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438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定稿.docx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定稿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教学目标】

⑴引导学生掌握选词炼句的方法。

⑵了解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正确使用修辞。

⑶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⑷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⑴了解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正确使用修辞。

⑵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教学目标】

⑴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⑵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诗圣杜甫曾有诗云: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意思是说,我平生特别喜欢追求最能表情达意的诗句,达不到语不惊人的地步,我是决不罢休的。

这两句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

“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改换十余次,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成“满纸荒唐言”……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选词和炼句的魅力。

二、语言的“生命”

(一)什么是选词炼句

1.什么是选词

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什么是炼句

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情味。

(二)如何选词炼句

1.解读文本(阅读课本P97~100例子)

2.明确要求:

⑴要注意修饰语与中心语。

写作中词句的选择,并不需要词藻多么华丽,句式多么复杂,而修饰语也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恰当准确地使用修饰语对表现文章内容和表达作者的感情都有重要作用。

⑵要注意句子与动词。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而不同的句式表情达意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3.课堂练习:

⑴关于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即古人常说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从词性上来说,多选择动词或形容词。

词性一般都有活用的现象。

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看,大多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等的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化静为动等等的表现手法。

①一般在动词上。

(化美为媚)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看似信手拣来,毫不费力。

其实“见”字体现了诗人看到的南山乃完全于无意中得之。

诗人本采菊,无意望见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境远。

这个“见”字把悠然自得的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形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更能准确地表现他归园以后轻松自在,无所用心的闲适心境。

如果改为“望”字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蓬勃的春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怨”字以拟人手法,既写曲中之情,又传吹笛人之心。

②以副词作诗眼。

副词一般与动词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各说明草虽绿,鸟声虽然好听,但是无人欣赏,写出丞相祠环境的幽寂。

又如高考诗歌鉴赏题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中的“自”和“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以形容词作诗眼。

如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句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的描述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的背景上,则给人以苍茫之感。

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面目壮观,别的字确实难以替代,这“直”和“圆”正是该诗的诗眼。

⑵请将下面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要注意意境的营造。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参考】这是江南的春季。

雨迷濛了远天,西塞山躲藏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时隐时现。

一行白鹭充当了这幅静物画中灵动的几笔,纯洁的羽毛如雪,擦亮了人们黯淡的目光。

江面上,满河的桃花是季节写给流水的诗句吗?

每一瓣,都是一个清丽动听的词语。

鳜鱼不时跃出水面,肥美的身子一抖,又掉头钻入透明的水中,只留下几圈浅浅的涟漪。

它也想读这首春天的诗么?

视线的一隅,一只破烂的筏子泊在静静的江中。

船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诗人,手握一杆没有鱼饵的钓,双目微闭,若有所思。

其实,他钓的并非是鱼,而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罢了。

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雨,悄悄为江南织一张嫩绿的地毯。

真的好想做一只自由的鸟,从此栖落在那株岸边的小树,不再归去。

三、链接高考

(一)考纲要求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部分明确要求:

1.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主要考查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目的等选择恰当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仿用和变换句式主要考查根据特定要求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写和变换的能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可以采用选择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选择题形式。

(2012新改动处,2011年为“选用句式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考查一般采用非选择题”。

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简明”,要求通过删除多余语句、消除歧义等方式,达到表意简洁明确的目的;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语句,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表达“准确”,要求用词造句能客观、恰当地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语言表达“鲜明”,要求用富有感情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观点和态度;语言表达“生动”,要求用传神、鲜活的词句表情达意。

(二)选词要求:

准确、生动(课本P100)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

“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寻找唯一】

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运用时如不慎加选择,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要特别注意同义词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上的细微差别。

如“接济”和“救济”这两个词语,都可以带宾语,但是“接济”的宾语常指个人,而“救济”的宾语常指群体。

1.选择准确准确贴切的词。

尽可能选择恰如其分的反映客观事物及思想感情的词语,正如福楼拜所说,必须找到唯一的、最贴切的词,把它们用到最恰当的位置。

如巴金在《灯》中所写道: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用“颤抖”而不用“闪动”,是因为“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

⑴选好关键词。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初稿:

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

修改稿:

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

又如鲁迅《无题》诗:

原稿:

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修改稿: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⑵要用好修饰词。

如彭荆风《驿路梨花》: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2.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

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末二句: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人哭了自然要用帕子拭泪,但表达效果比直言哭哭啼啼要好多了。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破”一“弄”,令人叫绝。

前者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后者使“花”顿时跃然纸上,摇曳生姿。

⑴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更准确、更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

鲁迅《故乡》:

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起来的一道道浪头。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风来啦!

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

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

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⑵适度地引经据典。

如:

杨朔《荔枝蜜》:

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⑶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能随意落笔,切忌写得大而空。

如“郑板桥改诗的故事”:

扬州八怪郑板桥十岁那年,随私塾先生出外游春。

行至河边见一少女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旋涡中打转。

老师随口吟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吟完后连说:

“可怜,可怜!

”板桥说这诗应该该一下。

老师惊愕,问道:

“为何?

”板桥说:

“老师您不认识这位少女,怎么知道她正好十六呢?

又是怎么知道她是被吹落桥下的呢?

您又怎么看到她的三魂七魄随着波浪打转呢?

”老师被问住了,说道:

“那你给改一下。

”郑扳桥十分沉痛地吟道: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连连点头,说道:

“你这样善于观察,尊重事实,肯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力避窠臼,寻找到新颖别致的词语就更好了。

3.练习: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4分)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

左右顾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答案】镜头三:

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

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解析】一要按诗意来设计场景,人物言行要体现主人公的心灵世界,要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性格,想象要合理。

二要突出描写诗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要具有表演性。

字数不合要求扣1分。

(三)炼句要求:

简明、连贯(课本P101)

写文章不仅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

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很多文章也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1.要注意句子的简明。

简,即简要、简洁;明,即明白,清楚。

炼句要讲究以少胜多,言简意丰,要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⑴语言简洁的要求:

删除多余词语(指重复、罗嗦的内容);删除冗余信息(指文中游离于主旨或话题之外的内容)。

①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部分;

②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

③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而不用再重述原来的内容;

④不要出现多余的说明或修辞。

⑵语意明白的要求:

消除歧义;避免费解(使人难以领会或理解的内容)。

①口语要注意同音误听。

如:

中止——终止,致癌——治癌,震灾——赈灾。

②书面语要防止晦涩难懂、冗长费解、产生歧义和句意杂糅等。

⑶练习:

(2000年高考)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

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

记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试④中⑤,在⑥考完⑦了⑧语文⑨后⑩,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答案】“在……中”和“在……后”这两个介词短语纯属多余,“考完”后的语气助词“了”也属可有可无,留着反倒使语气显得松塔。

必须保留的词语序号是②③④⑦⑨,应该删去的词语序号是①⑤⑥⑧⑩。

2.要注意句子的连贯——衔接、照应。

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苦干句子的组合,好的组合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自然流畅,行云流水。

⑴前后各句的话题(主语)要一致。

例1:

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

勾头一瞧,哟,      C      !

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

(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

B、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

C、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

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

)【从最后一句看,陈述对象应是月亮,B、D陈述对象不统一,选C更形象。

例2: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A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B、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⑵陈述的角度应该一致(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例1:

建筑是凝固的诗:

      B   。

诗有古代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A、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B、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例2: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003年)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案:

④②①③⑤(此题难就难“在继续南下”和“南坡”、“北坡”的关系上。

但是只要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第四句具有首句“气质”,因为后面说的就是草原与森林,而从第四句中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出,应先说草原带,后说森林带。

因此排出④②①,此外,③句明显在说草原的具体景象,而鸟儿又在森林之中,所以排出③⑤。

这样,我们就顺利做对此题。

⑶并列的语句中,在对几个并列的方面分别进行申说阐述时,句式结构上要求大体整齐匀称。

例1:

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

他身体魁伟,      B   ,两颊微微陷下去。

(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

例2:

每逢深秋时节,    ②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远眺群山环抱,   ④  近看小桥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3.要巧妙地选择句式。

巧妙选择句式。

对各类句式,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短句等要熟练掌握。

⑴短句和长句:

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⑵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例:

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句中A句是双重否定,比B句语气更强烈、坚定。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句中A句是肯定说法,B句是否定说法,后者语意轻弱,语气缓和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句中A句是双重否定,但比B句语气显得委婉。

⑶陈述句和疑问句:

疑问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

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吸引读者的注意,显得亲切自然;

反问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⑷整句和散句: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

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

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短句的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

无单调、呆板之感。

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如:

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四、课后练习

(一)戏剧主要靠对话来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双方面对面说话,尤其要求语言简洁、紧凑。

仔细阅读下面的原文和改稿,分析作者修改的原因。

1.“别气啦,梅娘”比“梅娘不要气”更加口语化,语气词“啦”控制了碧如的语速,给人老练成熟的印象。

“得罚你”比起“我们要罚你”,还包含了一种嗔怪的情绪。

2.四凤虽然对于鲁贵的污蔑十分愤怒,但仍然称“您”,一定程度上还是按住了这种情绪,她不直接说“您说话的神气真叫我心里想吐”,而是让鲁贵自己看看自己说话的德行,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厌恶又没有完全跟养父撕破脸皮。

3.戏剧中的补白,改稿比原文简洁,给了演员更大的表演空间。

(二)同学们认为下面的修改建议合理吗?

第一处改动较好。

“鲁迅先生说过:

‘野人怀土,小草恋山。

’”紧接这句的“土”与“山”,以“故乡国土”作主语使前后句之间衔接紧密,而且过渡也很自然。

把“怎能不怀念落入敌手的故乡国土”改成“背井离乡的人怎能不怀念”,长句变短句,反问的力度也因为语言节奏的加快而明显增大,从而更好地强调了人们对故土的依恋。

修改的第二处建议不太好。

这一句之前的讲的都是怀乡之情,这一句之后则是开始讲家乡口味了。

从语义和文思的贯通上来看以“怀乡之情”作主语是比较自然流畅的。

(三)修改下面的电报和短文,要求表达原意,简明扼要。

1.13日11时白云机场接。

2.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就不能抵制坏的影响。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⑴辨识常见修辞手法并领会其表达作用。

⑵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重难点)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说,话如果没有文采,这话就传播得不远。

写文章是同样的道理,杜甫有句名言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语言的锤炼。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有文采呢?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是让我们的语言和文章鲜活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

修辞是个大概念,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修辞格的作用。

二、链接高考

1.考纲要求: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语文)》中“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明确规定,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9种。

2.考查方式: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不考名词术语,侧重于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常见考查方式有:

(1)与现代文的阅读、古诗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考查对修辞手法作用的理解。

(2)与仿写、连贯等语用题相结合,重在考查修辞手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

三、常见修辞格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另外,还要注意句子的感情色彩。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好像、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A.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

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当作、化作”等联结。

例如:

A.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B.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A.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B.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

A.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荷花的美。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附】品味比喻的妙处。

1.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品味】用了借喻、暗喻。

红玫瑰是火,白玫瑰是冰,蚊子血,颜色艳丽,却让人隐约厌恶。

明月光,清淡幽远,可望而不可及。

白饭粒,不觉珍贵,却不能缺少。

朱砂痣,是心头隐痛,当时惘然。

换而言之,人多半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对已拥有的毫不珍惜,念念不忘的是那得不到的。

2.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品味】饭里的沙粒带来的感受应该每个人都是很清楚地,这种不在意料中的伤痛更让人不舒服。

用这样的比喻写出了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对信赖他的人的情感上的伤害。

(《围城》钱钟书)

3.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围城》钱钟书)

【品味】用那晶莹剔透、一碰即落的早晨花瓣的露水作比喻,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太太那溢满双眼的泪水将落未落,一触即落的娇柔情态,好像这样的人就在你我的面前。

2.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即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

例如: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②拟物,即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

A.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B.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⑶比拟的作用

运用比拟,可语言生动形象,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表达强烈的感情。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之间的相关点。

借代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