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6669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概论.docx

《企业管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概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概论.docx

企业管理概论

企业管理概论

1、企业的概念:

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2、企业究其本质而言,它始终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

3、企业的产生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

4、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来划分,企业可分为:

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按照企业所属行业来分:

企业分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农业企业等;按照市场类型来分:

企业可分为生产型企业、金融企业、信息咨询企业等;按照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来分:

企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按照企业组织形式来分:

企业可分为简单综合型企业、简单专业化企业、多元专业化企业和跨行业综合型企业;按照财产组织形式来分:

企业可分为单个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重要特点是:

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

6、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7、外向型企业的特点是:

生产过程立足于国内,但国际市场为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

8、“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主要角色,西方发达国家最有影响、最活跃的经济力量的是跨国公司。

9、第三方物流的组成包括分包商,物流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合约通常至少为1年。

第四方物流运行的主要核心是集成商。

10、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是:

产品、人、财、物、信息。

11、个人业主制企业中,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

12、一般来说,在公司制企业也中,有限责任公司是多数,股份有限公司是少数,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适合大中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13、战略联盟是指有若干个彼此存在一定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不同行业或生产不同类产品的工厂联合组成的公司。

14、企业集团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企业联合体,而且它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最快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15、虚拟企业的优越性:

1、可提高企业竞争力;2、更充分地利用各种劳动资源;3、降低管理费用。

16、过去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保持着单一国有的工厂制企业形态,这种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7、公司制企业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其经营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经营者的业绩也能据此予以判断。

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最典型、最成熟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已成为大型企业的主要形式。

18、公司制通过股份结构多元化,既能有效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又能大规模筹集资金,分散国有资产的风险。

公司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是由法人管理结构负责进行的。

公司制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是董事会,但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大会。

19、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可以根据公司制企业的收益情况,借助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完成国有产权的转移,使国有资产得到合理配置,保值增值。

20、经营服务型企业是指:

以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为核心,把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联系的科、工、商、贸等企业合起来形成的企业集团。

21、在我国,适用于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方式是国家控股经营;适用于兵器等特殊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方式是国家独资经营;在全国企业中数量最多的经营方式是国家参股经营。

22、租凭经营责任制的出租方是国家授权企业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委托的部门。

23、企业管理之所以具有二重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的二重性。

24、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

25、管理计划职能内容包括:

1、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制定企业中长期和近期目标;3、拟定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并进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26、依据企业管理的二重性原理,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

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

27、计划职能能为组织职能规定方向乃至要求,控制职能和计划职能相互交叉的一项工作是:

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28、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相一致,以确保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工作是管理的组织职能。

29、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兴旺发达的根本。

现代企业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财富,在企业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是信息。

30、控制对象的全面性是将控制职能分为局部控制职能和综合控制职能(全面控制)的标准。

31、控制职能是指按照规定计划和其他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是工作按原规定计划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32、高层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

经营战略决策是企业高层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高层管理者的最重要职责。

企业中层管理的内容一般是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构成要素为对象,形成一系列的专业管理(规范化管理也是中层管理的内容)。

企业组织结构的中高层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履行好董事会职责与职权的重要措施。

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班子和监事会四个部分组成。

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适应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

33、企业基层管理的对象时作业层,因此又被称为作业管理或现场管理。

34、物质供应管理包括物资的采购、储备、保管、发放和合理使用等项管理工作,是为企业创造物资技术条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条件。

35、相关性是指系统各个组成要素不是彼此隔离、毫无关系的,而是花香作用、相互依存的,从而形成一定结构复杂的系统。

36、系统是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综合而成的具有特点功能的有机整体。

37、根据信息的反馈的方式,可以把控制分为前馈控制和简单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检测运行过程输入,根据输入的实际情况,预测运行结果是否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其最大的优点是使控制者有了“先见之明”。

38、经济合同在一般企业管理方法中属于经济方式。

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实行按劳分配的企业管理方法是经济方法。

39、企业管理理论展开的基本出发点是人性假设。

从“工具人”到“社会人”体现了人本化思想。

40、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和创新理论建立的前提是学习人。

41、整体化思想体现了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的扩展;战略化体现了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的时间维度上的延伸。

42、网络化是管理理论人本化、整体化、战略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43、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核心能力。

组织中最关键的,最佳学习单位是团队。

44、企业股东大会闭会期间的权力机构是董事会,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3-13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为5-19人。

45、以总经理为首的高层经理班子,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主要弊端是职责不清。

46、从我国实际问题看完善经营管理者行为报酬机制应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需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月薪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年薪制”,另一方面,需完善风险收入机制。

47、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只能根据任务、目标的需要来就额定,符合组织设置的任务目标原则。

48、任务与目标是企业组织结构设置的归宿,任务与目标原则也是有关组织结构设置的各项原则中的总的指导原则。

49、衡量企业经济按结构的成效如何,不是只是看机构砍掉多少,最根本的是要看机构精简后,其能否更好地促进企业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50、一个人只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遵循了组织机构设置的指挥统一原则。

51、集权和分权指的是企业决策权的集中化和分散化。

52、最早、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直线结构,这一结构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以及产品和技术比较单一、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的企业组织结构。

53、事业部结构指的是“联邦分权制”和“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的组织结构,其优点:

1、既有利于企业上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又有利于各事业部在企业总政策的控制下自主经营,允许发挥各自的积极性。

(根据“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的原则);2、有利于培养全面的管理人才。

54、矩阵结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适用于军工、航天工业公司。

以企业竞争地位、战略经营领域吸引力为坐标,形成的综合性方法是麦肯锡矩阵分析方法。

在麦肯锡矩阵中对战略经营领域的吸引力的确定,出未来的需求增长率以外,还包括未来盈利率的指标。

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中,处于双高位置的区是明星区,处于双低位置的区是瘦狗区。

在麦肯锡矩阵图和波士顿矩阵图中的“现金牛区”相对应的经营战略选择是挤干榨净多做贡献。

55、发展型组织提出的基础是学习型组织。

56、通过流程再造,企业组织结构转变为流程型组织。

流程再造中企业的组织结构由传统的职能型组织转变为“队”型组织。

57、美国的学者管理学界在研究了日本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价值观。

从结构上看,企业文化包括内隐部分和外显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载体和具体表现。

58、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59、一般说来,企业深层文化包括企业最高目标、经营管理风格、企业道德、理想信念。

企业文化的深层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最高目标、企业道德和企业风气等。

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最高目标。

60、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庆功会制度等属于企业文化的中层文化。

企业风气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共同的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61、企业文化一旦定型不会轻易改变,将在长期内发挥作用,这一特征反映了为企业文化的稳定性。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了解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倡导示范;企业文化必须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范。

石油、航空行业体现了攻坚型企业文化。

过程型企业文化的特点是低风险,反馈慢。

62、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

1、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2、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诠释者和宣传者;3、企业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表率作用。

参与式企业文化建设认同的关键。

认同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6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摒弃的方式是说教,在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64、人力资源区别于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前者有能动性。

人力资源的特点是时效性、差异性、能动性,它还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

展开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是人力资源职务分析。

65、职务说明是提供有关工作任务、职责信息,确定职务。

职业价值评价是企业制定工资标准的依据和对岗位进行价值排序,评估岗位重要性,确定岗位职能等级。

任职资格说明包含了有关工作程序和技术的要求内容。

66、需求预测是企业编制人力规划的核心与前提条件。

67、马斯洛、赫茨伯格、麦克利兰是“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管理”与“成就激励论”的代表人物。

68、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导向,来指导和引导员工行为的活动称为激励。

69、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属于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型。

70、提出职务扩大化和职务轮换的原因是:

1、分工过细引发核心问题是工作单调化、缺乏多样性;2、缺乏多样性会影响员工能力的发挥,激励作用不足;3、增加工作的多样性可以更有效地激励和使用员工。

人员使用的最根本目标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71、当某位管理者在某岗位上取得突出成就之后,就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上,但是他并不具备从事这一职务的才能,这一现象被称为彼得原理。

如果企业只有行政职务晋升这一条路径,管理人员往往被提升到他们不能胜任的层次上,这种晋升渠道被称为H型晋升。

这种晋升方式不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其他的晋升方式还有:

1、双渠道晋升方式;2、内部考核晋升;3、“空降”式晋升。

72、专业知识培训包括采购知识培训、生产知识培训、信息化培训。

展开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考察培训效果的依据是培训目标。

73、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指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要利用物质利益这个动因,调动国家、企业和职业工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分配制度方面应坚持的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4、实行以结构工资为基本形式,以劳动报酬同岗位与贡献挂钩浮动为基本原理的工资制度,代表着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

结构工资之中按照不同职务的劳动技能、责任大小、劳动条件、繁重程度等因素而确定的工资单元是职务工资。

所有岗位员工都可享有的待遇是基本工资,并且这也是在结构工资之中,保障劳动者及本生活需要,维持劳动力在生产的工资。

在结构工资制中根据企业运营状况的好坏和个人劳动成果的多少而确定的工资单元是奖励工资。

奖金是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是一种辅助工资形式。

在结构工资制中按照员工工作年限计算的工资部分是年功工资。

浮动工资制的集体表现形式包括联产计酬浮动、联责计酬浮动和百分计酬浮动。

对于从事产品销售或新产品开发工作的人员最适宜采用的工资形式为提成工资制。

75、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工人生产某种合格产品的数量×该产品计件单价。

76、从广义上说,福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共同享受的物质文化待遇。

集体福利事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员工福利基金。

77、1991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员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基金的标准不得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

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要求劳动合同制工人向社会保险部门缴纳养老保险金,企业交工资总额的15%。

78、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企业战略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经营战略问题,且经营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最核心的部分。

企业经营战略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提出的,它的实质在于寻求改革和创新。

企业经营战略的全局性是指经营战略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追求企业的总体效果。

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属于企业管理周期中的战略方案的拟定、评价和选择工作。

79、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目标战略理论;普拉哈拉帕德和盖瑞哈默尔于1990年首先提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战略再造理论。

80、企业经营战略中第一层次的战略是总体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战略思想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群众对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它是指导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

战略目标是指以企业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

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

战略方针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中,起导向作用、统帅作用和灵魂作用。

战略阶段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在规定的战略期内所划分的若干阶段,以便分期地去实现总的战略目标的要求。

经营策略(战略对策)的特点:

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

81、经营战略制定程序的步骤:

1、形成战略思想;2、进行环境调查;3、拟定、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4、实施战略方案。

8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这反映了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外部环境调研中对政治环境的分析内容包括:

国际政局分析、国内政局分析、国内政治任务分析。

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育情况属于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经济环境。

资源供应情况属于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资源环境。

企业资源环境分析的内容是:

1、自然资源及开发情况调研;2、资源供应情况分析;3、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分析。

科技环境分析是指对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

83、用户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来的市场容量。

对用户的现实需求分析就是对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行的分析。

84、生活资料产品的需求趋势取决于需求层次和消费结构。

对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情况的细致分析属于对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的主要内容。

心理和自然因素属于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之一。

竞争状况的调研实质上是对市场商品供给情况的调查研究。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用户对专用产品的需求趋势呈现为上升趋势。

85、机、电、仪一体化即机械技术-电子计算机-电子仪表技术。

86、能够反映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的条件:

1、竞争对手的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2、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

87、企业某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指产品在市场总量中所占有的比重。

88、企业内部一般情况调研的内容是:

1、领导者素质分析;2、企业发展情况分析;3、企业管理素质要求;4、企业财务、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89、企业进行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外部的机会和风险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90、企业生产能力分析属于经营实力分析。

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难易程度分析是技术开发能力分析。

产品获利能力分析是对产品进行盈亏和资金利润率的分析。

增长型战略包括:

1、内涵型发展战略;2、多样化经营战略;3、联合、兼并战略。

91、经营哲学是指在企业创造物制裁和精神财富的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营方针是企业经营哲学的具体反映,是企业宗旨的表达方式。

“以优取胜”“以质取胜”的方针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方针。

92、有顾客就有市场,企业使命就是要发现顾客,创造市场。

企业使命决策是指企业解决为哪些顾客服务的选择。

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原有顾客的需求多年呈下降趋势;新的需求正在上升,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适宜选择改变企业使命的决策。

在顾客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需求,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就需要采取扩大企业使命的决策。

衡量企业一切工作是否实现其企业使命的标准是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包括:

发展性目标、竞争性目标、利益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是指企业的生产规划目标、技术进步目标、管理现代化目标。

利益性目标是指企业在增加对国家贡献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增加企业受益和经营者、劳动者收入的目标。

93、多样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现有产品和市场领域基础上,开发和生产新的、异质的产品,或提供新的不同的服务,相信的市场领域拓展,谋求长期稳定经营的谋划与方略。

发展型战略是指在某种产品近期和远期市场需求量均很大,竞争又不怎么激烈或者竞争对手少且竞争对手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的总体战略,且该战略是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

稳定型战略就是维持现有水平的战略。

河北省的企业向北京、天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拓展经营空间,这实行的是区域化经营战略方案。

企业重组战略是指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发生裂变、分立,形成多个公司的经营战略。

多向多样化流动战略是指以企业现有设备和技术为基础,将资本流向与现有产品和劳务完全不同的领域的战略。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是为了在竞争中能够以廉取胜。

企业经营单位战略的专业性是指战略工作主要是对所从事的某一经营事业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开发和生产的谋划与方略。

进攻型战略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战略。

进攻型战略是指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某公司,拥有国际级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对竞争对手居高临下,频频出击的战略。

固守某一经营领域或市场的战略成为防御型战略。

实施转型战略的目的是谋求一个新的经营领域继续存在下去。

94、职能战略包括产品战略、质量战略、科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市场战略等等。

从产品的深度上进行决策,产品战略包括品种单一化战略和品种多样化战略。

当产品市场容量有限,竞争十分激烈,而企业的经营实力居中时,应当选择维持型市场战略。

当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市场竞争激烈,继续扩大市场的可能性较小时,企业适宜选择“稳中待退”战略。

战略绝科学化的标志包括:

决策信息的可靠性、决策程序的完整性、决策方案的优越性。

95、现代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设备与工具。

企业技术开发的对象是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

为了消除污染、改善职工劳动条件、防治职业病方面而进行的技术开发属于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开发。

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对产品的加工制造方法、技术和过程进行的改进和革新的技术开发属于生产工艺的开发。

“移植”是指引进成套或关键技术、设备,由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使用的技术引进方式。

“嫁接”是指把企业外部引进的新技术成果,与本企业的有关技术成果结合起来的技术引进方式。

“交配”是指同外国、外地区、外单位共同协作研究开发,以去的共同科技成果的技术引进方式。

海上石油钻井装置的开发,集机械、光学、电学、计算机及环保等多种学科与一身。

这种技术开发的途径属于综合性技术开发途径。

总结提高型的技术开发途径一般是指以小革新、小建议、小发明等为主体的小改小革活动。

对现有技术向技术的深度、强度规模等方向的技术开发是延伸型。

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最基本的条件是科学技术队伍。

在企业科学技术工作队伍中,由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构成的科技人员比例反映了科技队伍的能级结构。

96、科技合同包括:

技术转让收入;批量试生产产品收入;技术服务性收入;各种专项业务收入等是技术开发经费的来源。

研究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原料和基础是科学技术情报。

技术价值的评价主要是从技术角度作出评价,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技术的先进性;而是技术的适用性。

技术评价的内容是技术价值的评价、经济价值的评价、社会价值的评价。

技术开发成果的特点是技术先进、生产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企业技术评价的方法中,经济技术评价法可用公式表示为:

97、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的整体概念出发,综合各种因素的技术评价方法是综合评价法。

一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决定与很多条件,其中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成果的技术成熟性,二是成果的技术适应性。

98、价值工程的创始人是美国工程师迈尔斯。

在价值工程中,产品功能与成本比值称为该产品的价值。

价值工程运作中对功能坚决要求定位化。

价值工程初期的主要应用对象是工程。

功能是指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资源。

对于洗衣机而言,每次洗涤的衣物容量属于商品功能特性的能力。

价值工程中功能和载体的的关系是:

1、顾客购买物品时需要的是它的功能,物品只是功能的载体;2、一种功能的实现不可能没有载体;3、功能与其载体必须结合。

我们通常所讲的确保某种产品的功能,是指要确保向用户提供的产品达到必要功能。

价值工程中,辅助功能是为更好地实现基本功能而服务。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综合效益。

价值工程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取得成本。

顾客购买商品的价格是指购买成本。

价值工程的思路是提高价值获取效益。

提高产品价值最理想的途径是提高功能并降低成本。

价值工程工作程序中“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评价”几个步骤属于分析阶段。

价值工程活动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产品的功能分析。

99、企业每天都在对进行的生产过程所展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是生产管理。

100、企业各生产环节的工作,不能出现前松后紧、忽高忽低的现象,即要保证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101、对象化的优点包括:

1、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2、便于进行生产管理;3、能节省加工中的停放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