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561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知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为“”。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雍容典雅,或质朴简洁,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

著有《宋学士文集》。

2.背景探寻。

宋濂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即其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召入朝晋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自己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这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标题意为:

写给东阳县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3.知识链接。

太学与国子监的区别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当时周王室的太学以南北东西中的方向为序,分别称为“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和“辟雍”。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国子监是元、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______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______

(3)弗之怠。

怠:

______

(4)走送之。

走:

______

(5)不敢稍逾约。

逾约:

______

(6)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

______游:

______

(7)援疑质理。

援:

______质:

______

(8)色愈恭,礼愈至。

至:

______

(9)负箧曳屣。

屣:

______

(10)以衾拥覆。

衾:

______

(11)烨然若神人。

烨然:

______

参考答案

1.明初诗文三大家太史公

2.马君则

4.

(1)爱好,喜爱

(2)借

(3)懈怠,放松

(4)跑

(5)超过约定期限

(6)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

(7)引、提出询问

(8)周到

(9)鞋子

(10)被子

(11)光彩照人的样子

重点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

同时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都是怎样解决的?

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①无书:

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②无师:

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为师严厉:

未尝稍降辞色。

遇其叱咄——求学礼周:

立侍左右。

色愈恭,礼愈至。

④求学中途艰难:

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⑤学习生活艰苦: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为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

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③未尝稍降辞色。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

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5.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6.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

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7.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

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学成,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8.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9.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目的何在?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表达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

10.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归结上文,突出勤苦。

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11.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

2.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常用的文体。

C.《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一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与《资治通鉴》《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4.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_____)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

“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

”“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

材料三

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

【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各地各校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乙】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

(1)以一句诗作为材料一的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你同意材料二中网友的说法吗?

请简述理由。

 

(3)材料三中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加“______”。

能力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①滑稽:

比喻能言善辩。

②旬朔:

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

近来。

④惩艾:

惩治,惩戒。

⑤曩:

从前。

⑥寻绎:

推求探索。

⑦省:

记。

⑧孙搴:

人名。

⑨勒:

此处译为编辑。

⑩庶几:

或许,差不多。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主人日再食一二再,再而三

B.烨然若神人然则何时而乐耶

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

D.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然负此自放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山东德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

“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

“不知。

”问: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

“有主者。

”上曰:

“主者谓谁?

”平曰:

“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谢曰: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

“君独不素教我对!

”陈平笑曰:

“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

”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战于长勺。

3.翻译下面句子。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4.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项,“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

故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等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仔细阅读文章可知,A项,应为“无从致书以观”。

B项,应为“余立侍左右”。

D项,应为“穷冬烈风”都与原文不符。

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有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不正确,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

说、记、铭、序、表。

不包括“书”。

4.

(1)余幼时即嗜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5.

(1)“支”通“肢”

(2)“被”通“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本题中,“支”通“肢,四肢;“被”通“披”,穿。

6.

(1)跑稍微、稍许

(2)更加仰慕

(3)忧虑、担心曾经

(4)等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其中“患”意思是“忧虑、担心”。

7.

(1)A

(2)示例: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人除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之外,更要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雷海为在送外卖之余刻苦背诵古诗词,他所获得的精神享受是物质享受无法替代的。

(3)①建设营造

②消费的行为

【解析】

(1)A句意思是“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此句与雷海为的事迹相符。

B句,比喻志向远大。

C句,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表现自己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D句,意在勉励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2)本题考查学生观点的表达。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材料内容,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3)【甲】处“建设”与“氛围”不搭配,改为“营造”。

【乙】处缺少与“发现、制止和矫正”搭配的词语。

可在句末加上“的行为”。

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第二次”。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B项,……的样子/这样。

C项,表修饰/表转折。

D项,背/依仗。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C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

3.

(1)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2)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中的重点词语:

以:

因为。

口体之奉:

吃的和穿的。

4.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

D项理解有误,年长后记忆减退,就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来弥补。

5.同:

都觉得勤奋很重要。

异:

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

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相同之处:

都觉得勤奋很重要。

不同之处:

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

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乙文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

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

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

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

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1.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居顷之”中的“之”是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A项,“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之”是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C项,“之”是代词,他;D项,“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

故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

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本题“善,陈孺子之为宰!

”和“甚矣,汝之不惠!

”都是主谓倒装句。

故答案为B。

3.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苟、主、者、何”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答时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可结合文本中的“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等语句和与孝文帝之间的对话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

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

父老乡亲们说:

“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

”陈平说:

“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