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6710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docx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

  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本文根据近期理论界的文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挑战和战略等三农问题的几个焦点进行梳理,试图为下阶段的改革和有的放矢的争论理出思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县域经济

  引言

  尽管农村是掀起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忽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

随着其他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机制的基本建立,所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导致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我们这里将近期学术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讨论作一综述,以对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作一梳理。

  1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这三者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1]:

农民是经济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水平,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农业发展的如何,及其结构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稳定性。

农村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

在“以农补工”和“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状态下,农村越来越被置于边缘化境地;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困局中,农民于市场经济语境中表现得越来越失语。

如此,以土地为生存技术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只有选择外出逐利谋生,同时也把更多的梦想和希望留给了他们的下一代。

在广大农村,父母双双出去打工,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经愈来愈多。

实际上,很多外出打工者基本上是为他们的子女积攒学费而“投资未来”不断流动的。

可是,这些“留守儿童”又成了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盲点他们小小年纪便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来,一些家庭“投资未来”的理想也随之破灭。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提出对“三农”问题解决措施,并且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3]。

他提出,XX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等。

XX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必须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4]。

他提出了完善支农政策,改善生产条件,稳定涉农价格以及拓宽增收渠道等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8]: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重要历史任务

  今日的新农村建设不过是过去10年中国乡村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而已。

当然,它也有自己独特的内涵[5]。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负担重、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6],“三农”问题又一次引起朝野上下的广泛关注,且成为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背景下,新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蓬勃而起,并从前人那里获得了经验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而新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问题又使这次新乡村建设运动有了新的样式、特征和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农业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l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生命科技的世纪[7],是自然科学发生重大变革并取得突破进展的时代,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

技术、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将具有智能化、生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明显特征。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加紧密结合,人们在21世纪能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完善,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而农业科技的发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

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提升、土地产出率的提高还是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还是环境资源的保护都离不开科技进步。

尤其是我市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农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显著改观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作用更显突出。

  2.3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

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应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9]。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大舞台。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推动了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增强了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是沿海地区发展的一大亮点。

比如,浙江省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形成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强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促的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又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农民素质全面提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可以实现良性互动[10]。

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发展县域经济。

  3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1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

  县域经济是以县(市)级行政区划规定的范围为管理对象,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是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单元,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的总和,是区域经济的概念之一[11]。

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其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丰富性。

在县域经济这个范围内,既有城镇经济,也有乡村经济,既有第一产业,也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比较全,可以说,几乎整个国民经济的所有指标,在县域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反映。

  建国后,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2]:

农村经济阶段、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和全面推进“三化”阶段。

进入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11]。

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的发展时期。

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

它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是工业资源的基地,是拉动消费的“超市”,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是,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如城镇化发展滞后,高等资源要素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体制性影响等等。

面对县域经济的这些特点,我们应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县域经济的发展。

  3.2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城乡一盘棋,工农一齐抓”[13]的指导思想。

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摆在战略位置,打破城市工业、乡村农业、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壮大县(市)经济的实力。

  笔者认为,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笔者觉得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10]的思路,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安置就业、活跃市场和保持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14]。

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

经济发达县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

  四、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12]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五、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3县乡干部在县域经济中的职责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县乡干部的正确领导,县乡干部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县委书记在一个县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对该县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5]。

而要推动县域经济,就必须提高县乡干部的领导发展能力。

  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6]。

笔者认为领县乡干部要提高领导能力,应着眼于抢抓机遇、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突破封闭思维模式,面向市场,创新配置资源思路。

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准确定位;应着眼于把握重点,推动落实能力的提高,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切入点,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应着眼于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机制创新能力的提高,实施人才战略,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县域经济能否走向壮大,关键在于培育人力资源,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瓶颈”[16]。

因此,必须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考虑,把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落到实处。

  总之,三农问题错综复杂,任重而道远,以上仅仅是对近年来学术界对三农政策论述的一个综述。

任何改革的一小步进展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本文只是就其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梳理,试图为下阶段的改革和有的放矢的争论理出思路。

    参考文献

  [1]叶昌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J).中国科技信息,XX,14

(1).

  [2]董洪霞.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J).商场现代化,XX,474

(1).

  [3]温家宝: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重中之重(J).农化新世纪,XX,5.

  [4]马凯称解决三农问题是今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J).农机市场,XX,1.

  [5]李昌平,贺雪峰.在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看新农村建设[N].中国证券报,XX,2.

  [6]申端锋,刘国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1.

  [7]白宇阳.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J).农业科技,XX,4.

  [8]程春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XX农业科技,XX,1..

  [9]张建刚,杨艳.发展县域经矫加快社会蚕义新农材建设[N].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XX,4.

  [10]李泽民.论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Z).维普资讯,XX,1.

  [11]姜信治.论县域经济的发展(M).甘肃民族研究,XX,2.

  [12]余明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Z).学说连线,XX,7.

  [13]阎增福.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实践(J).湖北经济,1996,6.

  [14]蔡社宝.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保证(Z).维普资讯.

  [15]杨先平.县委书记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领导科学,XX,21.

  [16]黎裕生.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民族论坛,X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