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湘潭五中.docx
《湖南郴州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湘潭五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郴州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湘潭五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郴州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湘潭五中
湘潭县五中2017年下学期期中文化素质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人文精神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
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人文精神是显而易见的。
儒学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对于国家生存和人民生命的关怀,是对个体和整个人类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意识的表征。
孔子讲“士志于道”,士作为道德价值理念的维护者,肩负起拯救社会无序的宏愿,激发起无限忧道忧民的悲情。
“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忧道的积极入世品格,使忧世悯民精神得以提升,而与仁相融合。
孟子继承孔子,提出“忧患”的概念,认为人的生命存在,事业兴败,国家存亡,都与有否忧患意识相关联。
人总有所向往、有所追求,这是精神的特殊需要。
乐道精神就是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
此“道”可以是一种理论、学说,也可以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如茶道、花道。
它们都可以给人以精神的宁静、愉悦和享受。
在这种享受中人的精神获得了提升,情操获得了超拔,气质得到了陶冶。
乐道精神在孔子的求道历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为获得“得道”的精神满足,颜回宁可放弃富裕的物质生活,而甘于贫贱。
后来孟子发挥这种乐道精神说: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反身而诚”的大乐,是对最高的道德境界的愉悦体验。
乐道和乐心,就是要塑造真善美和合境界,这是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中国儒学确立了人本思想。
孔子仁学的核心是讲人,所以仁学也可称为人学或人本学。
如“泛爱众,而亲仁”是讲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仁人。
若无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不可能实现。
战国时,战争频繁,人民苦难。
睿智的思想家大都超越国家的局限,从天下人的视角来思考战争问题,墨子提出“兼相爱”的主张。
“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孔孟从仁中发现了人及人的本质,从仁学中建立了人学。
当儒学在强调“仁”要从自我做起的时候,就确认了个体主体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即是人本精神的确立。
儒学认为,忧患精神的化解,乐道精神的实现,和合精神的追求,人本精神的弘扬,都有赖于笃行精神的支撑和践行。
儒学以其入世品格和刚健精神,激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升了处贫贱而乐于求道的乐感精神;培育了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水能载覆舟的人道(人本)精神。
在忧患、乐道、和合、人本四精神中,都蕴涵着笃行精神的意蕴。
“君子不以言举人”,孔子看到了言与行、知与行的冲突,主张转知为行,知行统一的笃行精神。
(摘编自张立友《儒学的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价值尊严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B.“士志于道”“君子忧道不忧贫”等这类“志”与“忧”中能体现出儒学对于国家生存和人民生命的关怀,以及对个体和整个人类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意识。
C.乐道精神的“道”,可以是理论学说,也可以是高超的技艺,人们可以从中提升精神、超拔情操、陶冶气质。
D.孔子的仁学也可称为人学,它以人为核心;“泛受众,而亲仁”就是主张要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仁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文精神既包含道德价值本身,又指向人的权利和责任。
所以说,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
B.“忧患意识”“乐道精神”“人本思想”“笃行精神”都是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儒学中的表现。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大丈夫”概念中蕴含着以求道、得道为乐的精神。
D.“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孔孟从仁学中建立了人学,确立了人本精神。
因此施行“仁”就可以从自我做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由此看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重点关注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B.孔子在求道的历程中能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因为他能以求道、得道为快乐。
C.孔子的仁学也可以称为人本学,其核心是讲人;可见,只要有了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一定可以实现。
D.孔子看到了言与行、知与行的冲突,于是强调知行统一,重视对人的行为的考察,故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
”
1.A(“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述错误。
“它”指代“人文精神”,原文为“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
2.D(“因此施行‘仁’就可以从自我做起”错。
“施行‘仁’就可以从自我做起”与前文没有因果关系。
)
3.C(“只要有了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一定可以实现”错,原文为“若无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不可能实现”,其中,“仁道精神”是“实现人本精神”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声缉凶
约翰·弗洛赫蒂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
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险杀人犯。
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地注视着他。
克里斯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
“您好!
”
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
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你是警察,对吧?
”拿枪的人问。
“是的。
”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一定是帕皮·理查兹,卡尔·理查兹的父亲。
”“没错,我是卡尔的爸爸。
你们抓不到他的。
”枪指着克里斯。
“那么,您是……”克里斯看着老人问。
“我和帕皮是老朋友。
”老人答道。
克里斯点点头,环顾了一圈屋子。
“上头安排我负责这个案子,”他说道,“但我可以看出他今天不在家。
我想我还得再来一趟。
”然后,他看见了挂在墙上的那把小提琴。
“谁拉小提琴?
”他问。
屋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那个老人答道:
“帕皮。
他是这一带最好的小提琴手。
你应该听听他拉的《草丛中的火鸡》。
”
克里斯似乎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
“真的呀?
我也略懂皮毛。
介意我看看那把小提琴吗?
”
走过去取那把小提琴时,克里斯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
他感到额头在冒汗,但他平静地从墙上取下了小提琴,似乎他是一位受到热烈欢迎的宾客。
他小心地把小提琴翻转过来,取下琴弓。
然后活泼的音乐声响了起来。
克里斯拉的正是《草丛中的火鸡》。
老人开始用一只脚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打起了拍子。
但帕皮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紧握着枪,冷冷地看着克里斯。
克里斯卖力地拉着小提琴,眼睛偶尔瞄上帕皮一眼。
突然,音乐变了,琴弦上响起了一首古老民歌的优美旋律。
小屋内弥漫着热情的气氛。
克里斯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拉得这么好过。
帕皮·理查兹也陶醉了,对抗的眼神变成了惊奇。
枪现在已经指向地面。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帕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哦,警官,”帕皮说道,“这是一流的演奏水平。
也许您应该留下来吃饭,再给我们多演奏几首曲子。
”
饭后,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享受春日的阳光。
他们聊起了小提琴曲,以及住在这一带的老人和帕皮认识的小提琴手。
他们聊了一个小时,没有谁提起克里斯到这里来的原因。
优美的琴声再次响起,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提到关于卡尔·理查兹的一个字。
最后,克里斯说道:
“抱歉,我得回镇上去了。
我现在住在司法办。
”
老人看了他一会儿,说:
“卡尔呢?
你想逮捕他,不是吗?
”声音里带着一些调侃。
“哦,不是我要抓他,”克里斯笑道,“是政府要抓他。
您知道政府要抓一个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也许花费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他们总会抓到他。
花费的时间越长,他在外面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
“政府总能抓到他想抓的人吗?
”老人问。
“不总是。
有时候那个人会在潜逃途中死掉的。
”
帕皮陷入了沉思。
许久,他突然说道:
“嗯,警官先生。
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我也喜欢你优美的琴声。
我想你是一个信得过的人。
”他停了下来,似乎很难再讲下去。
然后,他沙哑着说:
“我……好吧,我会和卡尔谈谈。
我想他明天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明天中午你在司法长官办公室等着吧。
”
克里斯顿时如释重负,但他还是惊讶地说道:
“那么,明天中午见。
”下山时,他擦去了额头上的汗。
第二天中午,当镇上教堂的钟敲响12点的时候,街上出现了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男子,一看就知道已经在山上藏了好几天。
他们正朝司法长官办公室走去。
(选自《特别关注》,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事里帕皮·理查兹是罪犯的父亲,“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等细节暗示了他戒备的心态,而“枪丢到了角落里”表明他已放松了对克里斯的警惕。
B.特工克里斯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里通过他同相关人物的对话以及拉琴的核心情节,从始至终表现出他在缉犯过程中的冷静与无所畏惧。
C.在缉犯过程中,《草丛中的火鸡》以及相关乐曲的演奏,让克里斯赢得了罪犯家人的信任,并在随后的对话中改变了他们继续匿藏凶犯的主意。
D.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让特工克里斯的形象逐渐鲜明饱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也让主人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小说中的“克里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小说以“琴声缉凶”为题很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4.B 5.①冷静沉着,只身前往凶犯住所与其亲人周旋;②勇敢智慧,面对危险能通过察言观色发现蛛丝马迹;③富有才华,会拉出很多曲子④友善温情,能设身处地为嫌犯着想,最终让其自首。
6.①以“琴声缉凶”为题,表现了克里斯在抓捕过程中的冷静、智慧、真诚与温情;②以“琴声缉凶”为题,赞扬了人文执法、温情执法。
③以“琴声缉凶”为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情节。
【解析】
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B项,“从始至终表现出他在缉犯过程中的冷静与无所畏惧”中的“从始至终的‘无所畏惧’”有误,从文中人物的表现——“克里斯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
他感到额头在冒汗”,“流汗”的细节足以说明他并非一直是无所畏惧的。
点睛:
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比如本文中对于“克里斯”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有对克里斯的动作举止的描写,也有对其神态心理的描写;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包括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琴声缉凶’为题很巧妙,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
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读者的反响等几个方面思考作答。
“琴声”感染了嫌犯,促使嫌犯自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克里斯在抓捕嫌犯的过程中面对着帕皮的枪拉出优美的琴声,这展示了人物冷静沉着的一面;“琴声”给人优雅的感觉,而“缉凶”给人的感觉是法律的严肃,这两者之间的反差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
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
“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
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网】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
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
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
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
环境保护部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督查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土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
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示,将加大督查力度,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髟响。
材料三
【2016年12月18日,新京报】今秋以来最严重一次重污染来袭。
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及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
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
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
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荼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
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
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
临汾市环保局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以上有删节)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B.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极作为,措施得力,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C.材料三以临汾市为例,表明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对本地污染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姑息纵容。
D.材料二侧重点在于报道各地应对效果初步显现;材料三侧重点在于报道环保部在对临汾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三则新闻来源不一,有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三家在同一月份,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从三则材料看,在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地方乃至中央的治污督查、监管不能一阵风,要永远在路上。
C.三则新闻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D.三则新闻在结构上均是先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具体列举了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三则新闻稿都引用准确详实的数字,给人以专业、负责的印象;分析说理既具体又全面;语言平实、严谨、准确。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
【答案】7.D 8.AB
9.原因:
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②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非电工领域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③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④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有些问题需要环保部发现才能获得整改。
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解析】
8.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
C项不是“概括的叙述方式”。
D项,材料一没有“最后简要介绍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项,三则新闻都是客观叙述,没有分析说理。
9.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
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注意“人为原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
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
关键原因,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
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
逾年,直史馆,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
还,上茶盐利害,遂为转运使,除三司户部判官。
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
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不杀。
酋感泣,愿世奉贡。
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
先时,屯兵施州而馈以夔、万州粟。
至是,民无转饷之劳,施之诸砦①,积聚皆可给。
未几,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景德四年,契丹犯河北,民惊扰,争趣杨刘渡,而舟人邀利,不时济。
谓取死罪绐为舟人,斩河上,舟人惧,民得悉渡。
仁宗即位,进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
是时二府定议,太后与帝五日一御便殿听政。
既得旨,而谓潜结内侍雷允恭,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
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地。
内侍毛昌达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遂诛允恭。
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降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后贬崖州司户参军。
在贬所,专事浮屠因果之说,其所著诗并文亦数万言。
家寓洛阳,尝为书叙国厚恩,戒家人毋辄怨望,遣人致于洛守刘烨,祈付其家。
戒使者伺烨会众僚时达之,烨得书不敢私,即以闻。
帝见感恻,遂徙雷州,亦出于揣摩也。
在雷州逾五年,徙道州。
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居光州,卒。
(选自《宋史·丁谓传》)
【注】①砦:
同“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降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B.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降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C.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降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D.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降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路”与“道”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福建路”大致相当于今福建省。
B.蛮,古汉族自称华夏,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狄、北戎。
C.“除”与“拜”“迁”“授”等词一样,在古代都表示官员的任命。
D.浮屠,本意是佛教徒或佛,而“佛”专指“先觉者”释迦牟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谓做边地稳定工作。
在边地出现动荡时,丁谓以安抚为上,团结蛮人各部落酋长,使这一地区得以安宁。
B.丁谓长于筹划治理。
他采用以粮换盐的办法,解决了蛮地缺少食盐、施州军粮需要长途解送的问题,一举两得。
C.丁谓玩弄权术,引火上身。
丁谓与内侍雷允恭私自勾结把持朝政,后雷允恭犯事,丁谓为了促使自己立马处死了雷允恭,但还是受到牵连,遭到贬职。
D.丁谓善于揣摩人的心思。
在贬谪之所时,他煞费苦心,终于让皇帝知晓他的一片赤诚之心,且让皇帝为之感动,改换了他的贬谪之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谓取死罪绐为舟人,斩河上,舟人惧,民得悉渡。
(2)家寓洛阳,尝为书叙国厚恩,戒家人毋辄怨望。
10.C(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谕曰:
“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
”降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
11.A(B项,“西狄、北戎”错,应为“西戎、北狄”。
C项,“迁”表示“升官”或“降职”。
D项,“佛”不只是释迦牟尼特定的称呼,而是大千世界所有觉者的共称。
)
12.C(“丁谓为了保全自己立马处死了雷允恭”错,原文为“内侍毛昌达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遣使按视,遂诛允恭”,丁谓没有立马处死雷允恭,同时“诛允恭”一事是丁谓提出请求后派使者去处理的。
)
13.
(1)丁谓拿犯了死罪的人假扮成船主,斩杀在黄河岸上(在黄河上斩杀了),船主畏惧,百姓得以全部渡河。
(计分点:
大意2分,“死罪”“给”“悉”各1分)
(2)(丁谓的)家人寓居洛阳,他曾写信叙述国家优厚的恩惠,告诫家人不要动不动就生怨恨。
(计分点:
“寓”“为书”“戎”“怨望”各1分)
参考译文: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
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
过一年,他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的身份任福建路采访使。
他回朝后,上奏茶盐的利弊,于是任转运使,任三司户部判官。
起初,王均反叛朝廷,朝廷调遣施、黔、高、溪州蛮族武装抵御王均,不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反而反叛朝廷。
丁谓到此,召集少数民族酋长,开导晓谕他们,且说皇帝有诏赦免不杀他们。
酋长感激流涕,愿意世代进贡。
少数民族地区富产粟米而缺乏食盐,丁谓允许用粟米交换食盐,当地人十分高兴。
以前,朝廷驻军施州却吃夔州、万州的粟米。
至此,百姓没有转运军饷的劳役,施州各寨,积蓄聚集起来都可自给。
没多久,被提拔为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景德四年,契丹入侵河北,百姓惊惧混乱,争着奔向杨刘渡,而船主抬价求利,不按时开船渡河。
丁谓拿犯了死罪的人假扮成船主,斩杀在黄河岸上,船主都畏惧,百姓得以全部坐船渡过黄河。
宋仁宗登帝位,丁谓升任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
当时二府定夺商议,太后与皇帝每五天亲临一次便殿听政。
这获得皇帝同意后,而丁谓暗中交给内侍雷允恭,学士起草皇帝的诏书,雷允恭先拿给丁谓看,丁谓阅毕才送给皇帝盖印发布。
雷允恭刚任山陵都监,他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自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