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样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8019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样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样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样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样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样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样例.docx

《教学设计样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样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样例.docx

教学设计样例

附件2:

教学设计样例

复式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晨曦小学 陈伟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下第106-10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估算能力。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导入新知:

1、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地得到体重?

3、师称生读数。

4、你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

5、填写在汇总表上。

姓名

×××

×××

×××

×××

×××

二年级时体重

6、师出示各小组一年级时的体重,你们想知道这一年里你的体重变化情况吗?

(把信息发给小组)

7、小组进行观察比较。

8、反馈,交流:

在观察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既然这样观察数据不方便,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两张表合在一起呢?

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2、通过折、摆、剪、粘等方法将两张表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中。

①通过折明白不能横的接,而要竖的接。

②合起来的时候可以把相同的部分(如:

姓名、名字)去掉。

③通过摆明白一般按年级先后顺序来合。

④明白数据的对应性,顺序不一的表不能合成复式统计表。

(板演数据不对应表的填写方式)

3、反馈交流小组的复式统计表。

①小组提出问题让别的小组进行分析、计算。

②小结:

我们在制作或填写复式统计表时就注意哪些问题(如上下的数据要对应)

4、统计全班学生一、二年级体重汇总表。

①刚才我们统计了小组内每个人一、二年级的情况,现在我们统计全班的体重情况表。

(边说边多媒体出示统计表)

人体重

年级

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以上

一年级

二年级

②统计方法的指导。

(沟通:

我们以前在统计时,怎样统计比较快?

③师生共同统计。

④根据统计表情况,回答一些问题:

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千克的人最少。

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千克的人最少。

你还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⑤延伸:

假如三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情况会怎样呢?

(师出示统计表)

人体重

年级

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以上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统计本班学生喜欢兴趣小组的情况,并填入P108页中的数据表中。

①学生进行统计。

②反馈交流,并回答题后的问题。

③还能提什么问题?

根据这个情况你对我们学校有什么建议呢?

四、课堂小结,延伸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能统计我们班男女生爱吃苹果、桔子、香蕉、西瓜的情况吗?

(自己试一试)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晨曦小学  陈伟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下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的实际操作,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能发现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数感。

2、通过课外搜集和课内汇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计数单位“千”的认识。

2、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接近整百数、几百几十数拐弯处的数法。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导入新知:

1、教师收集:

我国野生象的头数为180头;世界上龟的种类数是220种;章老师的“章”在新华字典的第622页;……

平时,你还看到过这样的大数吗?

(生举例)

2、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大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它的组成。

打开信封,倒出小棒,估计一下自己组小棒的根数,小组统一后写在纸上。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生估计,并写在纸上。

2、到底有多少根呢?

分小组进行数一数。

(沟通: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怎样数能让别人一下子看明白?

教师板书:

10个一是(十))

3、学生动手数,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数的过程中。

4、反馈、交流:

①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

看看与估算的结果的大小怎样?

②反馈,交流。

③将小棒摆放在三个盒子里,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多少根。

(教师引导出:

10个十是(一百)捆成一捆,放在百位上。

并板书)

④生演示摆,并板书写法。

(师板书:

有()个百()个十()个一)

⑤小组学生在组内摆一摆,读一读,说一说组成,并写在作业纸第一个位置上。

⑥知道了自己的小棒数量,想不想知道全班有多少根小棒呢?

⑦师生共同参与数数。

(边数、边写数、边板书数的组成)

⑧重点引导出999到1000的变化情况。

5、感知1000

①1000是多少个百?

②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10个百就是一千,一千里有10个百。

(教师引导出:

10个百是(一千)捆成一捆,放在千位上。

并板书)

③给这4个盒子取取名字:

 

你能马上记住这四个数位吗?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数一数:

青蛙看海:

小青蛙为了看大海,努力地边数边跳,现在已经跳了198下了,听说它再跳几下就能看到大海了,我们一起帮它实现梦想。

2、小朋友平时和爸爸、妈妈逛街时有没有注意商品的价格呢?

现在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①衣服②吸尘器

③洗衣机:

它的价格是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字相同,是多少呢?

学生先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最后提示它是一个最大的三位数。

3、手机(机动):

它的价格是由0,6,8这三个数字组成的。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样摆价格?

假如你是顾客,你又会怎样摆价格?

四、回顾课堂,游戏结课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请拿出你的卡片,找到与你卡片上的数一样大的小朋友,一起下课吧!

 

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石镜小学 徐燕枫)

课题

8、7、6加几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p103_104

课时

1课时

预设目标

达成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还要加强练习力度,以达到能正确熟练的口算目标。

预设教学重点、难点

突破与巩固

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的方法计算加几。

难点:

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使用效果

相应课件,小圆片,折叠式口算卡片。

预设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的除了6、7、8这几个数字宝宝之外,还有机灵猴。

瞧,他们来啦。

(课件出示8只机灵猴)

2、用上数字宝宝,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5只机灵猴)能再说一句吗?

3、看着这些机灵猴,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4、这个问题你能列式解决吗?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结果,要求用小圆片摆一摆,能不能想出别的方法。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结果,就用小圆片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你。

5、动手摆小圆片,形成表象。

师问:

①不管是从5个里拿出2个放到8个里,还是从8个里拿出5个放到5个里,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抽象出算理

(1)刚才是用小圆片帮忙的,不看着小圆片,计算8+5怎样想呢?

(1)8+5=

(2)8+5=

1010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板书)

(2)选择你最喜欢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二、尝试练习:

1、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考大家的这一题。

课件出示7+6=(把你的想法悄悄的告诉你的同桌)

2、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同桌是怎么想的。

(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板书。

7+6=137+6=137+6=13

8+5=13

10

3、小朋友算得真不错,树林里的小鸟也赶来凑热闹。

(课件出示小鸟图:

先飞赖7只小鸟,有飞来6只小鸟,)先说说图意,再提个问题。

三、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1、小朋友表现真棒,机灵猴带大家一起去看超级变!

变!

变!

(课件出示三个算式)

6+6=127+7=148+8=16

2、你能找出这三个算式变化的小秘密吗?

(和同桌交流后告诉大家)

(1)根据生2、3的回答,教师及时调整:

第一个算式是两个6加起来是12,我们就说二六是12;同样,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3、知道二六是12,6+6=12,你能很快算出6+5=?

6+7=?

9(教师直接板书)6+5=?

6+6=12

6+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找到这个小秘密有什么用呢?

让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折叠式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7+6=8+7=

7+7=148+8=16

7+8=8+9=

大声读出中间一题后,再分别算出上下两题的结果。

6、(课件出示)超级变!

变!

变!

2

7+6=7+4=6+5=6+8=

6+7=4+7=5+6=8+6=

(1)同桌选一个方框里的两道题,一人算上面一题,一人算下面一题。

(2)同桌一起汇报结果。

(3)比一比,每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变化?

(4)发现的这个小秘密对我们又有什么帮助呢?

(5)对口令计算。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数学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自己还有什么地方觉得不满意的?

调整与反思

 

生:

草地上有8只机灵猴。

生:

又来了5只机灵猴。

生:

草地上一共有几只机灵猴?

学生摆小圆片,反馈:

生1:

我先摆了8个红圆片,又摆了5个黄圆片,从5个里拿出2个放到8个里,凑成10,10+3是13。

生2:

我先摆了8个红圆片,又摆了5个黄圆片,从8个里拿出5个放到5个里,凑成10,10+3是13。

生:

都是用10帮忙的。

生我知道9+5=14,8比9少1,5没有变,那么8+5就比14少1。

 

(1)生:

8向5借2凑成10,5自己还有3,10加3得13

生:

因为8和2凑成10,所以把5分成2和3。

(2)生:

5向8借5组成10,8自己还有3,10加3得13

生:

因为两五相碰就是10,所以把8分成5和3。

 

生1:

7向6借3组成10,6自己还有3,10加3得13

生2:

6向7借4组成10,7自己还有3,10加3得13

生3:

刚才8+5=13,8少掉一个是7,少掉的一个给5,5就变成6了,所以7+6=13

 

生1:

这三个算式都是加法。

生2:

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6,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7,第三个算式的加数都是8,两个数是一样的

生3:

和是2个2个大起来的

生:

二七是14,二八是16

(学生继续往下编:

9+9=18,二九是18,10+10=20,二十是20。

生:

一个加数都是6,5比6少1,所以6+5=11,比12少1;7比6多1所以6+7=13,比12多1。

 

 

对称

龙岗镇小学潘丽霞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蝴蝶、蜻蜓、树叶的半边图、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

谈话:

河马老师领我们去认识几个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想)可是,这几个调皮的新朋友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的游戏,需要我们动脑筋猜一猜,好吗?

2.教师出示:

蝴蝶、蜻蜓、树叶的半边图

★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指名学生猜,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教师小结:

像蝴蝶、蜻蜓、树叶这样,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物体,在数学上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对称”。

4.板书课题:

对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找对称

1.谈话: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认出了新朋友。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是对称的,请你们赶快找一找吧!

★同桌互相说

★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认为耳朵、眼睛等是对称的,届时教师需当引导:

若眼睛一大一小,一只耳朵上有只小耳朵、另一只耳朵没有,那它们就不属于对称的范畴)

2.谈话: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对称物体,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再让学生观看图片,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这个概念的理解)

3.谈话:

既然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对称,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研究研究“对称”,对称究竟有些什么特点?

(二)思对称

1.谈话:

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我们在座的同学都认为蝴蝶、蜻蜓、树叶是对称的,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证明自己所说的是正确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全班交流,验证。

(对照学生交流的情况,让对折的同学在讲台前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对折以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师:

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三)认识对称轴

1.谈话:

你们看,这些对称图形被我们对折后,都留下了什么?

★指名多个同学说。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折痕。

2.谈话:

你觉得这条线像生活中的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寻找生活中对称轴的原形,加深对“对称轴”及“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小结:

在数学上我们也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师:

谁来叫一叫它的名字?

(会认读)

5.画一画对称轴。

6.找一找蝴蝶、蜻蜓、树叶的对称轴。

(四)判断。

1.谈话:

同学们真能干,对称轴也会找了。

老师课前还收集了一些图片,想请大家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帮我检查检查,哪些是对称?

哪些不是对称的?

说明理由,并指出对称图形的对称在哪?

★教师逐一出示:

衣服、数字1、水壶、飞机、五角星、剪刀等平面图形,学生按要求判断,说明理由。

(五)折对称轴。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是否是对称图形,若是对称轴在哪里,对称轴有几条?

2.学生活动展示。

★★★课中操“变魔术”

形式:

教师选取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对折,随便剪一剪,让学生猜展开后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随着游戏的深入,长方形对折的次数可以相应的增加。

(安排课中操的目的主要是为后面学生创造轴对称图形做一个铺垫。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1.谈话:

看了刚才同学们的表现,老师好开心。

那现在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创造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啊?

请大家赶快利用手中已有的材料,动手创作吧!

比一比,哪位同学剪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创作,教师来回走动指导。

★学生作品展示。

四.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1.我们班的同学都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对称图形剪得又快又漂亮。

快乐的数学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赶快说给大家听听吧!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2.教师课堂总结:

其实,对称美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不光给我们带来了美观,它们还有其他很多作用呢!

这就要求我们以后不断去发现,不断去学习!

 

10的认识

临安市教研室  章毓刚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64《10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0的认识投影片,10以内数字卡片,小棒、圆片及算珠等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600字以内)

1、让学生认识10,理解数10的意义,会读写10,学会10的组成与分解。

2、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方法来认识10,通过数一数、拿一拿、比一比及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10的意义、大小关系及组成。

3、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反思及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

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学习策略指导。

策略选择的思考:

10的认识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9的认识之后,学生对数的意义包括基数与序数都已经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数的组成与分解,数的大小关系等基本上是比较熟练了,并且10以内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会读会写。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所选用的教学是:

(1)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方法来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教学生的方法,教师只是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交流与质疑,不断地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使知识从缺陷走向完整,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

(2)以操作和游戏活动为主线开展不断的延伸教学,让学生举例身边真实的、可以用数10来表示的物体,拿出10个物体,与教师、同学比一比拿的物体比别人多或少,用数字卡片与老师、同桌对数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理解数学。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情景(投影片出示教材中的情景)

让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交流讨论(数数,写写)

请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知道的物体个数带领大家数一数如:

学生发现图上有10个人,就请他当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如果学生能直接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如:

图上有一位老师。

教师要强调:

你们都像他这样用学过的数来说。

如果学生第一个学生不能从数学角度来说如:

图上有鸽子。

教师要马上引导:

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说一说。

3、引入“10”。

(1)质疑:

你们已经知道一位教师,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

四个女孩子可以用数几来表示?

(要求学生说一说,并写一写这个数)

(2)那么,刚才同学都数了,这里有十个人,十只鸽子,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

1、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及从数学的角度方法来观察。

2、让学生来当小老师,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面对的问题,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展开

(一)10的意义和读写。

1、紧接上一环节,“十个人,十只鸽子”用数几表示

并写出来。

(1)让学生说,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来写,其他学生

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2)矫正写法。

他写的怎样?

你能写得更好看一些?

每个人再写一个“10”,然后在书本的“日字格”上写

(3)读一读。

2、在自己的学具盒中数出“10根小棒或三角形、圆片”,

并且让同桌互相数一数,他数对了吗?

3、举例。

要求学生说出身边确实存在的“10个物体”。

4、10的序数位置认识。

出示:

我们已经知道1-9各数在尺上有自己的位置,那么10的位置在哪儿?

让学生思考后填一填。

(二)10的大小关系

1、师生游戏。

先教师先抓一把小圆片(不超过10个),让学生猜一

猜,然后数一数。

接着,教师与学生玩游戏。

如果教师抓10个,要求学生拿出的圆片比老师少;如果教师抓的是9或比9少的数,要求学生拿的数比老师大。

板书:

10和910和89和106和10……

思考:

两之间可用什么符号?

2、同桌游戏。

出数字卡片或抓小棒、圆片等,

(1)师报:

如比10少,比8多。

(2)同桌抓圆片并填写:

(三)10有组成

1、请学生数出10个物体(小棒或圆片),把10个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交流。

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分解。

3、调整。

让学生有序的排列10的组成,可以从1和9,2和8……9和1,也可以一对一呈现:

1和9,9和1,2和8,8和2。

4、游戏——对数。

老师出一个数,要求学生出的数与老师所出的数组成10。

先师生游戏,然后生生,同桌游戏。

三、小结——揭示课题(略)

从物体个数可以用一个对应的数来表示,让学生理解十数“10”的意义。

“尝试——矫正”,让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学习,减少教师的讲,学生模仿的单向行为。

让学生列举身边真实的10个物体,避免学生的随意性,训练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洞察力。

用空白的尺,让学生去填,增加思维空间,可以真正理解序数。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理解数的大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的组成,学生已经经历过,这里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摆一摆,然后得到10的所有组成,最后矫正为有序排列,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游戏——对数,帮助学生掌握组成,增加趣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