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74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7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docx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概述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二章 小学生动机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生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三章 小学生兴趣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生兴趣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第四章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第五章 小学生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小学生意志的培养与测量

第六章 小学生气质和性格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生气质的发展

第二节 小学生性格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课程简介

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他们的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着,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开发其智力和提高其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介绍了非智力因素的界定,作用,如何培养,以及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兴趣的发展,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学生的意志的发展,气质和性格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教师简介

张嘉玮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全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并获1998年度师范院校基础考试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出版了《0-6岁儿童思维活动训练》、《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等34部著作。

1996年获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园丁奖。

2001年获教育部、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荣誉称号。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概述

〔学习提示〕

你知道吗?

□为什么有的智商很高的小学生,会出现考试成绩不及格的现象?

□为什么有的小学生并不怎么聪明,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很优秀?

□你了解“白痴学者”是什么样的人吗?

□为什么好的校风和班风能形成和发展小学生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和优良的性格?

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他们的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着,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开发其智力和提高其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我们平时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负责对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处理等工作,但它对认识过程起制约和调节的作用。

二、什么是智力因素

国内外心理学界对智力的概念众说纷纭。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1.认为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认为智力是一般能力;

3.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4.认为智力是智力测量中所得的特质;

5.认为智力是学习的潜能;

6.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

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智力界定为一种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和缩影。

三、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差异

1.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结构不同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由不同的心理因素构成的。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智力因素则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2.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非智力因素在心理活动中属于意向活动范畴,是认识活动的心理倾向性。

它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只对认识活动起制约和调节的作用。

智力因素属于认识活动范畴,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它在认识活动中承担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任务。

另外,非智力因素中的诸因素在心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非智力因素中不存在核心因素,它们在认识活动中也分别起着不同的制约和调节作用。

智力因素中的诸因素,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心理活动中,它们并非完全独立地各自发挥作用,而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诸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着作用。

3.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应恰如其分,智力因素的水平则越高越好

在认知活动中,不是某种非智力因素的水平越高,其活动的效率越高。

最高的水平或过低的水平都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只有非智力因素的水平适度,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智力因素则不然,其水平越高,活动的效率亦随之增高。

4.非智力因素主要在于后天培养,智力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由后天习得的,优化非智力因素应重在培养;而智力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先天遗传因素对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优化智力因素则应重在开发潜能。

〔个案分析〕

“白痴天才”

姜有意在部队工作了整整20年,转业后才结婚,他37岁时喜得贵子。

爱人出院的那天晚上,他看着长得又白又胖的儿子,乐得简直都合不上嘴,查了3个多小时的字典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帆帆”,祝他茁壮成长,一帆风顺。

过几天,他发现儿子的鼻子扁平,两眼距离较远,反应有些迟钝,显得呆头呆脑。

他和妻子抱着儿子走遍了国内多家医院,拜访了许多神经科的名医,均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

不少好心的医生劝他们不要再给孩子医治了,并说这孩子是个白痴,基本上失去了学习和劳动的能力,只是在生活上好好关照他就行了。

帆帆的成长真不容易呀,因为他长相不佳又痴呆,无法去幼儿园,整天须爸爸妈妈照料,有时还招来陌生人的白眼,为此,爸爸妈妈没少流泪水。

光阴荏苒,一晃小帆帆13岁了,长得又高又瘦。

一个星期天,爸爸带帆帆去公园玩。

有位热心的叔叔凑到帆帆跟前,陪他玩了一会儿。

然后,和爸爸讲,他是某大学的一位音乐教授,准备拍一部反映残疾人生活的专题片,想请帆帆当主人公。

爸爸听后十分高兴,当时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第二天,那位教授叔叔把帆帆带到了某歌舞剧院交响乐排练厅,让他观看国内外知名指挥家指挥交响乐团排练。

帆帆在排练厅一呆就是7个月,那里的叔叔阿姨对他可热情了,并耐心地教他学指挥,他的进步很快,对音乐的理解力很强,在指挥中能很快进入角色,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爸爸妈妈以为儿子变成了“神童”,便领他去心理咨询。

心理测量的结果,其智商是20。

他们很失望。

心理医生告诉他们,虽然帆帆有一定的音乐天才,但综合智力水平较低,谁为他做的指挥服装都记不清,生活又不能自理,这叫“白痴天才”又称“白痴学者”。

帆帆的综合智力水平很低,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很差,但他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力,还有时有记忆数字的能力,这种某方面能力孤立突出发展的人属于立痴天才或白痴学者。

〔操作指导〕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非智力因素中的诸因素不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结构,而是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例如,小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对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有特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地放矢地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在心理活动中,智力因素中的诸因素是作为完整的统一体发挥作用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名智力优异的小学生,其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等都应是优异的。

如果只有一种因素优异,如记忆等,而其他因素水平均较低,在认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极其有限的。

因此,教师应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因素。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概述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属于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各种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主要具有动力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认知活动的始动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始动作用,也可以称为激活作用。

任何认知活动的产生,都必须由非智力因素的激活或启动。

它把来自主体对部或内部的诱因转化为心理需要,并进一步推动人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2.对认知活动的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也有定向作用。

人的认知活动都有其一定的活动对象和活动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操作的程序。

一般说来这种操作的程序均须靠非智力因素予以定向才能变为现实。

非智力因素对认知活动的定向作用,一是通过认知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即注意使活动的方向始终符合原来的目标;二是通过兴趣的对象和情感的倾向性对认知活动起定向作用,使活动才能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沿着已确立的方向进行。

3.对认知活动的调节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还有调节作用。

当认知活动偏离预定的方向时,非智力因素能及时地、合理地进行调节,以便达到目标。

它既能对智力行为进行调节,也能对非智力因素之间进行心理调节,让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地朝着规定的目标进行。

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巨大的智力潜能。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人们能运用自己智力潜能的50%,可以顺利地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50种语言。

也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他们所运用的智力,也不超过其全部智力潜能的30%。

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脑的记忆储存的容量是很大的,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即5亿册书的信息。

由此可见,人类智力的潜能存在着极大开发的潜力。

影响智力开发的因素很多,其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的智力潜力的开发,必须要通过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有些调查研究表明,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有自信心的儿童智商发展较快。

这说明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开发有着一定的作用。

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某些不足之处有补偿作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勤能补拙”。

一些有成就的人,他们原来并非很聪明,他们在智力上并不占优势,而是由于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才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

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开发有遏制作用。

有些人尽管智力因素较好,但由于非智力因素不佳,会起减力作用,到头来将一事无成。

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一方面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

仅就他们主观心理因素而言,既包含智力因素又包含非智力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均有影响。

有的调查研究表明:

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水平显著相关,与智力因素水平关系较小,也就是说,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

对学习成绩好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与非智力因素水平也显著相关,与智力因素水平关系不大。

这说明非智力因素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

尽管小学生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如果他们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个案分析〕

逃学的中队长

许刚上学前班时,妈妈就教他学会了拼音和20以内的加减法。

他很聪明,学前班的老师说,许刚学什么像什么。

上小学后许刚就如鱼儿得水,什么功课都学得呱呱叫,各科老师都很喜欢他。

第一学期他就加入了少先队,不久又当上了中队长。

许刚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头脑反应也快,小学三年级时,他便被抽到奥班学习。

无论什么题都难不倒他,每次做数学练习题他都第一个交卷而且保证得百分。

他两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他均获第一名并得两枚金牌。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许刚得了眼病———视网膜脱落住进了医院,做了手术。

许刚双眼蒙纱布在病床上躺了20多天,什么书都不能看,每天只能听听收音机。

出院时医生嘱咐他三个月内尽量少看书。

由于缺课的缘故,那学期他的考试成绩退步很大,就连他平时酷爱的数学才打87分。

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渐渐地许刚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一天中午,吃完午饭在返校的路上,许刚被一位同学拉进了电子游戏厅。

他第一次发现外面还有这么精彩的世界,以后一放学他就去那里玩,结果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谁也没想到后来他竟逃学到电子游戏厅去玩。

最后连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了,经常逃学。

同学们背后都叫他“逃学的中队长”。

这个故事说明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

原来,许刚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他的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

后来,他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不仅成绩下降,并由迷恋电子游戏导致经常逃学。

〔操作指导〕

非智力因素属于认知活动中的动力系统,它对认知活动有始动、定向和调节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着认知活动能否进行,沿着什么方向进行,对偏离原来预定目标的认知活动还能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既定的目标。

教师应使小学生了解非智力因素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并能做到身体力行。

人类智力的潜能是巨大的。

非智力因素对于开发智力的潜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智力是有很大的潜能的,并且要培养其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开发自己智力的潜力。

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与其说智力因素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莫不如说非智力因素更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认清是哪些非智力因素影响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其非智力因素。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 会

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

也可以说是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的人群。

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地位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因此,人们所处的社会制度、经济地位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对青少年一代的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观念和社会行动规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等渠道对广大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所倡导的见义勇为和扶老携幼等良好风尚,对他们能够形成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有巨大影响。

2.学 校

学校是指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它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环节。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自觉地形成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质。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更是培养其勇敢精神,促进学生意志力发展的过程。

学校通过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教育,在他们养成爱劳动、勤劳俭朴、守纪律、有礼貌和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校风、班风也能影响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

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可以养成小学生热爱集体、勤奋向上的优良品质,也可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等非智力因素。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经常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教师高尚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关心他人和谦虚谨慎等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不断地形成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3.家 庭

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

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的教养态度更直接影响着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调查研究表明:

如果父母对子女采取民主的、非干涉性的、友好的和宽容的教养态度,他们就容易形成独立自信、积极主动和热情开朗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采取独断的、支配的和粗暴的教养态度,他们则容易形成被动、执拗任性和胆怯焦虑等不良的非智力因素。

4.自 身

环境因素虽然很重要,但它不能直接决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环境因素只有被学生内化才能起作用。

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同样生活在逆境中的学生,有的变得坚强、进取,有的则变得消沉、畏惧。

可见,学生的自我教育在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心理辅导法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使他们掌握其智力因素中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的特点和影响它们形成的因素。

尤其要教会他们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以便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优化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不断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2.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环节,无论哪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离不开说服教育工作。

例如,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中,应着重向学生说明促使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叫学习动机,告诉他们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要远远高于智力的作用。

相对而言,谁的学习动机强,谁学习就勤奋,学习成绩就好;谁的学习动机弱,谁对学习就无兴趣,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也就差。

说服教育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主题班会、团队会、讲演会、报告会和教师耐心地谈说等等。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说服教育方法,都要考虑所培养的非智力因素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3.实践锻炼法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般说来,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实践活动:

(1)学习活动。

它是学生的主导活动。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学生的坚持性、自制力和果断性等非智力因素。

(2)课外活动。

它包括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等,这些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社会调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

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能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能丰富他们的情感,磨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的发展。

4.自我教育法

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好方法。

(1)自我反省。

孔子曾讲过: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人有好的行为要立刻学习;看到别人有不好的行为,要立刻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或不足。

学生通过经常的反省,就能发扬自己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克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

(2)自我评价。

一个人应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

要不断地认识自己有哪些优良的非智力因素,还有哪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并自觉地制定出扬长避短的计划。

(3)自我调节。

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要执行既定的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那些不利的非智力因素要慢慢地克服,不要操之过急,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克服掉的。

(4)自我奖励。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信心克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有一点进步就要进行自我奖励,这样会增强改正缺点的积极性,使自己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

〔个案分析〕

红领巾小行长

祝羽俏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少先队大队长。

她样样功课都好,是学校有名的三好学生。

六年级一期的那个寒假,她第一次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住的偏僻的陕北农村。

过去,奶奶曾在她家住过一段时间,也常听奶奶讲老家的生活很困难,由于没有亲身体验想不出那里的农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奶奶家邻院宋奶奶的孙女燕子也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说来也巧,她俩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相见不久,她俩就成为了好朋友。

燕子穿的棉衣都是打补丁的,上学没有书包,用一块花布把书包起来去上学,更没有什么课外读物。

燕子的学习很刻苦,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名。

有一天,燕子告诉祝羽俏,她读完六年级就不能上初中了,因为家里拿不起学费,她只好回家干活,祝羽俏听后心里很难过。

开学后,学校号召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祝羽俏自告奋勇地当上了红领巾小银行的行长。

同学们自愿把家长给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捐给红领巾小银行,多的捐几百元,少的捐几角钱。

每天晚上放学后,祝羽俏便把收到的钱带回家去,交给妈妈保存。

并准备下周三把这些款通过银行寄出去。

星期二的下午,她把在奶奶家看到的像燕子同学的困难情况向大队辅导员讲了。

经学校讨论决定把这笔款就寄给奶奶家乡的那所小学。

第二天中午,当她和几名同学回家取款时,发现那些零钱都变成了整钞,急忙打电话问妈妈,原来是做会计工作的妈妈怕孩子拿零钱去银行不方便,就把那些零钱拿到单位换成了整钞,又急忙送回家来。

祝羽俏听后急哭了,说妈妈这是“动用公款”。

无奈,妈妈又回到家里把那些钱取回来,并按原数兑换成零钱再送回家去。

祝羽俏还不太相信,又从书包里取出每天收款的记录本,经过几个同学认真地核算,一共是4879元4角。

看到这些钱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祝羽俏才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们到银行寄钱去了。

祝羽俏是个学品兼优的学生,学校教育对她的成长起主导作用,通过她片面认为妈妈把零钞还成整钞是违法的事,现反应出在老师的教育下使她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又反应出呆板的动机使思维缺乏灵活性。

〔操作指导〕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很多,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是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其中,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会更大些。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通过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各科教师都应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积极的情绪等非智力因素。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了解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道理,让他们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第二章 小学生动机的发展

〔学习提示〕

你知道吗?

□为什么低年级的小学生能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并且能够做到好好学习?

□为什么五年级的小学生能把学习看做是自己的一种责任?

□为什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为做同学的榜样是件荣耀的事?

□在小学阶段,为什么学习差的学生的期望值都较低?

小学生在学校中能否积极地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与他们是否有正确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密切地联系着。

第一节 小学生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小学生的动机

小学生的动机是指推动他们从事一定活动的心理动因。

它对小学生的活动起着发动、调节、维持和终止的作用。

它还影响着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一般说来,动机有以下四个特征。

1.始动性

动机能发动一个人的行动。

2.强度

动机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才会有较高的效率。

3.导向性

动机不仅能发动行动,而且能使其行动趋向于既定的目标。

4.维持性

动机既给人以活动的动力,又对活动的方向随时进行调节,维持活动正常进行。

小学生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般说来,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要求;社会需要则指参加社会活动所必需的要求。

小学生不仅简单的活动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就是复杂活动的动机同样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都成为推动小学生进行活动的动机,由需要转化为动机还需要有个过程。

一是当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有可能意识到这种需要,于是便产生了愿望。

二是愿望产生后,还必须有诱因的存在,这时愿望才能转化为动机。

由此可见,只有当小学生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结合起来时才可能产生活动的动机,但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有个目标的选择过程,只有动机和具体的活动目标相结合时,才实现了动机的动力和导向的核心作用。

二、小学生动机的种类

小学生动机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需要的性质,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