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7130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docx

报纸的经营与发行

报刊发行过程介绍

报刊发行过程即报刊编辑出版以后发送给读者的过程。

报刊发行业务沿革

中国最早的报纸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读者对象是分封在各地的皇族、官吏和封建王朝的上层人士,由政府设置的邮驿传送。

到了明代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民间可以设立报房,出版报纸或公开叫卖或接受订户。

清末民初,报刊有很大发展。

发行方式有以下几种:

(1)报社自设发行机构,直接办理本市、外埠读者订阅或零售批发。

市内订户由报社雇用送报员投送。

外埠通过邮局按新闻纸邮寄。

(2)报社通过本市、外埠的批发机构发行,不直接办理订阅或零售业务;

(3)报社不设发行机构,报纸全部由私营派报社包销。

后来在北京出现了一些报馆联合开办的报纸发行市场,通过报贩层层批发零售;有的直接投送预订户,有的设摊零售或沿街叫卖。

杂志一般由书店经销。

这种发行方式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在中国革命根据地,报纸发行主要通过赤色邮政(交通局)传递。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先后成立邮、交、发三位一体的战时邮政,承担报刊的发行传送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和“第一次全国人民邮政会议”决议,经中央批准,决定在我国报刊发行实行“邮发合一”的体制。

报纸于1950年起陆续交邮局发行,杂志发行工作于1953年从新华书店和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全部转移给邮政部门,“邮政合一”初期,杂志发行沿袭书店的发行方式,读者可以随时直接向报刊出版地邮局订阅各种杂志,然后由出版地邮局在杂志出版后按期向订户直接寄发。

为适应报刊发展的需要。

1953年对报刊发行方式进行了两项重大的改革:

(1)将大批报刊直接订户从发报刊局转移到当地邮局。

(2)将订销局与发报刊局之间直接要数结算关系,改为省邮电管理局汇总后向发报刊局要数并统一结算。

这是“邮发合一”以后报刊发行过程的一次重大改革。

为加强报刊发行业务管理,邮政总局决定自1988年1月1日起进行报刊发行中心局的试点工作,由各省确定一部分地、市局为报刊发行中心局负责辖属订销局的报刊定单审核、汇总、要数、结算和二次分发报刊;其工作程序是:

汇总要数系统;分支机构——订销局——中心局——发报刊局。

封发报刊系统:

发报刊局——中心局——订销局及其分支机构。

中心局的试点工作1988年开始在江苏省苏州、南通、河北省承德、沧州四个局试行。

1990年1月起在全国试行,到1992年,在16个省建立了27个中心局。

1988年以后,部分报刊社实行报刊自办发行。

其发行过程主要是通过组织系统或自行组织零售网点发行报刊。

运输则通过邮政、铁路和公路。

结构由宣传、收订、要数、汇总、结算、通知印数、分发、运输、投递和零售等10个作业环节构成。

(1)宣传为了扩大报刊发行量,在报刊集中收订期间,全国各地邮政发行部门组织大规模的报刊宣传推广活动。

向广大读者介绍报刊内容、订阅办法、收订时间、广泛征集订户。

(2)收订一般采取三种形式:

窗口收订,在邮政局营业窗口,受理读者订阅报刊;上门收订,邮政局派出取费员,到读者家里收订报刊;通过社会报刊发行站在机关单位内部办理本单位公、私订户订阅报刊。

(3)要数报刊订销局在规定的日期内将收订的各类报刊,分别逐种计算出收订总份数,加上需要的零售数,填写报刊定单,向主管省邮电管理局发行部门要数。

(4)汇总省邮电管理局发行部门接到所属报刊订销局的报刊定单后,经过审核、汇总,计算出各种报刊的全省总份数,填写“报刊汇总定单”,向相关发报刊局要数。

(5)结算省邮电管理局发行部门根据报刊定单向所属订销局结算报刊款,发报刊局根据报刊汇总定单向各省邮电管理局结算报刊款,同时对报刊社会进行报刊款结算,通知印数,发报刊局根据各省报刊汇总定单,经过审核汇总每一种报刊的全国总订数,填写“报刊要数通知单”,分别向各报刊社订货。

(6)分发报刊出版后由出版单位或印刷厂送到发报刊局指定地点,经验收后,按订销局所要份数进行点数分发,封装后交邮运部门。

(7)运输邮运部门按照报刊发运时限要求、发运次序、将报刊发运到各订销局。

(8)投递订销局收到报刊后,经过进口分发,投递员按投递卡上的户名、地址,将报刊迅速准确地投送给订户。

(9)零售报刊出版后,订销局通过自办或委办零售点,将报刊销售给读者。

投递零售都是报刊发行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收订、要数、汇总、结算、通知印数是报刊发行的数据传输过程;分发、运输、投递、零售是报刊发行的实物传递过程。

报刊发行的10个作业环节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由订销局(市县邮电局)、省邮电管理局发行部门和发报刊局(报刊接办局)三个部门共同完成。

订销局负责组织所属分支机构进行报刊发行的宣传、收订、零售和投递工作,并向省邮电管理局要数。

省邮电管理局发行部门负责接收所属订销局的报刊要数单、审核汇总、向发报刊局要数,并与所辖订销局结算报刊款。

发报刊局负责办理报刊接办、与出版单位签订发行合同、接收省邮电管理局报刊汇总定单、向报刊社会通知印数及报刊分发、交运工作,并与各省邮电管理局、报刊社结算报刊款。

报刊发行过程组织原则

报刊发行过程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

首先,报刊发行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必须树立整体观点,上下环节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建立会网统一的规章制度,保证报刊发行任务的完成。

其次,报刊具有时限性很强的特点,报刊发行的各个环节必须遵守统一的分段作业时限要求,简化作业程序,减少重复劳动,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报刊传递给读者。

第三要不断改善服务,扩大服务网点,为读者订购报刊提供方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

第四,报刊发行工作也是一项经济工作,组织发行过程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

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消耗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报刊发行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通知出版情况通知出编发报刊目录版情况订销局省局定单发报刊局处理部门委托发行宣传读者收订要数汇总

结算通知印数报刊社通知印数投递运输分发印刷厂零售交货

报刊发行业务发展

为适应报刊出版事业的发展,中国报刊发行除利用邮政发行的主渠道外,将进一步运用社会力量,通过国营、集体、个人多种成分,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发行报刊。

在作业方式方面已开始从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逐步使用电子计算机、捆扎机、报纸自动分发流水线进行报刊收订、订单处理、帐款结算、封发报刊。

随着报刊发行新技术的利用推广,邮政报刊发行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报刊传递时限进一步加快,更好地满足出版部门和读者的需求。

建立效益型报纸发行模式

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总经理陈君聪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一语道出了发行的重要性。

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报纸发行面对的是读者市场,是支持广告市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销售的终端。

因此,办报人不得不将发行工作上升到关系报纸存亡的高度来重视,建立全新的发行模式是报纸现代营销的迫切需要。

既然是关注经济效益,就必须遵循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和提升竞争力水平的原则。

发行量大,只意味着一张报纸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从经济学角度关心的是报纸的另一个市场———广告市场,而广告商更看重的是一张报纸的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传媒业面临没有退路的竞争,把传媒放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去参与竞争,这是传媒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根据多年从事报业工作的实际,提出发行不再以“发行数量”作为主要的经济指标,而是以“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衡量发行工作的价值,目的是要建立一套较高层次的、面向市场的、互动型、效益型的发行模式和主动型竞争模式,引入面向市场的经营决策机制和竞争体制,最终目标还是如何建立符合自己报纸地位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发行市场的竞争与分化

  1.白热化的发行竞争

  在报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发行竞争最为激烈,是报业竞争的主战场。

几乎波及各大中城市发行市场的“订报送报”可谓报业市场中最惨烈的价格大战。

各地报纸“第一品牌”的影响力是长期经营积累和高投入的结果,其核心价值是与市场和读者的需求高度吻合而形成的。

一个城市不可能出现几家报纸平分秋色的均衡状态,主流媒体是当地报业市场的龙头,按国内外报业经营及发展的理论,趋同化的报纸产品在市场上“第一位”和“第二位”之间的发行量相差1/3左右,经营收入差别一般在一倍左右。

市场中处于弱势的报纸不甘现有地位,强势争夺“市场第一”的位置势必引起价格大战,付出巨大的代价。

  不惜代价的价格大战严重扰乱了发行市场,对同地域的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要保住市场领先的主导地位和市场份额,就不可能坐视不理,必须强化竞争手段,加大竞争投入。

但加大投入不是盲目地扩大发行量,而是要集中在“有效发行”上,集中在更高层次的“市场占有率”上。

  2.竞争促进市场的分化

  在很多城市,报纸产品趋同、市场定位相同,造成报业结构的严重失衡。

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地域里展开超强度的趋同化竞争,必然引起价格大战,后果只能是拚资源、拚利润、拚实力,这就是报纸价格大战越演越烈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报业已形成了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得报纸正在走向市场平均利润,经营成本增加而利润率在降低是一个趋势。

报纸消费市场的细分和重组都反映了现阶段市场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竞争状况,反映了市场对生活、时尚类报纸的需求在增加。

同时也说明了报业市场化的程度正在提高。

但是,报纸媒介拥有相对垄断性。

由于在一定时间、地点上媒体的数量有限,通过竞争确立了优势的媒体拥有数量大而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一般都占有很高比例的市场份额。

这是竞争促进市场分化的结果。

  二、关注市场占有率的发行策略

  1.地区主流媒体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

  要形成一个地区的主流媒体需具备3个条件。

一是发行量是否在该地区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即具有较竞争对手高得多的市场占有率。

一份报纸在目标市场上发行量占主导地位不仅要看其发行量是否占市场首位,还要看其与市场份额第二位竞争者的差距,才能在目标发行市场上占据牢固稳定的主导地位。

二是要具有权威性,这主要体现在受众对报纸的信赖度和报纸在受众中的声望和公信力等方面,报纸发行是否覆盖了社会的强势群体是构成权威性的基础。

三是应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综合性日报的发行,既要考虑到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效益,又要面对市场,满足和支持广告消费市场的强烈需求,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广告投放模式所要求的市场占有率

  在信息爆炸、媒体众多的今天,必须思考更有针对性地对广告目标受众发出更直接的、更有效的信息传播,采取双向沟通的数据营销和资料库营销等。

发行的市场占有率对专业广告媒体公司和外地广告商的影响力是媒体调查公司提供专业数据和研究结果,属于较高层次的营销方式。

  对本地广告商的影响力要复杂一些,其中包括广告信息量的大小及权威性、媒体的强势和品牌优势、受众对媒体的消费习惯、认同度和忠诚度的大小等。

一份报纸在目标区域市场发行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其能否成为该区域市场的主流媒体,而主流媒体地位影响着其在该地区的广告市场份额。

广告商向某区域投放广告的原则是:

集中选择当地主流媒体的城市日报,以实现广告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市场影响力。

只有在一个地区或城市里没有主流媒体的情况下,才会考虑选择多家相对平行的媒体分散投放广告。

因此,应以抓好本地市场作为发行工作的立足点,以发行市场的扩大促进广告市场的拓展。

  对于中国的传媒产业来说,媒体的整合不止是技术手段的整合,更是观念的整合和受众体验的整合,媒体经营者的争夺对象是广告商,但他们与广告商的关系将不再是简单买卖的关系,而是共同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式交流的伙伴。

在发行中关注对市场有效消费人群的有效占有率,关注市场营销所得数据和建立数据库营销模式是一种高层次的双向互动合作,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

  3.市场占有率与发行数量的关系

  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发行数量是一个静态的定额,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定性和定量的辩证关系。

原有的静态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市场结构之上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的发行模式,是一种被动型的营销方式。

报社印刷多少报纸,发行部门就努力发出去,以发出多少份报纸来界定发行工作的价值。

  而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动态的发行模式,它必须按经济规律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量比的变化,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和维持一张报纸在报业市场中的地位等市场要素来确定发行的数量、范围、目标人群等,十分重视以发行数量和发行结构为基础的发行质量,以利润率为核心指标。

新的竞争方式和产品价值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采用和强调的是更加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价值补偿机制。

  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必须要有一定的发行量,追求必要的到达率,没有发行量的支撑,报纸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报纸发行量在成本倒挂的情况下,并非越大越好,一份报纸会因市场、成本等因素而客观要求发行量适度,也就是说在报纸的发行量上存在一个区间,该区间的发行量能使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而超过此区间的发行量所导致的发行亏损将远远大于其产生的边际效益。

市场占有率包括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终极目标是利润指标。

市场占有率建立在有效发行、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本地市场主流媒体所需要的数量之上。

因此,报纸的发行理念要从盲目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行,发行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工作重点一定要放在改善发行质量上,以提升发行的有效性,即努力提升读者群的整体素质,以及读者群与广告客户的关联度,而不是盲目追求发行量。

  4.关于“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

  发行量大仅仅意味着一张报纸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广告商看重的是一张报纸的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有效发行”所指的是发行范围覆盖与广告经营所要求的“有效的目标消费群体”,读者群与目标消费群的吻合度越高,广告效果就越好,广告商的忠诚度就越高。

  “无效发行”一般指读者群与目标消费群相关度不大的发行量。

但是,发行量中有一些所谓“无效的部分”有时也起着重要作用,是支撑一个地区主流媒体权威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果报纸发行是以某一区域为主要目标市场,处理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关系立即上升至一个战略问题,特别是地区的主流媒体,必然会关注在全国市场中的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压缩了地域空间,在这种趋势之下,一个地区的消费市场不可能独立于全国市场之外。

外地的发行相对本地区而言可以起到树立品牌形象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外地市场的发行虽然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对本地市场经济效益的创造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由于外地发行成本较高,经济上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效益比,即外地市场的拓展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放在那些容易树立品牌形象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同时要把外埠发行市场的开拓与当地广告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尽量争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条件成熟时,可考虑以开办地方专版的形式挤入当地报刊市场分一杯羹。

重视外埠发行中的价值,是高级竞争形态所必须考虑的战略要素。

可根据集团效益及发展状况来确定外埠发行战略。

  三、效益型发行模式的建立

  1.有效而经济的发行策略

  效益型的发行模式是从大众营销转向目标对象营销,关注的是发行质量的高低,以发行数量和发行对象是否能覆盖主流消费人群作为发行量和发行方式的决策依据。

  效益型发行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在经济适用的原则基础上,体现了以主体利润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它需要考虑市场综合因素和报业系统生产流程的完整性,如:

总成本、发行成本、有效发行、个人订户比例、发行时效、广告商对发行量的要求等。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发行是它的销售终端;作为一个地区的主流媒体,发行的效益决定它的市场占有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和报社重新调整发行策略,在重新调整了与采编和广告的关系后,不再以发行量作为唯一指标,而是以市场占有率来调整发行结构,发行目标为一个地区强势媒体所必需达到的市场份额,以此为依据制定一个“有效而经济”的发行策略,将发行工作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次。

  2.投入产出的优化———重组资源打造强势媒体新组合广告理论认为最先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当然地成为市场第一品牌,它比第二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强烈的不可替代性。

市场第一品牌在趋同化竞争中处于上风,但是在细分市场中很容易受到挤压,受到来自本地和外地差异化媒体产品强烈的竞争压力。

我们在报业竞争的现状中看到,一些地区的主流媒体地位受到来自市场的挑战,传统的发行模式不再管用,新的发行方式的建立关乎到未来报业的发展。

  针对目前深圳报业市场的最新竞争态势,笔者认为应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在更高层次上建立新型的竞争对策:

  

(1)采用媒体组合方式,将有效的资源用在保证与主流报纸相适应的发行量上。

媒体产品层次多、内容丰富,在发行策略上,推出“媒体组合”概念,采取捆绑方式进行复合销售的新模式,意在为新媒体的独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整个报系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主动型的、自我完善的、适时调整的发展机制。

  

(2)强化“新组合”的主流媒体地位。

以尊重读者、关心客户、回报社会为着眼点,在增加资源重组经济成本的同时,增加对读者和广告商吸引力的效益成本,以报业产品的资源重组为新的投入,谋求市场有效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最佳产出,打造一个报业产品门类齐全的强势媒体新组合。

“新组合”形成投入产出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模型,面对报业市场中不惜代价的激烈竞争,为了获得更大的产出,就必须进行更大的投入。

其目的就是要强化“新组合”的主流媒体地位。

  (3)由被动型发行竞争转向主动型发行竞争。

主动型发行竞争可以在报纸经营的高端市场形成以下优势:

发行数量和发行结构更加优化合理,提高发行质量,以最佳的发行量争取到最大的广告投放量,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有效防御对手的同时可以形成挤压的态势,巩固和强化主流媒体的地位,获取较高的市场增长率。

效益和竞争力是经济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媒体产业化过程中,面对一个迅速成熟的市场,我们急需创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从追求发行数量到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战略转变,标志着报业的竞争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

3.构筑现代化的发行观念

(1)发行时效与市场先机。

报纸的出版时效对抢占发行市场先机尤为重要,只有抓住先机才有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发行的角度看,出早报十分重要。

利用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争取第一个到达市场、第一个与读者见面的报纸,无论在零售市场,还是在整订市场都很重要。

出早报,关键要解决认识问题,从采编、制作、印刷、发行等生产流程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同时要充分估计到市场快速发展的势头,提早考虑建立现代化印务中心和现代化物流中心的战略决策。

  

(2)整合资源建设发行大网络。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发行和广告代理都属于市场准入的范围,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做好准备,按国际规则来调整和规范运作体系,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利用资本杠杆,整合行业资源建设发行营销大网络,这是一个1+1>2的放大机制。

加入WTO后,形势要求我们在相关领域迅速调整到位,尽可能地抢占有利“地形”和“位置”,把握好眼前,将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此外,报邮横向联合发行、有效利用发行的边际效益、充分开发城域营销网络等,都是可以深度开发的发行经营项目,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3)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发行队伍。

要搞好报纸的发行,必须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组织观念、现代管理手段、现代市场意识的发行队伍。

利用物流技术整合发行及客户资源,重点是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并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调度,专业化的职业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发行队伍,在城域和区域发行网的建设中树立自己独有品牌,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事业和竞争要求。

这些都必须面对而又要在报业市场竞争中实施的系统工程。

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应在挑战中把握机遇,使中国报业可持续发展。

美国报纸发行体制与机制

作者:

辜晓进

如前所述,美国报纸广告价格制定的最主要依据就是发行量。

由此可见,发行在报纸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美国报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没有发行,哪来广告?

美国报纸的发行在历史上得到过两种环境的支持:

一是文盲减少,刺激发行。

据统计,1870年美国10岁以上公民不识字者占20%,当年的人口数量和报纸发行总量分别为3845万人和260万份,平均每15个人拥有一份报纸;1960年全国10岁以上文盲下降至1.9%,当年人口数量和报纸发行总量分别为17932万人和5830万份,平均每3人拥有一份报纸。

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1910年,美国农村人口约为5000万人,占总人口的53%;到1960年,只有20%的人口住在农村。

这两种环境变迁,促进了美国报纸的发行。

但从20世纪中叶以后,各报的发行与上述两种环境变化已无甚关联,全凭各自的功夫去占领读者市场。

美国报人公认报纸发行量的扩大必须依赖三大条件:

一是向读者提供及时全面的本地、全国和世界新闻,以及令读者满意的副刊和评论;二是报纸内容在发行范围内易于理解并令读者感到亲切;三是有一个组织完善和管理得法的发行部。

这第三大条件,就是对发行部的检验了。

一、报纸发行三大渠道

美国报纸的发行渠道与中国相似,即家庭投递、街头零售和邮寄三种,但比重略有不同。

美国报纸发行量中,家庭投递占绝对多数,只有少数4开城市日报以零售为主。

很多报纸,大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小如长岛《新闻日报》《奥兰多前哨报》《斯坦顿岛前进报》,其家庭订户都占70%以上,有的达85%。

这部分报纸因滞留在读者手中时间长,订户多为拥有自家住房的中产阶级,因而也被视为最有价值的发行(就吸引广告而言)。

《纽约时报》企业发展部高级主任约翰·戴利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我们的发行有两种形式:

零售和家庭订阅。

零售占我们总发行量的40%,家庭投递占60%。

这与20年前比有很大变化。

那时零售占90%,家庭投递仅10%。

其实,零售是永远也得不到保证的销售,你只能希望人们到商店去购买报纸,却不能确定最终能卖掉多少。

而家庭订阅就好得多,一旦订阅,你就将订户锁定在一个时期内,无需每天去吆喝。

所以多年来我们的经营方向就是尽可能多地将零售读者转变为家庭订户。

遇到下雪或其他原因导致街头零售受阻,庞大的家庭订户可以保证报纸的基本发行量,订户也不必冒雪上街买报纸。

家庭订阅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让订户预先付款,报款落袋为安。

我们现在星期天和平日的家庭订户分别有100万户和70万户,遍及全国。

报纸易主时,这部分发行的数量常常直接决定报纸的转让价格。

街头零售又分为报摊销售、超市代销和售报机销售。

其中又以售报机为主要特色。

美国很多报纸都有自己的专用售报机,因此大街闹市常可见一排七八个甚至十多个铁制售报机,读者只需往里投币,即可开箱取报。

《今日美国》在沙漠等渺无人烟的地方也能发行报纸,功在售报机。

该报最多时拥有13万台售报机,如今大约还有4万多台,原因是零售摊点大大增加。

以零售为主的《芝加哥太阳—时报》在芝加哥一地就拥有1万多台售报机。

报摊销售是指在城市街道旁书报摊或书报店销售,这种情景与中国街道上我们所看到的没什么两样。

很少看到有人背着报纸沿街销售的,我想那是报纸太厚太重的缘故。

超市销售泛指在商场、咖啡店、超市等商店里销售的报纸。

到美国大型超市购物,常见各类报纸摆放在收银台附近或靠近入口的地方,人们购物时顺带取一份报纸,一并付帐。

在一些小的食品超市,通常一进门也可见到零售的报纸。

美国报纸的发行人员很重视在超市的零售。

《波士顿环球报》分管发行的副总裁雅丝曼·那米尼对我说的一段话可佐证这一点:

“在波士顿,我发现零售的潜力很大,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售报潜力很大。

于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