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631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

(一)

语文试卷2013.5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4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蓓蕾(bèi)轩敞(xuān)负载(zǎi)耳濡目染(rú)

B.淡薄(bó)濒临(bīn)颠簸(bǒ)既往不咎(jiù)

C.胚胎(pēi)邮购(yóu)剔透(tī)言简意赅(hé)

D.差使(chāi)绮丽(qǐ)联袂(jué)栩栩如生(xǔ)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一个社会、一个团体,口号是不可少的,它具有凝聚人心、指明方向、(振、震)作精神等积极作用。

“振”有“奋起”的意思,“震”有情绪过分激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振”。

B.李清照的词作,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惋)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

“婉”有“委婉”的意思,“惋”有“同情”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婉”。

C.服装师采用了“复古”的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服装设计的智慧,其中自由和流畅的线条设计,又与西方现代服装的很多理念不谋而(合、和)。

“合”有“符合,一致”的意思,“和”有“和谐”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填“和”。

D.没有牢固的安全屏障,网络就永无宁日。

他决心为信息网络构筑一道(艰、坚)不可摧的“网上长城”,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艰”有“困难”的意思,“坚”有牢固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坚”。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物质文化遗产中“故”与“新”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相生相融的关系,“新”以“故”为基础,“故”以“新”为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B.他们,虽然有不同的信念与性格,但面对战争,却有了一份同样的人性坚守。

战争,就是这样让不同的灵魂殊途同归。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二十年不懈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上天入海”的梦想。

D.学生应该有独立的见解,不要总是事事附和老师,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与见识。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

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

《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

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美轮美奂。

A.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亮缓缓爬了出来。

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

那山峰的积雪流淌的亮光,像水银,又像岩浆,①,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

高原的夜之灯啊,②。

A.①慢慢向下涌动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B.①迅速漫延开来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①慢慢向下涌动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①迅速漫延开来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对大自然生动而沉静的书写,是一种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抒发。

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的韵致,闲适的意境,优美的意象,给人一种心闲气自华的牧歌般的轻快情味,从中你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近;普列什文,是一个大自然的歌者,在他的笔下,那些自然生灵,有如亲人似的悠游于你的身边,牵手于你的衣袖;而从梭罗远离尘嚣,在湖畔的轻唱微吟中,不是还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旷达与疏放吗?

这些唯美的颂歌是人类诗意的栖息于大地的亮丽风景。

A.文段中“清闲的韵致,闲适的意境,优美的意象”,运用排比,突出了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所蕴含的丰富、美好的韵味。

B.文段中“有如亲人似的悠游于……,牵手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生灵与人的亲近与和谐。

C.文段中“不是还可以看到人生的旷达与疏放吗?

”运用了反问的句式,强调梭罗作品中表现了人类旷达和疏放的精神。

D.文章结尾“这些唯美的颂歌是人类诗意的栖息于大地的亮丽风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那些唯美的颂歌比喻成诗,表达了赞美之情。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入口处特点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3分)

孟子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说理充分。

比如,在《鱼我所欲也》中,以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领起,表达了对贪求富贵,舍弃①的强烈谴责。

又如,在《②》中,文章开头列举了以③为首的六位历史人物奋起于苦难之中的事例,阐述了艰难困苦对于人才的作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配合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生“减负”活动,班级准备出一期以“减轻负担,快乐学习”为主题的黑板报。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阅读材料,提取关于中小学生课业情况的主要信息,并根据两则材料得出关于中国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结论。

(4分)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压力问题与日本、韩国、美国相关机构共同对四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的比例为86.6%,日本为69.0%,韩国为74.8%,美国为67.1%。

中国学生的学业压力高居四国之首。

【材料二】

主要信息:

结论:

10.如何“减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也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概括两条相同的具体意见。

(4分)

老师:

我们迫切希望减负要做系列改革。

如教材枯燥、内容过多,教学大纲要求过高等等都需要改变。

“减负”要提质,要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作业,提高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减负”之后,课余时间增多了,学校的其它设施要上去,充实孩子们的课外活动。

学生:

特别希望作业少一点,精一点,不留简单的惩罚性的抄写类作业;希望老师上课幽默、生动;还希望中队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趣的活动;每天有锻炼的时间,能痛痛快快地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电视,和伙伴聊天……

家长:

减负是对的,孩子和家长都有强烈要求。

但是,减负要统筹规划。

首先就要减轻升学压力,小升初,中、高考就是孩子们的一道道坎儿,我们的压力很大。

作业方面,能不能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

再如,放学时间提前,孩子回到家中的这段时间怎么安排?

相同的具体意见:

①②

11.宣传委员为本期黑板报拟出标题,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

(要求:

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上句:

课业繁重中小学生难觅快乐踪影

下句: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核舟记》,完成第12—14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高可二黍许可:

(2)其人视端容寂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罔不因势象形翻译: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翻译:

14.说说第②段中,作者写小窗上雕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

何作用。

(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回家过年真好》,完成15—18题。

(共15分)

回家过年真好

林少华

①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家乡过年。

对于远方游子,老家才是家,家乡才是家。

家可以幻化为老屋门外招来喜鹊的粉红色杏花,幻化为井栏旁边披满夕晖的歪脖子柳树,幻化为木篱笆上爬的长豆角和葫芦瓜,幻化为雪地里通往茅屋的一行孤独的脚印,甚至幻化为土墙上挂的一把二胡或牧笛……但无论怎样幻化,最后都一定幻化出母亲的身影。

母亲才是家乡星空中的月亮,才是家乡岗顶上的晚霞。

可以说,家乡因母亲而温暖,因母亲而让人梦绕魂牵。

想家意味想母亲,回家过年意味回家看母亲,看母亲慈祥而苍老的面容,听母亲呼唤自己乳名的语声,吃母亲亲手做的年饭……

②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

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汽车站火车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

然而,此刻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里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③回家过年真好!

能回家过年真好!

④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

我1982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今年2008年!

我在广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年,在青岛过年,惟独没在家过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

简直难以置信,28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

我怎么会那样?

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⑤忙吗?

忙。

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

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救灾的前线,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

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了。

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

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吗?

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夜晚……

⑥不错,28年里有三个年是和母亲一起过的。

但都不是我回老家母亲膝下,而是母亲来我身边。

第一次在广州,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

对母亲来说,广州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似乎总在提醒她千万别忘记乡下人身份。

母亲怯生生打量整街整巷的花市,怯生生注视手拿一束束鲜花的红男绿女,怯生生听着她根本听不懂的喜洋洋的广东方言。

那怯生生的样子让我有些不忍,于是我带她去比广州小得多的肇庆七星岩游玩,在几乎没有人影的湖心路上,满目青山绿水似乎唤起了她似曾相识的归属感,露出少见的舒展的笑容。

第二天中午要退房时,我走进她和父亲住的房间,发现香皂、牙具和毛巾好端端放在那里没动,一问,母亲又恢复了怯生生的神情,反问那东西是随便用的么……

⑦后两个一起过的春节是在青岛,第三个距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恍若昨日。

走进为父母在市中心租住的一楼套间,客厅煦暖如春,年过70的母亲和父亲正面对面坐在桌前包饺子。

父亲擀面饼,母亲包,包我最喜欢吃的带有浓厚家乡味道的酸菜馅饺子。

酸菜大概用凉水浸了很久,不怎么酸了,切得很细,放了炸过油的肥肉渣进去。

年夜饭就吃母亲包的饺子。

吃着吃着,“咯嘣”一声吃出一枚硬币——原来母亲仍按老家习惯包了两三个有硬币的饺子。

“谁吃到谁有福,今年你有福!

”母亲笑眯眯地说。

水仙花开得正香,一盆春兰也知趣地擎起了两三朵小蝴蝶样的墨绿色小花,一家人就对着两盆花吃瓜籽唠家常。

母亲还拿出她戴着老花镜做的棉拖鞋叫我穿上……回想起来,那才真正是我后半生最幸福的夜晚,那才叫幸福。

⑧可惜长达28年时间里这样的夜晚实在太少太少了,因了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了我所谓的忙,因了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种种理由……时至现在,即使回家过年也永远不会有那样的场景了,那样的场景只能在影集和梦境中寻找了!

惟其如此,今年我才那么想回家过年,那么羡慕不顾一切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因为等待他们的是母亲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15.第④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不厌其详地列举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过年?

(3分)

答:

16.文章第⑥、⑦两段,记叙了作者与母亲两次过年的情景以及他不同的感受,请你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说出作者产生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

(4分)

答:

17.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知趣地”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答:

18.阅读第①段,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二)阅读《北京的四合院》,完成19—20题。

(共6分)

北京的四合院

赵济众

①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②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置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数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或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③北京的四合院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建筑布局。

这种建立在家庭联系与私人交往上面的传统布局,已经历了数代人,产生了一种凝聚力量与和谐气氛,使人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为社会内的行为和个人的抱负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宝贵因素。

④人们已经发现,居住在高层建筑,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了;原来传统格局形成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消失了;人们的社交活动减少了,精神上的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没有了。

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封闭式的孤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居住在高层建筑中的老人和儿童,常年“高”居简出,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儿童的智力发展都受到影响。

⑤国内外的事实说明:

人们不仅以拥有良好物质条件的住宅为满足,还强烈而习惯地要求拥有符合人性心理,能与周围的人彼此联系、共同生活的居住环境。

如果人造环境不符合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在缺房的情况下暂时会感到满足,一旦住房较多,人们的要求也就改变。

高层建筑的这种社会功能缺陷,已引起许多建筑师和有识之士的关注。

国外一些建筑师设计了类似我国四合院式的建筑,如菲律宾为一般城市居民设计的低层高密度“四户一院”住宅群,丹麦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都是力求满足人们心理要求的居住环境。

⑥北京人口密度大,人均占地少,开发建设一些高层建筑无可厚非。

但是,如何使现代化高层建筑保持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尊重和理解人们的居住习惯,在保证每家拥有独立空间的前提下,突出四合院建造的社会功能?

如何利用楼间庭院、凉台、天井、走廊以及室内外空间所有可以利用的引伸点,创造出一个生气勃勃,协调而多变的建筑空间,把人们从压抑窄小的室内空间里“解放”出来?

这是人们对建筑师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义务和责任。

19.第⑤段列举两个国外建筑师设计的四合院式建筑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3分)

答:

2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说菊儿胡同楼房式四合院住宅具有哪些特点。

(3分)

【材料】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菊儿胡同的楼房式四合院住宅,保持了老北京四合院“鱼骨式”传统布局,以通道为骨架,向南北发展形成“进院”,向东西扩展形成“跨院”。

小区由一个一个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独门独户,廊檐是室内、室外空间的过渡和邻里间交往的地方。

楼栋高2—3层,像四合院一样围合起来,中间是宽敞的庭院。

院中有石桌、石凳和各种植物,白天人们在此休憩、活动,傍晚时分,这里成为邻里间交流的“平台”。

答:

(三)阅读《知足知不足》,完成21—23题。

(共9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

什么叫“知足”呢?

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

《现代汉语词典》说: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

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

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

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

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

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

什么叫分?

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

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

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

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

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

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

“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

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

——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

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

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还有一句中国老话:

“学海无涯。

”说的都是真理。

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

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

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

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①[毛锥]毛笔。

②[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21.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分)

答:

2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

(只填序号)(2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答:

23.简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3分)

答:

六、作文

24.题目:

魅力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10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

(一)

初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5

一、选择(共12分。

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C

D

C

D

二、填空(共8分)

7.⑴答案:

自缘身在最高层

(1分。

有错不得分)

⑵答案:

采菊东篱下

(1分。

有错不得分)

⑶答案:

直挂云帆济沧海

(1分。

有错不得分)

⑷答案:

初极狭才通人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答案:

①义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舜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9.答案示例:

主要信息:

中小学生课业情况中,认为“作业量大”的学生人数比例最高,且中学生的比例高于小学生。

结论:

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主要源于“作业量大”等课业负担。

(共4分。

“主要信息”共2点,每点1分;“结论”共2点,每点1分)

10.答案示例:

①提高作业质量②充实课余活动

(共4分。

“相同的具体意见”共2条,每条2分)

11.答案示例一:

问题复杂,各方人员渴望配套减负。

答案示例二:

要求强烈,各方人员提出诚恳意见。

(共3分。

“语意”1分,“句式”1分,“字数”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12.答案:

⑴大约⑵正,端正

(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

(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做的。

(共4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

赞美雕工技艺精湛;符合核舟“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暗示当时苏轼泛舟赤壁时,环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与第⑥段中“对联、题名并篆文”相照应。

(共3分。

共4点,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1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共15分)

15.答案:

作者想借此表达自己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的自责、愧疚。

(共3分)

16.答案示例:

在广州过年,母亲来到大城市“怯生生”的样子使我感到“不忍”;在青岛和母亲一起过有家乡味道的年,我感到很幸福。

(共4分)

17.答案示例:

以花的善解人意,渲染了全家人一起过年时温馨、幸福的氛围。

18.答案示例:

作者通过杏花、柳树、长豆角等一系列与自己生活密切关联且留下烙印的形

象,写出家乡的美好、亲切与温暖,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者用“招来喜鹊”、“披满夕晖”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家乡的美景,并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幻化”其中,用排比的句式使眷恋故乡、思念母亲的情感得到强化。

(共6分。

内容2分,写法3分,语言1分)

(二)(共6分)

19.答案示例:

现代居住环境一定要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北京四合院符合人性心理的建筑

特点,能弥补现代高层建筑社会功能的缺失,同时受到国内外建筑师的推崇、关注。

(共3分)

20.答案示例:

继承了四合院传统布局特点;既维护了每家每户的独立性,又方便了邻里之间的交流。

(共3分)

(三)(共9分)

21.答案示例:

“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

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做出贡献。

(共4分。

“知足”2分,“知不足”2分)

22.答案:

②(共2分)

23.答案示例:

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

(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