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长100分钟。
考生务必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有关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
B.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
C.构成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答案】B
本题考查有关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知识,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核糖体含有RNA.
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C.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D.生态系统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答案】A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
。
。
。
。
。
。
等等都是系统,并且是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应该是群落!
而不是的生态系统。
例如: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三个层次。
“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说法不正确。
3.右图表示某种蛋白质中相关基团的数目,据图可知该蛋白质
A.由两条肽链组成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过程中脱去125分子的水
【答案】A
每一条多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由图示信息可知,R基上羧基数为15,蛋白质中羧基总数是17,肽链一端游离的羧基数为17-15=2,即有2条肽链。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藻虽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乳酸菌无核膜、核仁,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D.醋酸菌不含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对氧气特别敏感,其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的内表面
5.右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
B.被动运输过程有时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图中c可表示葡萄糖进入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
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
【答案】B
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表示糖蛋白,②④表示膜蛋白,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a、b、c、d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
;③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能流动的。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C.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的
D.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答案】C
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酶活性与所处的环境改变有关;酶分子在催化反应的前后结构不变;酶结构改变可影响其活性或使之丧失活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的酶要求的催化反应条件都不相同,大部分酶在PH=7的情况下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PH=2时活性最高。
7.磷酸化是指在某些物质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如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而来。
下列结构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的是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线粒体内膜
【答案】B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
ADP酸化实质上就是ATP的形成,ATP的重新产生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8.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
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答案】C
根据图示分析,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
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答案】C
考查细胞呼吸的知识。
细胞呼吸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它们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而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可以产生[H],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
10.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
2:
2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知识。
根据图示分析,①③为有丝分裂后期、中期,②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不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癌变的细胞不受基因控制,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A
衰老的细胞代谢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就像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正常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值癌细胞。
12.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用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答案】D
赫尔希和蔡斯做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含32P标记的DNA的T2噬菌体和用含35S标记的蛋白质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3.右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细胞结构
或物质,I、Ⅱ表示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I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B.一种③可以识别并携带多种氨基酸
C.④上的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②上不同的密码子
D.①上的遗传信息经I、Ⅱ过程转变为④的氨基酸序列
【答案】B
一种③tRNA只能识别和转运一种氨基酸。
14.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
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答案】D
豌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玉米为异花传粉植物,因此隐性个体的豌豆自花传粉所得F1全为隐性,而隐性的玉米个体既可以接受含显性基因的配子,也可以接受含隐性基因的配子。
15.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黄曲霉菌能否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相对性状
B.温度、pH等环境因素不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C.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D.黄曲霉毒素能够致癌属于生物的表现型
【答案】A
本题以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为材料,主要考查对表现型、基因型概念的理解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表现型的含义以及表现型与基因型、环境间的关系。
它们的关系如下: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子。
性状指生物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及生理特性,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属黄曲霉的特性,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的性状,从题中“其生物合成…,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可判定环境因子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由于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一性状受“受多个基因控制”,且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故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黄曲霉毒素致癌不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性质,故不符合表现型的定义。
故选A
1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
图中个体Ⅱ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bbB.BbC.XbYD.XBY
【答案】D
根据遗传规律分析,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者是伴X隐性遗传病。
故选D
17.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答案】C
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不属于同种生物;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多倍体。
1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
【答案】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19.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
激素减少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
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答案】C
本题考查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知识。
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20.下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
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答案】C
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促使性腺增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1.右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
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答案】C
根据图示分析,M细胞是记忆细胞,E细胞是浆细胞。
浆细胞促使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2.已知侧芽1、侧芽2、侧芽3距离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
【答案】B
植物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第一个侧芽部位的生长势最高,从而抑制了它的生长。
23.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和果实的成熟,但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
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果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遇大雨后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这是因为脱落酸
A.能抑制小麦种子的发育和脱落B.高温降解后对发芽的抑制被解除
C.对果实的成熟与乙烯有拮抗作用D.对种子的发芽与赤霉素作用相似
【答案】B
考查脱落酸的作用。
高温降解后对发芽的抑制被解除
24.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答案】B
由图可知,二者为竞争关系,甲最后呈衰退型,甲的竞争力小,在t1~t2时刻,甲的竞争力强,但二者的种群增长率较小,说明二者竞争力较弱,在二者增长率相等是竞争力达到最大,后来甲呈衰退型,竞争力又变弱;t2~t3时间内甲种群和乙种群出生率都是大于死亡率,种群呈增长趋势;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的数量增长较快,但不呈“J”增长;t4时间时,甲的种群增长率最小,乙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2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答案】C
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是依靠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完成的,
2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B.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入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C.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D.检测梨汁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D
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后,才可以用于观察;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上镜检;因为在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应用50~65℃水浴加热2min,再观察颜色变化。
27.右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
增加盐量
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
醋时应适当降温
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
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0C,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28.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D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值升高,指示剂变红。
这就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29.右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中
B.图中①②过程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
C.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均为纯合子
D.此实验说明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
【答案】C
此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是无性繁殖的过程,如果离体的组织是纯合子,将来得到的试管苗是纯合子,如果离体的组织是杂合子,将来得到的试管苗是杂合子;①为脱分化,②为再分化,脱分化过程没有细胞的分化;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培养就可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而不是细胞膜流动性。
30.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
B.利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方法均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
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答案】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并经单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得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能无限繁殖但不具有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7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31.(7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右图为某些蛋白质
在细胞内合成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请分析并回答:
(1)物质①为,它的合成需在细胞核中的催
化下进行。
图中①与②结合后进行的生理过程称为。
(2)若合成的是分泌蛋白,还需经过结构(填图中序号)的加工和分类形成小囊泡,并最终以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3)若上述分泌蛋白为人体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这是⑤完成功能的分子基础。
【答案】
31.(7分)
(1)mRNARNA聚合酶翻译
(2)
胞吐
(3)受体(或糖蛋白)信息交流
本题考查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过程的知识。
①为mRNA,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合成的是分泌蛋白,还需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类形成小囊泡,并最终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分泌蛋白为人体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32.(7分)已知甲植物适宜在森林腐殖质层生活,乙植物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
图一表示两种植物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二为曲线l所代表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模式图。
请分析并回答:
(1)图一中代表乙植物的曲线是。
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d点时限制甲植物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2)水参与细胞器①生理活动过程的阶段,细胞器②中产生CO2的场所是;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3)在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a、b、c)下,曲线1代表的植物对应图二中的状态依次是。
(4)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是。
【答案】
32.(7分)
(1)曲线ICO2浓度
(2光反应线粒体基质温度
(3)IV、II、III、I
(4)甲
(1)由题干信息可知,甲植物阴生植物,乙植物是阳生植物。
由于阳生植物的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都高于阴生植物 ,所以曲线1表示的是阳生植物;当光照强度为b1时,一植物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故该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图2中显示细胞器①能利用CO2并产生O2 并产生CO2,为线粒体。
叶绿体利用CO2的场所和线粒体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IV状态表示线粒体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而叶绿体不吸收CO2,说明植物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图2的Ⅰ状态表示叶绿体消耗的CO2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空气,说明植物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甲图中的c点;Ⅲ状态表示表示线粒体产生的CO2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叶绿体没有从外界吸收CO2,说明植物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甲图中的b2点;Ⅱ状态表示表示线粒体产生的CO2部分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部分扩散到大气中去,说明植物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甲图中的b1点。
33.(5分)家蚕属于二倍体生物,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右图表示家蚕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含量变化。
请分析并回答:
(1)正常情况下,雌蚕在产生卵细胞过程中含有2个Z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
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和品质,可依据原理通过杂交育种来完成。
(2)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图中段被抑制,导致细胞分裂不能完成。
(3)若在图中A点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DNA,之后
将细胞放在不含同位素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在
GH段进行检测,其中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所
占比例为。
(4)若雌性个体在图中GH段细胞分裂正常,IJ段细胞分裂异常,染色体都移向细胞同一极,则形成的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答案】
33.(5分)
(1)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基因重组
(2)BC、FG
(3)25%
(4)ZZ或WW或没有性染色体
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雌蚕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W;雄蚕体细胞中含有ZZ性染色体,因此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
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图中BC、FG段被抑制,导致细胞分裂不能完成。
34.(9分)已知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为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
(1)据图分析,F1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2)理论上说,F1植株上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构成的每个株系中,表现型有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植株占。
每个株系中高秆和矮秆的表现型之比为。
(3)研究人员发现,所有株系中有一株系(甲)种植后全部表现为高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