m;

施工流水段划分根据各施工阶段变形缝进行划分。

2.4工程总体计划

2.4.1质量目标

质量标准:

确保质量合格;

质量奖项:

争创“黄果树杯”。

2.4.2结构工期目标

合同开工时间2015年10月10日,合同竣工时间2017年6月30日,合同工期630日历天;

2.4.3安全管理目标

争创“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杜绝重伤事故,轻伤事故率低于1‰。

3.施工安排

3.1混凝土供应方式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由XXXX混凝土公司供应。

3.2混凝土技术要求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

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为:

混凝土强度100%合格;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指标100%合格;混凝土含碱量等均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3.2.1对原材料的要求

水泥

水泥品种及用量直接影响水化热的高低,同时为了解决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工程的潜在危害、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经过综合考虑,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等标准的规定。

骨料

粗骨料需采用5-31.5mm级配碎石或碎卵石,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2%,颗粒级配及指标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和《贵州省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24016-2010)的要求;细骨料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其它指标应符合上述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的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有关规定,污水、pH值小于4.5的酸性水、含硫酸盐超过1%的水不得使用。

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外加剂

采用高效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外加剂质量须满足《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规范的要求,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其品种和掺量要经过试验确定。

掺合料

所采用的粉煤灰,其各项质量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要求。

同时还要符合混凝土碱含量控制在3kg/m3之内的要求。

3.2.2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

本工程试配工作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负责,在考虑施工和易性的前提下,初步选出水灰比、水泥用量,求出用水量,再依据所选的砂率,求出砂、石的重量,得出初步配合比。

在得到初步配合比后,以此制作强度试件及膨胀试件(包括自由膨胀试件和限制膨胀试件),在检验试件的强度、膨胀率均满足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试拌,核对坍落度、调整用水量,并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

本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

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是:

①试配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②抗渗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28kg;

③灰砂比宜为1:

2~1:

2.5;

④抗渗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0.45;

⑤砂率控制在35%~45%,以40%为宜;

⑥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mm,抗渗混凝土坍落度160±20mm;

⑦混凝土凝结时间宜控制在6~8h。

⑧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5℃~25℃以内。

冬季施工混凝土出罐温度不低于10℃。

3.2.3抗渗混凝土配合比选择

为了保证防水混凝土能达到最佳抗渗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可泵送性,防水混凝土施工前进行配合比试配,并按照有关规定制作试块作为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试验使用,试验结果作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从中选择最优配合比。

本工程混凝土试配工作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负责,在考虑施工和易性的前提下,初步选出水灰比、水泥用量,求出用水量,再依据所选的砂率,求出砂、石的重量,得出初步配合比。

在得到初步配合比后,以此制作强度试件,(包括自由膨胀试件和限制膨胀试件),在检验试件的强度、膨胀率(特别是限制膨胀率),均满足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试拌,核对坍落度、调整用水量,并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

考虑交通运距,防止混凝土接茬产生冷缝,将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时间控制在6~8小时(根据混凝土掺外加剂的试验结果定出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的允许时间后确定),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60±20mm。

3.2.4冬期施工外加剂的试验与管理工作

冬期施工外加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有产品合格证。

对已进场的外加剂,均须抽样试验,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搅拌砂浆的外加剂配制与掺加应设专人,认真做好记录。

3.3劳动组织

3.3.1混凝土浇筑前工长组织做好钢筋、模板的隐、预检工作,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技术安全交底,根据现场条件组织协调劳动力。

施工中严格控制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组织验收的工作;

3.3.2施工时现场工长应对混凝土的下料时间、速度、浇筑顺序、振捣、找平、养护等各道工序严格按技术交底控制执行。

3.3.3为了浇筑及下料的一致,组建立体指挥体系,即施工作业面负责布料的人员指挥停料或下料,施工场外负责人员负责综合施工作业面传来的信息指挥罐车的走向。

同时,在现场设指挥中心,人手配备手持对讲机,作为相互联络的工具,对全场全过程进行统一调度,并管理、监督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养护情况、施工质量。

3.3.4混凝土浇注前必须由工长填写浇注申请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申请混凝土进场。

3.3.5混凝土浇筑的人员安排

管理层负责人

工程部

质检

技术部

职责

生产经理

土建工长

质量总监

土建质检

技术负责人

技术部长

方案工程师

由生产经理负责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安排部署及协调;技术部负责方案的编制,由土建工长负责混凝土浇筑前的技术交底,同时做好隐检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协同质检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混凝土浇筑完毕要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劳务层负责人

施工队伍

施工队管理

职责

劳务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生产经理

负责做好工人的劳动安排和施工机具的调配,加强对工人的劳动及安全教育和施工现场的协调性。

3.3.6工人数量及分工

结构施工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人数(人)

木工

180

钢筋工

108

混凝土工

60

防水工

18

架子工

36

瓦工

30

合计

433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提前确定膨胀剂等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并做好外加剂的复试检验工作。

4.1.2根据我方技术要求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密切联系,进行多次试配,确定混凝土最优配合比。

4.1.3针对浇筑部位结合现场场地特点,确定罐车的进出路线及泵车的布置。

4.1.4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均匀进行,按计划合理组织劳动力,在施工过程中正确执行施工方案,并在浇筑混凝土前组织召开一次班长以上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会,使工人能确实掌握操作要领以及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的事项。

4.1.5钢筋内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渣土、杂物及积水,待模板、钢筋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浇筑。

4.2机具准备

4.2.1提前落实各种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及器具的准备工作。

主要混凝土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机具名称

数量

规格

进场日期

1

插入式振动棒

24(支)

ZX-50

2016.1

2

插入式振动棒

12(支)

ZX-30

2016.1

3

平板振动器

6(个)

HB-11

2016.1

4

臂架泵

4(台)

52m

2016.1

5

混凝土输送泵

2(台)

HBT80

2016.1

6

布料杆

1(台)

2016.1

7

碘钨灯

50(盏)

2016.1

8

塌落度筒

2(个)

2016.1

9

抗压试模

50(套)

100x100x100

2016.1

10

抗渗试模

20(套)

φ175~185高150

2016.1

11

振动台

1(台)

2016.1

其它辅助工具:

串筒、尖锹、平锹、木抹子、铁抹子、铝合金长刮杠、小推车、胶皮水管等。

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1混凝土的运输

5.1.1运输时间的控制

为保证连续浇筑,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每次浇筑混凝土量和时间确定车数及每车间隔时间,保证施工现场停留一辆混凝土罐车,最大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min。

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现场的组织协调成为混凝土浇筑的一个控制重点。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确定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浇筑前落实好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车辆、现场组织协调、浇筑路线等情况;

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必须事先协调好混凝土罐车的行车路线,并设专人协调指挥现场罐车行走路线,保证混凝土罐车运输的连续性。

需要占用场外停车应事先向交管部门通告,争得交管部门的同意,并安排专人组织协调罐车的停靠。

5.1.2预拌混凝土运输车台数的选择

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可按下列计算:

N1=Q1*(60L1/S0+T1)/60V1

式中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本工程取40m3/h;

V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3),本工程取8m3;

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本工程按30km/h;

L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往返距离按40km计算;

T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min),本工程取15min。

计算N1=8辆

5.1.3现场混凝土输送方式的选择。

主要采用臂架泵浇筑,如现场条件限制时,采用HBT-80地泵与汽车吊联合作业。

5.1.4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塌落度。

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对掺有外加剂拌制的混凝土,其延续时间应按试验确定。

5.1.5每次浇筑混凝土均应进行开盘鉴定(不同配合比应分别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商品混凝土进入现场后要对其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和易性、坍落度、配合比及技术资料。

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坍落度过小、过大、离析或分层现象,则将混凝土退回搅拌站。

严禁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来调节坍落度。

5.1.6基础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水平运输,泵送入模,主体混凝土施工,框架柱、墙体、楼板、梁、楼梯混凝土用地泵接泵管输送到布料机上,然后接软管入模,汽车吊配合。

混凝土泵送到位可加快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5.1.7浇筑混凝土时,每辆到场罐车间隔时间为5~10分钟,最大间隔不超过15分钟,必须保证现场混凝土浇筑时罐车不间断。

争取避开工作日早晚上下班车流高峰期。

若在工作日进行混凝土浇筑,要提前与交通部门进行沟通,争取混凝土罐车顺利通行,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并在工地大门设专人指挥。

5.2混凝土泵送

混凝土泵送以臂架泵为主,当施工现场场地限制无法使用臂架泵时,使用地泵泵送混凝土。

5.2.1水平管的敷设

地面水平管选用钢筋及角钢做的固定卡具,在管道连接处固定牢靠。

水平管用125mm无缝钢管,水平方向在接头处用木方将管道水平支垫。

转弯部分采用弯管连接,采用半径为1000mm的90°弯管。

弯管处用混凝土墩和Φ48钢管做地锚固定弯管。

顶板施工时,可直接把泵管接至施工部位,由远至近进行混凝土浇筑,注意泵管不能直接压在钢筋网片上,应用钢管搭设支撑架子把泵管垫高。

5.2.2垂直管布置

地面水平管与立管交接处90°弯管受冲击力最大,必须牢固固定。

地下结构施工时,基坑垂直泵管位于地泵位置。

5.2.3管路布置原则

距离尽可能短、弯管尽可能少且转弯宜缓。

管路连接要牢固、稳定,各管卡位置不得与楼面或支撑物接触,管卡在水平方向距离支撑物约100mm,水平管布置采用钢管架空,以避免泵送时脉冲振动对钢筋、模板产生位移、松动,接头应密封严密(垫圈不能少)。

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泵管敷设时,在混凝土泵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根部设置截止阀,以防混凝土拌和合物反流。

5.3混凝土浇筑

模板、钢筋验收,预留预埋件检查→混凝土泵、管布置→混凝土现场验收→混凝土运送到浇筑部位→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找平、压面→混凝土覆盖养护→拆模后检查验收。

5.3.1浇筑前准备

机具准备及检查,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卡具、串筒、料斗、振动器及刮尺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现场有备用振动器和备用泵。

浇筑混凝土的人员(包括试验、水电工、振捣工等)、机具(包括振动棒、电箱等)、水、电(需要调试的必须预先调试好)等已经安排就位。

浇筑前清理现场道路,保证混凝土运输车通畅。

浇筑混凝土前对该部位的模板、钢筋、预埋管、预埋件、预留洞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做好预检、隐检验收记录,办理好土建与水电等其它专业的会签手续。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刚度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

模板和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检验收(经监理方签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提前24小时向混凝土搅拌站提交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内容包括:

工程名称、申请浇灌部位、申请方量、供应速度、初凝和终凝要求时间、强度等级、坍落度、浇筑时间等。

申请单由工长认真、准确填写,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

同时工长对项目试验室负责人下发混凝土浇筑通知单,试验室接到通知单后,根据通知单内容做好试验准备工作。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已经清除浮浆、剔凿露出石子、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清除明水。

注意施工缝位置、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清除干净。

泵送准备

检查泵机就位是否牢固,布管是否准确,检查水源、柴油供应是否充足。

泵送程序

①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润管后用料斗接回,再均匀地浇灌入墙、柱施工缝内(厚度30~50mm);楼板上不得直接铺放水泥砂浆,可将其均匀铺在已浇筑尚未收平的混凝土内或施工缝处。

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冲洗后的水应用吊斗吊走,严禁其流入浇筑的混凝土中。

②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30~5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要求。

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最少由两班人员换班,现场不得中断。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必须的脚手架和马道已经搭设,经检查符合施工需要和安全要求。

泵送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5.3.2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受料斗高的2/3),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且受料斗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异物入泵造成堵塞。

2)混凝土自泵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3m。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且振捣必须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

4)基础、墙以及柱采用HZ-50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当遇有梁重叠部分钢筋较密,HZ-50振捣棒无法插入时,可选用HZ6x-30振捣棒,同时采用HZ—50振捣棒在模板外侧进行振捣模板;梁内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顶板板混凝土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5)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插入角度应与混凝土表面成约450~500或垂直,按浇筑顺序有规律地移动,不得漏振,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按300mm考虑,则插点间距不得大于450mm。

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约150mm)。

6)振动棒振捣时,应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或出现空洞,每一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可通过对浇筑混凝土表面变化的观察进行控制,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泌出灰浆为准,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一般为20~30秒。

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楼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要成排一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7)墙、柱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约为450mm左右)。

8)墙、柱浇筑混凝土时,为准确下料,使用混凝土分层控制尺杆,尺杆上按每隔20cm划厚度控制线并钉上小钉,用以控制下料高度,防止出现分层过厚的情况,同时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