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622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

规范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感 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

解析:

A项,“儒雅谦恭”有误;“揖三公”表现诗人早年远大的志向;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这是对当年抗金生活的回忆.

答案:

AC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从诗歌中“当年”的志向和现在“一簪华发醉秋风”,可见壮志未酬;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可见诗人的不得志和年老迟暮之感.从“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可见对友人的怀念和自己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

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扑蝴蝶

赵师侠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①脱箨②,方塘荷翠毡.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   景何限?

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注】 ①琅玕:

翠竹的美称.②箨: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脱箨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

B.下片主要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

C.“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D.下片“景何限”一句承上启下,诗人通过美景何限的惋惜,进而引发世事沧桑的感慨.

E.“一杯洗涤无余”,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

解析:

B项,不是用典,诗人意在表达自己的不俗装束与不凡气度.D项,“景何限”结合全词来看是词人对美景由衷的赞美和感叹,并无惋惜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答案:

BD

(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词中人物的形象,要抓住词中的描写和抒情分析.如上阕中描写的景象,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致,下阕中“心清尘不染”“洗涤无余”“万事消磨”“浮名薄利休羡”等直接体现了诗中人物形象的性格.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刻画了一位雅致洒脱,心境明澈、超脱而不慕名利的词人形象.词人对所写之景的喜爱,如薰风小院,绿竹翠荷,侧面烘托出词人的情趣雅致.词人轻纱细葛、羽扇纶巾、披襟散发的装束中自有一份洒脱非凡气度.“心清尘不染”“洗涤无余”“万事消磨”“浮名薄利休羡”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明澈、不慕名利的超脱心境.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芳草渡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注]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 “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解析:

C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精神,故而没有“幽怨”.E项对表达方式的分析有误,这首诗重在叙事,没有写景.

答案:

CE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此题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注意词下的注释,“雁”的解释;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问道几时回”“君去也”“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由此可准确判断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女子,“留”“送”“捻”“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不难把握人物形象.

答案:

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③“留”“送”“捻”“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巢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 ①内人:

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

宫门.③巢:

巢穴.④红焰:

指灯芯.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宫女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

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

解析:

B项,“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不正确,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环境气氛”;D项,“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错,应为“拨救飞蛾”的情景,表现了宫女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

答案:

BD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

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巢的动作,“内人”心中所想:

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

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本题可据此回答.

答案:

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

【注】 鼙(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

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

解析:

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E项,“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错,应该是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

答案:

DE

(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有何作用?

答:

 

解析:

赏析诗歌的意境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前两句中的意象有“平沙”“落日”“大荒”“陇上明星”等,可见意境是开阔、静谧的.意境的作用要结合诗歌下文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分析.

答案:

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 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楼阴”指楼的北面,“背日”也指楼北,两词点明观景角度:

站在楼北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联想到了国家风雨飘摇的状态,是虚写.

C.颈联意思是:

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既写出江水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澎湃,有慷慨赴国之志.

E.诗人作为一个中国古代文人,总是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历史和天下联系起来,表现出读书人的社会良知和悲悯之心.

解析:

B项,这里是实写,实指“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D项,“有慷慨赴国之志”有误,联系诗歌注释①可以判断出.

答案:

BD

(2)诗人登临远望看到怎样的景象?

这种景象描写有何作用?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

诗的前两联写景,第一句总起,二、三、四句具体描绘所见景象,所以回答第一问将二、三、四句内容答出即可.要回答这种描写的作用,首先需看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其次看这些景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有何关系.

答案:

①诗人登高远眺,看到岳阳楼周围的壮阔景观:

江堤曲折,草木连绵不断,江水、湖水形态各异,风高浪急.②以壮景衬哀情,壮观之景使人产生飘零之感,诗人触景伤情,引发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迁谪之恨、家国之愁.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

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解析:

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答案:

AC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

 

解析:

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

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时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知人物形象.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

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