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632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试题.docx

《逻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试题.docx

逻辑学试题

九、综合题

1.设下列四句中只有一句是真的。

请问:

哪一句是真的?

S与P是何种外延关系?

(写出推导过程)

 

(1)有P是S

 

(2)如有S不是M,则有S是M

 (3)有P不是S

 (4)M都不是P

2.已知下列甲、乙、丙、丁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问是谁在说假话?

并用欧拉图表示S与P二者可能具有的关系。

  甲:

M真包含于P,而且所有的S是M;

  乙:

有些M是P,而且M真包含于S;

  丙:

并非"所有的M不是P,有些M是S";

  丁:

所有S都不是P。

3.已知A、B、C、D有下列关系,请指出它们的外延关系。

写出推导过程,并将A、C的外延关系表示在欧拉图中。

 

(1)如果D是A,那么所有的B不是D;

 

(2)在"C真包含于A,有C是D"的情况下,有A才是B;

 (3)C真包含于B,并且有些A是C。

4.已知:

 

(1)A真包含于B;

 

(2)有C不是B;

 (3)若C不真包含A,则C真包含于A。

问:

A与C具有什么外延关系?

请写出推导过程,并将A、B、C三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有的关系用欧拉图表示出来。

5.下面三句话一真二假,试确定S与P的外延关系。

 

(1)有S不是

 

(2)有S不是P

 (3)有是P

6.已知:

 

(1)若P不与M全异,则S与P全异。

 

(2)若S与M全异,则S与P交叉。

 (3)S不与P全异,也不与P交叉。

试推出S、M、P三者的外延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之。

7.A、B、C三人从政法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律师,一个当上了法官,还有一个当上了检察官。

但究竟谁担任什么司法工作,人们开始还不清楚,于是作了如下猜测:

 甲:

A当上了律师,B当上了法官。

 乙:

A当上了法官,C当上了律师。

 丙:

A当上了检察官,B当上了律师。

 后来证实,甲、乙、丙三人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

请问:

A、B、C各担任什么司法工作?

写出推导过程。

8.根据下列条件能确定甲、乙、丙、丁、戊中哪几个人上场?

不能确定哪些人是否上场?

 

(1)如果乙上场,那么甲和丙都上场。

 

(2)如果甲和丙中有人不上场,那么乙上场。

 (3)只有甲不上场,丁才不上场。

 (4)丙不上场或戊上场。

9.某一案件涉及A、B、C、D四个嫌疑人,经过调查查实案情如下:

 

(1)如果A是罪犯,则B是其同伙;

 

(2)如果B有罪,则或者C是搭档,或者A无罪;

 (3)如果D无罪,则A是罪犯而C无罪;

 (4)如果D有罪,则A也有罪。

请根据上述情况,①推断谁是罪犯。

②写出推理过程。

③写出所用推理的名称及其逻辑形式。

10.某地发生一起盗窃案,已知案情如下:

 

(1)只有是团伙作案,张某、李某和王某才都是罪犯;

 

(2)如果张某不是罪犯,那么张某的供词"李某不是罪犯"就是真的;

 (3)如果李某不是罪犯,李某的供词就是真的,而李某说自己和王某是同学;

 (4)经查王某根本不认识李某,而且此案也不是团伙作案。

请根据上述情况,①推断谁是罪犯,谁不是罪犯?

②写出推理过程。

③写出所用推理的名称及其逻辑形式。

11.已知:

①只有张明没得奖获李东没得奖,王洪和高亮才都得奖。

     ②"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③李东得奖了。

 问:

由上述议论能否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

(写出推导过程和推理依据)

12.在下列情况下应怎样走棋?

(写出推导过程)

 

(1)要么出车,要么走炮,要么跳马。

 

(2)若出车,则马被吃掉。

 (3)若不出车,则炮走不得。

 (4)马不能被吃掉。

13.某机关办公室有A、B、C、D、E五位工作人员,大家商量假日谁来值班。

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意见:

 

(1)如果E来值班,则A或C也得来值班。

 

(2)如果B不来值班,那么A也不来值班。

 (3)如果C来值班,那么B也来值班。

 (4)D只有当E来值班时,他才来值班。

 后来的情况表明,D在假日来值了班。

有人以上述情形为前提,推出了"B在假日里也是来值过班的"结论。

请判明他的推理的有效性。

14.请分析下列文字,主审官先后用了哪些推理?

我国古代有则断案故事,大意是:

妻子杀死丈夫,再放火烧掉房子,谎称丈夫被烧死。

夫家怀疑,告到官府,死者之妻不服。

主审官取来两只活猪,一只先杀死,一只不杀,再一同放在柴草上焚烧。

活猪被烧时大口呼吸而死后在口鼻内留下大量烟灰,先杀死后焚烧的口鼻内没有多少烟灰。

据此他对死者验尸,发现死者口鼻内没有留下大量烟灰,因而判定死者不是被火烧死而是死后被焚。

经过审讯,死者之妻终于服罪。

15.请写出从下列前提推出结论"

u"推理过程:

 ①(p∧q)→r②s→p③

r∧

t

 ④u→(s∧w)⑤

t→(w→q)

16.甲、乙、丙、丁争夺一名围棋赛冠军。

已知下列A、B、C三种说法中,有且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问:

谁夺得冠军?

请写出推导过程。

 A:

冠军或是甲或是乙。

 B:

如果冠军不是丙,那么冠军也不是丁。

 C:

冠军不是甲。

17.已知下列四句中二真二假。

请问:

甲班56人中有多少人懂逻辑?

 

(1)甲班有人不懂逻辑。

 

(2)甲班小王和小张都不懂逻辑。

 (3)如果甲班小刘懂计算机又懂逻辑,那么甲班有人懂逻辑。

 (4)并非甲班没有人不懂逻辑。

18.甲、乙、丙、丁争夺围棋赛前四名。

赵、钱、孙、李对此预测如下:

 赵:

丁是第一名。

 钱:

甲不是第一名,并且乙不是第二名。

 孙:

如果乙是第二名,那么丙不是第三名。

 李:

如果甲不是第一名,那么乙是第二名。

 结果表明:

上述四人中仅一人的预测正确。

 问:

甲、乙、丙、丁各获第几名?

请写出推导过程。

19.设下列四句中只有一句为真,问:

小周、小陈、小刘是否学日语?

写出推导过程。

 

(1)或小周不学日语,或小陈不学日语。

 

(2)只有小周学日语,小陈才学日语。

 (3)小刘学日语,小陈也学日语。

 (4)小周不学日语。

20.某大百货商店被盗。

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后,警方查明了以下的事实:

 

(1)罪犯是带着赃物坐小汽车逃走的;

 

(2)不伙同甲,丙不会作案。

 (3)乙不会开汽车。

 (4)罪犯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个和一伙。

 问:

甲是否作案?

综合题参考答案

1.

(1)PIS(符号化)

 

(2)SOM→SIM(符号化)

 (3)POS(符号化)

 (4)MEP(符号化)

 (5)从

(1)、(3)是下反对关系,根据排中律,知必有一真

 (6)依题意和(5)得"SOM→SIM"假,即

(SOM→SIM),

(SOM→SIM)"SOM∧

SIM"SOM∧SEM

 (7)SOM((6)合取消去)

 (8)SEM((6)合取消去)

 (9)依题意得

MEP,

MEP

MIP

 (10)SEM∧MIP→POS(三段论)

 (11)依题意,POS为真,则PIS为假,即

PIS

 (12)

PIS

PES(对当关系)

 (13)用欧拉图表示S、P的外延关系为:

          

 

3.

     

4.

     

5.   

     

6.

  

 

7.

(1)设"A当上了律师"为真,则根据题意,甲的另一半猜测"B当上了法官"为假,乙猜测中"A当上了法官"为假,而"C当上了律师"为真。

这样没有人当上法官,这与题意不符。

所以,"A"当上了律师为假,即假设不成立。

 

(2)由

(1)"A当上了律师"为假,根据题意,可知"B当上了法官"为真。

 (3)由

(2)"B当上了法官"为真,根据题意,可知"A当上了法官"为假,因而"C当上了律师"为真。

 (4)由

(2)"B当上了法官"为真,根据题意,可知,"B当上了律师"为假,从而"A当上了检察官"为真。

8."甲上场"、"乙上场"、"丙上场"、"丁上场"、"戊上场"分别用A、B、C、D、F表示,证:

 

(1)B→A∧C(已知)

 

(2)

A∨

C→B(已知)

 (3)

A←D(已知)

 (4)

C∨F        (5)

B→A∧C(

(2)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6)A∧C(

(1)、(5)二难推理(B→A∧C)∧(

B→A∧C)→A∧C)

 (7)A((6)合取消去)  (8)C((6)合取消去)  (9)F((4)、(8)析取消去)

(10)D((3)、(7)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A←

D)∧A→D)

  (11)A∧C∧D∧F((7)、(8)、(9)、(10)合取引入

  所以,不能确定乙是否上场,但可确定甲、乙、丁、戊上场。

  

9.

  

  

11.

   

10.

   

   

12.

  

13.

  

14.主审官先后用了三种推理。

 

(1)差异法。

他从活猪和死猪同时被烧中发现:

活猪被烧死后,口鼻内留有大量烟灰。

 

(2)类比推理。

他从活猪被烧死后,口鼻内留有大量烟灰,推想人被烧死后,口鼻内也会留下大量烟灰。

 (3)演绎推理。

他从"人若被烧死,那么口鼻中会留下大量烟灰"与"经验尸,死者口鼻内没有留下大量烟灰"得  出:

"人并不是被烧死的"的结论。

15.解:

    

   

16.

  

17.

    

18.证:

    

19.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